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萍
(廣州工商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850)
隨著國際交流和合作的日益增多,翻譯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在文化的吸收、傳承和借鑒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翻譯界的學(xué)者不僅介紹西方翻譯理論,更是立足于我國民族文化寫出具備中國特色的翻譯理論專著。其中,變譯理論則是由黃忠廉教授提出的,研究變譯的普遍特點和一般規(guī)律。本文通過變譯理論中的“增、減、編、述、縮、并、改”這七種變通手段,來探討如何在日漢翻譯過程中科學(xué)合理地進行運用。
由于各國人民風(fēng)俗人情和語言表達習(xí)慣的不同,就需要在翻譯過程中采用增譯的方式來解釋原語言的內(nèi)涵,使讀者能更鮮明的理解原語的意義所在。比如:「月夜に提燈」,如果直接譯為月亮地打燈籠的話,讀者不一定能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內(nèi)涵,因此,此時如果采取補充譯的方法,譯為“月亮地打燈籠——多此一舉”的話,既形象又符合漢語的語言習(xí)慣。
此外,還可以用闡釋的方法來解釋原作中的部分內(nèi)容,由于中日兩國文化傳統(tǒng)、歷史背景等的不同,日語中出現(xiàn)的某些信息并不被我國讀者所了解,比如:「床の間」「天婦羅」、「障子」等;或者這些信息歷時久遠,比如:「能楽」「歌舞伎」等;或著內(nèi)涵艱深、過于專業(yè),比如:「十二単」「黒留袖」等。所以直接把解釋融入譯文中,可以讓讀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甚至日本文化。
減是削減掉原文臃腫或者多余的部分。譯文并沒有本質(zhì)的變化,只是通過削減使語言更加具有凝練性。
例如:ところが、事実はまさにその逆である。ヨーロッパの現(xiàn)実から見るにせよ、ヨーロッパの歴史的経験から見るにせよ、その結(jié)果はいずれも、この條約のある方がない方よりよいのではなく、悪いのだということを示しているだけである。此段后半句原文內(nèi)容較長,如果按照原語原封不動地翻譯過來的話,會過于繁冗。因此后半句可以減譯為“結(jié)果只能說明,有這個條約不是更好,而是更壞?!?/p>
編是編輯原作的意思,通過編輯翻譯后,讀者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原語的內(nèi)涵。
尤其是在新聞報道中,由于新聞都是面向本國民眾的,原語中會出現(xiàn)很多譯入語讀者所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甚至同樣的內(nèi)容或事物,兩國人的理解卻出現(xiàn)偏差等現(xiàn)象。因此,有必要采用編譯的方法,譯為更加清晰、易懂的信息。下面以一篇日本NHK新聞的開頭兩句為例:天皇皇后両陛下は、(中略)、毎年「敬老の日」の前後に、高齢者の施設(shè)などを訪れていて、今日は東京·?板橋區(qū)の特別養(yǎng)護老人ホーム「ケアポート板橋」を視察されました。此篇新聞報道開頭即為?天皇皇后?,譯語首先要增加“日本”。其次,譯入語讀者對日本的敬老日并不是十分了解,有必要做個簡單的介紹。經(jīng)過對內(nèi)容的梳理,并在譯文開頭補充對日本敬老日的介紹,這樣非本國民眾也可以清晰明了地讀懂新聞報道。
總之,原語新聞是面向本國觀眾的報道,因此譯文在編譯的過程中,不但要把新聞?wù)鎸嵉刈g給譯入語讀者,還得符合譯入語讀者的語言習(xí)慣,并且站在譯入語國家的角度來編輯翻譯,并把原作的精華,條理地、有序地編譯給讀者。
