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東, 楊勁松
(廣東醫(yī)科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廣東 東莞 523808)
《尋找格林先生》是美國小說家和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索爾· 貝婁的著名短篇小說,在貝婁“富有智性的寫作”[1]中,該小說占有重要的地位。國內(nèi)對這部作品的分析主要包括它所表達的對人類狀況的關(guān)注[2],體現(xiàn)的新修辭學(xué)觀念[3],在文字、隱喻與象征層面的意義[4],對生命意義的尋找[5],以及格林先生作為象征性含義的能指符號所具有的特征[6]86等研究。這些研究從不同的角度深化了我們對貝婁這部經(jīng)典之作的理解。對于這部作品,從修辭學(xué)中發(fā)展起來的零度與偏離方法論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王希杰教授在《作為方法論原則的零度與偏離》一文中把零度與偏離的概念擴展為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認識,認為“人對萬事萬物都有一個零度,這是他認識、描寫、分析、評價一切事物的標(biāo)準”[7]。同時他在《零度與偏離面面觀》中提出,“零度偏離觀念不但是世界上各個民族文化中都有的,也是普遍存在于各個學(xué)科和日常生活中的”[8]2。當(dāng)然,文學(xué)也不例外。從《尋找格林先生》來說,隱含在小說中的作家的零度偏離觀念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同時,“零度和偏離作為方法論,貫穿各個領(lǐng)域中,可以表現(xiàn)為抽象和具象、無和有、隱性和顯性、穩(wěn)定和發(fā)展……等二元關(guān)系”[9]。零度與偏離的認知方式給其他研究領(lǐng)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看問題的方法。在該小說研究中引入零度與偏離理論,有助于我們探尋創(chuàng)作中的隱性和顯性因素的關(guān)系、有與無的關(guān)系,深化對作品哲學(xué)內(nèi)涵的理解。本文擬采用修辭學(xué)作為方法論的零度與偏離二元關(guān)系,解讀小說中作為善的零度,以及不同人物對于作為善的零度的追求和在追求中表現(xiàn)出的偏離形象,探尋它們所體現(xiàn)的作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
《尋找格林先生》的標(biāo)題中,格林并不是小說的主人公,主人公是尋找格林先生的一個名叫格里比的人。從這部小說的命名來看,在作者的心目中,那個找不到的、無形的格林先生遠比小說主人公格里比重要。這讓“格林”這個名字具有了零度的特征。 因為“‘零’即‘無’”[10],它指的是一種無形而又重要的存在。另外,“古代中國人說: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8]2。作為無,零度代表著一切的起源,與格林先生的特征吻合。有論者認為格林先生名字中的“Green”代表著綠色與希望,希望恰恰是人類生存的動力源泉[6]85,因而這個名字具有起源的意味。小說中,格林先生恰恰是一切的起源。小說開始,貝婁引用《圣經(jīng)·舊約》的《傳道書》中的話語“凡你手所當(dāng)做的事,要盡力去做”[11]179。而手所當(dāng)做的事對于格里比而言就是尋找格林先生。沒有格林先生的名字,就沒有格里比的尋找,這個故事也就不會存在,格林先生是維系一切的基點。
小說中沒有人肯說他認識格林先生。這導(dǎo)致格里比對格林先生有著各種各樣的想象,而這些都不是格林先生原來的形象。一開始,格里比把格林先生想象成一個殘疾人,因為“他要不是殘疾,他就會自己來領(lǐng)了”[11]185。然后,他斷定格林先生“起不了床,離不了椅子”[11]185。他唯一掌握的材料是格林先生的地址:“圖利弗·格林—第3D號公寓?!盵11]185但他找的地方“門上都沒有姓名,沒有號碼”[11]185,他所在的是一個謎一樣的地方。他只能大聲敲門后與人對話,然而沒有人認識格林?!叭绻栏窳质莻€老頭,是個盲人或者是個癆病鬼,那他的工作就會簡單得多?!盵11]185但格林先生沒有任何特征,是一個零度。他是以零度空位的形式隱含地貫穿整個小說的始終。
