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開設音樂課程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感知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所以在小學音樂的欣賞課程當中,教師應著力培育學生的藝術情操和素養(yǎng)。本次論文圍繞著小學階段的音樂欣賞課程展開了論述,探索了如何在小學音樂的欣賞課程當中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建議首先做到巧妙的使用游戲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音樂欣賞課程的效率,其次也建議構建更加氛圍和諧的欣賞課程,使得學生的想象力能夠插上藝術的翅膀。
【關鍵詞】小學音樂現(xiàn)狀;歌唱教學;解決策略
欣賞課程是小學音樂課堂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獨特感知和審美情操的關鍵步驟,在開展小學音樂欣賞課程的同時,歌唱教學也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歌曲的掌握能力,還陶冶了其情操。新課標對學生歌曲演唱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演唱方式。在演唱姿勢、氣息運用和情感表達等歌唱技巧方面加以訓練,使其達到更高的歌唱水平。
一、小學音樂唱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歌唱練習重視不夠,把音樂課學習定義為“可有可無”。由于音樂學科沒作業(yè),無分數,不影響升學,所以很多學生把音樂課當成一節(jié)“娛樂課”或者“放松課”,唱成什么樣都無所謂。而學生對音樂課的不重視,直接影響了歌唱練習的效果。因此,如何讓學生主動將注意力持續(xù)集中在歌唱練習中,成為每位音樂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教師對歌唱練習重視不夠,把教學目標定義為“能唱下來就行”。歌唱練習是小學音樂課堂有效學習歌曲的主要途徑。然而在實際歌唱教學中,許多音樂教師不注重練習學生的發(fā)聲,不重視讓學生完整地去聆聽、體驗歌曲,一味延續(xù)傳統(tǒng)的聽唱教學模式,教師唱一句,學生照葫蘆畫瓢跟唱一句,或者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自學成歌”,而不去進行歌曲分析以及基礎的歌唱練習。先不說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這種簡單追求旋律,而不考慮歌曲的情感及內容,忽略歌唱的方法和狀態(tài)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音樂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同時消耗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提高小學音樂欣賞與歌唱相互作用的策略探析
(一)構建氛圍和諧的欣賞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利用音樂當中的歌詞故事背景講解以及伴奏聲樂帶的播放,一下子將學生們拉入到了音樂曲目的情境當中,還原了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音樂情境和環(huán)境,使得學生的想象力和共情感持續(xù)增強,這是當前對于小學音樂教師的普遍性要求。想象力之所以彌足珍貴,就在于想象力并不受到外部條件的束縛和約束縛,而想要在小學音樂的鑒賞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想象力的話,教師就需要為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理想的翅膀。為他們的想象力騰飛,提供更加寬松的課堂氛圍和課堂環(huán)境,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提升,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改革影響之下,教師需要采取多多鼓勵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切實想法,并鼓勵學生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同一音樂曲目欣賞以后的不同想法訴說,不論學生說出怎樣的話語,無論學生提出了怎樣的意見,教師都需要提出鼓勵性的話語來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愉悅起來,也減少教師對于學生的控制以及學生對于書本的盲目依賴。
(二)學會“發(fā)聲”很重要。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階段,他們未曾經歷變聲期的嗓子相對稚嫩,需要我們用心呵護。而正確的發(fā)聲練習不但可以有效保護學生嗓子,還可以幫助他們拓展音域,更好地把握高低音的位置,產生共鳴。發(fā)聲練習的方法有很多,在課堂上我們應用較多,且相對有效的有如下幾種。1.正確的歌唱姿勢和氣息控制。在發(fā)聲練習中,歌唱姿勢分為站姿和坐姿兩種,一站一坐都講究打開肩膀,保持背脊的直立,雙腿分開約30度,雙腳與肩同寬,整個人成一種“站如松坐如鐘”的姿態(tài)。正確的歌唱姿勢有利于我們擁有清晰飽滿的發(fā)音,在此姿勢的基礎下,教師再去引導學生收緊腹部,有意識地引導氣息下沉,把整個身體作為共鳴工具,才能發(fā)出質地淳厚的聲音。
2.以線條或手勢動作來引導學生呼吸的變化。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粗細長短不一的線條,或者用手掌時快時慢做出打開和收攏的動作,同時引導學生跟隨黑板上線條的走向,或者教師手勢動作的變化,輕輕發(fā)出“si”的聲音來進行聲音與氣息的調控。這種發(fā)音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增強氣息的調控能力,更能形象地讓學生感受到聲音強弱變化的趨勢,提高學生專注力及學習積極性。
(三)正確的聆聽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聆聽在音樂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學生通過聆聽激發(fā)學習興趣,熟悉歌曲旋律,豐富情感體驗,更好地去感受與理解音樂。1.多聽:熟能生巧,取長補短。歌曲的種類有很多,不同語言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音樂都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聽一首歌和聽一百首歌的收獲不同,一首歌聽一遍和聽一百遍的收獲也不同。多聽可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與掌握歌曲,避免閉門造車。2.會聽:聽得專注、聽得敏銳。在進行歌曲聆聽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有目的地循序漸進地聽,有意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過的音樂知識去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結構要素,以及歌曲情感,在與歌曲中的情感世界產生共鳴的前提下,感受音樂的魅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教育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家長以及學校在重視學生成績的同時,也將很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上。音樂教育是學生在進行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音樂的學習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這需要音樂教師及時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感受導快樂,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多加練習,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能力以及自身的音樂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石坎.立德樹人如何融入小學音樂歌唱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58.
[2]王莉娜.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北方音樂,2020(02):146+150.
作者簡介:紀金譽,東遼縣凌云鄉(xiāng)中心小學校,女,漢族,吉林省遼源市人,1982.01.出生,大學本科,教師,一級,學科:小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