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長生與傷生之間張力的解決:《管子》四篇的自然之心

2021-11-16 08:32張杰
管子學(xué)刊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內(nèi)業(yè)管子狀態(tài)

張杰

(山東理工大學(xué) 齊文化研究院,山東 淄博 255000)

心是中國哲學(xué)史上的重要范疇,它在戰(zhàn)國中后期成為諸子重點關(guān)注的對象。《管子》包含豐富的心學(xué)思想,學(xué)者對其心學(xué)的研究多集中在以《管子》四篇為代表的稷下道家心性理論,其研究的重點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其一,自然之心內(nèi)涵的研究。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管子》稷下道家心性理論自然之心的內(nèi)涵為“形而上之超越本心”“本心即為心之實體”(1)陳鼓應(yīng):《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年版,第45頁。,或為“前意感—前語言之心”(2)匡釗、張學(xué)智:《〈管子〉四篇中的“心論”與“心術(shù)”》,《文史哲》2012年第3期,第84頁。,或為“與道或者精氣結(jié)合后的思知之心”(3)周立升、王德敏:《評〈管子〉書中“靜因之道”的認(rèn)識論》,《文史哲》1984年第3期,第34頁。。其二,心在認(rèn)識論方面作用的研究。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管子》四篇之心不但在唯物主義層面論述認(rèn)識主體的功能,而且在“闡釋主體修養(yǎng)的認(rèn)識論意義”方面,即“靜因之道”方面有其獨到之處(4)楊儒賓:《儒家身體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44頁。。其三,“心術(shù)”作用的研究。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管子》四篇的“心術(shù)”“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豐富的道家工夫論的理論圖景”,并“最終反映為一種身心互動過程,不但是對道家理想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時也是對于‘長壽’的追求”(5)匡釗、張學(xué)智:《〈管子〉四篇中的“心論”與“心術(shù)”》,《文史哲》2012年第3期,第81頁。;另有學(xué)者認(rèn)為,其“心術(shù)”與“主術(shù)”貫通,并產(chǎn)生“身心一體”“治國在于治心”等思維性原則(6)陳佩君:《先秦道家的心術(shù)與主術(shù)──以〈老子〉、〈莊子〉、〈管子〉四篇核心》,臺灣:臺灣大學(xué)文學(xué)院哲學(xu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第245頁。。

學(xué)者對以《管子》四篇為代表的稷下道家心性理論的研究,有其可取之處。但學(xué)者大多沒有注意到《管子》四篇自然之心應(yīng)具有兩種狀態(tài),即最初狀態(tài)以及這種狀態(tài)被嗜欲破壞后在“當(dāng)下”理應(yīng)保持的狀態(tài)。本文即從心的內(nèi)涵著手,由此引申出長生與傷生之間的張力,提出解決此種張力的方案,即《管子》的自然之心。并在論述《管子》自然之心兩種狀態(tài)的基礎(chǔ)上,論述如何修心以體悟自然之心,以及這種自然之心對修身、治國所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

一、心的本義與長生

從文字學(xué)來看,心的本義為血肉之心,進而有心臟的內(nèi)涵;從中醫(yī)學(xué)來看,心臟為“生之本”,心因而與養(yǎng)生或長生密切相關(guān)。

(一)心的本義:血肉之心

(二)本義之心的延伸內(nèi)涵:心臟

《管子》不但繼承了心的本義,而且把心作為五臟之一,比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心臟的生成過程?!端亍份d:“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腎生腦,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發(fā)為九竅。脾發(fā)為鼻,肝發(fā)為目,腎發(fā)為耳,肺發(fā)為竅。五月而成,十月而生。生而目視、耳聽、心慮?!?10)黎翔鳳:《管子校注》,第815-816頁。“五藏”,趙守正注曰:“同‘五臟’,即脾、肺、腎、肝、心。”(11)趙守正:《管子通解》(下),北京:北京經(jīng)濟學(xué)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40頁。心由血肉之心變?yōu)槲迮K之一的心臟。心臟,《中醫(yī)大辭典》解釋說:“心,五臟之一。與小腸相表里。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識、思維等高級中樞神經(jīng)活動的主宰,對其他臟腑的功能活動起領(lǐng)導(dǎo)作用。”(12)李經(jīng)緯等主編:《中醫(yī)大辭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年版,第335頁。心與其他臟腑有密切的關(guān)系。只不過,《管子》臟腑學(xué)說并未完全成熟,心臟只與五味之一的甘、五肉之一的皮膚密切相關(guān)。

(三)心的生命內(nèi)涵:“生之本”

