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媛
【摘要】基于兒童的大腦發(fā)育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著很強的可塑性,通過游戲激發(fā)感統(tǒng)感覺統(tǒng)合活動發(fā)展,能夠提升大腦各功能區(qū)域反應,促進其完善協(xié)作,以適應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喜愛。教師利用兒童喜歡游戲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把游戲活動融入教學內容,通過學生的團體或個體參與游戲激發(fā)其積極學習情感,提高學習積極性,健全身心、學會人際溝通交往,和建立規(guī)則意識提升兒童學習的專注力,實現更好地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游戲融入;激發(fā)興趣;學習情感;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點,他們活潑好動,易受其他事物影響,注意力易被分散,而好奇好勝心很強。兒童的大腦發(fā)育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很強,可通過訓練、刺激能夠促進大腦各功能區(qū)域完善協(xié)作,健康發(fā)展。教師在小學低年級兒童日常的班級教學活動融入游戲進行團體訓練,個體關注、教育和輔導,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調節(jié)情緒,建立規(guī)則意識,攜帶著積極情感融入班級正常的學習生活。下面就本人根據自己在課堂教育教學實踐中如何通過游戲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兒童學習專注能力和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談幾點看法。
一、游戲有提興趣之能
《標準》規(guī)定:“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迫學習不如有興趣的學,有興趣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學生學習認知過程是與興趣、情緒、情感緊密聯系,并且深受影響。游戲是小學生喜愛的活動。課堂教學活動中適當融入游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小學低年級兒童要安靜下來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由于他們自身的手、腳、身體、眼睛、嘴巴總是不受控制地喜歡動,注意力易受其它事物影響,很難專注于學習,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利用兒童喜歡游戲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可以幫助兒童提升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專注力,提高學習的時效性。
如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盡可能設計讓學生眼、口、手、腳、身體等配合教學內容學習的游戲,調動兒童學習的興趣及專注力。在學習漢語拼音時,教師通過故事設計游戲讓兒童進入情景,變換角色,模仿發(fā)音、拼讀及觀察圖畫聯系學習內容識記,手勢變化配合聲調等。例如在學習單韻母a o e時,老師講故事:有一個小朋友特別喜歡唱歌,每天天一亮,她就到河邊練習唱歌。瞧,她又在練唱歌了:“āáǎà……”老師左手手掌靠近嘴邊,右手根據聲調在面前劃動。接著讓小朋友跟著小姑娘張大嘴巴練唱歌……故事隨著教學內容變化,學生也隨著角色、情景變化進入故事游戲情境,做相應的不同的游戲,練習字母的發(fā)音,識記字形。又如,在學習生字詞的,學生參與制造大小波浪、風平浪靜、男女聲波浪等不同的波浪和開火車、做小老師、突擊叫號大抽查等游戲活動引導學生進入生字詞的認讀學習、識記與檢測。學生進入游戲情景參與學習活動,不僅吸引普通學生,并營造了活潑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生的學習專注力。
課堂教學中通過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喚醒兒童的求知欲望,在游戲活動中學習,在游戲活動中探索、解決問題,在游戲活動中發(fā)展成長,有效促進兒童的學習積極學習情緒和專注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說的:“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p>
二、游戲有激勵學習之力
讓兒童在學習與游戲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提升專注力。教師在教學中真心誠意地去關心愛護學生,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給他們更多的愛心、細心、耐心和恒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提升他們學習的動力和專注力。在教學活動中把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貫通、融合在一起,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在游戲與學習活動中得到老師給予積極的言語激勵,肯定的眼神鼓勵,堅定的肢體動作肯定,都能向他們傳遞能量,強化他們良好的行為表現。學生收到老師贊許的正能量,學習欲望會更強,師生關系也會更融恰,學習活動中獲得的快樂會更多。由此形成:給予贊許能量——增強學習欲望——師生關系一融恰——體驗學習快樂——提升學習效率。學生在游戲、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體系,并在同伴積極的影響氛圍中鞏固加強,教師再注重引導強化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淡化不足與缺點。由此,可讓兒童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快樂、自信,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助于提升專注力,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
