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萍 成都體育學院
體育健康教育是中小學教育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在促進學生身心及身體素質健康方面占據主要的功能?,F階段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還處于低迷,相關研究表明學校某些客觀因素會影響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喜愛,發(fā)現各個地方體育課程相較于其他課程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學生身體鍛煉的時間減少,這也是身體素質會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體育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在體能訓練方面的執(zhí)行力度,通過營造良好的體能訓練氛圍,運用各種有效訓練方法,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能訓練中使身體素質各方面指標直線上升。
由于現在社會給學生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迫使學生只知道學習,每天都沉寂在語數外等主學科的海洋之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課程內容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內心對體能訓練產生抗拒,身體素質下降。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教學場地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此項體能訓練對學生心理壓力的影響,隨著課程強度的不斷加大,要考慮學生的體力、精力是否跟得上并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體育教學中積極引導課堂氣氛,提升學生體能訓練效果。
在中小學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最主要的訓練方法就是重復訓練法,通過一些簡單的低強度動作的重復訓練達到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在小學的訓練過程中,小學生比初中生和高中生更容易表現出疲勞感和厭倦感,因此體育教師在重復訓練的過程中要準備更多的訓練內容。體育教師在安排的過程中,盡量將訓練的內容簡短化、科學化,讓學生在認為簡單易做的模式下進行一系列的重復訓練,其中包括對運動負荷和動作的改變,減少學生的疲勞感以便快速完成訓練內容。
將體育課程內容多加游戲化和競賽模式化,使學生樂在其中,對體育課程產生強烈的喜愛之情。在體育課程內容上多設置比賽性和娛樂性較大的運動項目,在學習較難的課程內容上與游戲化模式結合,讓學生在快樂氛圍中體會體能訓練帶來的樂趣。
學生在家里或者戶外都可以運用簡單的動作進行鍛煉以達到身體鍛煉的需要。每個學生都獨立的個體。身體各方面都是有一定的差異性的,除了完成課堂上的內容之外,體育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內容是學生可以在家里完成的,比如跳繩、波比跳、仰臥起坐等鍛煉項目,以達到家校學習鍛煉一體化。
針對中小學生的專項體能訓練包括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柔韌等素質的練習,在速度素質的訓練方法上可以采用50米和100米的方式進行訓練,田徑的短跑項目對于速度練習是密不可分的。在耐力素質方面的訓練主要以中長跑為主要,其次以障礙跑、折返跑為訓練內容,游戲可以采用學生小組接力的方式。
在開展中小學階段學生力量訓練的過程中,應堅持科學的訓練方法,針對相應年齡段的學生設計相應的訓練方案。通常中小學的力量訓練指上肢力量、腹部力量以及下肢力量。上肢力量通常采用啞鈴、引體向上等方式,腹部力量采用仰臥起坐、平板支撐進行練習,下肢力量常用的蛙跳、深蹲等方式進行練習。
柔韌與靈敏在體能訓練中占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定向運動的發(fā)揮優(yōu)勢,讓學生參與到定向相關項目中,從中鍛煉柔韌和靈敏,定向運動的訓練是一種生動、有趣可以親身體驗的一種方式,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訓練方式,比較符合新時期學生對于體能訓練的綜合素質的要求。
在開展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事項:一,體能訓練的過程中要保持訓練的方法科學且符合學生身體素質的前提,確保訓練有效開展。二,訓練的過程要適當調整負荷量,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損傷。三,要保證體能訓練的有趣,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近年來,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對于學生家庭來說,有些學生從小生活在嬌生慣養(yǎng)的環(huán)境下,家長因為學生自身不喜歡運動,而不引導,導致學生很少參加體育運動,在學校,教師又以主學科為重,忽視體育課程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重要性。總而言之,體能訓練對于正處于發(fā)育期的中小學是來說是意義非凡的,體育教師對此應加大重視,采用科學有效、有趣的體能訓練方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理念,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