中醫(yī)學(xué)著作,尤其是《黃帝內(nèi)經(jīng)》進一步發(fā)揚了心臟學(xué)說?!端貑枴ゐ粽摗份d:“心主身之血脈。”(13)郭靄春:《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校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年版,第569頁。心主全身血脈?!端貑枴て饺藲庀笳摗份d:“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脈之氣也?!?14)郭靄春:《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校注》,第245-246頁。五臟所藏的真氣通于心,心主藏血脈之氣。《靈樞·九針論》載:“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15)郭靄春:《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校注語譯》,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511頁。人之生長,在于血脈輸給營養(yǎng)?!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又載:“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16)郭靄春:《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校注》,第148頁。心臟為生命的根本。

(四)心與長生

某些先秦諸子雖然沒有像《黃帝內(nèi)經(jīng)》一樣明確認(rèn)知到心臟為生命之本,卻模糊地意識到心或血氣與養(yǎng)生密切相關(guān)?!墩撜Z·季氏》載:“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17)邢昺:《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228頁?!敖渲谏薄敖渲诙贰薄敖渲诘谩钡脑蛟谟凇把獨馕炊ā薄把獨夥絼偂薄把獨饧人ァ薄!吨锌铩份d:“公曰:‘請問為身?!瘜υ唬骸姥獨庖郧箝L年,長心,長德,此為身也。’”(1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385頁?!暗馈蓖ā皩?dǎo)”(19)湯孝純:《新譯管子讀本》(第二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297頁。,導(dǎo)引血氣可長生。

可知,“心”的本義為血肉之心,并延伸出心臟的內(nèi)涵。中醫(yī)認(rèn)為心臟既主血脈,又藏血脈之氣,是“生之本”。先秦諸子則把導(dǎo)引血氣作為養(yǎng)生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而養(yǎng)生又以長壽為目的。這說明心的本義與長生密切相關(guān)。

二、心的延伸涵義與“人心”傷生

心在本義的基礎(chǔ)上延伸出心思、情感等內(nèi)涵,這些內(nèi)涵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因嗜欲攙雜其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后人稱之為“人心”?!叭诵摹眰诵悦?,這與由心的本義延伸出長生的積極意義之間產(chǎn)生了一定的張力。

(一)心的延伸內(nèi)涵

在甲骨文以及先秦文獻記載中,心在本義的基礎(chǔ)上延伸出心思、情感、思想等多種內(nèi)涵?!都坠俏暮霞?297載“王有心正”(20)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甲骨文校釋總集·甲骨文合集》(第3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第859頁。?!坝行恼奔从行乃颊鞣ブx,其心具有心思的內(nèi)涵?!渡袝ぬ┦纳稀份d:“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21)孔穎達(dá):《尚書正義》,第273頁?!皟|萬心”“一心”具有意識或思想的內(nèi)涵?!渡袝ぞ普a》載:“民罔不衋傷心?!?22)孔穎達(dá):《尚書正義》,第379頁?!皞摹本哂星楦械膬?nèi)涵?!豆茏印芬舶牡倪@些延伸內(nèi)涵?!缎】铩份d:“管仲,仇也,請受而甘心焉?!?23)黎翔鳳:《管子校注》,第390頁?!案市摹本哂星楦械膬?nèi)涵?!段遢o》載:“夫民必知務(wù)然后心一,心一然后意專?!?24)黎翔鳳:《管子校注》,第199頁?!靶囊弧本哂幸庾R或思想的內(nèi)涵。

(二)“人心”害命

先秦時期,人們意識到心的延伸內(nèi)涵所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赌撩瘛份d:“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25)黎翔鳳:《管子校注》,第13頁。民心向背是政權(quán)興亡的關(guān)鍵。而人們對心的消極作用也有清醒的認(rèn)識?!渡袝ご笥碇儭份d:“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26)《荀子·解蔽》將此文引作“人心之危,道心之微”。詳見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400頁。“人心”,朱熹注曰:“人心是知覺,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聲底,未是不好,只是危?!?27)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2018頁?!叭诵摹北旧聿粔?,但因嗜欲來自于此,故具有危殆的性質(zhì)?!肚f子·列御寇》載:“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28)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925頁。人心險于山川?!吨亓睢份d:“人心之變,有余則驕,驕則緩怠。”(29)黎翔鳳:《管子校注》,第289頁。人心常常在“驕”“緩怠”之間變化多端。放縱人心,會引發(fā)身危、民傷、社稷滅覆等不良后果。

心的延伸內(nèi)涵雖然對百姓生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因摻雜嗜欲的影響,具有傷身亡國的危險性,這與長生的積極意義之間產(chǎn)生了一定的張力。為解決這一張力,《管子》四篇從心的哲學(xué)本原角度提出了自然之心這一理論。