魏書生說:“教師讓學生做任何一件事,都應該使學生覺察到心靈中有一種美感,幸福感,自豪感,這種美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就能成為學生繼續(xù)做同類事情的動力源泉?!庇螒虻奈屠蠋煹恼婕羁勺寖和谛睦锂a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推動他們提高學習能力養(yǎng)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他們專注學習的有力推手。
三、游戲有強化規(guī)則之功
通過游戲融入兒童的課堂教學活動,可糾正其行為偏差,形成規(guī)則意識。當一個人正在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時,得到了鼓勵,行為肯定會得到強化。低年級兒童的規(guī)則意識往往不強,從而影響自己甚至同伴正常的學習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游戲方案。小向是個沖動型的兒童。在游戲中就要注意避免與他引起正面沖突。教師通常會用游戲角色中的口吻引導他正確認識自己,理解規(guī)則的重要性。有一次,小向早讀時不讀書,在玩書、文具,被小班長記了名字,課后要在補早讀。他不服從班干部的管理,雙手握拳,眼睛瞪大,流著淚大聲喊叫著:“我就是不讀!”為了避免沖突,我悄悄交待班干部不用老盯著他。當時,另一個學生正認真補讀書,我贊揚學生認識到自己沒認真讀書不對,及時改正,下次肯定清楚早讀應該怎樣做了。小向見沒人注意他,就沖著我們大聲喊:“不就是讀書?我也會?!闭f著自己拿著書讀起來。等他讀了一會兒,我故意逗他:“小向讀書很流利,聲音也好聽,不錯!小向不想早讀時跟大家一起讀,是故意要單獨讀給老師和同學聽嗎?歡迎你每天留下來讀書給老師聽?!彼泵φf:“不要!”我明確告訴他,同學們都不想留下來單獨讀書,所以早讀時都認真地讀。雖然小向不是一下子能改變自己的行為,但在老師、同學的多次示范、強調中,他也能明確自己不要做特殊份子,要努力跟同學們一樣什么時候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并為之努力實現??梢娦∠蛟谂c同伴的互相比較影響中強化了規(guī)則意識。
在集體學習的游戲中樹立規(guī)則意識。我在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中《不做小馬虎》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現場“按指令做出相應動作”、“數小球”“聽聲音找出相應的一組數字”“分豆子”等體驗活動感受做事認真、細心、專注的品質,強化了學習活動的規(guī)則意識。
又如,二年級下冊的《傳統(tǒng)游戲我會玩》教學中,師生一起玩“貼鼻子”“搶凳子”“木頭人”“斗雞”,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因地制宜,修改游戲規(guī)則,傳統(tǒng)游戲大放光彩,吸引著學生們,大家熱情高漲。傳統(tǒng)游戲活動體驗讓學生們真真切切體會到傳統(tǒng)游戲的魅力。學生游戲活動中體驗游戲給帶來的樂趣,老師的激勵引導學生對傳統(tǒng)游戲有更深刻的認識、體驗、思考。兒童在傳統(tǒng)游戲中感受到了它有利于健全身心、自我娛樂,也利于同伴之間相互溝通交往,團結合作,學會人際相處和建立規(guī)則意識。
總之,游戲恰當融入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中是兒童提升專注力的有力推手。利用兒童喜歡游戲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融入游戲活動,通過游戲 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學習情感,調節(jié)情緒,學會溝通交往,建立規(guī)則意識和提升專注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游戲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課堂學習增添了許多魅力!
【參考文獻】
[1]鄭毅,劉靖《中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防治指南》[M].第二版.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5.8.
[2][美]奧伯利丹尼斯《真情互動》王瑀 王櫟 譯,新華出版社,2002年1月。
[3]《普及現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陶行知著 生活教育社 1945年10月10日自刊版本。
[4]《名師轉變棘手學生的施教藝術》楊志軍主編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年2月。
(責任編輯: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