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夏
(梧州市藤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梧州,543300)
眼部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其中非感染性眼部炎癥是世界范圍內主要的眼部疾病之一,其炎性損傷常常涉及角膜、鞏膜、視網膜、玻璃體,具有致盲性、多發(fā)性特點,往往提示人體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疾病的發(fā)生[1-2]。目前臨床關于此疾病的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主要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但常規(guī)藥物的治療呈現(xiàn)出分個體化療效,因此臨床在治療的同時需要給予生物反應調節(jié)劑治療、但此藥物并非臨床首選藥物[3-4]。目前臨床新出現(xiàn)的生物制劑廣泛應用,以望在非感染性眼部炎癥疾病的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新的治療途徑。現(xiàn)做如下綜述:
1.1 概念 非感染性眼部炎癥主要為術后發(fā)生眼部非感染性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兩種類型。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致病因素多樣化特點,多與細菌或病毒感染、平時自身衛(wèi)生、電子產品等因素有關,無論此疾病發(fā)病類型為哪種,其結局往往是破壞性炎癥損傷所致失明。
1.2 類型 自發(fā)性的眼部非感染炎癥:由于各種慢性復雜疾病的持續(xù)性、進展性損害,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視力損害,如自身性免疫疾病,此類疾病被稱為非感染性眼部疾病,此疾病是動態(tài)的、多步驟的過程,其發(fā)病機制呈現(xiàn)多樣化。此疾病是通過某些程序進行的,且諸如微生物干擾、感染等因素從而增加易感性,同時部分患者與遺傳因素有關。術后眼部非感染性炎癥:眼部理化損傷、過敏以及內眼術后等使眼內組織的細胞膜的磷脂在磷脂酶的作用下,促使游離的花生四烯酸產生;而游離的花生四烯酸會通過環(huán)氧化酶對前列腺素的生成呈現(xiàn)促進作用,促使眼部血-房水屏障遭受破壞,致使前列腺素F2等相關炎癥介質合成、釋放增加,致使眼部非感染性炎癥反應出現(xiàn)。
趙愛軍[5]等學者研究中以收治的90例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A、B、C組,每組各30例,A組:給予規(guī)格為0.1%的普拉洛芬滴眼液、B組:給予0.03%的歐可芬滴眼劑治療。兩組患者均在術前一天滴4次,每次滴一滴,滴于患者結膜囊內,并在術前3h滴4次,每次滴一滴,術后2周內每日滴4次,每次1滴,同時給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C組:患者于術后2周,采用規(guī)格0.025%的地塞米松滴眼液進行治療,一日滴4次,每次一滴,同時給予10%磺胺醋酰鈉滴眼劑。三組患者術后當日均服用醋氮酰胺,每6h用藥一次,每次250mg。三組患者術后治療14d后視力情況均無顯著差異,同時C組患者在14d眼壓值高于術前,其余各組各時間段眼壓值無顯著變化。研究結果證實,非甾體抗炎滴眼藥和腎上腺素藥效對比,兩者均具有較高療效,但非甾體抗炎藥不會導致術后眼壓升高,證實該藥效果良好。
崔凱[6]等學者研究中以視屏終端性眼病患者60例,依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治療組,對照組采用人工淚液滴眼液每日四次滴眼,連續(xù)治療1個月,治療組給予人工淚液滴眼液進行濕房治療,每日三次,每次佩戴時間維持1h左右,連續(xù)治療30d,并給予普拉洛芬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滴眼液進行每日四次滴眼。經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眼部癥狀改善總有效率和角膜上皮損傷恢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除此之外,治療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淚河寬度測定均優(yōu)于對照組。得出在人工淚液治療基礎上+非甾體抗炎藥物治療視屏終端性眼病患者具有積極作用。
綜合以上學者研究得出,非甾體抗炎藥主要是通過對環(huán)氧合酶活性的抑制,從而阻斷前列腺的合成,實現(xiàn)抗炎目的。目前臨床常用的非甾體抗炎藥主要有歐可芬滴眼液、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普南撲靈滴眼液等。但關于此類藥物對于非感染性眼部炎癥疾病相關研究較少,尚存在較大研究空間,后期可深入研究,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借鑒意義。
董志章[7]等學者研究中以21例非感染性后鞏膜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給予1mg/KG甲基強的松龍治療,并口服2mg/kg環(huán)孢霉素A軟膠囊抑制劑治療,對于存在合并前葡萄膜炎患者加用糖皮質激素、短效睫狀肌麻痹劑滴眼液治療。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00%,結果證實糖皮質激素輔以免疫制劑可有效治療后鞏膜炎病情呈現(xiàn)進展性發(fā)展,但痊愈率均為25.00%,說明短期療效較優(yōu),但存在復發(fā)現(xiàn)象。
吳海艷[8]等學者研究中證實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貝復舒滴眼液治療流行性角膜炎療效確切,可有效消退患者眼部炎癥,且用藥安全性較高。
謝洪彬[9]等學者研究中以17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黃斑水腫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IVR手術治療,治療前3d給予患者5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雙眼給藥,4次/d,麻醉情況下進行結囊膜沖洗,玻璃體腔內注入雷珠單抗,并給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涂眼后進行敷料覆蓋,治療后次日給予患者5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4次/d,患者治療7d。研究中指出,傳統(tǒng)的抗炎、免疫抑制劑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療葡萄膜炎黃斑水腫,但當激素或抑制劑減量時,往往出現(xiàn)復發(fā),致使并發(fā)癥出現(xiàn)。其原因在于雷珠單抗屬于AD選擇性生物制劑,作為第二代人源化的抗 VEGF重組鼠單克隆抗體片段,具有分子量小、可直接穿透視網膜的作用,同時玻璃體內的生物利用度較高,可實現(xiàn)黃斑中心凹厚度降低,繼而對血管滲漏進行有效阻止,實現(xiàn)葡萄膜炎黃斑水腫抑制的作用。
非感染性眼部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其治療方面相關研究是極具研究價值的,現(xiàn)有的治療方案可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癥狀,但無法確保整體療效。與此同時,此疾病對癥治療相關研究較少,潛在的研究方向成為眼科醫(yī)師后期不斷研究的方向,例如藥物傳輸途徑、納米技術等,同時應注重于各類藥物動力學機制,對研究方案進行分類回顧,從而獲得具有借鑒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