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閆言,李莉,王寶璽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整形外科醫(yī)院皮膚科,北京 100144)
免疫系統(tǒng)可通過激發(fā)各種機體保護反應(包括誘導炎癥分子和干擾素)、激活細胞死亡途徑,消除病原體感染或受損的細胞,從而應對感染和組織損傷。炎癥及細胞死亡信號通路廣泛存在于各類炎癥疾病和退行性疾病中。受體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RIP)家族共有7個成員,即RIP1~7,其中RIP1和RIP3是調(diào)節(jié)炎癥信號和細胞死亡途徑的關鍵分子[1-2]。凋亡是一種可保持細胞膜完整性的細胞死亡形式,而壞死性凋亡是一種可導致細胞膜完整性受損的細胞死亡形式[3]。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不同死亡途徑間存在交互關聯(lián),不僅凋亡轉導通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參與壞死性凋亡,有些成分還具有拮抗壞死性凋亡的作用[4]。因此,對細胞凋亡和壞死性凋亡的研究逐漸成為研究的焦點。細胞通過凋亡、壞死性凋亡或兩種途徑混合死亡,取決于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蛋白RIP1和RIP3。RIP1被上游信號激活泛素化修飾后,可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使NF-κB解除IκB的抑制而移位入核,促進炎癥因子的轉錄[5]。當受到胞內(nèi)信號刺激發(fā)生去泛素化時,RIP1可通過與RIP3共有的RIP同型相互作用基序(RIP homotypic interaction motif,RHIM)結合,激活下游胱天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引發(fā)細胞凋亡[6]。若caspase的激活受到抑制,RIP1和RIP3則可激活混合譜系激酶結構域樣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使其形成磷酸化的多聚體,破壞細胞膜,引發(fā)細胞壞死性凋亡[4,7]?,F(xiàn)就RIP1和RIP3在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中的作用予以綜述。
RIP家族共包括7個成員,即RIP1、RIP2、RIP3、RIP4、RIP5、RIP6和RIP7。RIP1由Stanger等[8]首先發(fā)現(xiàn),被定義為含有死亡結構域的蛋白,因其可與死亡受體CD95的死亡結構域相互作用,故命名為“受體相互作用蛋白”。RIP家族成員均有一個同源的絲氨酸-蘇氨酸激酶結構域,具有激酶和非激酶的作用。當細胞周圍刺激信號發(fā)生變化時(如病毒感染、發(fā)生炎癥或組織損傷),RIP蛋白家族被激發(fā),可引發(fā)類瀑布樣信號轉導反應。
RIP1的分子質(zhì)量為76 000,編碼671個氨基酸,包含N端激酶結構域、C端死亡結構域和一個含有RHIM的橋接中間結構域[9]。RIP1可通過其死亡結構域以激酶非依賴性方式激活NF-κB或通過其RHIM發(fā)揮銜接子的功能,從而啟動多個下游信號轉導通路。RIP1的泛素化是其激活NF-κB所必需的,然而不同位置氨基酸的泛素化可導致不同的反應,如RIP1的第63位賴氨酸泛素化可激發(fā)NF-κB信號轉導,而其第48位賴氨酸泛素化可導致RIP1降解,抑制NF-κB炎癥反應[10]。熱激蛋白90能夠促進RIP1的調(diào)控,其功能受到抑制會影響RIP1功能的發(fā)揮及其應對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刺激時下游信號的轉導[11]。