三、《管子》四篇自然之心的最初狀態(tài)

“自然”和“心”是中國哲學(xué)史研究的重要范疇,也是道家尤其是先秦道家的核心概念。這兩個概念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交叉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自然之心的概念中。

(一)“自然”與自然之心的概念

根據(jù)“自然”的概念,自然之心的內(nèi)涵應(yīng)包括兩種狀態(tài),一種是自然之心的最初狀態(tài),另一種是“當(dāng)下”應(yīng)保持的狀態(tài)。作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管子》四篇,面對心的內(nèi)涵所產(chǎn)生的長生與傷生之間的張力,提出了“心之中又有心”的命題,其中后面的“心”即是自然之心?!豆茏印纷匀恢耐瑯影▋蓚€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心”的最初狀態(tài),二是“當(dāng)下”應(yīng)如何恢復(fù)或保持“心”的最初狀態(tài)。

(二)《管子》的自然之心來源于“道”

如果說孟子立足于人禽之辨,提出了“本心”的概念;《管子》四篇則立足于人與其他萬物的共同來源處──“道”,提出了自然之心的概念。探討萬物的本源,是先秦道家的共同特點。《老子》第四十二章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36)陳鼓應(yīng):《老子今注今譯》(修訂版),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年版,第233頁?!暗馈鄙f物。一方面,《管子》四篇繼承了老子“道”生萬物的思想?!秲?nèi)業(yè)》載:“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37)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7頁。萬物由“道”生、由“道”成。同篇又載:“夫道者,所以充形也?!?3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2頁?!暗馈背湫误w。另一方面,《管子》四篇提出了“精”或“氣”(39)《管子》四篇中的“氣”具有特殊意義,它與“道”“精”“靈氣”“一”具有相同的意思。對此,郭沫若在注釋《內(nèi)業(yè)》篇時說:“本篇所謂‘精’,所謂‘道’,所謂‘一’,所謂‘氣’,所謂‘靈氣’,均本體之異名?!痹斠姽簟⒙勔欢?、許維遹:《管子集?!?,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6年版,第781頁。生萬物的理論?!秲?nèi)業(yè)》又載:“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于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于胸中,謂之圣人?!?40)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1頁。“精”可化生為五谷、列星、鬼神、圣人等萬物,在人身上體現(xiàn)為藏于圣人“胸中”。“胸中”即心中。因圣人能夠得“虛道”(41)《管子·心術(shù)上》載:“虛之與人也無間,唯圣人得虛道,故曰并處而難得?!币娎柘桫P:《管子校注》,第767頁。,固能保持“精”。圣人之心,也就是“道”生人時人心的最初狀態(tài)。這說明心的最初狀態(tài)為“精”或“氣”,而在《管子》四篇中“精”“氣”即“道”。

(三)《管子》自然之心的最初狀態(tài)表現(xiàn)為“道”以及“虛”“靜”等本然狀態(tài)

《管子》的自然之心即是“道”,它在普通人心中也有體現(xiàn),《管子》稱之為“心之中又有心”?!缎男g(shù)下》載:“豈無利事哉?我無利心。豈無安處哉?我無安心。心之中又有心?!?42)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86頁?!靶闹杏钟行摹敝械牡谝粋€心,即“利心”“安心”。“利”“安”與人的后天意識有關(guān),屬于心的延伸內(nèi)涵;第二個心則是“道”落實于人心之中的產(chǎn)物,也就是《內(nèi)業(yè)》中的“凡道無所,善心安愛”中的“善心”,或“定心在中,可以為精舍”中的“精舍”,馬元材解釋曰:“相當(dāng)于‘道’、‘精’及‘神’,即精氣?!?43)馬元材:《〈管子·內(nèi)業(yè)〉篇集注(續(xù)一)》,《管子學(xué)刊》1990年第2期,第17頁。這種心的形態(tài)即是自然之心的最初狀態(tài)。

《內(nèi)業(yè)》載:“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44)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1頁。心的最初形態(tài)為“自充自盈,自生自成”。首先,它是“道”的特征。《內(nèi)業(yè)》又載:“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45)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7頁。“無根無莖,無葉無榮”,即“自生自成”?!叭f物以生,萬物以成”,即生育萬物。自然生成、生育萬物是“道”的特征。《莊子·大宗師》載:“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46)郭慶藩:《莊子集釋》,第225頁?!白员咀愿?,即自生自成之意?!吧焐亍蓖瑯诱f明“道”生天地萬物。這些都說明自然之心的最初形態(tài)即是“道”。