既然格林先生是一個零度,他所代表的意義是什么?“人是一種價值動物 ,沒有價值評價,人們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盵8]6在文學(xué)作品中,零度的內(nèi)涵主要是指這個零度所具有的倫理價值和美學(xué)價值,給人以啟迪和引導(dǎo)人們在人性上不斷完善的特征。作為一個猶太作家,貝婁深受猶太倫理傳統(tǒng)的影響,可以說該倫理傳統(tǒng)“深深隱藏在他的作品當(dāng)中”[12]1,影響著他對人物的塑造和書寫?!蔼q太倫理認為人有選擇善惡的自由,并鼓勵人們選擇善。在《塔木德》中,人被號召行善,而這主要通過人的實際行動來體現(xiàn)?!盵12]140在《尋找格林先生》中善是小說的重要主題之一,格林先生是善的化身,而格林先生這個零度所體現(xiàn)的理想化的追求主要指的是對善的追求。
格林先生作為善的零度位于小說的中心,正如善潤澤萬物一樣。格林先生在小說中占主導(dǎo)地位,除格里比外的其他主要人物是對他的偏離,或多或少體現(xiàn)著格林先生善的特征。劉洪一教授認為貝婁在構(gòu)建他的人物世界時,人物與人物之間往往存在著一種自我與替身的關(guān)系[13]。在《尋找格林先生》中,人物與人物的密切聯(lián)系集中體現(xiàn)為格林先生與格里比、雷納、菲爾德、斯泰卡的零度與偏離關(guān)系中。
尋找格林先生的名叫格里比的人是格林先生偏離的一種形象,格里比是小說的主人公?!案窳帧焙汀案窭锉取?,一個是“Green”,一個是“Grebe”,都是Gre開頭,Grebe由Gre和be組成。Being表示存在的狀態(tài),be作為動詞也表示存在,可以說這個名字暗含了格林先生的某些特征存在于Grebe的身上。小說中,格林先生沒有確定身份,找不到;格里比則是找不到自己確定的身份。他原來是大學(xué)古典語言講師和研究員,由于經(jīng)濟危機失業(yè),丟失了原有的身份,在救濟站工作,干起了送救濟金支票的活。事實上,他對自己是否適合當(dāng)送救濟金支票的人并不確定。小說一開始,貝婁說格里比“覺得自己像個對于狩獵對象偽裝是缺乏經(jīng)驗的獵人”[11]179。把送支票的對象看成是狩獵的對象,把自己看作偽裝缺乏經(jīng)驗的獵人,這是對自己身份的一種嘲諷,是對自己身份不確定的表現(xiàn),說明他并沒有進入市政工作的角色。事實上,做這份工作并非他主動選擇的結(jié)果,而是命運的作弄?!耙粓鼋?jīng)濟蕭條才把他帶到這兒來?!盵11]179他正處于身份迷失和彷徨的狀態(tài)中,對自己的生活目標(biāo)和意義也不確定。由于他當(dāng)過大學(xué)老師,強烈的道德意識讓他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白鍪姓ぷ鳑]有人要你太賣力的?!盵11]180但他不想像一般的市政工作人員那樣混日子,他知道時間可貴,也非常關(guān)心別人的命運。從格里比的職業(yè)生涯來說,他正處于零度的狀態(tài),處于一切重新開始的狀態(tài)。由于格里比一開始對自己身份不確定,尋找格林先生的過程就成了一場他尋找自我身份的發(fā)現(xiàn)之旅。尋找格林先生就是尋找他自己和尋找新的生活意義的過程。格里比這個人物的意義是由他所尋找的對象格林先生這個零度決定的。他在形象上偏離了格林先生,但又具有格林先生的不確定和善的特征,把他稱之為格林先生的偏離形象是合理的。
小說對格林先生的描述非常少,貝婁會突然插入一大段與格林先生毫不相關(guān)的其他人物的描述。如談到格里比如何謀得目前的這份工作時,貝婁插入大段為他找工作的名叫雷納的人的描述,然后大談“這個雷納是個與眾不同的家伙”[11]189,格里比如何喜歡雷納,雷納如何給他委派工作,雷納的法語和他當(dāng)外交官的打算,雷納對學(xué)習(xí)的看法,等等。從相關(guān)度來說,這與尋找格林先生的情節(jié)關(guān)系不大,為什么貝婁要大費筆墨在一個不重要的人物身上?而且是在一部篇幅本就不長的小說里?合理的解釋是貝婁認為雷納跟格林先生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性,他能說明格林先生的問題。那么他跟格林先生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guān)系?其實,這是一種零度與偏離的關(guān)系。如果說格林先生導(dǎo)致格里比在身體上不斷游走和求索的狀態(tài),是格里比行動上的導(dǎo)師,那么雷納就是格里比精神上的導(dǎo)師。他通過吸引格里比,與之交談,給他幫助,帶來愉悅,促進格里比在精神上成長。而格里比在精神上所形成的東西直接影響他尋找格林先生時的態(tài)度。很明顯,貝婁是把這個人物當(dāng)作格林先生的偏離形象來寫的。
