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韶明
和家人無話不說真的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嗎?未必。
不久前在父母的家里,看到一封大學時代寫給我爸的信。那是我第一次在另一個城市,和父母隔著300公里。我媽告訴我,當年我爸讀完信,淚流滿面。
而現(xiàn)在,當我自嘲“煽情能力還挺強”的時候,與父母的關系依然是個蹺蹺板。同住的時候,會針尖對麥芒。隔空對話的時候,卻一言一語的全是關照。
也有一種距離,你覺得很遠。尤其是老一代的知識型父母,他們天然地保持著對親情的克制,于是你感覺不到他們的“親”,或者他們自己也沒弄清,如何在清高的身段下展示內(nèi)心的情感。于是距離成了一道跨不過去的障礙,他們的家人,可能一輩子都覺得他們心里沒有愛,而實際上,是對本性的壓抑讓一些東西藏得太深。
總之,親情好像存在一個悖論:當你和家人的物理距離近的時候,更多體驗到的是一種膠著,悠然的狀態(tài)總是要等到回望的時候,才能真切體會。
其實站遠一點不只是指現(xiàn)實中的距離,它更是一種內(nèi)心獨處的需要。
站遠一點,也是一種適度的抽離。有的時候,你需要離開那個過于活躍的地帶,作為觀眾,看看你生活著的那個現(xiàn)場。這樣,重新參與其中的時候,你才會看到更多從前沒看到的瞬間。
(來源:遼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