其次,“道”在內(nèi)心方面又表現(xiàn)為“虛”“靜”等狀態(tài)?!独献印返谒恼螺d:“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47)陳鼓應(yīng):《老子今注今譯》(修訂版),第90頁。這里的“沖”即虛意?!疤摗笔恰暗馈钡奶卣??!缎男g(shù)上》載“虛無無形謂之道”,“虛者,萬物之始也”(4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59、776頁。?!暗馈北咎摕o、無形。“靜”和“虛”一樣,同樣也是“道”的特性之一?!独献印返谑螺d:“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薄皻w根”,范應(yīng)元注曰:“歸根者,反本心之虛靜。”(49)陳鼓應(yīng):《老子今注今譯》(修訂版),第134、136頁。“虛靜”也為心的最初狀態(tài)。《莊子·天道》載:“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50)郭慶藩:《莊子集釋》,第411頁?!疤撿o”是“道德之至”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缎男g(shù)上》也說:“天曰虛,地曰靜,乃不貸?!?51)“貸”,四部叢刊本《管子》作“伐”,據(jù)俞樾之說改。詳見俞樾:《諸子平議》,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63頁。尹知章注曰:“能體天而虛,順地而靜,則道德全備,故不可伐也。”(52)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4頁?!疤摗薄办o”是“道德全備”的重要標(biāo)志。

(四)《管子》的自然之心本應(yīng)體“道”與情感、嗜欲失“道”

《管子》的自然之心由“道”而生,它本來就應(yīng)該體現(xiàn)著“道”?!秲?nèi)業(yè)》載:“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xì)無內(nèi),其大無外。”“靈氣”具有“其細(xì)無內(nèi),其大無外”的特征。“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即《內(nèi)業(yè)》中的“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靈氣’與‘神’皆指精氣言”(53)馬元材:《〈管子·內(nèi)業(yè)〉篇集注(續(xù)二)》,《管子學(xué)刊》1990年第3期,第20頁。?!捌浼?xì)無內(nèi),其外無外”不但是“靈氣”的狀態(tài),也是“道”的狀態(tài)?!缎男g(shù)上》載:“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54)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7頁?!捌浯鬅o外,其小無內(nèi)”與“其細(xì)無內(nèi),其大無外”同義,說明自然之心的最初狀態(tài)本來就體現(xiàn)著“道”?!秲?nèi)業(yè)》載:“夫道者……謀乎莫聞其音,卒乎乃在于心。”(55)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2頁?!暗馈本塾谌诵摹!稑醒浴酚州d:“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56)黎翔鳳:《管子校注》,第241頁。自然之心本來應(yīng)該體現(xiàn)著“道”。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很難感受到“道”?!缎男g(shù)上》載:“道不遠(yuǎn)而難極也,與人并處而難得也?!?57)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59頁?!暗馈彪x人雖近,但“難及”“難得”,原因在于人們被情感、欲望蒙蔽?!秲?nèi)業(yè)》載:“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憂樂喜怒欲利。”(5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1頁。人們喪失自然之心的本然狀態(tài)是因為“憂樂喜怒欲利”?!痘茨献印ぴ烙?xùn)》載:“夫喜怒者,道之邪也;憂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過也;嗜欲者,性之累也。”(59)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31頁。喜怒憂悲好憎嗜欲使“道”喪失。這些都說明情感與嗜欲使人們喪失了自然之心的最初狀態(tài)。

四、修心以在當(dāng)下保持《管子》四篇的自然之心

《管子》四篇認(rèn)為自然之心的最初狀態(tài)因情感及欲望的影響而喪失,這就需要修心以在當(dāng)下保持自然之心。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虛其欲”,二是靜其心。

(一)“虛其欲”