小說中另外一個詳細描寫的人物是名叫菲爾德的黑人老頭,作為格里比的心靈導(dǎo)師,他也是格林的一個偏離形象。菲爾德是一個退伍軍人,他非常關(guān)心黑人的前途,建議每個有工資收入的黑人每月認捐一元錢,來造出一個百萬富翁,利用這些富翁來改變黑人的命運。這是個具有烏托邦色彩的計劃??此祁^腦簡單,卻蘊含對人類前途和命運的關(guān)心,有積極的意義。格里比感覺他“像一個神話里的地下國王,老判官彌諾斯本人”[11]199。在古希臘神話中,彌諾斯是命令代達羅斯修建迷宮的克里特國王。格林先生所在的地方是一個迷宮式的所在,而菲爾德是迷宮的國王,一個跟格林先生同等重要的人物。貝婁用這個名字暗示格林先生和菲爾德的零度與偏離關(guān)系。從小說情節(jié)來看,格里比在尋找格林先生一籌莫展時,能快速找到菲爾德并送出支票,小小的成功激勵著他繼續(xù)尋找格林先生。菲爾德的住所給了格里比難得的溫暖,與菲爾德的一席談話也溫暖了格里比的心靈,激勵他繼續(xù)前進。從整個小說情節(jié)來看,菲爾德是非常關(guān)鍵的一個人物,他的出現(xiàn)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帶來人物價值觀的升華。
小說中還有一個名叫斯泰卡的婦女,她在格里比的心理成長上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跟格林先生一樣扮演著格里比精神導(dǎo)師的角色,也是格林先生的偏離形象。斯泰卡“是個又寬又厚的金發(fā)女人,戴著一頂粉紅綢帶蕾絲邊的布帽。她腿上沒穿襪子,腳上穿著一雙黑色球鞋,圍裙敞開,里面穿著男人的汗衫”[11]185,是一個充滿力量和富有戰(zhàn)斗精神的人。她的丈夫是在法國戰(zhàn)爭中了毒氣的退伍軍人,肺很不好,生活難以自理,她靠獻血和領(lǐng)救濟金養(yǎng)活六個孩子。每次她都用諸如占領(lǐng)救濟站和大吵大鬧的方式來引起媒體的注意,贏得政府對她的經(jīng)濟支持。如雷納所言:“她比誰都厲害,包括國家和政府?!盵11]195她敢于挑戰(zhàn)不公正的社會制度,在維護個人權(quán)利和正義方面做到了她所能做到的一切。這個女性擁有的勇氣和力量深刻地震撼了格里比。“由于語言符號的介入,被傳播的世界是一個象征化了的世界,因而人們所感知的不是客觀世界,而是這個象征化了的世界?!盵14]19斯泰卡表現(xiàn)出的生存意志和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她成為這個象征化了的世界的主導(dǎo)者,深刻地影響格里比的思想。貝婁這樣形容斯泰卡對格里比的影響:“斯泰卡的精神有點兒使他覺得自己主宰著這個地區(qū),這個地區(qū)因為她而有了色彩?!盵11]195她如同一道亮光照進格里比的生命,以其特有的方式影響格里比,增加格里比面對生活的勇氣,與格林先生一樣扮演著格里比的引路人角色。
“隱性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零’,但卻包羅萬象。”[15]格林先生包羅萬象的特征恰恰體現(xiàn)在他和其他人物的零度與偏離關(guān)系中。正是這種零度與偏離的特征,讓小說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增加其藝術(shù)魅力。格林先生是看不見的,而他的特征又無所不在。表面上看,格里比、雷納、菲爾德、斯泰卡看似不同的人物,實際上他們都具有格林先生的特征,代替格林先生與主人公格里比交流,引導(dǎo)格里比走向?qū)で笊频牡缆范际橇愣鹊钠x方式。
“零度是理想化的追求?!盵14]66《尋找格林先生》中的零度主要是通過不同人物對善的追求來展現(xiàn)的。小說中的人物格里比、雷納先生、菲爾德老人和斯泰卡女士對善的不同追求,體現(xiàn)了零度的偏離的不同表征。
