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軍
(濟南東禾置業(yè)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框架剪力墻結構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且與純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更具經(jīng)濟性優(yōu)勢,因此框架剪力墻結構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工程建設。通過合理有效運用框剪結構施工技術,能夠使框剪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達到預期效果,提升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
該工程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為帶肋梁筏板基礎,總建筑面積為6893m2,建筑工程場地面積為3300m2,建筑物的室內(nèi)外高差為0.75m、建筑檐高為23.91m,局部內(nèi)墻為剪力墻,其他內(nèi)墻為填充墻,材質為空心磚。在抗震等級方面,該工程的剪力墻部分設計抗震等級為2級,框架部分的設計抗震等級為3 級,整體的防震烈度為8 度。其中,剪力墻部分所使用的鋼筋為Ⅰ級鋼、Ⅱ級鋼,所用Ⅰ級鋼的型號為φ6~φ10,所用Ⅱ級鋼的型號為φ12~φ28。鋼筋的連接原則如下:直徑>22mm 時,使用機械方式;直徑為16~22mm 時,使用焊接方式;直徑<16mm 時,使用搭接方式。
施工準備是保證框剪施工技術應用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該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交底、材料進場檢查等工作內(nèi)容,工作者通過落實好該項技術環(huán)節(jié),能夠提高后續(xù)施工操作的準確性,提升該技術的應用效果。
在交底工作中,監(jiān)理方牽頭組織各參與方圍繞設計圖紙進行校核探討,完成設計交底,待確定設計無問題后,施工方還要出具配套的施工方案設計,然后在開工之前,組織施工班組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圍繞設計圖紙、施工設計方案開展施工交底,幫助其熟悉施工內(nèi)容、程序,使其在對圖紙、施工設計方案的理解上達成一致,以免出現(xiàn)理解偏差,影響框剪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進場檢查工作也是框剪施工技術應用效果的重要保障。施工方在鋼筋、水泥等材料運抵現(xiàn)場后,對其進行質量檢查,確保這些材料的性能、質量符合要求,以此促進該項施工技術順利達到預期落實效果,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設質量。在此過程中,鋼筋框架是決定主體力學性能的重要部分,因此材料進場檢查時,應重點檢查鋼筋的性能、質量狀態(tài),確保該材料達到施工標準。在此案例建筑工程的框剪施工技術應用中,施工方首先檢查了隨鋼筋到場的配套質量證明書,然后從每批鋼筋中抽取30%作為樣本,對其進行了檢查,若含碳量差<0.02%、含錳量差<0.15%,即為合格;同時,還按照規(guī)范《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1998)對鋼筋材料進行了外觀檢查,并進行了力學性能試驗。最后,經(jīng)過上述測試、試驗,確認鋼材性能、質量符合標準后,方允許材料入場,投入應用。
鋼筋施工分為兩個部分,即剪力墻鋼筋施工部分、框架結構鋼筋施工部分。其中,在剪力墻鋼筋施工部分,應以雙面雙向的方式,布設墻體的主筋,然后采用直徑為6cm,間距為600cm 的拉筋,以梅花形設置在主筋之間作為結構筋,穩(wěn)定主筋結構,實現(xiàn)整體鋼筋框架的塑造。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水平的分布筋,應予以搭接處理,且接頭位置之間必須錯開500mm 以上的距離,以免出現(xiàn)受力薄弱點,增強鋼筋框架的力學性能。此外,還要注意,如果需要預留洞口,那么當洞邊緣尺寸在200~800mm 時,需設置附加筋,以保證墻體的穩(wěn)定性。剪力墻鋼筋施工環(huán)節(jié),需要使用大量鋼筋,且鋼筋分布密實,需要施工者格外注意鋼筋之間間距的安排,并確保鋼筋間距、保護層尺寸符合鋼筋圖集的規(guī)定,提高剪力墻結構的建設質量。
框架結構主要是由框架柱與框架梁組成,因此,該部分鋼筋施工為梁、柱的鋼筋框架施工。在框架梁的施工中,需要先用箍筋將主筋固定,然后再用梁上、下鐵筋綁扎連接箍筋、主筋,塑造出一個完整的梁鋼筋框架。之后,安裝保護墊層塊,即可等待后續(xù)澆筑施工。在框架柱施工中,應先對垂直筋進行就位處理,再通過測量確定箍筋綁扎位置,然后明確地標注出來。此后,套上箍筋,并將箍筋移動到之前標注好的位置上,再采用綁扎的方式,將箍筋固定到垂直的主筋上。最后,每隔1m 的距離在主筋處設置一個塑料墊塊,以保證保護層具備足夠的厚度。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必須使箍筋的綁扎點與柱筋的搭接點錯開,消除受力薄弱點,增強框剪結構施工技術應用效果。此外,還要注意在鋼筋框架的搭設過程中做好除銹工作,且必須在施工之前再次檢查鋼筋的質量、型號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證鋼筋框架的使用性能,從而增強剪力墻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
