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佳瑜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從之前的工作對象變成了現在的工作主體,因此,研究“90后”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和挑戰(zhàn),對加強輔導員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建設,推進學生思政工作的深入有效開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線教師,擔負著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務。只有轉換好從學生轉變?yōu)檩o導員的心理,找準自身角色定位,在面對日益復雜的學生問題時,才能從實際出發(fā),設身處地為學生排憂解難,更具有親和力,使工作更有針對性,提高大學生輔導員的日常工作效率。從社會期待、學校期待、學生期待和自我期待四個維度,“90后”輔導員的職業(yè)角色主要有以下四個定位。
輔導員制度萌芽于政治指導員制度,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職責決定了輔導員的首要角色,就是要當好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引領者。“90后”出生和成長于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面對著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因此,“90后”輔導員首先需要堅定個人理想信念,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做好“95后”“00后”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yǎng),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真學真懂真信。同時,要在把握好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徑,通過靈活有效的方式增強親和力、感染力和可信度,做好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1]。
學生事務管理是高?;鶎又卫淼年P鍵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因此,輔導員作為一線學生工作者,就必須做好日常事務管理,保障學生安全,維護學校和諧穩(wěn)定。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在的“90后”輔導員面對的學生事務管理形勢雖然仍然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但其工作要求已經逐漸從事務型轉向服務型、從實務型轉為導向型、從管理型轉為治理型。這也對“90后”輔導員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他們需要盡快地實現工作下沉,深入學生,扎實做好學生基礎事務管理工作,積累工作經驗;另一方面,他們必須盡快豐富自身學識,提升工作智慧,捋清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使自己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有效地融入學校內部治理、教育教學改革之中。
在高校教師中,輔導員無論從相處時間還是年齡差距上都是離大學生最親近的群體。師生的角色定位、物理空間和精神層面的貼近性都會使大學生自然而然對輔導員產生了幫助自身成長成才的期待,期待與他們成為可以交流想法、分享觀點、共話情感的知心朋友,也期待他們能夠作為“學長學姐”給予自己在人生經驗、學習規(guī)劃、心理情感問題上的建議與幫助。因此,“90后”輔導員除了應該通過各種辦法和途徑,關心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督促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還應該利用好自己年齡于學生年齡比較貼近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目標和人生追求,并為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提供支持與幫助。如幫助學生確立學習和生活計劃并督促他們完成落實,解決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的煩惱,為學生排憂解難,當學生遇到心理和情感上的問題時提供支持和關懷,了解學生真實的就業(yè)傾向,為學生提供職業(yè)啟蒙與就業(yè)指導,等等。
從輔導員自身成長發(fā)展的期待而言,必然希望能夠在從事輔導員工作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價值,獲得社會、學校和學生的認可。但根據當前的輔導員隊伍發(fā)展現狀來看,如果一名輔導員不能盡早確立個人在學生工作領域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并投入研究與實踐,很容易困囿于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從“教師”降格為“保姆”,逐漸在高校教師隊伍中被“邊緣化”。因此,輔導員必須加強研究和探索,注重專業(yè)化發(fā)展,成為學生工作中某一領域的“能手”或“專家”,如黨建黨務工作領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領域、職業(yè)就業(yè)指導領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青年文化研究、網絡思政領域等等,才能更好的實現職業(yè)身份重塑與職業(yè)價值認同。這就要求“90后”輔導員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樹立學習創(chuàng)新的工作理念,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扎根一線實踐、聚焦專業(yè)領域、做好科研探索,增強自身工作本領。
隨著我國社會改革不斷深入,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對信念堅定、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渴求更加迫切。當前,我國社會的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這種不平衡和不充分發(fā)展的情況面臨著社會思潮多元化、市場化、網絡化的挑戰(zhàn)和沖擊。一方面,知識快速更迭,海量的數據信息知識碎片化,輔導員專業(yè)學科背景的多元化,使這支隊伍看起來“敬業(yè)而不專業(yè)”,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道路任重道遠;另一方面,面對龐雜且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及交鋒交融的多元文化,由于年齡成長階段特點,大學生群體也存在著渴求獲取知識信息、謀求個人成長的需求與內在核心價值觀不穩(wěn)定、缺乏鑒別能力、容易迷惘搖擺的矛盾與困境。這些無疑都對有效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2]。
當前的大學生群體主要為“00后”。較“80后”“90后”而言,“00后”的成長環(huán)境更為豐裕、民主、和平,受網絡媒體、家庭教育、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擁有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更為強烈的自我主體意識、更為務實理性的處世態(tài)度。從積極的層面來說,“00后”大學生在理想追求和人生規(guī)劃方面,顯得更為堅定和務實。他們普遍有著較高的國家榮譽感和文化自信,有著較為明確的國家與社會發(fā)展認知。很多“00后”大學生在就讀大學一年級期間甚至就讀大學前就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為自己建立職業(yè)發(fā)展目標,規(guī)劃職業(yè)道路。并且,他們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擅長利用各類數字化平臺完成信息知識的獲取,呈現出較高的學習能力。而與此同時,“00后”大學生在行為實踐中展現出更為明顯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們相信要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去實現個人理想,但又因為大多為獨生子女的他們整體抗壓能力較弱,使得他們在具體的實踐或是面對實際的競爭時,容易缺乏青年人應有的熱血與激情,不愿意面對激烈的沖突,顯得過于理性甚至佛系。與“80后”“90后”的偏向于彰顯自我的“曬文化”不同的是,“00后”大學生更注重自身內涵的豐富,他們的文化愛好追求更為小眾化與社群化,也更善于在不同的場景中展現自己的不同面貌,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這也為輔導員了解學生個體真實情況,更有的放矢地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度。
從時代特征、成長經歷、家庭教育等方面看,“90后”輔導員和“95后”“00后”大學生也存在著相同的特點,或多或少地都共同展現出追求個性、敢于擔當、講求實用的代際特征。而大部分的“90后”輔導員都是剛剛畢業(yè),走出“校門”又再次走進“校門”,由于從事輔導員職業(yè)時間的短暫,雖然他們都有意識地按照輔導員的職業(yè)標準提升自己的能力素養(yǎng),但是專業(yè)能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碎片化信息的獲取使他們更容易局限在“微視野”中看待、處理問題,缺乏宏觀視野下解決問題的能力,過于關注自我容易造成內部溝通能力欠缺、團隊協作不和諧等問題。這都是“90后”輔導員開展好思政教育工作所必須解決的問題[3]。此外,相比高校的輔導員前輩們,“90后”輔導員更為關注個人成長發(fā)展,更注重工作的獲得感和價值感。但由于工作經驗的缺乏,初入職場的“90后”輔導員們很容易困囿于繁雜的學生事務工作,長此以往,自我認同感不斷降低。再加上“90后”輔導員也正處于成家立業(yè)的人生節(jié)點,可能面臨著家庭、經濟等個人問題。雙重壓力之下,他們就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輔導員對自己的職位認同感降低后,可能會變得慢作為、不作為,從而影響自身工作的開展,不利于高校對學生的管理。那么“90后”輔導員要想穩(wěn)扎穩(wěn)打做好自身輔導員工作,需要不斷彌補自身不足,提升個人專業(yè)能力與職業(yè)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合理規(guī)劃個人發(fā)展路線,提高工作效率。這對年輕的“90后”輔導員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