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昌
摘要:田徑訓練是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由于田徑訓練過程中學生的運動強度較大,如果訓練強度超過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對初中體育教學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控制是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訓練強度;訓練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1-255
田徑是傳統(tǒng)體育運動之一,有很長的發(fā)展歷史。因為田徑運動需要具備較高的速度、耐力,所以它對于運動者的身體素質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田徑運動也是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項目。但是由于田徑項目的運動量較大,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運動量控制和訓練強度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教師對于運動量和訓練強度不夠重視,這將直接影響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同時還會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1田徑訓練中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影響因素
1.1 社會方面的影響
在近幾年,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從而人們對于教育也更為關注,從而對于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現(xiàn)階段教育的需求,我國不斷進行教育改革,要求做到以學生為根本,一切為了學生。我國的體育鍛煉雖然進行的十分火熱,但是就田徑訓練而言,整體的訓練水平不高,專業(yè)性欠缺,受到的關注度與重視度也比較低。從而導致大多數(shù)人對于田徑運動的了解較少,使得對田徑訓練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進而使得田徑運動的整體水平越來越差。
1.2 家庭方面的影響
由于近些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現(xiàn)階段的家長對于學生文化課的重視度遠高于實踐課的重視度。很多家長認為學生進行田徑訓練是在浪費時間,應該更多地去學習文化課。這樣一來,既不利于提示學生的身體素質,又不利于提高國家民眾的整體身體狀況。
1.3 體育教師方面的影響
無論哪種教育,老師都是將學生領進門的重要人物。所以說,體育教師對于田徑訓練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現(xiàn)階段的體育老師大多分為兩類,一類老師是對于相關專業(yè)知識技能掌握的不熟悉,教授課程時有些力不從心;另一類老師是對于田徑訓練相關專業(yè)只是了解的十分清楚,但是依舊采用一些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教學,導致教學效果欠佳。
2如何有效的提供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
2.1 建立健全田徑訓練制度
現(xiàn)階段我國大多數(shù)教育教學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進行的,許多地方學校對體育課程的教學不合理、不科學,甚至于取消了體育課程,這使得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渴望越來越大,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對文化知識學習的抵觸心理,這些都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新課改下,我們要重視對學生的體育教學,教師也要依照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運動興趣進行深入了解,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訓練制度,保證學生能在繁重的課業(yè)中有精力來進行體育訓練,加強身體素質。教師要密切掌握學生的訓練情況,可以依據不同學生進行分科目的訓練,不斷使學生的身體潛能得到更好地激發(fā),適應自身生長情況發(fā)展,提高身體素質。教師在進行訓練制度的設定時,從多方面出發(fā),考慮到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據男女情況的不同,來設定不同的訓練標準和制度。此外,教師在制度制定時也要注意獎懲措施,適當進行獎勵和懲罰,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勝心,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2.2 確保訓練強度以及訓練量的適度性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制定訓練制度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鸟Z良。要尤其注意訓練強度和適度,避免出現(xiàn)學生身體遭損害的情況。我們在保證學生對體育運動提高興趣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各項運動技能的掌握,進一步加強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與訓練。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體育知識水平和專業(yè)技能,以身作則,才能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性的訓練。此外,教師在進行訓練強度的設定時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關注學生的特長,以此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但對此學生長跑的訓練不能太過重視,否則學生就會對訓練產生厭煩心理,更有可能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違背了田徑訓練的初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訓練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意志力訓練,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得到一定訓練,有助于今后的發(fā)展。
2.3 確保訓練強度以及訓練量的結構性
體育教學不僅要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掌握訓練的適度性,而且要根據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進行訓練。體育教師在訓練的過程中不能過多過少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過多的訓練一是很容易使學生的身體組織受到傷害,如果受傷嚴重則會導致學生有后遺癥。二是過多的訓練往往導致學生的體能訓練受到嚴重負荷,不僅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使學生的神經系統(tǒng)疲勞,學生對田徑訓練也會產生排斥的心理狀態(tài),體育水平難以提高。教師要正確使用各種教學用具,可以參考其他教學視頻或者教師訓練,從各方面吸收和借鑒體育課程的訓練教學。一方面,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力量型的訓練,這是基礎,其次在進行下一步的速度與技能訓練。對學生實施各種模仿專業(yè)賽制的內容訓練,加強對教學內容的進一步認識,嚴格按照標準進行。
2.4 強化體育教師的田徑相關知識
體育教師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田徑知識,才能對訓練強度以及訓練量進行合理的分配,使每個體質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訓練,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經驗的豐富,努力學習田徑訓練的相關技巧,認真分析田徑訓練的知識結構,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在保證田徑教學順利進行的同時還能為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5 調整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的關系
在田徑運動的過程中,只有處理好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使得田徑訓練處于最好的狀態(tài),從而有更好的訓練效果。如果訓練的強度或訓練量過大,學生會特別疲憊,對整個徑訓練產生不滿的心理,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也有著負面影響,嚴重的違背了訓練的最初目的;若是訓練強度與訓練量過小,學生就會覺得任務很輕松,一節(jié)課的時間很充足,所以在課后就不去進行強化練習,致使了田徑訓練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隨時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合理的調整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的關系,合理的安排訓練任務。
2.6 完善相關訓練體系
完善的體系是田徑訓練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所以學校應該注重對相關訓練體系的健全。學生在進行田徑訓練時,學校應該將學生文化課與田徑訓練的時間進行調整,避免因為時間沖突導致學生訓練中斷或者文化課不能正常進行。另外,學校要根據學生訓練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訓練計劃,以此來督促學生以及教師嚴格進行訓練。
總之,田徑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加強學生田徑運動的強度以及訓練量,教師就需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不能盲目地對學生加強訓練,增加訓練量。所以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體質狀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訓練計劃,合理地把握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安排學生有計劃地進行訓練。
參考文獻
[1]孫運波,劉家黨.初中體育教學中關于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研究[J].體育風尚,201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