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新洋初級中學 倪曉兵
智慧的學習應聚焦于學力培養(yǎng),讓學生的認識有所超越,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通過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合作探究精神。教師要將智慧融入課堂,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素養(yǎng)的提升。
教師在精研教學、分析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導學單,對學生提出明確的預學任務,讓他們借助于微課去助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導學單要圍繞概念、原理、方法等設計問題,幫助學生搭建認知支架,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目標的達成。教師可以先錄制具有趣味性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的學習去理解核心概念、實現應用目標,完成反饋性練習。導學單提供了助學功能,能促進學生對基礎內容的自學、思維的拓展。
教師要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構建學習小組,讓學生開展組內的合作研討。學生在獨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要交給學習小組討論解決,讓他們彼此分享、相互交流,促進對問題的理解。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在探討勾股數的問題時,大家相互補充,有的學生將3、4、5;5、12、13;7、24、25;9、40、41……一類數進行歸類,并闡明這幾個數的關系,第一個數是奇數,后兩個數是連續(xù)的兩個自然數,且它們的和是第一個數的平方。也有學生列舉了第一個數是偶數的勾股數,如8、15、17……學生在討論中歸納出構造勾股數的公式。
用學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能力的發(fā)展,以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潛能的發(fā)揮,讓他們在超越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繼續(xù)向下一發(fā)展區(qū)前行。如,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教師結合所學的行程類問題中“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提出問題:甲、乙兩車從相距360 千米的兩城市相向而行,甲車平均每小時行100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1)經過多長時間,甲、乙兩車首次相距80 千米?(2)經過多長時間,兩車第二次相距80 千米?(3)在行駛過程中,經過多長時間兩車相距80 千米?教師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采用由易到難的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兩輛車相距80 千米的過程。學生結合前兩題的經驗,在做第三題時會想到分類討論。
智慧的課堂不僅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還要關注知識前后的聯(lián)系,將知識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網絡。在學生解決綜合類問題后,教師要為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嘗試獨立地解決問題、總結方法。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概念、公式、定理等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鏈。
教師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評學,既要評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評學生的自學過程、課堂表現、合作狀態(tài)。教師也要依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查漏補缺,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要放大學困生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對學優(yōu)生要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讓他們不斷努力、不斷超越,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還要對小組的同學進行評價,關注學生的疑點研討,關注他們的討論交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見,讓他們的思維不斷走向深入。
課后學習是課堂學習的延續(xù)與補充,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課堂的總結,還要關注學生課后的反思。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要提供基礎性的練習,以促進他們對知識的鞏固與強化。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要推送一些綜合題,以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對于課堂上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教師要采用提升策略,推送具有綜合性、拓展性、開放性的問題,以發(fā)展他們的高階思維,而對于未能跟上課堂節(jié)奏的學生,教師要通過教師點撥、學生幫扶、觀看回放等方式幫助他們查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基礎性練習的完成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融入教學智慧以教助學、以教促學,通過有效的指引,幫助學生提升學力。教師要在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助學方式,調動學生的求知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技能,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