RIP1也可與其他含有RHIM的蛋白質(zhì)相互作用,如RIP3、干擾素(interferon,IFN)-β、TIR結構域銜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以及DNA依賴的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激活因子(DNA-dependent activator 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DAI)等[12]。RIP2除了含有激酶結構域、橋接中間結構域(不包含RHIM序列),還包含C端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和招募結構域。RIP3的分子質(zhì)量為56 800,由518個氨基酸組成,含有與RIP1相似的N端激酶結構域和RHIM基序[13]。RIP1和RIP3的激酶結構域可發(fā)生自身磷酸化,并可磷酸化MLKL[4,7]。RIP3的C端RHIM可介導RIP3與具有相同結構的RIPl、TRIF、IFN、DAI等蛋白的相互作用[14]。RIP3獨特的C端片段可以與RIP1結合,抑制RIP1和TNF受體1(tumor necrosis factor 1,TNFR1)介導的NF-κB活化[15]。RIP4與RIP5均包括激酶結構域和橋接中間結構域,且均含有C端錨蛋白重復序列;RIP6和RIP7除了RIP家族共有的激酶結構域和錨蛋白重復序列,還包含一些其他結構域,如富含亮氨酸重復序列和WD40重復序列[4]。
RIP1是一種多效性蛋白,可通過其死亡結構域以激酶非依賴性的方式激活NF-κB通路,還可通過其RHIM基序與其他含有RHIM的蛋白相互作用,包括RIP3、TRIF和DAI。其中,RIP1與RIP3結合可以作為一種真正的激酶同時觸發(fā)細胞凋亡和壞死性凋亡。
2.1RIP1參與調(diào)控NF-κB通路 TNF、Fas配體及TNF相關的細胞凋亡誘導配體均可結合相應受體,激活RIP1,引發(fā)下游的炎癥反應。例如,TNF與TNFR1結合形成信號復合物,導致磷酸化的RIP1結合E3泛素連接酶,同時誘發(fā)其他成員聚集而共同組成膜相關復合物,這些成員包括TNFR1相關死亡結構域蛋白、TNFR相關因子2和細胞凋亡抑制蛋白(cellu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cIAP)等[16]。cIAP可通過其泛素連接酶在RIP1上形成賴氨酸63連接的聚泛素鏈和(或)線性泛素鏈組裝復合體,激活NF-κB[17]。這種泛素化修飾排除了RIP3或Fas相關死亡結構域(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a novel death domain,F(xiàn)ADD)與RIP1的結合,從而阻斷凋亡的誘導。RIP1泛素化后可以被抑制性IκB激酶和轉化生長因子-β激活激酶1的成員識別,導致抑制性IκB激酶激活,進而激活胞質(zhì)中與NF-κB結合的IκB激酶,并促使IκB激酶進一步發(fā)生降解,導致NF-κB脫離與IκB的連接并移位至細胞核,與對應的DNA片段連接,導致下游的炎癥因子在基因水平被轉錄;同時,NF-κB基本調(diào)節(jié)因子通過與RIP1的連接,抑制細胞死亡的發(fā)生[5]。NF-κB信號通路也可誘導抑制凋亡蛋白基因轉錄而負向調(diào)節(jié)凋亡,包括cIAP家族成員[18]、細胞 FADD樣白細胞介素-1β轉化酶抑制蛋白和抗凋亡Bcl-2家族等[19]。此外,RIP1還可通過隔離其他含有RHIM的蛋白質(zhì)保護細胞免受RIP3介導的壞死性凋亡的侵襲[20-21]。
2.2RIP1和RIP3共同參與調(diào)控凋亡及壞死性凋亡通路
2.2.1凋亡通路及其調(diào)控 細胞凋亡于1972年由Kerr等[22]首次提出。細胞凋亡是機體調(diào)控發(fā)育、控制衰老、維系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重要機制。死亡的細胞可發(fā)生萎縮、膜起泡、染色質(zhì)凝聚和DNA片段化,還可觀察到膜結合的凋亡小體,而凋亡小體最終會被吞噬和消化。
