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華東,孫六軍
(重慶市江津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重慶 402289)
脊柱是人體的中軸骨骼,在人體的負重、運動、減震等多個方面均起到關鍵作用[1]。有研究指出,脊柱的穩(wěn)定與否可對人體的多項功能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2]。脊柱疼痛是骨科的常見病。罹患此病會對患者的脊柱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3-4]。重力肌群是脊柱外平衡支持系統(tǒng)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臨床上可通過訓練重力肌群來提高患者脊柱的穩(wěn)定性[5]。本文主要是探究對脊柱疼痛患者進行重力肌群訓練指導的效果。
選擇2019 年4 月至2020 年8 月重慶市江津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接診的66 例脊柱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脊柱疼痛的診斷標準[6];存在溝通障礙、認知功能異常。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其他脊柱疾病。按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均分為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常規(guī)組患者中男、女的例數(shù)分別為17 例、16 例;其年齡為26 ~73 歲,平均年齡(49.38±6.52) 歲。研究組患者中男、女的例數(shù)分別為18例、15 例;其年齡為27 ~74 歲,平均年齡(49.52±6.69)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重慶市江津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研究對象均知情且同意參與本研究。
對常規(guī)組33 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指導,包括指導其進行脊柱牽引訓練、平衡訓練、呼吸訓練等,訓練的時間控制在8 周至12 周。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33 例患者進行重力肌群訓練指導。具體方法如下:1)站立位訓練。讓患者以站立位進行15 s 的腰椎屈伸、腰椎旋轉及腰椎側屈訓練,然后讓其先以站立位進行45 s 的腓腸肌伸展、呼吸肌收縮及腘繩肌伸展訓練,再以站立位進行8 次腰大肌伸展訓練及10 次股四頭肌伸展訓練。2)坐位訓練。讓患者以坐位進行15 s 的髖關節(jié)外旋、髖關節(jié)伸展訓練。3)俯臥位訓練。讓患者以俯臥位進行飛燕式背伸肌群訓練,單次收縮肌群的時間為30 s。4)仰臥位訓練。讓患者以仰臥位進行8 次拱橋訓練、8 次骨盆帶肌群收縮訓練、10 次抬腿深層腹肌收縮訓練及10 次仰頭表層腹肌收縮訓練。每日清晨及下午各訓練1 次,連續(xù)訓練8 周至12 周。
1)觀察兩組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前、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及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其脊柱疼痛的情況。采用現(xiàn)時疼痛強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分級法及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患者脊柱疼痛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颊叩腜PI 分級越高,表示其疼痛感越強烈。其VAS 評分越高,表示其疼痛感越強烈。2)觀察兩組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前、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及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其脊柱功能的變化情況。以最大枕墻距(讓患者取站姿,臀部和足跟緊貼于墻面。此時,其頭部與墻面的距離即為枕墻距,一般為0 ~5 cm)、指地距(讓患者取站姿,弓腰使脊柱與大腿呈90°角,膝關節(jié)和手指伸直,兩臂自然下垂。此時,其手指尖至地面的距離為指地距,一般為0 ~20 cm)和Schober 試驗距(讓患者取站姿,以其背部正中線髂嵴水平處為0 點,在0 點下方5 cm、上方10 cm 處分別做標記。讓患者深彎腰,此時其上述2 處標記點之間的距離即為Schober 試驗距,通?!?9 cm)為評估指標。
使用SPSS 24.0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進行康復訓練前,兩組患者的PPI 分級及VAS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及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研究組患者的PPI 分級及VAS 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進行康復訓練前后兩組患者脊柱疼痛癥狀的變化情況(± s)
表1 進行康復訓練前后兩組患者脊柱疼痛癥狀的變化情況(± s)
組別 PPI 分級(級) VAS 評分(分)進行康復訓練前 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 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 進行康復訓練前 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 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研究組(n=33) 3.76±0.49 2.12±0.37 1.06±0.29 5.78±1.05 4.15±0.83 2.09±0.66常規(guī)組(n=33) 3.78±0.51 2.82±0.46 1.74±0.33 5.76±1.06 4.99±0.92 3.14±0.78 t 值 0.162 6.812 8.892 0.077 3.894 5.903 P 值 0.871 <0.001 <0.001 0.939 <0.001 <0.001
進行康復訓練前,兩組患者的枕墻距、指地距及Schober 試驗距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及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研究組患者的枕墻距和指地距均小于常規(guī)組患者,其Schober 試驗距均大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進行康復訓練前后兩組患者脊柱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cm,± s)
表2 進行康復訓練前后兩組患者脊柱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cm,± s)
枕墻距 指地距 Schober 試驗距進行康復訓練前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研究組(n=33)9.53±1.85 5.75±1.21 4.78±0.83 31.18±4.98 24.38±4.10 18.26±3.29 12.65±3.29 16.86±4.32 20.69±5.20常規(guī)組(n=33)9.57±1.81 6.79±1.32 5.84±1.15 31.24±4.91 26.64±4.43 23.42±3.85 12.72±3.24 14.65±3.96 17.31±4.54 t 值 0.089 3.336 4.294 0.049 2.151 5.853 0.087 2.166 2.813 P 值 0.930 0.001 0.000 0.961 0.035 0.000 0.931 0.034 0.007組別 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進行康復訓練前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進行康復訓練前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
重力肌群訓練主要包括站立位訓練、坐位訓練、俯臥位訓練和仰臥位訓練[7]。有研究指出,指導患者進行重力肌群訓練可提高其重力肌群的耐力,改善其重力肌群短縮的情況[8]。黃凌云等[9]的研究表明,對脊柱疼痛患者進行重力肌群訓練指導可有效地緩解其疼痛癥狀,提高其脊柱的穩(wěn)定性。維持人體姿勢是人體重力肌群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通過訓練重力肌群能夠促進患者彎曲變形的脊柱恢復正常[10]。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及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研究組患者的PPI 分級及VAS 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指導脊柱疼痛患者進行重力肌群訓練能夠緩解其脊柱疼痛癥狀。進行康復訓練6 周后及進行康復訓練12 周后,研究組患者的枕墻距和指地距均小于常規(guī)組患者,其Schober 試驗距均大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指導脊柱疼痛患者進行重力肌群訓練可明顯改善其脊柱功能。
綜上所述,對脊柱疼痛患者進行重力肌群訓練指導的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緩解其疼痛癥狀,改善其脊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