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秀芬
摘要:“2+1項目”是教育部為了落實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推動學校體育和美育的改革與發(fā)展,逐步推進的重要工程項目,其含義是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組織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器樂教學是學生學習藝術的途徑之一,是促進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為音樂教學提供了令人興奮的音樂教育價值和效果的可能性。
關鍵詞:音樂教學;器樂教學;實施與研究
長期以來,一些中小學音樂課都是以“講解+演唱+表演”為固有的教學模式,器樂教學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2016年,我校開設了潮州大鑼鼓社團,傳統(tǒng)的潮州樂器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學校藝術節(jié)上,鑼鼓社團氣勢恢宏的表演也讓大家耳目一新。然而,大鑼鼓社團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參加,無法普及教學。經過我們深入的問卷調查得知,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樂器很感興趣,并希望最少能學會一樣簡單的小樂器。音樂老師也希望能通過小樂器的輔助,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2018年開始,我校音樂科組圍繞“小樂器進課堂,優(yōu)化音樂教學”展開實驗研究,將葫蘆絲、口風琴、豎笛、尤克里里等小樂器引進音樂課堂,建立了一套利用器樂教學來優(yōu)化音樂教學的教學策略體系,解決了課堂內容片面、形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等問題。課題研究對學校藝術特色品牌創(chuàng)建、音樂教學和教研、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提高、全面實施“體藝2+1”項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深入調研,為器樂教學提供依據(jù)
實施器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是實施器樂教學的根本和依據(jù)。我們進行這次問卷調查的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對音樂課是否感興趣,了解學生希望在音樂課獲得的知識、技能,知曉學生對小樂器進課堂的參與度,以及學生對器樂教學的意見。在對全校3~6年級全體學生展開的調查中得知,大部分學生都非常喜歡小樂器,并很想通過各種練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很多學生還想學習薩克斯、架子鼓、長笛、陶笛等其他樂器,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我們希望通過學習小樂器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學生更期望學校能提供舞臺,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
根據(jù)這一調查結果,我們經過細致的研究決定:一、二年級將沒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及生活中其他的音源作為首選樂器,三至六年級引入簡單易學的旋律樂器——口風琴和葫蘆絲,保證全校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專屬小樂器。拿到樂器的那一刻,孩子的臉上綻放了最美的笑容,這也給老師們增添了器樂教學的信心和動力。
二、合理施教,確保器樂教學效果
(一)編訂校本教材,教有所依
為了正確指導學生學習葫蘆絲,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和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立足國家音樂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并與器樂教學進行了大膽合并,把唱歌、欣賞、器樂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jù)課程標準選用教材內容與教材進度,注重音樂教材上的歌曲或者樂曲的演奏,精心編寫了小樂器校本教材,使課堂樂器教學更好地促進音樂課程教學。教材中包含了各年級必學曲目和選學曲目,內容簡明,學練結合,圖文并茂。比如,《閃爍的小星》《金孔雀輕輕地跳》等都是教材中規(guī)定的必唱曲目,老師在教唱完以后再加入樂器演奏,就事半功倍了。此外,在每篇曲目下方,還編排了對曲目背景的簡要介紹,以幫助學生領會曲目所要傳達的情感。
(二)規(guī)范教學,助力音樂課堂
器樂教學進課堂的前提是要保證完成國家課程所規(guī)定的音樂課程內容,那么,課時如何確定?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團隊集體討論,最終確定了雙周一課的課時安排。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感受到,小樂器進課堂,提高了學生們的節(jié)奏感和音準能力,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和表現(xiàn)力,不但沒有影響到國家課程的教授,反而增強了國家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習效果。
器樂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且規(guī)范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所喜愛,學生才會有興趣,才能堅持下去。為了提升老師的專業(yè)能力,我們外請了葫蘆絲、尤克里里等器樂演奏名師對音樂老師進行統(tǒng)一培訓,讓老師們在“學科”與“專業(yè)”上都得到發(fā)展。教師從教學計劃開始,關注進度、教案、上課、反思、教研活動等,一絲不茍地把器樂教學真正落到了實處。尤其是每兩周音樂科組會進行一次“器樂進課堂”教學的研討,對課堂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集體反思和研究,在反思中升華。
(三)巧用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我們重點考察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的過程及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和素養(yǎng),尤其是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重點評價學生是如何去學習小樂器的,強調同伴合作、小組學習、團隊創(chuàng)造精神等。我們規(guī)定學生一學期最少學會兩首曲子,小組匯報和個人展示相結合,通過直觀的量化評分表進行測評。
(四)管理有序,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器樂教學有利有弊,孩子們的好奇心大,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方法,課堂會無法控制。因此,制定相應的課堂規(guī)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我們鼓勵學生給自己設計各種各樣的名字貼,粘貼在樂器的外盒上,既美觀,又容易辨認。在課堂中,要求學生樂器統(tǒng)一擺放,注意力集中,仔細觀察老師的指令和手勢,認真聆聽示范。我們教會學生把樂器當成自己的好伙伴,保護好自己的小樂器,學期末評出樂器保養(yǎng)小能手。
(五)家校聯(lián)動,鞏固學習成果
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要掌握一項技能,單憑學生在學校兩周一次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切實了解學生在家學習的狀態(tài)和困擾,保證每個學生每天在家練習樂器的時間和效率。學校積極擴寬家校溝通渠道,提高家校互動的有效性。音樂老師加入了班級家長群,及時指導學生正確的練習技巧,加強與家長的及時溝通,全面取得了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很多家長能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監(jiān)督和陪伴孩子們在家練習樂器。家長們把親子練習過程做成了精美的視頻,發(fā)到班級群、微信朋友圈,激發(fā)了更多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三、搭建平臺,展示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為了給每一位學生展示的空間和舞臺,同時檢驗小樂器學習成果,學校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和節(jié)日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我們將器樂表演融入課堂展示、校園文化建設、校園藝術活動中,引導學生全員參與,與課外活動、校外活動有效地整合。在音樂課中,我們鼓勵學生大膽自信地進行個人和小組演奏,期末舉行器樂演奏會。同時,我們在校園里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2020年元旦,我們成功舉辦了第十屆藝術節(jié),口風琴、葫蘆絲、尤克里里的演奏是最大亮點,獲得了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四、打造特色品牌,引領學校體藝教育發(fā)展
“做幸??鞓啡恕笔俏倚5霓k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獨具特色的發(fā)展,使之成為幸福的人,用藝術引領發(fā)展,用實力打造品牌,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學校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課程理念,把“器樂進課堂”作為特色和抓手,打造學校藝術特色教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和環(huán)境。我們以“器樂進課堂”教學為龍頭,推動了學?!绑w藝2+1”項目的整體發(fā)展。器樂進課堂研究取得的成績,也引領和帶動了其他藝術學科走上教研之路。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說:“樂器教學是通往更好音樂體驗的橋梁,它為音樂教學提供了令人興奮的音樂教育價值和效果的可能性。孩子們滿懷喜悅的心情,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之下,一定可以將這種可能性逐漸變成屬于自己的東西。”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全面普及、人人參與,認識一件樂器、喜歡一種樂器、演奏一種樂器、自制一件樂器,讓器樂學習深入學生的心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通亮.葫蘆絲進課堂進校園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9(34).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