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華
(曲靖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提高人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個體成才,促進人的和諧發(fā)展。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教育的目的發(fā)生了改變,教育發(fā)生了異化。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也出現(xiàn)了異化現(xiàn)象。
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認為:“異化,是指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勞動產品不僅僅是指物質產品,它還包括了精神產品,有形的產品、無形產品等?!瘪R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包括四個方面:勞動者和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人同自己類本質的異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
教育異化是指“在教育領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義上作為人培養(yǎng)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手段,而反過來操縱了下一代人,使人的發(fā)展成為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來面目,被教育所操縱,教育把人異化了?!贝髮W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在學習工作和日常交往中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增強綜合文化素養(yǎng),適應社會經(jīng)濟的需要。但是,隨著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就業(yè)局勢的嚴峻,大學英語本質背離了原來的軌道,忽視了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體的全面成長,大學英語教學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異化現(xiàn)象。
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yè)壓力和生存壓力,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的必修課程,越來越帶有工具性和功利性色彩。大學英語教學異化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學生學習目標的異化。馬克思異化理論中,“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眲趧赢a品成為同勞動者相異化的存在物。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是學生勞動的產物,學習的目標體現(xiàn)了學習的產物。在現(xiàn)代社會激烈的就業(yè)競爭壓力、嚴苛的招聘條件下,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變成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在高校競爭的發(fā)展要求的外力促使下,有的高校把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同畢業(yè)文憑和學位證書掛鉤,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目標變得越來越功利化,扭曲了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初衷,大學英語教學出現(xiàn)了異化。研究者對此展開了問卷調查,收到有效問卷552份,調查對象集中在大一大二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成績集中在60~80分數(shù)段,代表了英語水平中等的大部分學生群體。
表1 問卷信息:你上英語課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多選題]
上英語課的目的這個多選話題中,最主要的兩個目的是:80%的調查者是為了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75%的調查者是迫于公共必修課的學分要求。由此可見,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把英語看成工具,學習大學英語的主要目的是“應試”和“功利化”。大學英語教學為應試而教學、為應試而學習。學生狹隘地把獲得四、六級證書作為大學英語學習的目標和謀求工作的敲門磚,四、六級考什么就練什么,忽視了英語口語表達的練習、英語語法基礎的鞏固、英語閱讀能力的鍛煉、英美文化知識的積累、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等,讓英語學習變成枯燥無味的背單詞、背作文、刷題等機械重復的任務。導致的后果是,一方面,對于不能獲得四、六級證書的學生,因為四、六級考試要求太難和考試失敗的挫敗感,嚴重打擊了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導致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失去英語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另一方面,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偏離了英語學習提高綜合運用能力的初衷。
其次,教師教學目標的異化。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四、六級考試成績作為評判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讓教學成果更“突出”,教師以四、六級考試、考研等的過關率為教學重點,以考試為導向,訓練學生的應試技巧,忽略了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忽視了大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而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大學英語兩年課程結束后,仍然只能寫出考試作文而已,或者只擅長做閱讀理解的選擇題、只習慣于做聽力考題等,卻對經(jīng)典英美文學作品知之甚少,也聽不懂英文新聞或日常對話,這違背了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初衷,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異化的表現(xiàn)。