述,顧名思義是指譯者在全面理解原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用譯入語及譯者自己的話進行轉(zhuǎn)寫或者復(fù)述。比如《桃太郎》這個家喻戶曉、十分受日本國民所喜愛的民間故事,其堅強、善良、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具有典型的性格特征。由于篇幅所限,桃太郎的故事全文在此省略,只截取其中一節(jié)對話:
「桃太郎さん、桃太郎さん、どちらにお出かけですか?」
「鬼が島に鬼退治に?!?/p>
「腰に付けたものは何ですか?」
「日本一の黍団子?!?/p>
「一つください。お供します?!?/p>
こうして、犬は桃太郎の家來になりました。次に、猿と雉が桃太郎の家來になりました。
這段對話可以采取全譯的方法翻譯,亦可以轉(zhuǎn)述為:在去往鬼島的途中,桃太郎碰到了狗、猴子和雛雞并給了他們黍米面團子,因此狗、猴子和雛雞成了他的手下。譯文放棄了原文的對話形式,直接采取了轉(zhuǎn)述的方式。因此,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受眾面,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靈活采用全譯或者變譯的方法。
縮顧名思義就是壓縮,用凝練的語言翻譯其中的精華??s譯經(jīng)常運用在故事講述、新聞報道、科技信息翻譯等方面。
同樣是桃太郎的故事,我們可以壓縮譯為:很久以前,在老爺爺去山里砍柴,老奶奶去河邊洗衣服的時候,飄來一個大桃子,當(dāng)兩人切開桃子的時候,里面蹦出了一個男孩兒,兩位老人驚喜不已,給他起名為桃太郎,并精心培育他。桃太郎健康茁壯地成長,很快便長成了身強力壯的大男孩。桃太郎聽說魔鬼島上的鬼無惡不作,于是下決心去打鬼。出發(fā)前老爺爺和老奶奶給他帶了黃米面團子。旅途中,桃太郎碰到了狗、猴子、雛雞,并把黃米面團子分給了他們,所以狗、猴子、雛雞成了他的手下一起去打鬼。桃太郎和他的手下們在魔鬼島上和魔鬼作戰(zhàn),并獲得了勝利。拿回了魔鬼從村民那里搶去的寶貝。從那以后,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以上的譯文做了適當(dāng)?shù)膲嚎s,桃太郎出生的情形;和狗、猴子、雛雞結(jié)緣的過程都只進行了簡短的敘述。用最少、最精練的文字簡單明了地給讀者介紹了故事的概要。
并指合并,把兩個及以上的短語或句子合并起來翻譯。主要是根據(jù)不同語言的表達習(xí)慣造成的語言差異性而形成的一種翻譯形式。
例如:その人物が最初、私の前に現(xiàn)れる時は、名前だけでしか現(xiàn)れないからである。顔も分らず、出身地も身分も経歴も分らない。這兩個句子前后關(guān)系非常緊密,可以合譯為:我最初只是知道這個人的名字,既不熟悉他的面孔,又不了解他的出身地、身份和經(jīng)歷。原文的語句不夠凝練,直接譯成漢語的話相對啰嗦和缺乏條理化。譯語用“既-又-”的連詞把原語兩句話合并,使得譯語更加通順、緊湊、有條理。
改即改變,使原作發(fā)生明顯的變化的一種翻譯方式。既可以改變原作的內(nèi)容又可以轉(zhuǎn)變風(fēng)格,是譯者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
例如:自民黨はラ·リ·ル·レ·ロに負けた。一に亂立、二に倫理、三にリーダーへの批判、四には率で、五に累積、ろくに連攜、七は老齢。此句話中,如果這節(jié)譯為:自民黨敗在?ラ??リ??ル??レ?「ロ」這五個假名上面。讀者看了會云里霧里,不知在表達什么意思。即使看了后面,也只是略知一二,并不能理解原文的深刻內(nèi)涵。因此對原作進行較大的改變,把第二句譯為:第一,候選人泛濫;第二,道德水準低下;第三,首相失信于民;第四,投票率低;第五,人們積怨如山;第六,在野黨聯(lián)合反對;第七,候選人老齡化。
總之,翻譯是一項復(fù)雜又系統(tǒng)的工作,不同的民族之間,思維方式不同,風(fēng)土人情和語言表達習(xí)慣也不盡相同,作為合格的翻譯者要以靈活多變的形式,并在考慮讀者需求的基礎(chǔ)上,充分利用七種變譯方法來翻譯原作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