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敏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zhèn)澗洞小學 廣東 龍川 517300)
大部分小學學校對于美術學科的重視力度不足,美術課時和教學質量都差強人意,導致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較為薄弱,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為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美術事業(yè)得到發(fā)展。為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取趣味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聯(lián)想繪畫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思考,提升學生在聯(lián)想方面的能力,結合課堂的美術主題和聯(lián)想方法,進行繪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運用語言、圖片、視頻或音樂等方式,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激情,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能力。創(chuàng)設聯(lián)想的情境需要美術素材,美術素材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更具有個人特色。例如,美術課堂以《恐龍世界》為繪畫主題,我就采用語言和視頻相結合的聯(lián)想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恐龍生活的場景予以了解。我先播放《侏羅紀公園》片段,跟學生們分享,使學生們了解到恐龍是在億萬年前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種動物。然后我就向學生提問:我們今天的繪畫主題是恐龍這種動物,同學們可以聯(lián)想下,恐龍長什么樣子?龐大的恐龍家族具有怎樣的特點?然后,組織學生想象并探討,同時展示出翼龍、劍龍、霸王龍等恐龍家族里的典型恐龍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對這些恐龍的個體特點與共同特征進行研究和歸納,并引導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力,思考恐龍以吃什么食物為生,可以飛行嗎,是怎樣飛行的,恐龍長著怎樣的五官,腳爪又是怎樣的等等問題。通過對恐龍的了解、想象,進入到繪畫階段,讓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將自己喜歡的恐龍形象畫出來。最后,我還將畫得好的學生的恐龍作品收集起來,組成一幅"恐龍世界"繪畫展,組織學生們參觀和評析。再例如,我講授《假如我是巨人》一課時,就先安排學生欣賞《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圖畫書,通過閱讀圖畫書,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感知書里的場景,對比大小關系,然后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心中巨人的形象是怎樣的,并將全班同學劃分為若干個小組,開展小組討論,分析巨人的外貌、個頭等特征,我還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在班上發(fā)言,將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講述出來。然后,組織學生開始作畫,學生們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將自己心中的巨人畫出來,我還讓每個小組評選出自己組里畫的最好的畫,并且將每個組里最好的畫展示出來,同時進行評選活動,確定前三名,并予以口頭或物質獎勵,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畫的熱情,同時,提升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觀察手工法是教師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物品提前收集起來,上課時拿給學生們仔細觀察和認真體驗,使學生創(chuàng)作手工品的興趣被激發(fā),從而開啟制作過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選擇日常生活里的常見物品和普通材料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另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實物和材料進行認真的觀察,了解其特征和形態(tài),從物品的特征出發(fā),開展相關的手工制作,制作出的作品要符合原生態(tài)物品特點,同時貼近日常生活實際。例如,我在教授《折紙動物》一課時,就采取觀察手工法開展教學活動。我先利用多媒體將各種小動物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們欣賞,使學生觀察動物處于不同狀態(tài)時,展現出來的不同姿態(tài)、動作、表情等特點,并讓學生指出自己最喜愛的動物是哪個,同時安排幾個同學走上講臺表演自己喜愛的動物的動作,模仿動物的表情或姿態(tài)。然后,我利用之前做好的課件,將各種不同的小動物折紙圖片展示給學生們看,并對動物身體比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將折紙動物規(guī)律找出來,并掌握和加以運用。尤其是對動物的頭、身體、脖子和四肢的長寬尺度加以把握,將各種紙張不同的花紋和色彩加以巧妙運用,通過對紙張進行裁剪、撕扯、粘貼和圖畫等方法,對不同動物進行裝飾和組裝。最后,我還要讓學生剪出花草樹木和石頭等,與折好的小動物組合在一起,建立自己的"動物王國",并開展游戲。我在教授學生折紙的教學活動中,還滲透給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正確理念。
互動交流法指學生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中和完成后,彼此交流美術創(chuàng)作的心得體會,通過溝通活動,對學習成果進行分享,使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得到提高和促進。有效的溝通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對創(chuàng)作思路和意義進行分析和厘清,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創(chuàng)作快樂和趣味;通過分享活動,學生可以對自身的美術創(chuàng)作作品進行必要的反思,對于自己存在于美術學習中的不足和缺點得以發(fā)現,并及時更改和修正,促進自己不斷進步;另外,在溝通中,學生可以觀察到其他同學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優(yōu)勢,并向其學習,在提升自己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對美術學科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趣味性教學模式,對于發(fā)展美術教學意義重大,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美術教師應根據課堂里的不同教學內容來對教學模式進行最優(yōu)選擇,促進學生在合適的教學模式下,對美術學習感興趣,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美術學習中去,使自身美術素養(yǎng)得到不斷提升,并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提高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美術教學,積極開展藝術創(chuàng)作。趣味性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學習美術具有促進作用,是發(fā)展美術學科的有效手段,應該引起教育行業(yè),尤其是美術教師的認可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