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紅
【摘要】新時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有義務在課堂上確保教育與教學的連貫性,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主動成為數學知識的探索者和檢驗者。初中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生轉化過程中的應用,為“實現”教學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
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是教師教學的努力方向,也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方面。這就使得關注學困生、加強對學困生轉化路徑的探索,成為值得每名教師潛心研究的課題。如今,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顯著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和效果的同時,還給學困生的轉化帶來了方法和路徑上的新選擇。本文旨在探索以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實踐路徑。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
初中生由于在小學時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對數學課堂中的知識內容呈現理解能力較差的狀態(tài)。小學時期由于學生個人原因或性格特點,在課堂中呈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現象、小學時期學生抗拒難度較大的數學知識、抗拒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內容。學生缺乏一定的邏輯思維結構,因此數學學習效果不高,導致初中時期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教師講解的知識缺乏理解。在回顧舊知識與新知識的探索中呈現明顯差距,致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抗拒心理,數學課堂形成一定數量的學困生。
(二)學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的內容對于學生的思維的縝密性以及邏輯結構和擁有問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切法一定的邏輯以及縝密性等等基本學習要求,因此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難免學習成果大打折扣。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下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無法主動的進行學習,進而為教師的教學增添了一定行的教學難度。學生的知識探索意識較弱,教師的知識講解過程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當中缺乏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的負擔,導致興趣缺失、成效降低,學困生數量逐步增多。
二、設置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的設置會促進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積極參與,有助于教師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基于數學課堂中的不同教學知識設置相應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探索知識,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知識點的探索嘗試。在興趣的驅使下讓學困生主動完成學習,幫助學困生轉化其角色,讓數學課堂有助于學生整體性動力的形成。例如:在有關“相似三角形”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引入埃及文化,講述埃及的簡單文化特征和政治體系。隨后,引入埃及金字塔,讓學生結合埃及金字塔完成相似三角形知識學習,幫助埃及人民求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情境解決問題,在教學情境中形成興趣。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數學課堂中的知識學習和互動,幫助其轉化學困生身份,看到自身在數學學習中的變化,會讓興趣推動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形成。
三、以現代信息技術指導學困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貴在得法。要使學困生的轉化獲得滿意的效果,設法使學困生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實踐途徑。因此在數學教學當中是主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給學困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指明了方向。運用信息技術的廣泛性資源的特點,引領學困生逐步掌握課前預習、帶著問題聽課、積極參與課堂研討、課后進行知識復習以及學習知識的在此鞏固等等學習方式,從而促使學生能夠自主進行知識之間的聯系的探究、歸納和總結知識脈絡、完善知識體系,對于增強學困生轉化的針對性,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教師利用雨課堂App就“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確定”,在課前幫助學生進行將要學到的知識的預習以及通過信息化教學方式分享相應的知識鏈接,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的學習,并且發(fā)現一些問題,明確課堂學習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啟發(fā)學生就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借助雨課堂的微課、短視頻、網絡信息等教輔資料,進行小組式的知識學習,在集思廣益、暢所欲言中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深刻理解“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等等不等式組解集口訣,逐步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課堂學習結束后,教師針對雨課堂數據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有目的、有重點進行復習資料的推送,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學習,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現代信息技術指導學困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淡化了教師的主觀色彩,突出了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使其在將教師傳授的方法內化為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過程中徹底擺脫學困狀態(tài)。
結束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促進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順應了學困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數學認知規(guī)律。初中數學教師要潛心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學困生轉化的融合技巧,以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點燃學困生數學學習的信心和希望,提高學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的有效性,讓課堂教學實效性得顯著增強,保障學困生取得良好學習成效,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順利學習,進而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收獲,得到成長。
參考文獻:
[1]楊秀芬.提高農村地區(qū)初中數學學困生學業(yè)成績的實證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9.
[2]霍銳泉.微課讓數學學困生重拾信心——以“二次函數”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27):5-7.
[3]任文兵.微課給數學學困生插上騰飛的翅膀[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