《心術(shù)上》載:“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見色,耳不聞聲。”(60)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59頁。心充嗜欲,“九竅”就無法發(fā)揮其正常功能??梢?,嗜欲使人心喪失了“虛”的狀態(tài)。《管子》四篇意識到嗜欲的危害后,提倡“虛其欲”以處“虛”道。《心術(shù)上》載:“虛其欲,神將入舍?!?61)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59頁?!秲?nèi)業(yè)》則載:“敬除其舍,精將自來?!?62)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8頁。只有“虛其欲”,“精”或“神”才能入駐心中。《心術(shù)上》又載:“虛者無藏也,故曰:去知則奚率求矣。無藏則奚設(shè)矣。無求無設(shè)則無慮,無慮則反復(fù)虛矣?!?63)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7頁。虛的內(nèi)容有二:一是心不藏嗜欲,《管子》稱之為“無求”?!缎男g(shù)上》載:“潔其宮,闕其門。宮者,謂心也……潔之者,去好過也。門者,謂耳目也。耳目者,所以聞見也?!?64)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70-771頁?!皩m”即“心”,“門”即耳目,“潔”即“去好過”。去除耳目引起的嗜欲,即“潔其宮,闕其門”,只有如此,自然之心才能在“當(dāng)下”恢復(fù)。二是去除內(nèi)心的成見,《管子》稱之為“無設(shè)”?!霸O(shè)”,即預(yù)設(shè)之意。心中有所設(shè),即心中預(yù)藏的觀點和想法,顏昌峣解釋曰:“挾成心以縣待物之至也?!?65)顏昌峣:《管子校釋》,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版,第328頁。“無設(shè)”,馮友蘭釋為:“心中沒有主觀的成見。”(66)馮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19頁。可見,“虛”并不是內(nèi)心空無一物,而是內(nèi)心既無嗜欲更無成見。只有內(nèi)心守“虛”,才能在“當(dāng)下”恢復(fù)自然之心。

(二)靜其心

《內(nèi)業(yè)》又載:“彼心之情,利安以寧。勿煩勿亂,和乃自成?!?67)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1-932頁。心的特征以安寧為主。這種安寧、清靜之心是人生來就有的,但人的情欲使人遠(yuǎn)離清靜安和之心?!豆茏印钒亚橛鹑诵牡牟话察o稱之為“躁”,《內(nèi)業(yè)》稱“靜則得之,躁則失之”,又說“所以失之,以躁為害”(6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50頁。?!秲?nèi)業(yè)》載:“凡道無所,善心安愛。心靜氣理,道乃可止?!?69)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5頁。“心靜”則“道”止。《內(nèi)業(yè)》又載:“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春秋冬夏,天之時也。山陵川谷,地之枝也。喜怒取予,人之謀也?!比诵谋緛戆察o,如同天地正平一樣,是常態(tài),是本性,而喜怒取予等如同天地間的春夏秋冬、山陵川谷一樣,屬于人心的變化狀態(tài),是暫時的。人們修心的目的就是擺脫喜怒取予等干擾,以恢復(fù)虛靜的本然狀態(tài)?!缎男g(shù)上》載:“世人之所職者精也,去欲則宣,宣則靜矣。靜則精,精則獨矣。獨則明,明則神矣。”(70)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7頁。世人稟精氣而生,因欲望而離道越來越遠(yuǎn),去除欲望自然就會達(dá)到“靜”“獨”“明”的合“道”之境界??梢姡办o”并非普通的安靜之意,而是“在去欲之后達(dá)到的同‘虛’不可分割的一種心境”(71)周立升、王德敏:《評〈管子〉書中“靜因之道”的認(rèn)識論》,《文史哲》1984年第3期,第34頁。。

五、《管子》四篇自然之心的功能:“莫思”“莫慮”與認(rèn)知“道”

心具有思慮功能,這是古人的共識。《孟子·告子上》載:“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72)孫奭:《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第314頁。心有“思”的功能?!吨婧稀份d:“心司慮?!?73)黎翔鳳:《管子校注》,第230頁。心有“慮”的功能。《說文解字》載:“慮,謀思也?!?74)許慎:《說文解字》,第217頁?!都崱ぶ卷崱份d:“思,慮也?!?75)丁度等編:《集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84頁?!八肌迸c“慮”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互釋。而《管子》四篇認(rèn)為思與慮功利相連,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而主張從萬事萬物的起源處,即從“道”處,重新探討心的功能。

(一)“道”生“思”,心為“智之舍”

《內(nèi)業(yè)》載:“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凡心之形,過知失生?!?76)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7頁。由此段引文可以得出兩個結(jié)論:

一是“道”為思的來源。在《管子》四篇中,“氣”“道”“心”“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互通?!皻猓滥松?,生乃思,思乃知”,這說明思由“精”或“氣”“道”所生?!缎男g(shù)下》載:“心之中又有心。意以先言,意然后形,形然后思,思然后知?!?77)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8頁。“又有心”之“心”是最初的自然之心。這種自然之心產(chǎn)生了意,意產(chǎn)生了語言,語言要表達(dá)則產(chǎn)生了思?!八肌庇勺畛醯淖匀恢亩?。

