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夫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全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睂W校教育工作要想順利、主動地開展,必須與家庭“擰成一股繩”。如果把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校正的偏差,比作一床濕被單中需要擰干的水,教師和家長就是合作擰干水的人,雙方得全力配合,如果有一方松手,這“被單”中的水就不可能擰干。
馬忠虎教授在《家校合作》一書中呼吁:“生活向學校提出的任務變得如此復雜,以致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養(yǎng),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边@便是一針見血的立論。研究表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不僅有助于他們自身行為和情感的發(fā)展,而且有助于青少年的知識學習與技能發(fā)展。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學校管理過程中有關各項決策、措施的制定如果有家長的參與,就會增強家長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同時,由于家長又是最了解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了解學生各方面的需要、興趣、愛好,由家長參與制定的決策,才更具有針對性。家庭教育配合得好,就能使學校教育的成效得到強化和鞏固;配合不好,就會大大削弱和抵消學校教育,使學校教育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教育職能。家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為兒童成長鋪下第一塊基石;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某些缺憾,使教育具有更強的針對性。與此同時,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可以豐富教育改革的資源,并督導學校教育,提高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fā)展的主要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積累知識、發(fā)展智能、形成技能,還需塑造人格,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近的、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人。由此可見,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為了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教育,我校特開展家校共育會。
強調教育觀念的協(xié)同性,與教育同行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要想孩子好好發(fā)展,父母必先學會教育”。父母只有不斷地學習、進步,不斷更新觀念,才有可能培養(yǎng)人格健全、品格高尚、能力出眾的孩子。
通過家校共育會,我們希望能夠學習、探討更有益、更有效的方法促進家校關系,共同提高引領孩子向高層次發(fā)展。
可以說,家校合作是當今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世界性的研究課題。實施家校合作,在家校合作教育的價值理念中,關鍵是和諧教育、全景教育和責任分散的理念。
教育的和諧發(fā)展是指把教育作為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并使其置身于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運行中,以和諧發(fā)展的理論為指導,通過合作、協(xié)調、創(chuàng)新等手段,實現(xiàn)教育系統(tǒng)與社會、教育系統(tǒng)內(nèi)部諸要素之間的良性互動、和諧發(fā)展。家校合作教育則集中地表現(xiàn)了教育和諧的這一理念。
任何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相互的,是互相不可替代的,而家庭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人,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家校合作往往容易走向以“升學為本”的合作模式,家校雙方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把孩子當成鍛造的對象。這樣的合作無疑與全景教育的理念不相符,與家校合作教育的宗旨也大相徑庭。
教育改革不能僅停留于教育理念的層面,必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上,對既存的教育實踐進行改造與創(chuàng)新。唯如此,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夠轉化為教育者的實際教育行為。我校的家校合作實踐,秉承和諧、全景教育和教育責任分散的理念,從加強家校合作校本研究入手,科學設計家校合作模式、策略,初步探索出家校合作的新方式。
在具體制定家校合作政策前,我們組織了多項問卷調查,通過“家長會調查問卷”了解家長的能力、需要和態(tài)度等等,通過“教師調查問卷”掌握教師的態(tài)度和交際能力,通過“學生成長情況評價表”分析學生現(xiàn)狀,再結合社會環(huán)境,政府政策、辦學宗旨、學校文化、學校政策、管理形式等進行綜合評估分析,確定開展我校家校合作活動的層次,并有針對性地制訂我校家校合作的目標、政策和計劃,實施合理分工,并聘請專家或有經(jīng)驗的教師對有關人員進行培訓。
在執(zhí)行階段,為使家校合作活動得到社區(qū)和家長的支持,我們通過家長訪校日、家長學校、學生成長報告會、家長經(jīng)驗介紹會、各村治保主任座談會、家訪、電訪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社區(qū)的溝通和交流,確保我校家校合作活動的成功實施。
進入評估階段,我們再一次對以上環(huán)節(jié)進行檢驗和評價,以利于家校合作工作向縱深發(fā)展。
國外學者設計的家校合作的方案中,多運用以下三種策略:直接針對教學和學習活動的稱之為直接策略;與教學和學習活動并不直接有關,但是支援教學活動的,稱之為中介策略;與教學活動無關的教育活動稱之為邊緣策略。根據(jù)我校所處的地域特點及家長、學生實際,我校在實施家校合作的嘗試中更側重于中介策略,即通過學校與家庭的廣泛接觸,讓家長了解老師是怎樣教育學生的,在活動中溝通,家長會越來越贊同學校的教育理念,并且會越來越信任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力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1.做好來訪家長的接待工作,家長——學校“心連心”
當我們意識到家庭教育資源的重要性時,就該到了轉變觀念的時候了。有專家認為:“家校合作的基礎是溝通”。我們必須明白,教師再也不可以對家長發(fā)號施令了。在雙方意見不一致時,只能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與家長協(xié)商而相互妥協(xié)。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要站在家長們的角度去考慮和處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不要過多指責家長們的不是,而是要抓住具體事件就事論事,從教育效果出發(fā),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與家長們商量行之有效的辦法。學校和家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對學生的教育便能事半功倍。
2.創(chuàng)造性地開好家長會,家長——教師“面對面”
家長會是實現(xiàn)家庭與學校溝通的重要場所。不過,一聽到開家長會,學生就想到“告狀”,家長怕人前難堪,教師覺氣氛沉悶,久而久之,家長會便會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家長會的內(nèi)容、形式、方法單一,尤其是老師往往把家長也看成了教育的對象,只注重向家長灌輸自己的教育要求,要家長配合工作,卻很少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也就是說老師與家長的信息交流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單向傳輸而非雙向互動。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會上匯報、互動、展示、談心等形式便可令家長會豐富生動起來。
3.靈活多樣的聯(lián)系方式,家庭——學校多線牽
學校教育想要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加強和家庭的聯(lián)系。學校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和溝通方式,如書信、電訪、家訪、校訊通、網(wǎng)絡等等,將學校的教育要求和學生的近期表現(xiàn)及時告知家長,同時也可以清楚孩子在家各方面的表現(xiàn)。電訪、家訪是我校長期堅持的一項常規(guī)工作,每次家訪都向老師們明確目的并做好記錄,講求實效性,杜絕形式主義。我們相信“做好常規(guī)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每逢節(jié)假日,我們會以“致家長一封信”或以“校訊通”方式給學生家長發(fā)信息,告知學生家長放假時間及注意事項,使學生的假期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學生回校時也要求及時匯報、反饋自己的假期生活情況。
在近年來的實踐和探索中,通過學校與家庭的密切合作,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老師與家長合作的能力,形成了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了學校辦學質量穩(wěn)步上升。然而,家校合作的路還很長,更需要一種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們期待,憑著不懈的努力,我校家校合作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