馬克思認為,在異化勞動中,如果工人的勞動是非自愿的、被迫的,工人在勞動中體會不到幸福感和成就感,不能自由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這種勞動不再屬于工人自己,勞動活動本身變成了外在的、異己的東西。學生的學習就是勞動的過程,學習本應該是發(fā)揮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學習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追求幸福感和快樂,是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的過程。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揮主動參與性,綜合提高學習者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閱讀大量經(jīng)典文章擴展對中外文化的了解,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人文素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人”的教育目標。但是,現(xiàn)代大學生以就業(yè)市場為導,學習目標愈加功利化,導致很多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追求考試及格、獲得學分、獲得四、六級證書、獲得學歷。大學生在異化的課堂模式和學習目標中,喪失了追求知識的價值感和快樂感。
表2 問卷:你覺得做英語作業(yè)是為了什么?[多選題]
問卷調查中,關于英語作業(yè)的完成情況,76%的調查對象是為了獲得四、六級證書;80%的調查對象是通過期末考試,而自己主動意愿學習英語的僅占24%。由此可見,英語學習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和培養(yǎng)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英語學習的價值僅僅是大學生求職的工具,英語作業(yè)僅為拿到學分和滿足應試需求。
馬克思認為:“人區(qū)別于動物,是因為人進行的是自由自覺的、有意識的活動即勞動,這稱為人的類本質。”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來說是對象。僅僅由于這一點,他的活動才是自由的活動。人類的特性是有意識的活動。如若勞動產品的異化使人不能確證其類本質,勞動本身的異化則把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變成僅僅維持肉體生存的手段,因此造成了人和自己類本質相異化,人的自由自覺的特性喪失,變成像動物一樣地生存。大學生區(qū)別于其他職業(yè)、年齡的群體,應該具備獨立的思想能力和主動積極、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能力,能夠自由自覺地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新活動。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能停留在僅僅接受教師單向傳授的知識,更多的是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這樣,大學生的類本質特性是獨立、自覺、創(chuàng)新、全面的學習。但是,如同異化勞動剝奪了勞動者自由自覺勞動的權利,使勞動者的勞動變成了維持人肉體生存的手段一樣,很多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并不是出于提高個人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而是為了考試、就業(yè)、考研等比較功利性的用途,因此大學英語的學習逐漸喪失了應有的創(chuàng)新和自覺,成為大學生謀求就業(yè)機會的工具和手段。
第一,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關系的異化?,F(xiàn)代的大學生之間,雖然并不存在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但是由于物質利益關系的影響、就業(yè)環(huán)境的嚴峻、學業(yè)壓力過大,大學生承受著沉重的學習任務和考證目標,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出現(xiàn)情感功利化、人際關系冷漠,不良競爭關系的問題。因為課堂上同學缺乏互動,教師安排的課堂活動達不到很好的效果。研究者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學生在做PPT展示時,臺下的同學普遍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在小組活動中,部分同學不積極配合,甚至有的同學因為不愿意參與小組合作而選擇“單打獨斗”;小組的口語討論中,小組成員因為彼此不熟或害羞的原因,不愿意開口討論,出現(xiàn)了無聲、沉默的討論。受到學習目的功利化的影響,異化的同學關系還體現(xiàn)在同學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依靠的是彼此資源的等價交換。例如在課堂小組選擇組員搭檔上,為了取得更好的小組成績,成績好的同學普遍更愿意和成績好的同學搭檔。
第二,大學英語課堂中師生關系的異化。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是教育異化的主要表現(xiàn)。一直以來,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學以單方面的說教為主,課堂教學側重應試等考題的訓練,忽視了英語口語的練習、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自主討論。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異化成為課堂教學的客體,教師成為主控課堂的“灌輸者”“講授者”,學生卻只是被動地聽教師的講授、低頭記筆記。當一學期的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很少給予學生口語表達的機會,有的教師甚至從不組織學生討論的活動;有的學生沒有回答過幾次問題、沒有主動參與過課堂討論,學生異化成只會默默做題的“機器”。因為課時量不足、側重四、六級考試訓練等原因,師生缺乏互動,師生關系淡漠,教師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學方法形式單一、內容缺乏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和主動性。學生只關心分數(shù),對課堂活動漠不關心、態(tài)度懶散松懈、抗拒課外作業(yè),課堂氣氛死氣沉沉。
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正視大學英語教學異化現(xiàn)象,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反思,重視人的價值,關懷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人學理念來積極探尋揚棄大學英語教學異化的方法途徑,從而真正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