文/文彥
三月初,我在“朋友圈”看到好友發(fā)了一條信息,好友因腰疼去醫(yī)院就診,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醫(yī)生開了一個月的病假單。非常時期,不適合去探望,我挑了兩本適合養(yǎng)病期間閱讀的新書,附上一封手寫的信,給好友發(fā)了快遞。
兩天后,我收到好友發(fā)來的微信:“今天開始閱讀你寄來的書,翻開才發(fā)現(xiàn)有你手寫的信,瞬間感受到一份溫暖和情誼,你太有心了!”好友說,她許久沒有收到手寫的信了,更別說我寄給她的這封“字寫得漂亮”的書信。
好友說,這一天感覺到意外的歡喜,“越是浮躁的社會,傳統(tǒng)的東西就越珍貴”。
我沒想到一封內(nèi)容平常手寫的信給她帶來這般驚喜。信里,我對兩本書的內(nèi)容作了簡介,還寫了希望她注意休息、祝她早日康復等很尋常的話。
寫信、寄信、等待回信、讀信、繼續(xù)寫下一封信……這是我大學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如今,智能手機讓人們的距離似乎越來越近,隨時能找到關系親近的人,隨時可以對話,這種近到幾乎沒有距離感的聯(lián)系,卻可能讓人們的心靈沒有了對話的空間。
寫信,恰恰是需要一定的距離感的,思考、等待,不是即時對話,而是隔著時空。這種距離感能讓人超越不假思索的淺層對白而進入內(nèi)心深處,經(jīng)過仔細推敲,長長的話慢慢地寫。所謂“字如其人”,不論是自己寫信,還是讀親友的來信,都有許多美好的體驗。
寫信時,我一筆一劃工整地寫,認真遣詞造句尋找最合適的表達;收到回信時,我細細品味信中的每一個語句,揣測對方寫信時的心情,還有等待回信時那帶著緊張的美妙心情,是今天依賴即時通信的年輕人很難了解和體會的……
之后,我結婚生子,兒子小時候乖巧可愛,小學五年學習優(yōu)秀。然而,孩子升入中學進入青春期后,卻較為叛逆,我和他溝通交流還是靠寫信。有一段時間,孩子下午放學回家,不及時做功課,而是長時間玩手機游戲,我心里非常焦急。那個時期,勸說往往無效,我就手寫一封信,趁他去上學,將信放在他房間的書桌上。此后,兒子的行為有所改變——我想正是我寫的信,讓孩子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這個春節(jié)前,我原本買好了回家鄉(xiāng)的火車票。年邁的父母得知我將從上?;丶亦l(xiāng),歡歡喜喜備著年貨??墒且驗樾鹿诜窝滓咔?,為了安全,我取消了行程。妹妹給我打來電話,告訴我母親非常失望……現(xiàn)在,我想我應該給父親母親手寫一封信,也許這封信會給他們帶去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