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趙松,羅富平
云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新紀元,社會主義在中國白手起家、做大做強的背后,離不開強大的精神支撐。正所謂“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1],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艱辛探索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有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抗疫精神等,共同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成為黨發(fā)展進步的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2]。這一科學總結,是黨史上的一次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深入理解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及其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充分把握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代精神上的內在統(tǒng)一,有助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筑牢精神基礎。
如果狹隘地把偉大建黨精神理解為,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時的重要歷史時刻中國先進分子所展現(xiàn)出的精神風貌,那偉大建黨精神便成了“紅船精神”的簡單再版。其實,細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的定義,有兩個重要的動詞值得注意,即“創(chuàng)建”與“形成”。偉大建黨精神是伴隨著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而煥發(fā)的,這是它形式上的起點。而偉大建黨精神在內容上的延展,則形成于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全過程。因此,偉大建黨精神不是狹義上的創(chuàng)黨精神,而是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實踐探索的整體脈絡出發(fā)廣義層面上的精神提煉,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堅持真理,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源自理論本身的科學性與實踐性。以鴉片戰(zhàn)爭為序幕,西方列強憑借壓倒性的社會文明優(yōu)勢撞開古代中國風雨飄搖的封閉國門,開啟長達百余年的野蠻侵略。無數(shù)前賢義士懷著滿腔的報國熱情紛紛投身于愛國救亡的民族抗爭運動之中,但卻由于缺乏科學、適用的理論指導,各式救國方案相繼破產。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中國的先進分子才得以洞察中國革命的客觀規(guī)律,理性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狀況和主要矛盾,并迎難而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毛澤東曾深刻闡明:“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3]。這種變化就是精神上化被動為主動,由盲目到自覺。以李大釗、陳獨秀和瞿秋白等為代表的革命先驅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刻苦研習比對中俄兩國的革命態(tài)勢,汲取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背后潛藏的真理力量,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徒,并致力于推廣和宣傳馬克思主義。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者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扶危定亂的良方妙藥,更是中國社會發(fā)展追趕時代腳步的“末班車”,若是錯過便再無翻身可能。
于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誕生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這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嶄新的起點。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旗幟,既指明了方向,又展示了形象。建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沿著馬克思預設的無產階級聯(lián)合推翻資本主義以實現(xiàn)自身及全人類解放的方向砥礪前行,即便身處逆境亦能慷慨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鏗鏘詩句,彰顯了無產階級政黨立志為廣大勞動人民爭取利益的無私形象。馬克思主義也是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理論始源。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偉大精神,為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注入強大精神動能。
初心就是初始的信念,使命即是責任。“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4]。這份初心使命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奮斗目標,鞭策著無數(shù)黨員干部砥礪前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是與生俱來的,同近代中國社會的大環(huán)境和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近代以來,國家蒙難、民族受辱,先進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本可以高居廟堂之上,為求一己之私對黎民百姓的悲慘遭遇充耳不聞。但內心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還是戰(zhàn)勝了舊時代盛行的封建買辦思想,他們一不甘做亡國奴、二不愿做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殘害百姓的打手,矢志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就曾在《湘江評論》上發(fā)文:“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5]?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以高度的責任自覺,擔下實現(xiàn)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以沖鋒在前、擔當在前、奉獻在前的英雄氣概,團結帶領全國各族同胞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肩挑重任、胸懷天下的中國共產黨人接續(xù)踐行初心和擔當使命,不僅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應然,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如今,新時代的中國大踏步邁向世界舞臺的中央,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歷史順勢并沒有麻痹這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活動,把能否繼續(xù)保持居安思危、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tài)上升到事關國運、黨性和民心的政治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我們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聲、贊揚聲中喪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漸陷入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狀態(tài),而是要牢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作為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4]。正因為中國共產黨人一向謹記、躬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被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嚇倒,不受和平盛世的糖衣炮彈迷惑,始終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迎接時代的考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偉大建黨精神中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頑強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v觀黨史,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的偉大勝利,如今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但是我們更應時刻謹記,偉大事業(yè)、偉大成就不是輕而易舉就干成的,也不是順應歷史潮流走個過場一般就完成的,今天的一切是無數(shù)先烈用血與火的英勇斗爭換來的。