細胞凋亡可以通過激活外源性途徑中的細胞表面死亡受體或內(nèi)源性途徑中的線粒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效應器等多種信號可誘導細胞凋亡。外源性凋亡途徑主要通過TNF、Fas配體及TNF相關細胞凋亡誘導配體與相應的細胞表面死亡受體結合,激活RIP1和(或)RIP3,引起下游的級聯(lián)反應[23]。細胞表面死亡受體屬于跨膜蛋白,為TNFR超家族。凋亡的內(nèi)外源性途徑間既互相關聯(lián),又互相獨立,聯(lián)合調(diào)控細胞凋亡。例如,根據(jù)細胞發(fā)生凋亡的途徑不同,死亡受體Fas誘導的凋亡細胞可分為FasⅠ型細胞和FasⅡ型細胞,F(xiàn)asⅠ型細胞(如胸腺細胞)可直接通過caspase轉導凋亡信號,而FasⅡ型細胞(如肝細胞)可誘導鈣離子釋放,從而促使使線粒體分裂,進而增強線粒體細胞色素酶釋放,誘導細胞凋亡[24]。
啟動外源性凋亡途徑中TNFR1介導的凋亡,需要將膜相關復合物Ⅰ轉變?yōu)榘|(zhì)信號復合物,首先,Smac蛋白通過與cIAP結合,誘導cIAP上自毀的K43連接的泛素鏈,導致其降解[25];然后,含有RIP1的膜相關復合物Ⅰ從質(zhì)膜上解離,RIP1上的泛素鏈被去泛素酶去除;最后,膜相關復合物Ⅰ轉換為由FADD、pro-caspase-8以及RIP1和RIP3組成的胞質(zhì)信號復合物,胞質(zhì)信號復合物通過caspase-8發(fā)出細胞凋亡信號,激活下游的caspase-3和caspase-7,啟動外源性凋亡[6]。由于Smac蛋白是一種凋亡前釋放到細胞質(zhì)中的線粒體膜內(nèi)間隙蛋白,因此推測,凋亡和壞死性凋亡在線粒體水平再次發(fā)生了改變。含有RIP1的細胞質(zhì)復合物可以通過RIP1的死亡結構域募集FADD-caspase-8,并通過其RHIM域募集RIP3;而RIP3的激活對啟動細胞凋亡非常重要,其中RIP3在227位絲氨酸(人)或231位蘇氨酸、232位絲氨酸 (小鼠)磷酸化,RIP1在14位絲氨酸、15位絲氨酸、161位絲氨酸和166位絲氨酸磷酸化(人)[4]。激活后的RIP3和RIP1通過RHIM相互結合,并形成具有獨特的形態(tài)學特征的促壞死復合體,而壞死復合體可激活其下游的壞死激酶[26]。He等[27]認為,可能是由于特定的突變或小分子與RIP3激酶位點的結合,或者只是由于RIP3過度表達,導致其招募RIP1,伴隨著FADD參與的胞質(zhì)信號復合物的激活。
2.2.2壞死性凋亡通路及其調(diào)控 RIP3是參與壞死性凋亡的重要分子,其導致壞死性凋亡的上游通路主要包括IFN、TNF、Toll和病原微生物RHIM,其中最主要的是TNF通路。TNF與TNFR1結合可形成膜相關復合物Ⅰ。當RIP1去泛素化后,胞質(zhì)信號復合物形成,當caspase-8或FADD缺失時,RIP1與RIP3相互作用形成促壞死復合體[28],發(fā)生壞死性凋亡。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病毒(如皰疹病毒)具有RHIM競爭功能,可通過抑制其自然宿主細胞中RIP3的激活對抗TNF誘導的壞死性凋亡[29-30]。IFN信號通路也是壞死性凋亡的主要機制,可直接通過RIP1和RIP3結合物激活MLKL引起壞死性凋亡;根據(jù)是否依賴于Toll/白細胞介素-1受體結構域,IFN信號通路分為依賴Toll/白細胞介素-1受體結構域和不依賴于Toll/白細胞介素-1受體結構域兩種機制。Toll/白細胞介素-1受體結構域可誘導IFN-β激活RIP3,引起壞死性凋亡的發(fā)生;同時,IFN刺激可導致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因子1、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因子2和IFN調(diào)節(jié)因子9的持續(xù)表達,促進IFN誘發(fā)的巨噬細胞壞死性凋亡的發(fā)生[4]。除了被RIP1激活外,RIP3還可被其他細胞內(nèi)含有RHIM的蛋白激活,包括TRIF[27]和DAI[31]。