二是自然之心為“智之舍”?!八寄酥保粗怯伤忌?。《心術(shù)上》稱之為“心也者,智之舍也”(7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70頁。。自然之心為智之源?!缎男g(shù)上》載:“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智乎智乎,投之海外無自奪,求之者不得處之者?!?79)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59頁。“欲智”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biāo),很少有人關(guān)注“欲智”之本即“所以智”?!缎男g(shù)上》釋曰:“人皆欲知,而莫索之其所以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修之此,莫能虛矣?!薄氨恕保惞膽?yīng)注為:“內(nèi)心,是認(rèn)識的主體?!?80)陳鼓應(yīng):《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第142頁?!按恕薄氨恕保瑥埶椿兆⒃唬骸按?,謂道也。彼,謂人事物理也。道不遠(yuǎn)人,近在己身,故謂之此?!?81)張舜徽:《周秦道論發(fā)微》,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221-222頁。可見,“此”并非普通的內(nèi)心,而是與“道”密切相關(guān)的自然之心。它是“欲智”之本,《心術(shù)上》稱之為“智之舍”?!坝恰敝爸恰?,由意識之心而生,因功利性太強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心術(shù)上》稱之為“智不能盡謀”。這種思使用過度會使人過早地失去生命,即《內(nèi)業(yè)》或《心術(shù)下》所稱的“過知失生”。可見,《管子》四篇反對用意識之心來思慮,即主張“莫思”“莫慮”。

(二)“莫思”“無慮”與“精想思之”

“莫思”。普通人所理解的思慮是人心的功能之一。這種思慮建立在功利的基礎(chǔ)之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白心》載:“思索精者明益衰,德行修者王道狹,臥名利者寫生危,知周于六合之內(nèi)者,吾知生之有為阻也。”(82)黎翔鳳:《管子校注》,第807頁。普通人思索,本為求名利,以便更好地生存,但過度以名利為目的的思索反而危及生命。此為思之害?!秲?nèi)業(yè)》載:“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郁生疾,疾困乃死。思之而不舍,內(nèi)困外薄,不蚤為圖,生將巽舍。”(83)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45頁。為名利而進行的思慮,與憂、怨、疾、死并列。《內(nèi)業(yè)》又載:“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莫之能思。失之必亂,得之必治?!?84)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8頁?!吧瘛奔础暗馈?,不帶功利進行思慮,此即“莫之能思”。

“莫慮”?!缎男g(shù)上》載:“去知則奚率求矣。無藏則奚設(shè)矣。無求無設(shè)則無慮,無慮則反復(fù)虛矣?!?85)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7頁?!叭ブ薄盁o藏”,郭大癡注曰:“去知者,外不紛驚于視聽也。無藏者,內(nèi)不豫有所意必設(shè)謂,挾成心以縣待物之至也。”(86)張舜徽:《周秦道論發(fā)微》,第222頁?!叭ブ?,即去除耳目等感官追求外物所產(chǎn)生的機智;“無藏”,即不藏機心,不懷成見?!叭ブ眲t“無求”,“無藏”則“無設(shè)”,“無求”“無設(shè)”則“無慮”?!豆茏印分鲝垺盁o思”“無慮”,即不以功利為目的來思慮,而用自然之心來活動,其作用即是體“道”。

“精想思之”。《管子》有時又將這種“心術(shù)”稱之為“精想思之”?!秲?nèi)業(yè)》載:“敬除其舍,精將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薄吧帷?,“指心言”(87)馬元材:《〈管子·內(nèi)業(yè)〉篇集注(續(xù)一)》,《管子學(xué)刊》1990年第2期,第16頁。,《心術(shù)上》載:“心也者,智之舍也。”(8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70頁。掃除心中的嗜欲及成見,精氣或道自然會來。“精想思之”中的“精”,《國語·周語上》載:“祓除其心,精也?!表f昭注曰:“精,潔也?!?89)上海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組校點:《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5-37頁。李銳解釋說:“《廣雅·釋詁下》:‘祓,除也?!缎V雅·廣詁》:‘祓,潔也?!鸪湫摹褪侵笣嵠湫?,潔其心,就可以‘和惠民’,就是‘精’?!?90)李銳:《論帛書〈二三子問〉中的“精白”》,《周易研究》2004年第4期,第60頁?!熬胨贾奔礉嵠湫?,“精想”與“寧念”都是不受嗜欲及偏見的影響之意。

(三)認(rèn)知“道”