盡管盛世的繁華會沖淡歷史的硝煙,人們可以淡定地說,文明的進步肯定得有代價。可是在歷史的洪流中,中華民族付出的代價卻過于慘痛,尤其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為了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英雄氣概,沖鋒在前、浴血奮戰(zhàn),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權;為了實現(xiàn)經濟恢復、國家富強,中國共產黨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超強韌性,銳意進取、不辭辛勞,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發(fā)展了社會主義經濟;為了實現(xiàn)社會和諧、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堅持不懈、奮發(fā)圖強,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21世紀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新局面。
回望過去,毛澤東曾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一文中說過:“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6]!的確,世界上還從未有過其他政黨或團體像中國共產黨一樣,幾經波折而不滅、屢歷生死而不棄,付出巨大犧牲仍然初心不改。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憑借“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頑強意志,壓實了歷史的天平。不怕犧牲乃至敢于犧牲,英勇斗爭甚至舍命斗爭,成為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生命力之所在。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蘊含著兩大基本立場,一是黨性立場,二是人民立場。偉大建黨精神也對兩大基本立場作了升華凝練,表現(xiàn)為“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立場根基。對黨忠誠、站穩(wěn)黨性立場,是歷代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入黨宣誓的時候就表明的態(tài)度。不同時期的黨章和入黨誓詞均擎畫出一個忠誠的中共黨員應是什么樣子。一定是在思想上擁護黨的綱領,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與一切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錯誤思想劃清界限,并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擴充知識儲備;一定是在組織上自覺維護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決執(zhí)行黨的決定,服從黨的安排,積極工作,認真履行黨員義務;一定是在紀律上遵黨紀、守國法,嚴守黨的秘密,視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永不叛黨;一定是在作風上繼續(xù)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秉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作風,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自我革命作風,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對黨忠誠,與黨共進退、共存亡,從建黨之日起就融入了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基因里,滋養(yǎng)著共產黨人的血脈精魂。
不負人民、堅定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的交待和對人民的允諾。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與其說是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不如說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成就了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zhàn)爭中,陳毅將軍曾經激動地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的確,新中國的誕生離不開后方老百姓的支前工作,沂蒙精神就是支前精神的代表。在同全套美械裝備武裝到牙齒的蔣軍作戰(zhàn)中,沂蒙人民不怕艱難困苦,動員120多萬群眾參加支前,以“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zhàn)場”的雄渾氣勢為締造一個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這也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根本原因,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就是我們黨的自信之所在。同樣的,中國共產黨也必定不會辜負人民群眾的希望和寄托,以更加無畏的精神氣魄投入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斗爭之中,不斷爭取更大的光榮。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作為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項事業(yè)中衍生出的偉大精神合集,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具體呈現(xiàn)和延展,在不同歷史時期折射出黨性的光輝。譜系一詞,嚴格從詞源解釋來看泛指事務發(fā)展變化的系統(tǒng)。因此,當我們用系統(tǒng)概念去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譜系內含著自身的發(fā)展演變邏輯,使得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更具規(guī)律性。
偉大建黨精神實現(xiàn)價值永續(xù)的奧秘在于其能夠與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任務保持適當?shù)膹埩?,把黨在實踐探索過程中的部分價值示范上升到國家發(fā)展進程中的整體價值引領,以產生更多、更新的偉大精神。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既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同時也在不斷賦予偉大建黨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從實踐的內容來看,一百年黨史主要圍繞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三個歷史課題。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給中國共產黨人出的難題是如何帶領人民群眾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由此產生了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突出了共產黨人的不怕犧牲、勇于斗爭。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窮二白、群狼環(huán)伺的現(xiàn)實處境給中國共產黨人出的難題是如何依靠人民群眾實現(xiàn)政權穩(wěn)固、國家富強,因此涌現(xiàn)出大慶精神、北大荒精神等艱苦奮斗精神,凸顯了共產黨人的勤勞勇敢、不怕困難。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暴露出的創(chuàng)新不足、生產乏力、百姓窮苦等迫切問題給中國共產黨人出的難題是如何組織人民群眾實現(xiàn)脫貧致富、全面小康,因而淬煉出改革開放精神、特區(qū)精神等開拓創(chuàng)造精神,彰顯了共產黨人的銳意進取、初心不改。時代任務雖不同,但偉大精神的內核卻從未變色。這些偉大精神在時間上繼起,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始終伴隨著黨的偉大實踐保持自身的邏輯完整。
