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于超 王浩
(桂林旅游學院休閑與健康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6)
大學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體育保健知識, 提高身體素質,掌握1~2項運動技能,形成穩(wěn)定的體育動機,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目前大學的體育教學存在教材、教學內容、評價體系等相互脫節(jié)或缺乏聯系,甚至有重復性、低效性的教學現象。如何使各個高校在因地制宜發(fā)展優(yōu)勢項目的同時,注重發(fā)揮體育課程的顯性和隱性功能?;谡n內外一體化的主流發(fā)展趨勢,闡述了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先天性優(yōu)勢、教學目標、內容與特點,提出了使教學模式受限的集中性制約因素,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探究了優(yōu)化高校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與舉措[1]。
一體化教學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該文重點討論教學縱向的一體化研究。主要指在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從培養(yǎng)方案、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體系等方面的互相聯系、彼此促進;相互協(xié)調、彼此支撐,形成一個科學的教學體系,以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因此,體育教學一體化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趨勢和最終選擇。
教學一體化需要體育教師、管理人員加大管理力度,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管理機制[2]。一體化體育課程的銜接路徑應基于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思想、教研文化、評價體系、監(jiān)督機制等6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化、多元化構建[3]。該文將從體育教學的目標任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入手,探討體育縱向教學一體化。
大學的總體目標任務是提高身體素質,掌握1~2項運動技能,形成穩(wěn)定的體育動機。但是目標設置應該更具體化,即大一年級重點開展身體力量、速度等項目;大二年級重點開設協(xié)調、技巧性項目。而貫穿大學體育2年,共4個學期的是發(fā)展心肺功能,注重速度與耐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
體育隱性課程是針對顯性體育課堂教學提出來的教育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外顯的體育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行為、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要求教師在常規(guī)體育思想、體育理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之外,按照學生心理、行為、道德、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在科學的思想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有目的、有意識、有重點地進行非體質的養(yǎng)成性教育。以常規(guī)課堂教學活動為載體,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內化學生有體育鍛煉而養(yǎng)成的終身體育意識,進而為學生明晰教學任務,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為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打下堅實基礎。教師還應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校園BBS、校園廣播臺、微信朋友圈、QQ群等渠道,公布活動通知、比賽成績、比賽集錦照片、報道等[4],宣傳體育思想,輔助學生完成任務。
3.3.1 強化課程內容的邏輯性
要實現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連貫性的統(tǒng)一,就要對體育教材進行全面分析,設計整體規(guī)劃,應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詳細確定各個項目內容內在的邏輯性和層次性。研究各個項目適合人群和應具備的身體素質;研究項目內容之間正、負遷移的影響。依據各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統(tǒng)一規(guī)定體育教學內容和標準的基礎上,注重個體間差異,學期選課之間一定要承上啟下,具有內在的邏輯性,避免低效率的重復教學。
3.3.2 強化教材內容的階段性
高校對教材的使用不但要有嚴格的審批程序,還要有審核論證程序,對教材的內容的階段性安排、內容之間銜接的合理性等問題進行論證,通過后方可使用。這將對教材的編寫起到積極的風向標作用。同時,對教材的內容方面進行整合,相關部門對教材的編寫、出版要有規(guī)定,既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特征、課程目標,又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現象,保證各年級使用的教材能夠具有一定的連貫性、階段性。
3.3.3 強化教學內容的一體性
在體育俱樂部制的高校,學生可以選擇同一項目進行學習,在初級、中級、高級之間切換,并堅持運用遞進式教學模式。在選課制的高校,教師根據教學對象學習的時限、專業(yè)特點、學生總體素質情況等因素,對教學內容進行總體上的把握,對于學期選課和學年選課,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度的微調。避免有些高校大一開設籃球、大二還開設籃球,但教學內容沒有多大的變化,缺乏一體性,更缺少對教學、教師、教材等進行一體性的規(guī)劃的情況出現。
子目標、課堂目標,課程目標、終身體育各目標是層層遞進、相互促進的關系。課程目標下設置課堂的子目標,各個子目標間要設置得當,既要符合學科的特點,又要遵循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對學生而言,子目標既有相應的難度,又應為可通過努力實現而完全掌握的。同時子目標間要實現無縫對接,不至于出現目標間不匹配的現象。子目標之上應設置階段目標,在充分發(fā)揮體育隱性課程育人功能外,需要注重體育知識在點、線、面上的拆分與融合。強化三級管理,落實三級督導制;建立壓力傳導制度、責任明晰制度,做到有布置、有落實、有實效。
體育教學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有序的、難以分割的整體。教材的編寫尤為重要,需要在統(tǒng)籌大中小學教學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動作技術掌握的形成規(guī)律,進行有針對性的逐級編寫。在實際的教學中會發(fā)現,體育課程被重視的程度不夠,常常有被占用、挪用,局部出現了教師與學生都不重視的現象出現,甚至是“水”課的出現,導致學生的體育技能偏弱、專業(yè)知識不足。實踐證明,大學的體育課程,在重視教授技術動作的同時,更需要傳授一種健身的理念與終身體育的意識。所以,在掌握基本的動作技術后,后續(xù)的教材內容、側重點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編寫,側重不同,突出上下銜接。
體育教師在分專業(yè),細化專項的同時,根據自己研究特長,最終確定研究方向。在學院進行的各類培訓中,教授不同體育項目的教師培訓,在內容和目的等方面應各有側重;即使是同一項目的培訓,因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地區(qū),也要有所側重。同時,在教師引進和招聘中,注重教師分布的合理性,避免“近親繁殖”和同質化教學的傾向。積極探索高水平教練員進學校模式,將現先進的訓練理念帶入學校,有利于教師更新知識結構,為師資分段培訓做前期的技術準備,提高教學水平。
評價體系不科學、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脫節(jié)、體育經費、體育場館和器材缺乏保障、體育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發(fā)展[5]。新的教學模式應有與之相匹配的評價體系,“課內外一體化學生評價體系”是評定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效果的重要途徑,其主要內涵是改變目前單一的課堂測試的固有評定模式,而是將體育課堂、課外體育活動(比賽)及體質測試同時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對學生做出綜合性評價[6]。目前,教學考核評價主要以終結性評價居多,用統(tǒng)一標準要求有身體個性差異的學生,這顯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所以,在課程評價中更新指導思想,完善考核與評價方法,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習效果和學習過程,既有教師評價,也有學生自評;既有終結性評價,又有過程性評價,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從培養(yǎng)目標、教學指導思想、組織教學到考核評價體系各個環(huán)節(jié),彼此關聯、互為促進。同時,將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形成以顯性體育課程的主體構成;以隱性課程作用介入輔助,使立德樹人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體系達成目標。篩選體育隱性課程發(fā)展指標要素,挖掘體育隱性課程運營規(guī)律,達到體育課程思政隱性與運動技能顯性的共軛運營機構模型。在公共體育課程中,從而實現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于一體的縱向教學一體化形式。
在構建體育縱向教學體系時,首先要轉變體育教育指導思想,因材施教,用健康體育和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指導課程改革;調整體育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形式上大膽創(chuàng)新,在目標上,強調學生主動性,變學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在課程設置上,盡量多開設些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在教學方法上,教無定法,分類總結,合適學生;評價體系上,多主體協(xié)同參與、公平公正;在教師考核上,緊扣教學的各類目標,緊抓落實情況。實現高等教育中公共體育教學體系上日臻完善,縱向研究的各個要素間彼此互促、上下聯動,使公共體育課向著有實效、有趣味、娛樂身心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