病毒雙鏈RNA和脂多糖可分別激活病原識別受體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3和TLR4,進而激活下游的TRIF,TRIF可通過RHIM結構域被招募到RIP3上;壞死性凋亡發(fā)生的一個關鍵是caspase-8的活性被抑制,在caspase-8被抑制時,TLR3或TLR4激活可導致RIP3介導的壞死性凋亡[27]。抑制RIP1的活性可消除TLR4誘導的巨噬細胞壞死性凋亡[27,32]。然而,RIP1對于TLR3誘導的小鼠成纖維細胞壞死性凋亡是非必要的,表明除了RIP1外,RIP3還可直接被TRIF激活[32]。DAI參與激活先天免疫反應,病毒感染可激活DAI,DAI直接激活RIP3引起RIP1非依賴性壞死性凋亡[31]。因此,RIP3是一個可用于壞死性凋亡的信號整合分子,其可通過RHIM與其他含有RHIM的信號分子相互作用,導致接收壞死性凋亡誘導信號通路的差異。
MLKL是RIP3的下游靶標,激活的RIP3招募MLKL并在蘇氨酸357位和色氨酸358位上磷酸化人MLKL,在絲氨酸345位和絲氨酸347位磷酸化小鼠MLKL[33]。MLKL磷酸化對壞死性凋亡的發(fā)生也非常重要。RIP3介導的MLKL磷酸化觸發(fā)其構象變化,導致MLKL的N端四螺旋束暴露,進而導致MLKL寡聚,寡聚的MLKL可以結合磷脂(如心磷脂),使MLKL與膜結合并將其N端插入各種細胞器和質(zhì)膜,導致細胞壞死性膜破裂[34]。因此,RIP3的去磷酸化可抑制細胞壞死性凋亡的發(fā)生。
炎性腸病患兒炎癥組織中的RIP3和MLKL水平均升高、caspase-8水平降低,這為研究壞死性凋亡和炎性腸病之間的聯(lián)系提供了相關證據(jù)[35]。細胞膜破裂的確切機制目前尚不明確。Wang等[36]提出,MLKL可通過形成細胞膜孔道直接破壞膜的完整性,但目前僅體外脂質(zhì)體研究支持該假設。此外,MLKL的磷酸化及其向膜的轉運均不會引起自發(fā)性細胞死亡。Xia等[37]提出,MLKL可通過激活鈣離子、鈉離子或鎂離子通道介導離子的流入,通過滲透壓導致細胞死亡;在膜破裂前,MLKL的激活可導致質(zhì)膜氣泡形成,其特征是暴露出磷脂酰絲氨酸,而磷脂酰絲氨酸是一種具有吞噬作用的信號分子,與凋亡細胞死亡有關[38-40]。Gong等[38]和Yoon等[39]研究認為,ESCRT-Ⅲ(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Ⅲ)蛋白組分是質(zhì)膜氣泡形成以及含有MLKL的外泌體脫落所必需的。
雖然近年關于RIP家族信號通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如RIP1及RIP3參與調(diào)節(jié)的炎癥等非細胞死亡與凋亡、壞死性凋亡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以及壞死性凋亡的調(diào)控與執(zhí)行,特別是MLKL破壞質(zhì)膜及其在壞死性凋亡中對靶標細胞內(nèi)膜的作用及調(diào)控機制。此外,RIP1和RIP3在炎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如多發(fā)性硬化[41]、肌萎縮側索硬化癥[42]、阿爾茨海默病[43-44]、Niemann-Pick病[45]和遺傳性視網(wǎng)膜變性[46])、癌癥(急性髓系白血病、乳腺癌和結直腸癌[47-48]等)以及正常衰老[49]的發(fā)病機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是許多疾病潛在的治療靶標。目前一些常用的化學抑制劑,如RIP1激酶抑制劑Necrostatin-1[50]、caspase-8抑制劑z-VAD-FMK[27]、RIP3激酶抑制劑GSK-872(GSK2399872A)[51]、MLKL抑制劑壞死磺酰胺[7]以及熱激蛋白90抑制劑阿螺旋霉素[52]等均可調(diào)控炎癥、凋亡和壞死性凋亡。例如,在野生型雄性小鼠1歲后,使用RIP1活性抑制劑5個月可防止衰老的出現(xiàn)[49]。未來深入探究RIP1和RIP3作用的相關分子機制,可以為RIP1和RIP3參與調(diào)控的疾病(如衰老、癌癥、炎性腸病)的診療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