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發(fā)布的《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顯示,時下52%的年輕人會在朋友圈屏蔽父母。父母為啥成了圈外人?
26歲的劉萍沒有把父母設為圈外人,而是將他們進行了分組,看不到部分朋友圈的內容。她還說,父母只有自己一個獨生女,自己的一點一滴都會牽動父母的心。有一次她發(fā)朋友圈曬自己煮菜不小心燙傷了手,去醫(yī)院處理后無大礙便回了家,但父母通過朋友圈看到后,心疼得想連夜趕到她租住的小區(qū),非讓她住院治療。她和男友反復解釋才得以阻止,“我爸說,我媽偷偷哭了一場,說女兒出門在外太難了?!睆哪谴我院?,劉萍但凡要發(fā)朋友圈就會特別注意,只有發(fā)喜訊、舒心事才會對父母敞開大門。
90后王剛才參加工作,對于他來說,從離開家的那一刻起,就進入了新生活。從王剛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幾乎每天深夜,他都會和室友一起喝啤酒、吃夜宵,分享自己玩的手游超神瞬間等。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將父母設為了圈外人?!耙驗槲腋改刚f過:我每天按時上下班、三餐規(guī)律……如果他們知道我的真實生活,肯定婆婆媽媽地說我管我,就像我還在讀書一樣?!?/p>
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屏蔽或分組管理也可以理解,是普遍現(xiàn)象,父母完全不必失落。由于知識背景、語言習慣、生活方式、年齡等都會影響人際溝通效果,父母讀取的微信內容可能和子女想表達的不一樣,違背了溝通的初衷。很多子女在發(fā)父母可能擔心的內容時屏蔽,恰恰說明對父母的孝順,對父母報喜不報憂也是很多子女的習慣。每個人對朋友圈的定位不一樣,有的是職場形象管理,有的是生活日常記錄,有些的確不適合父母作為受眾。而且,發(fā)朋友圈的初衷多是希望從別人那里得到共鳴、支持、贊同,如果認為父母會誤會、發(fā)酵錯誤信息,屏蔽可能更合適。(摘自《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