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瑞
【摘要】目的:探討阿莫西林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以及藥學作用。方法:服用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應患者取樣43例,均為我院2020.03-2021.03接診,行回顧性分析,觀察不良反應類別及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時間,分析藥學原理。結果:43例不良反應患者中有53.49%(23/43)為皮膚過敏,占比最高,60.47%(26/43)的患者在用藥1~7d出現(xiàn)不良反應,所占比率皆高于其余用藥時間段,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服用阿莫西林后,不良反應通常在用藥1~7d內發(fā)生,且以皮膚紅腫瘙癢反應最為常見,需在此階段內重點觀察患者用藥反應并做好預防工作。
【關鍵詞】藥學研究;作用探討;不良反應
阿莫西林具有較為理想的消炎抗菌效果,是廣譜半合成的青霉素類抗生素,屬于β- 內酰胺酶抑制劑,可制成藥片、注射液、膠囊等多種形式,在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尿道感染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較為廣泛,但用藥后,有一定幾率引起頭暈、失眠、血小板減少、皮疹、腹瀉、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增加患者不適感,本文取43例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應患者資料,探討分析了阿莫西林的藥學作用及不良反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服用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應患者取樣43例,均為我院2020.03-2021.03接診,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行回顧性分析。疾病類型:6.98%(3/43)肺炎,27.91%(12/43)皮膚組織損傷,58.14%(25/43)上呼吸道感染,6.98%(3/43)其他。55.81%(24/43)女,44.19%(19/43)男,最高64歲,最低21歲,平均(37.16±8.49)歲。
1.2方法
對43例樣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后立即停藥,記錄不良反應具體情況,包括出現(xiàn)時間、具體癥狀等。靜脈滴注維生素3g+地塞米松8 mg ,或指導患者服含適量氯化鈉+葡萄糖溶液,針對腎功能損傷者,可酌情給予糖皮質激素,針對皮疹瘙癢者,可進行抗過敏治療并糾正水電解質。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服用阿莫西林后出現(xiàn)皮膚紅腫瘙癢、阻塞腎衰、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頭暈休克等不良反應癥狀的具體例數(shù),及用藥后出現(xiàn)以上反應的具體時間。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1.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 )、計數(shù)(%)資料以t、X2檢驗,P<0.05。
2.結果
2.1不良反應類別
分析表1得:43例不良反應患者中有53.49%(23/43)為皮膚過敏,占比最高,13.95%(6/43)為泌尿系統(tǒng)反應,16.28%(7/43)為血液系統(tǒng)反應,11.63%(5/43)為消化系統(tǒng)反應,4.65%(2/43)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占比最低。
2.2不良反應時間
分析表2得,32.56%(14/43)的患者在用藥0.5~1 h出現(xiàn)不良反應,6.98%(3/43)的患者在用藥7~15d出現(xiàn)不良反應,60.47%(26/43)的患者在用藥1~7d出現(xiàn)不良反應,所占比率皆高于其余用藥時間段,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阿莫西林有較強消毒抗菌作用,是常規(guī)感染疾病治療中的首選抗菌藥物,可引起泌尿功能紊亂、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血液系統(tǒng)反應、消化系統(tǒng)反應、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約為5~6%,患者用藥后可見哮喘、皮疹、蕁麻疹、發(fā)熱頭暈、失眠、血小板減少、皮疹、腹瀉、嘔吐惡心等不適癥狀。
本次研究顯示:用藥1~7d內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占比皆高于其余用藥時間段,且皮膚過敏居者多,分析藥學作用:阿莫西林具有十分強大的細胞壁穿透能力,進入細菌內部與轉肽酶結合后可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加速細菌裂解、凋亡,具有顯著殺菌效果,但同時也會對人體蛋白質合成產(chǎn)生影響,繼而引起過敏抗原反應,6h后藥量自膽道和尿液排除,故在不良發(fā)應通常發(fā)生于用藥后1~7 d內。
綜上所述,服用阿莫西林后,不良反應通常在用藥1~7d內發(fā)生,且以皮膚紅腫瘙癢反應最為常見,需在此階段內重點觀察患者用藥反應并做好預防工作,若發(fā)現(xiàn)異常,則應立即停藥并對癥采取處理措施,以此來減輕患者痛苦。
參考文獻:
[1]趙榮榮.對應用阿莫西林引起的不良反應情況及相關藥學進行分析[J].名醫(yī),2019(10):251.
[2]郭欣,阮洋.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應及藥學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18):139-140.
[3]王紅霞.對阿莫西林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的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8,16(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