《管子》四篇主張“莫思”“莫慮”,并不意味著停止心的活動。《心術(shù)上》載:“心處其道,九竅循理?!?91)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59頁。又說:“耳目者,視聽之官也。心而無與于視聽之事,則官得守其分矣?!?92)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7頁。耳、目、心應(yīng)各司其責(zé),即耳、目不能干擾心的活動,此即《管子》四篇所論的“心術(shù)”?!缎男g(shù)上》載:“心術(shù)者,無為而制竅者也?!?93)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7頁。“無為”即不妄為,也就是心“無與于視聽之事”。這種“心術(shù)”,又被表述為“潔其宮,開其門,去私毋言,神明若存”?!吧衩鳌保惞膽?yīng)注曰:“此處指道、精氣?!?94)陳鼓應(yīng):《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第155頁。去除耳目等情感與嗜欲的干擾,才能認(rèn)知“精”,也就是說,只有在不帶功利思考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發(fā)揮耳、目、心等各自的感官功能,以如實地反映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

可知,《管子》四篇認(rèn)為以功利為基礎(chǔ)的思慮活動有一定的危險性,因而主張“無思”“無慮”,或者說“精想思之”,其目的在于“心”通過耳、目等感官如實地反映萬事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即認(rèn)知“道”?!豆茏印匪钠U述的自然之心,無論對于個人修養(yǎng),還是社會治理,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六、《管子》自然之心的作用

《管子》四篇的自然之心“不思”“不慮”,能夠認(rèn)知“道”。而普通人在欲望與成見的影響下思慮,無法認(rèn)知“道”。人們唯有修心才能運用自然之心。這種自然之心一旦被運用,既能產(chǎn)生真正的智慧,又能指導(dǎo)人們修身、處世、治國,這具體表現(xiàn)為治心以長壽,“因”“應(yīng)”以處世,“全心”以化民等三個方面。

(一)治心以長壽

長壽是先秦道家學(xué)派追求的重要目標(biāo)之一。《老子》《莊子》都追求長生之道?!独献印返谄哒螺d:“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95)陳鼓應(yīng):《老子今注今譯》(修訂版),第100頁。效法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肚f子·刻意》載:“吹昫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dǎo)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96)郭慶藩:《莊子集釋》,第476頁。“導(dǎo)引”之術(shù)可長生。然而無論是長生之道,還是導(dǎo)引之術(shù),《老子》《莊子》中很少與自然之心產(chǎn)生密切聯(lián)系。

《內(nèi)業(yè)》所載的長壽之道則與自然之心有密切聯(lián)系,可稱為“修心”或“治心”以長壽?!秲?nèi)業(yè)》載:“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視也,耳之所不能聽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97)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5頁?!靶扌摹薄罢巍奔纯审w“道”?!岸ㄐ脑谥校柯斆?,四枝堅固,可以為精舍?!?9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37頁。只有“定心”,才成為“精舍”。自然之心長存,耳目、四肢必然堅固。“平正擅匈,論治在心,此以長壽。忿怒之失度,乃為之圖。節(jié)其五欲,去其二兇,不喜不怒,平正擅匈?!薄拔逵?,即“耳目口鼻心之欲望”;“二兇”,“即前后文之‘喜’‘怒’”(99)陳鼓應(yīng):《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第123頁。?!罢撝卧谛摹敝械闹涡呐c“修心”“定心”異名而同義。節(jié)制耳目口鼻心的嗜欲,去除過度的喜怒情欲,才能長壽?!秲?nèi)業(yè)》以自然之心為基礎(chǔ)建立了與“道”相通的養(yǎng)生之道。

(二)“因”“應(yīng)”以處世

普通人常用功利心以處世?!缎男g(shù)上》載:“人之可殺,以其惡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薄捌扔趷簞t失其所好,怵于好則忘其所惡。”(100)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4、776頁。普通人處世時深受情欲的影響,這迫使人們失去正確的好惡原則,進而產(chǎn)生運用智巧之過與違背“道”之罪,被稱為“過在自用”“罪在變化”(101)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4頁。?!缎男g(shù)上》又載:“自用則不虛,不虛則仵于物矣。變化則為生,為生則亂矣?!?102)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76頁。“自用”“變化”的反面即是“靜因之道”。

《心術(shù)上》載:“其應(yīng)也,非所設(shè)也。其動也,非所取也?!械乐涮幰踩魺o知,其應(yīng)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103)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64頁?!办o因之道”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其應(yīng)也”,二是“其動也”,可稱之為“應(yīng)”“因”之道?!捌鋺?yīng)也,非所設(shè)也”,說明“應(yīng)”之道沒有主觀預(yù)設(shè)?!耙蛞舱?,無益無損也。以其形,因為之名,此因之術(shù)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104)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71、776頁。“舍己”即舍除情感與偏見,“無益無損”即客觀地反映事物的規(guī)律。“因”“應(yīng)”之道,即自然之心在為人處世方面的運用。

