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婷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領域建設的一個重點,教育不僅僅需要注重學生的成績與成果,還需要注重在教育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學生最終能夠取得的成就。小學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因此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與看法還并不全面,他們看到的只是這個世界的一角,因此需要教師和學校幫助他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保證他們在將來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時能夠勇立潮頭,不至于退縮。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53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發(fā)展和提升空間。我國的積極心理學在小學階段的普及和應用并不是十分到位,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科學合理地去運用積極心理學對學生進行心理督導,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很難通過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來調和自己的情緒。因此,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與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健康關乎著一個學生的未來,更關乎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因此,如何在積極心理學的基礎上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于教學進步來說十分有必要。
一、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心理健康教育偏向形式主義
由于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十分重視,沒有將其真正貫徹到位,反而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形式主義,成為應付當今教育趨勢的一種模式,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形式主義教育的弊端也日漸顯露。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應當只停留在表面上,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飛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進行積極心理學的暗示與教育是十分具有意義的,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十分有益的。在小學階段,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學習水平的差異以及其他特長的差異,使得有些學生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這個時候若是教師能夠及時進行積極心理學的教育,就能夠幫助學生化解這場心理危機,幫助學生走出自卑的陰霾,重獲自信,努力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優(yōu)勢。
2.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零散
心理健康教育這個觀念被提出之后,盡管許多學校在開展健康教育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較零散,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心理教育模式,在整個心理教育層面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因此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也不強,不能夠切實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由于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在心理課堂上教師僅僅是進行理論的講解與普及,因此對于學生的熏陶和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難以深化。散裝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并不具有很好的提升和教育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和評價標準比較混亂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系統(tǒng)目前還處于比較不完善不成熟的階段,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標準并不明確。當前在教育界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仍然比較陳舊,并不具有當今時代的先進性和前瞻性。評價體系需要整個教育界共同聯(lián)合起來去審判和歸納,用現代化的思維去制定出一個符合實際發(fā)展情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測評體制,幫助教師運用積極心理學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幫助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和新集體
小學生剛剛結束幼兒園的啟蒙教育,步入小學的課堂,認知能力還不是太完善的他們要面對很多新的人和新的事物。絕大多數學生到了新的環(huán)境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小學生可能因為在新的環(huán)境沒有朋友或者對陌生的環(huán)境不適應而感到孤獨和失落,通常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合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擺脫孤獨和失落感,樂觀面對新環(huán)境和新事物。
2.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成功的基石。尤其是在學生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讓人在體驗集體中的幸福感,提升個人的視野和認知。小學階段,學生的社交意識不夠完善,因此他們的社交能力不夠完備。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會產生認知外界社會的渴望,要建立起與外界的聯(lián)系,就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學校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認知能力。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學生在小學階段剛剛接觸基本學習課程內容,難免會有些陌生,甚至還會產生一些逃避和抵觸心理。然而基礎知識需要的是學生不斷重復學習和記憶,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來學習。在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們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他們具備一些最基本的學習觀念。
4.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fā)展
教師要用開放的、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加健康、更加全面的發(fā)展。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特點。在積極心理學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給學生帶來自信、樂觀和向上的心理暗示,這對學生人格的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
三、如何基于積極心理學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對于教師的培訓
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性建設,教師作為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直接接觸者應當積極提升自身心理健康素質,在自己掌握基本心理健康知識的基礎上去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與提升。教育部門和學校層面應當加強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一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講座,讓廣大教師在參與講座的過程中去總結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從而在今后的教學之中去積極運用講座知識,切實提升整體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通過積極心理學來鼓勵學生去學習去創(chuàng)造。
2.學校定期開展有關心理健康教育類游戲與活動
學校要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在校園生活中處處滲透積極心理學的影子,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受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從而無形中提升學生的信心。例如,學??梢蚤_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鼓勵師生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活動中來,可以是拍攝心理健康微電影,讓學生在拍攝過程中深刻感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可以開展心理健康征文比賽或者心理健康繪畫比賽,通過各種藝術形式來呈現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最后給予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一定形式的獎勵,這樣就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3.開辟學校與家庭同時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yǎng)不僅是學校和教師的工作,家庭也應當積極發(fā)揮作用。要形成家校聯(lián)動系統(tǒng),在學校教師與家長的共同聯(lián)動之下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在挑戰(zhàn)自我中取得成功。因此,要開辟學校與家庭的夢幻聯(lián)動渠道,通過這個渠道為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提供空間與動力。
4.積極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被局限在對心理健康有問題的同學進行治療和疏導,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當通過自己的事跡行動與講解去幫助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就跟我們的生命一樣重要,需要去重視,而不是去抵制。教師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與學生進行適時的心理溝通與建設,在師生共同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在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會取得一定的發(fā)展與進步。
總而言之,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發(fā)展尚未完善,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和人員的積極配合協(xié)調,共同完善和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梁超、常若松《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教育科學》2020年第3期。
[2] 廖冬梅《教育戲劇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科學咨詢》2021年第11期。
[3] 劉宗寶、張曉蓉《VR繪本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年第3期。
[4] 王東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析》,《甘肅教育》2021年第6期。
[5] 肖秀玲《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甘肅教育》2021年第11期。
[6] 王振鳳《論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天津教育》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