實踐層面的接續(xù)奮斗,必然催生理論層面的守正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7]。這是因為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堅持真理”并沒有束縛住中國共產黨人的思維智慧,反而在后續(xù)的實踐中發(fā)展了真理。毛澤東曾經在1942年提出:“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于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創(chuàng)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8]。這一科學論述以非常樸素的話語詮釋了如何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合在黨史上有過三次。第一次是自建黨后,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開辟了有別于俄國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和區(qū)別于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實現(xiàn)了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次結合孕育了井岡山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和大寨精神等精神。第二次是實行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人著眼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fā)展方向,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xiàn)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次結合誕生了特區(qū)精神、青藏鐵路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偉大精神。第三次是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貫徹落實新發(fā)展理念,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邁向新階段,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次結合涵養(yǎng)了脫貧攻堅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時代北斗精神等偉大精神。在堅持真理、發(fā)展真理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寶庫也在不斷豐富,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更新始終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保持邏輯上的同步。
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在價值追求層面超越了私利,以民眾的利益為立黨之根本。在馬克思看來,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9]。毛澤東也曾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6]。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由此可見,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突出體現(xiàn)。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基本遵循,由此衍生出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等偉大精神,時刻昭示著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永恒宗旨。過去一切為了人民,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出發(fā),一切依靠人民,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如何才能取得勝利。如今偉大建黨精神的提出,繼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之后,中國共產黨還要決心做到不負人民。為了守住民心,中國共產黨堅持“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動員全國各族同胞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形成了偉大抗疫精神。為了不負人民,中國共產黨發(fā)揚“全面實現(xiàn)小康,一個不能掉隊”的擔當精神,領導全國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zhàn)的歷史性勝利,鑄就了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在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恪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政治初心,以人民為中心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底層邏輯。
精神本質上是受物質決定意識,最終也必然要回歸到物質生活中去尋求解釋。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脫胎于黨和人民群眾勠力同心的偉大實踐,并沿著時代發(fā)展的脈絡有著共同的價值旨歸。二者在邏輯關聯(lián)上的良性互動,貫穿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落腳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持續(xù)向往,是黨和人民的精神寶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這也是近代以來無數(shù)先進分子的畢生追求。1915年《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的創(chuàng)刊開啟了中國近代著名的反封建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李大釗和魯迅等先進知識分子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向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開炮,同時大量傳播社會主義學說,為民族復興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指明了革命斗爭的前進方向,并攜領人民群眾歷經磨難終撲滅戰(zhàn)火,建立起一個獨立自主、富強統(tǒng)一的新中國,為民族復興奠定了政治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盡管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艱辛探索,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時期我國初步建立了完備的工業(yè)體系,國防和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后來實行改革開放把社會發(fā)展隱藏的巨大潛力徹底激發(fā)出來,并在21世紀初站穩(wěn)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為民族復興奠定了經濟基礎。新時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斷開拓新境界,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除絕對貧困,使得今天的我們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有信心、有底氣追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發(fā)揚偉大精神,就要緊扣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品質,涵養(yǎng)新的時代精神。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了歷史性轉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4]。從“物質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躍遷,既順應了社會發(fā)展和人的需求層次提升的一般規(guī)律,也體現(xiàn)了豐富精神生活和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懊篮蒙睢本哂形镔|生活和精神生活雙重維度,充足的物質資料滿足人們自然的、生存性的需要,豐富的文化資源則滿足人們精神的、發(fā)展性的需要?!霸谌藗兩嫘孕枰镜玫綕M足的情況下,需求開始朝著多維而立體的方向發(fā)展,精神需求越來越居于核心地位”[10]。因此,站在建黨一百周年的重要歷史節(jié)點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總結和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梳理十分必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從21世紀才開始的。其實,這種向往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表現(xiàn)為對和平的渴望,在建國后表現(xiàn)為追求吃飽穿暖,再到如今基于人的全面發(fā)展角度來展開。偉大精神既是人民對美好生活持續(xù)向往的見證者,也在后續(xù)的發(fā)展中引領人民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