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婷
[摘 要]讀懂教材是教師思考的起點,也是一切教學的根本所在。教師要做一位智慧的閱讀者,從讀懂教材開始,重視教輔用書、文獻資料等的閱讀,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充實自己,為精準的教學謀劃鋪路,為有靈氣的教學預設助力,使數(shù)學教學更符合學生的現(xiàn)實,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構(gòu)建、活動經(jīng)驗積累和思維發(fā)展。
[關鍵詞]教材;有效教學;小學數(shù)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30-0042-02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用教材教”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同時,王敏勤教授在《和諧高效教學》一書中指出:“無論課程改革怎樣改,鉆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們教師永遠的基本功?!被诖?,教師要深入理解與把握“用教材教”這一理念,讓教學真正服務于學生的知識積累、經(jīng)驗形成、思維發(fā)展,成為學生不斷發(fā)展的基石。筆者認為有效教學應該從讀懂教材開始,下面具體談談自己的思考與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讀懂教材,為謀劃鋪路
數(shù)學是一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學科,且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數(shù)學學習更需要教師的引領。因此,要想讓數(shù)學教學有效,讀懂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預設的前提,也是教師實施教學引領的重要保障。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看待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精準地把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體系的構(gòu)建情況,使教學更科學、更有效。
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前,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閱讀教材、鉆研教材,明晰長方形、正方形的來龍去脈,形成科學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圖,明確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是低年級的《認識圖形》。也就是說,教學低年級的《認識圖形》時,教師在課堂上呈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引導學生通過觸摸、拓畫等方式,形成長方形、正方形的初步感知和一些不夠完善的圖形表象。因此,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時,教師仍從具體的實物入手,通過畫、折、量、比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明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學生初步形成的數(shù)學感知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完善。這樣教學,可為學生接下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提供知識與思維的支持,更為后續(xù)學習平行四邊形等多邊形的知識奠定基礎。在進行如此有深度、有廣度的教材閱讀后,教師的教學必定是有智慧的,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讀懂文本,為預設助力
研讀教材是明確教學重、難點的必經(jīng)途徑,也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和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而深究教輔用書、課程標準解讀等系列文本則是選擇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必要參考。通過多元化的文本閱讀,可以深刻理解和領悟教材編寫的真實意圖及教學實施的基本原則、基本目標等,使教學預設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更好地彰顯教材的教育功能,讓教學更富理性、更具靈性。
例如,教學《搭積木》一課前,通過文本解讀,教師明確只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是非常簡單的,如何把教材的編寫意圖與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師用書的建議有機整合呢?筆者認為,這就需要依托教材并超越教材,即將靜態(tài)的結(jié)論呈現(xiàn)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的探究過程,給學生提供親身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形成豐富的感知和深刻的感悟,進而助推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不斷深入。為此,針對《搭積木》一課的例題,筆者設計以下的教學過程:首先,指導讀圖,引導學生理清主題圖的基本意思以及相應的關系。通過自主閱讀和同伴互助學習,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晰主題圖表達的意思:有2堆積木,左邊這堆粉色的積木有1列(10個)和3個,即一共有13個積木;右邊這堆藍色的積木有2個。這樣教學易于學生理解圖意,使學生能根據(jù)圖意列出正確的算式。其次,嘗試計算,引導學生梳理計算的順序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這是新授教學中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不僅需要學生明白13+2的由來,更要讓學生明晰13+2的算理,知道可以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求和。接著引導學生通過擺小棒或圓片的動手操作,明晰其中的算理:先把1個十放在一邊,算3個一和2個一,得出5,再把5與10合成15。通過動手操作、反思與提煉,使學生進一步明晰13+2的算理,感悟計算結(jié)果的由來。然后指導學生運用計算器來驗證計算結(jié)果,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從個位算起的基本原理,即理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計算順序,正確地構(gòu)建13+2的計算認知,形成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再次,引導學生利用積累的經(jīng)驗探究15-2的算理,使他們更好地通過搭積木的基本原理,有效形成十幾加幾或十幾減幾的正確認知,積累更為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
由此可見,要讓教學預設更適合、更恰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就要在文本解讀上下功夫,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不斷深入探究,使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真正體現(xiàn)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程理念。
三、讀懂文獻,為教學提魂
讀懂文獻是拓展備課視野、教學視角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要重視文獻資料的查閱和學習,以更深入地研讀教材,更好地拓展數(shù)學視野,讓教學更有效、更有層次,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例如,教學《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教師將“出入相補”原理(一個幾何圖形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后,面積或體積的總和保持不變)有機地滲透在學生的操作實踐、反思辨析等一系列活動之中,使他們能深刻感悟并較好地加以應用,順利推導出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為例,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發(fā)現(xiàn)沿著高剪下的三角形或梯形,移動到另外的位置上,能使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在這一過程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小不變。通過分析比較,學生明白:長方形的長實際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則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經(jīng)歷如此的分析與解讀后,學生對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過程記憶深刻。這就是“出入相補”原理在圖形面積計算中應用的例子,從中能夠看出這一原理對于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促進作用。
當然,小學階段,“出入相補”原理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教師只有深入解讀、分析教材和教輔用書等,才能將數(shù)學原理付諸教學實踐,靈活地駕馭課堂,構(gòu)建有新意、有活力的數(shù)學課堂。同時,這樣能讓學生高效地學習數(shù)學知識,快樂地進行數(shù)學探究,使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充滿活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做一位智慧的學習者,從讀懂教材開始,把握知識脈絡,領悟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zhì);從研讀教師用書和解讀課程標準入手,讓自己的教學設計更科學,也更符合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現(xiàn)實,使教學有新意、更出彩,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因此,教師要從解讀教材做起,讓自己成為一位具有前瞻性的教師,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游刃有余。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