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英語學科是學校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初中英語教師教學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此階段乃至高中、大學時期更長遠時期的英語語言的學習水平。英語教師專業(yè)教學水平有效提高的途徑之一是觀摩名師課堂。通過觀摩與分析名師課堂的教學智慧,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反思自身、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智慧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是專門從事教育的人才,從出任教師到優(yōu)秀教師再到成為名師,需要在職業(yè)生涯中不斷地學習、求知、探索、進取。[1]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僅靠單一的、循規(guī)蹈矩的教學經(jīng)驗的不斷累積是遠不夠的,“浙派名師”作為專門從事教育研究和服務的公益性學術機構,每年都會舉辦學科經(jīng)典教學活動展,通過名師引領讓更多教師成長為“浙派名師”。觀摩名師課堂作為一種更為有效的學習與探索的教師專業(yè)成長途徑之一,在促進教師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上具有深遠意義。
一、目標緊扣的智慧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起點”,也是一堂課所要追求的“終點”。教師在預設教學目標時、課堂進行過程中以及結束后,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學習皆離不開教學目標緊扣的智慧。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認知主體的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學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2]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鼓勵學生以“主人公”的形式參與到課堂中,喚起學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有效地進行知識與能力的建構,在此基礎上啟發(fā)誘導、循序漸進地開展聽說教學活動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尊重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地主體性地位的目標理念。
(二)貫徹目標的指引性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英語課程能夠培養(yǎng)出適應新時代社會發(fā)展所需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并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國民的國際交流能力。[3]這是這個時代賦予教育的職責,也是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遵循與貫徹的育人目標。。教師應貫徹目標的指引性,去設計與實施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幫助學生在不斷學習與練習、完善的過程中習得相應的知識與能力,并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能力。
二、情境創(chuàng)設的智慧
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依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以及興趣需要,聯(lián)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的情境,并將教學目標融入在問題解決得過程中。[4]
(一)注重情境的生活性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既代表著一種文化信息,同時也充當著一種生活工具的角色。在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景時,要盡可能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在與其習慣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相類似的情境中學習,促使其從消極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變?yōu)榉e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從而幫助其建構新知識,并通過給予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人物的看法、對情節(jié)的思考的表達機會,讓整堂課充滿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智慧。
(二)強調(diào)情境的有效性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知,情境對于學生的意義建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意識,并且也需要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能力。有學者認為,英語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遵循真實性原則、探究性原則、文化性原則、合作性原則。[5]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疑鼓勵學生猜測并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個人以及組建團隊進行討論,才能真正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興趣、滿足時代需要的情境,有效地幫助其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指令準確的智慧
教學指令語是課堂上教師使用的、用以實現(xiàn)教學功能的話語,是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某事的一種言語行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指令語的清晰、得當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其教學效果。[6]
(一)重視指令的層次性
教學指令應具有層次性與簡潔有效性。從情境導入、到聽力前猜測,到聽中引導、聽后跟讀與討論,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每一個指令的下達得準確與適宜,學生才能夠正確地接收到指令信息,有效地推動課堂順利、有序地進行。名師課堂的智慧也體現(xiàn)在圍繞一定教學目標而有效地執(zhí)行的簡潔、學生可理解的教學指令,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思維,并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突出指令的可理解性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偏離教學指令基本功能總體上有四個方面:一是教學指令偏離教學目標;二是教學指令與學生地實際學習進展相脫節(jié);三是教學指令被無意義的課堂生成所左右;四是教學指令干擾和破壞學習的氛圍與時空環(huán)境。”[7]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指揮者、調(diào)控者,在面臨著班級里的不同成長背景、智力水平、發(fā)展速度和個性特征的學生時,教師在復雜、變動性常存的教學過程中不得不考慮學生發(fā)展的順序性、差異性,并重視教學指令對于學生而言的可理解程度。
四、文化引領的智慧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種載體,而文化則是語言的價值靈魂與根本內(nèi)涵。學生在學習一種語言的過程也是認識一種文化的過程。
(一)文化價值的滲透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zhì)。教師如果僅注重對教材中語言材料的教學而忽視材料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識,易導致英語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割裂與分離,繼而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進行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至少應該包括兩個方面:文化知識的傳授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充分發(fā)揮英語教學中文化引領的作用才能幫助學生樹立和鞏固正確的文化意識與價值觀。
(二)文化引領的積極性
王薔教授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可以更好地面對未來地世界、解決各種未知的問題?!盵8]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以及科學發(fā)展離不開教師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與思維內(nèi)涵,并恰當將其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積極的文化引領去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并發(fā)展其能力。通過開放、包容的文化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最終無不宜于學生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為貫徹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也即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的提升,使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與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人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與獲得新的知識,保持終身學習與反思、進步,并積極投身于有助于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改革與實踐中,最終才能把握教學的智慧,孕育出智慧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童富勇. 名師并不遙遠——來自浙派名師的調(diào)查與研究[J]. 人民教育(21):11-14.
[2] 陳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J].學術交流,2007(03):175-177.
[3]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程敏. 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情境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
[5] 楊靜怡.建構主義視角下的英語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J].教育與職業(yè),2011(23):103-104.
[6] 陳春蘭.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指令語的有效使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3(5):56-58.
[7] 何芳,吳剛平.課堂教學的行為指令與內(nèi)容指令.基礎教育,2015,12(5):42-51.
[8] 王薔. 促進英語教學方式轉(zhuǎn)變的三個關鍵詞:“情境”“問題”與“活動”[J]. 基礎教育課程, 2016.
作者簡介:
邱怡婷,(1997- ),女,杭州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
注釋:
作者簡介:邱怡婷,(1997- ),女,杭州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郵箱:shiqiuqiuqiuy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