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qū)夏家河子小學 王 麗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的重點題型,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方式。小學生在解決應用題的過程中,不僅能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還能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應用題的教學。本文根據小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探索應用題的解題策略,總結了如何提高小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加強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
數學學習是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積累了經驗,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歸納、總結,才能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使前后習得的數學知識融會貫通。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的重點題型,雖然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和經驗,但在實際做題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歸納、總結解決應用題的方法技巧,建立起解答應用題的知識體系。
應用題不是單純地進行數學運算,而是涉及一種生活情境,用語言文字來描述一個數學問題。應用題一般由已知條件和問題組成,解題的過程就是理解題目中文字所表達的意思,把文字語言轉換為數學語言,即數量關系,然后運用數學計算能力進行解答。學生在分析應用題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文字表述、句子結構、多余信息的影響,導致干擾解題思路,產生理解偏差。特別是應用題中的多余信息和隱含條件增加了小學生解題的難度。小學生因為缺乏邏輯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不足,不能根據應用題文字的表述想到解題的思路或者解題思路不清晰,不會合理安排解題步驟,缺乏解答應用題的策略,不會遷移所學方法,從而出現同一類型的應用題換了情境和數據又不會做的情況,這在本質上還是沒有理解題意。還有一些學生雖然能列出正確的算式,但是計算錯誤,不能寫出規(guī)范步驟。
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應用題解題技巧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對游戲的興趣進行教學情境設置。那么,如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探索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技巧呢?
審清題意,這是做對應用題的前提。很多學生在做題時往往無從下手,看不懂題目,感覺應用題太難??荚囍校恍W生會丟掉一部分應用題的分數,覺得是“粗心”,其實,根本原因還是沒有審清題意,審題能力薄弱。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應用題的審題能力。
提高審題能力,首先需要學生認真讀題。應用題不同于學生一、二年級所學的直接計算,它是用語言文字來進行表述,把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出來,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解答。語言文字在題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解題的關鍵所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留給學生讀題的時間比較短,只是匆匆而讀,并沒有真正讀懂題意,把時間留給了練習,擠占了學生讀題的時間。這種做法事倍功半。
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讀題的方法。學生在總結應用題中失分的原因時,大都說到“題目沒有看到這個字”“我只看了一眼”“我漏了一個字”“我把那個字的意思弄錯了”等等。因為“漏字”“看錯字”而做錯題,這些都屬于讀題不認真,沒有掌握方法。
學生在做應用題時,題目最好讀三遍,每次讀題側重點各有不同,不是泛泛而讀,要有方法,需要用心、用腦,逐字逐句而讀,邊讀邊思考。第一遍,初讀題目,有整體印象;第二遍,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字、關鍵詞;第三遍,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題目的意思。
在第二遍的讀題中,要特別注意應用題敘述中的一些關鍵字、詞,它們對準確審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比如:表示數量關系的“一共、共、比……多、比……少、剩余、同樣多、相差”等;表示數學概念和定義的百分率、合格率、正比例、反比例等;圖形方面的長、寬、高、半徑、直徑、圓的面積、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等;工程問題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行程問題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等。如果不能理解這些字詞,那就不能正確解答應用題。如:“把14 塊巧克力平均分給4 個人,每人分到幾塊?平均分給5 個人呢?”讓學生找這道題目里面的關鍵字詞:平均、每人。再如:“滑梯側面的形狀是一個梯形,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m,下底是5m,求這個梯形的面積。”這里面的關鍵字詞有:上底、下底、面積。對這些關鍵字詞的理解,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解答應用題。
第三遍概括題意,可以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對題意的復述,不是用題目的原話,而是要抓重點詞語、語句,用最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教師可以提出概括的格式,循序漸進讓學生進行練習。如用“這道題告訴我……,讓我求……”的形式先進行練習。
通過這樣的步驟,不斷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閱讀理解能力,滲透方法,才能使得小學生快速、正確地解答應用題。
教師在講解教學三年級上冊“混合運算”時,在新課導入部分可以先復習二年級學過的“加與減”,通過舊知引出新知。如下面這道應用題:“我們班男生有26 人,女生有25 人,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教師在出示題目后,可以讓學生一起來讀題。提示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首先要找到已知條件:男生有26 人,女生有25 人。已知條件找到后,接下來思考這道題該如何解。這道題目的解題思路為:要求“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先找到男生人數,再看女生人數,最后把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相加就能得到一共的人數。學生根據教師指出的解題思路列出算式:26+25=51(人)。其中26 表示男生的人數,25 表示女生的人數,加起來就表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通過這道典型應用題的解決,學生體會在解應用題時經過了哪些步驟,并進行歸納、總結。應用題解題基本步驟為:讀題、找已知條件、思考解題思路、列式計算??偨Y了解答應用題的基本步驟后,讓學生進行實際練習。教師出示新課內容“小熊購物”:餅干每包4 元,面包每個3 元,糖果每袋5 元,蛋糕每個6 元,花生每包7 元。胖胖買1 個蛋糕和4 個面包,胖胖應付多少元?學生按照步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1 個蛋糕和4個面包,蛋糕每個6 元,面包每個3 元。找到已知條件后,小組之間討論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并選一個代表來解說思路:要想知道胖胖應付多少元,就要先算出1 個蛋糕多少元,再算出4個面包多少元,然后再把兩個價格加起來就可以了。教師點撥學生,在這道題中能否直接找到4 個面包的價格?通過什么已知條件來計算?用什么計算方法?1 個面包3 元,4 個面包12 元。這涉及前面學到的乘法知識,學生列式計算:6+3×4=18(元)。教師強調注意3×4 是表示4 個面包的價格,注意乘數和被乘數的關系,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哪個。在計算這道應用題的過程中,還有餅干每包4 元,糖果每袋5 元,花生每包7 元這些條件,提示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用到了嗎?這是怎么回事?在應用題中會出現多余的條件來迷惑學生,這些條件解題時是用不到的。
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出解題“四步法”后,讓學生利用這“四步法”做后面的鞏固練習:壯壯有20 元,買3 包餅干應找回多少元?或者讓學生指定買什么物品,然后進行計算。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對學生靈活思維的鍛煉也更有益。
教師在小學生解題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讓他們根據應用題中的已知條件,思考分析有用的條件,從而找出正確的解題思路。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略差,而圖畫可以在這之間搭橋牽線,助力學生分析應用題的題意。圖示法可以形象、直觀地反映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分析應用題時比較清晰、明白,很容易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途徑。在讀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邊讀邊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利用圖表表示出來,通過圖表去尋找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教師在講解課本例題時要利用此法進行分析,給學生做好示范,逐步進行畫圖訓練,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學生就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對于其他解題方法,如列表法、方程法等也會逐步掌握。
練習在精不在多,因此,數學教師要注意選擇典型的練習題,進行多樣化的變化,讓學生進行練習,徹底掌握解題技巧。比如這樣一道應用題:一個書包是一雙襪子的價格的7 倍,兩者的價格差為72 元,那么書包和襪子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呢?對于這道典型應用題,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變化,如將價格倍數變?yōu)? 倍,或者改變價格差值的數值,再進行計算。對典型應用題進行變形訓練,其核心考查內容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學生可以迅速掌握同類型應用題,達到對其的熟練掌握,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