待上述施工完畢后,還要繼續(xù)開展模板準備、支拆施工,以便混凝土澆筑成型,實現(xiàn)框剪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在模板施工技術中,施工方需先根據(jù)施工需求,以制作或購買的方式,準備所需的墻、梁、柱模板。在墻模板的準備施工中,對于地下導墻部分,需采用吊膜,且內(nèi)外模都應該為小鋼模拼接形式。對于地上的剪力墻,則需準備鋼材質拼裝式的大模板,該類型大模板的標準寬度為300~1500mm,同時要注意,外模垂直長度為0.5cm+層高,內(nèi)模垂直長度為0.5+層高-板厚。在框架柱、梁的模板準備中,施工方可以到廠家定制柱子的模板,但是應注意,柱子的模板材質應為鋼模板,而與梁接頭部分的模板材質則為竹夾板,同時,可以采用防水膠合板作為梁模板,完成模板準備施工。此外,還要注意,需嚴格按照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公式進行模板尺寸的計算,以保證模板制作操作的準確性,為后續(xù)施工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
在模板支護施工中,應注意模板結構必須具備足夠的穩(wěn)定性,模板材料具備較強的剛度,且模板之間的接縫不能>2mm,以免出現(xiàn)漏漿問題。待模板支護操作完畢后,還要加以測量檢驗,若發(fā)現(xiàn)尺寸偏差超過允許范圍,則應立即加以調(diào)整,直至測量檢查沒有問題為止。在支護過程中,需要在梁模板的底模、側模處配置一套φ48×3.5mm 的鋼管,作為模板的可調(diào)支撐,若該框架梁的高度>700mm,則需在梁底以上2/3 的梁高位置處,設置一對對拉螺栓,同時在框架柱模板的支護中,需要采用螺栓,固定其與梁之間的交接處,保證連接點澆筑效果。此外,在模板支護操作中,還要注意螺栓、連接器等連接部件的緊固狀態(tài),并在澆筑前予以確認,保證模板支護施工效果。待澆筑完畢且構件達到一定強度后,施工方則需將模板拆除。要嚴格按照先非承重、后承重的順序進行拆除操作,并合理控制拆除力度,以免對模板造成損壞,應及時將拆除后的模板運往指定位置,防止模板出現(xiàn)丟失、損壞等問題,影響其周轉應用。
在施工技術的應用中,混凝土施工是一項重要的應用環(huán)節(jié),起著塑造結構件形狀的作用。通常來說,混凝土施工包括兩項內(nèi)容,即澆筑施工、養(yǎng)護施工。其中,在澆筑施工中,應采用混凝土泵、配管,將混凝土輸送到模板中澆筑,應當注意,對于墻體、柱等有一定高度的構件,要以分層澆筑的方式進行澆筑施工,且應在新、舊澆筑層之間澆筑一層3~5cm 厚的無石子水泥砂漿,促進新舊兩層混凝土充分融合,增強澆筑施工效果。此外,在澆筑過程中,不僅要分層澆筑,還要分層振搗,一般來說,每層厚度應保持在45cm 左右,澆筑完一層后,馬上用振搗棒進行振搗,但考慮到剪力墻、框架梁與柱構件中均含有鋼筋結構,因此必須注意將振搗棒避開鋼筋結構,以免對結構力學性能造成影響。此外,待一層澆筑完畢后,需趕在此層混凝土初凝之前繼續(xù)進行澆筑,防止兩者融合困難。
混凝土養(yǎng)護施工的開始時間、具體養(yǎng)護措施、養(yǎng)護時長均要根據(jù)混凝土制備所用水泥的品種以及當?shù)氐臍夂驐l件來決定。通常情況下,需在澆筑完畢12~15h之后開始養(yǎng)護施工,養(yǎng)護時長通常為21~28d。在此過程中,需要采用灑水、涂膜、包裹塑料膜等養(yǎng)護措施,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fā)過快,導致混凝土構件裂縫。在養(yǎng)護期間,應當注意縮短構件表面的暴露時間,并使用塑料布、草簾等加以覆蓋,減少構件中的水分蒸發(fā)。此外,為了避免覆蓋物對其表面平整度產(chǎn)生影響,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應先將覆蓋物卷起,使用抹子將表面搓壓平整之后,再予以覆蓋,同時需盡量不要讓覆蓋物與混凝土表面直接接觸。當遇到冬季施工時,還要使用防火草簾覆蓋,以免構件受凍,影響其成型質量。
結束語:總之,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更新,對于建筑施工的有關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框架剪力墻結構是在傳統(tǒng)的剪力墻結構上進行優(yōu)化而得到廣泛應用的,其滿足了我國當前的施工需求,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質量,從而保證施工單位的和經(jīng)濟效益以及產(chǎn)生較高的社會經(jīng)濟收益。因此,對框架剪力墻的特征以及應用進行分析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確保其能夠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都能發(fā)揮作用,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保證其使用壽命,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