(三)“全心”以化民

《管子》首篇肯定了禮義法度的治世作用?!赌撩瘛份d:“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105)黎翔鳳:《管子校注》,第11頁。禮義廉恥乃國之四維。《任法》載:“法者,不可恒也。存亡治亂之所從出,圣君所以為天下大儀也。”(106)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02頁。法度是存亡治亂的關(guān)鍵。而《管子》四篇一方面肯定了禮義法度的治世作用,另一方面從仁義法度的依據(jù)即“道”處論述其治世作用。

《白心》載:“道者,一人用之,不聞有余;天下行之,不聞不足。此謂道矣。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盡行之而天下服。殊無取焉,則民反其身,不免于賊?!?107)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93-794頁。以道治天下,天下必服。《心術(shù)上》載:“以無為之謂道,舍之之謂德。故道之與德無間,故言之者不別也。間之理者,謂其所以舍也。義者,謂各處其宜也。禮者,因人之情,緣義之理,而為之節(jié)文者也,故禮者謂有理也。理也者,明分以諭義之意也。故禮出乎義,義出乎理,理因乎宜者也。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故殺僇禁誅以一之也。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權(quán),權(quán)出于道?!?108)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70頁。禮義刑法由“道”而生?!稑醒浴份d:“法出于禮,禮出于治。治、禮,道也?!狈?、禮出于“道”,陳鼓應(yīng)將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援禮法以入道”(109)陳鼓應(yīng):《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第38頁。,甚確。以道治天下,包含了禮義法度等治世制度。

《管子》四篇認(rèn)為應(yīng)該從禮法的依據(jù)即“道”的角度來探討如何治理國家,而“心”則是以“道”治國的出發(fā)點?!缎男g(shù)下》載:“治心在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而民從,則百姓治矣。”(110)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82頁。治國之本在于“治心”?!缎男g(shù)下》又載:“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111)黎翔鳳:《管子校注》,第781-782頁。心安則國安,心治則國治?!秲?nèi)業(yè)》載:“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于形容,見于膚色。善氣迎人,親于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戎兵。不言之聲,疾于雷鼓。心氣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賞不足以勸善,刑不足以懲過,氣意得而天下服,心意定而天下聽?!?112)黎翔鳳:《管子校注》,第943頁。心中得“道”,足以化民,足以使“天下服”。

可見,《管子》的治世觀念有一定的特色。首先,《管子》肯定了仁義禮法的治世作用;其次,《管子》找到了仁義禮法產(chǎn)生的依據(jù),即仁義禮法由“道”而生;最后,《管子》探討如何以“道”治天下,認(rèn)為得“道”的立足點在于“治心”。心治之后,“全心于中”,以“道”感化天下,其功效遠(yuǎn)勝于單純地以禮、法治天下。

結(jié)語

《管子》既注意到血肉之心及由心臟而生的長生意義,又注意到“人心”傷生害命的危害。面對兩者的張力,《管子》四篇提出了自然之心這一理論。這種自然之心包括兩種狀態(tài):一是最初的自然之心,另一種是人們在“當(dāng)下”應(yīng)保持的狀態(tài)。最初的自然之心既具有“道”的特征,又處于“虛”“靜”等內(nèi)心的本然狀態(tài)。這種自然之心是由“道”或“氣”而生,既是思之源,又是“智之舍”。普通人由于嗜欲及成見的影響,而喪失最初本有的自然之心,這就需要通過“慮其欲”、靜其心等“心術(shù)”以“修心”,從而在當(dāng)下保持自然之心?!豆茏印匪钠淖匀恢碾m然“莫思”“莫慮”,但并不意味著它停止活動,而是擺脫嗜欲、成見的控制,客觀地反映自然界及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即體認(rèn)“道”。人們一旦體認(rèn)“道”,即可運用“道”修身、處世或治國。具體來說,就是“修心”以長壽,“因”“應(yīng)”以處世,“全心”以化民。

《管子》對自然之心的論述具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先秦、秦漢的學(xué)者很少再從這一角度系統(tǒng)地論述心學(xué)。其中的一些思想,如關(guān)于處世、治世的論述,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如“因”“應(yīng)”之道被《呂氏春秋》《淮南子》等繼承與發(fā)揚,成為黃老道家的共識,對漢初無為而治的政治措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猜你喜歡
內(nèi)業(yè)管子狀態(tài)
管子引發(fā)的游戲
公路施工項目內(nèi)業(yè)資料管理探討
公路工程內(nèi)業(yè)資料的管理分析
巧取乒乓球
智珠二則
生命的另一種狀態(tài)
淺談公路工程內(nèi)業(yè)資料的管理
淺談公路工程內(nèi)業(yè)資料的管理
滾球游戲
搞不定的水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