首先,主人公格里比對善的追求體現(xiàn)在他堅持不懈地尋找格林先生的事情上,他是對作為善的零度偏離最少的人,也是最接近善的理念的人。格里比對于作為善的零度的追求可謂充滿坎坷。其一,從格里比的身份而言,作為進入黑人居住地的白人,他和那里的黑人之間好像隔了一道無形的厚墻,如雷納所言:“你會碰到的困難是,誰的信息,他們都不愿意告訴你?!盵11]182這無疑使得他對格林先生的尋找困難重重。作為一個白人,格里比很難獲得黑人居住地的黑人們的認同和幫助。黑人對白人的恐懼和不信任使得格里比在尋找格林先生的事情上只能孤軍奮戰(zhàn)。其二,格里比的性格弱點增加了找到格林先生的難度。如格里比本人所說,他不具有那種強勢和好戰(zhàn)的性格,他要默默地一家家地問和尋找,注定了要準確找到格林先生的住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其三,格里比的不善表達給找到格林先生設(shè)置了障礙。“我們知道語言所負載和表達的是人類極其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們常常遇到‘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尷尬。”[16]王希杰教授認為:“我們的思想也是一種存在,它如果是零度的,任何語言表達就都是對思想本身的一種偏離?!盵8]3這種語言對思想偏離的情況在格里比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格里比與人交流時往往會添加一些自己想象的無用的信息,比如他在交流中假定格林先生是一個殘疾人等,增加了他找到格林先生住所的難度。而在種種困難與不利情況下,格里比展現(xiàn)了對心中道德律令的堅守,主動去承受尋找格林先生之苦。猶太人的倫理傳統(tǒng)認為:“一個人越在逆境中實現(xiàn)美德,他就變得越加完善,善良人受苦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善,因為通過受苦他們的完善性得到了提高?!盵17]格里比正是在不斷承受奔波之苦的情況下無限地接近格林先生這個善的零度。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格里比作為一個白人對尋找黑人所具有的強烈的責(zé)任感。小說中用一個意大利店主的態(tài)度與格里比對照。這個意大利店主勸說格里比放棄對格林先生的尋找,他認為黑人們是野蠻的,沒有尋找的必要。他是一個極其歧視和仇恨黑人的人物,而對黑人的歧視和仇恨讓他放棄了追求善的可能。貝婁在此用意大利人的身份暗示這個人物和法西斯主義的關(guān)聯(lián)。二戰(zhàn)中德國和意大利是法西斯主義的代表,而這個意大利店主對黑人的立場非常類似德國在二戰(zhàn)中對待猶太人的立場。貝婁認為這種生活中的法西斯主義態(tài)度與偏見是離善和人性的。事實上,在尋找格林先生的時候格里比遇到的雜貨店主人、看門人和黑人年輕婦女,代表著社會中被異化的群體。他們對別人的命運漠不關(guān)心,道德意識薄弱,遠離作為善的零度。他們在小說中的出現(xiàn)突顯了格里比強烈的道德意識。格里比是唯一堅信格林先生能夠被找到的人,他對善的追求是無條件的,無論善行的對象是誰。
其次,另外一個主要人物雷納先生對善的追求,體現(xiàn)在他對待找尋格林先生的態(tài)度和看待別人的態(tài)度上。他對于作為善的零度的偏離比格里比要大得多。雷納在尋找格林先生的問題上給予格里比幫助,而且明確告訴格里比要有股倔勁兒才行。他建議格里比找郵遞員、附近商店和雜貨店的人,或者看門的或街坊幫忙,格里比也是按照他的建議去找的。從總體上看,雷納是一個愿意幫助別人的人,他的善與對人的關(guān)心通過格林先生的事情體現(xiàn)。但是,他對格里比求真理想的嘲諷卻減損了身上善的特征。他認為格里比對大學(xué)古典語言的研究是沒有意義和不實用的,只有嬌生慣養(yǎng)的人才會學(xué)那無用的東西,追求事情背后的真理遠不如每個星期多掙20美元重要。同時,他把斯泰卡的不幸遭遇看成是一場“好戲”[11]193,說明雷納在道德上仍有不足。猶太倫理認為:“行公義就是正義,好憐憫就是善行?!盵18]雷納在尋找格林先生的事情上幫助格里比,可以說他有行公義的一面,但他對別人的嘲諷和冷漠,說明他不是好憐憫的人,所以他離真正的善還有一段距離??梢哉f,他對格林先生的偏離程度要比格里比遠,離善的標(biāo)準更遠。
再次,菲爾德老人對善的追求體現(xiàn)在其百萬富翁計劃和對自我的認知上。這個人物又比格里比和雷納在更大程度上偏離了作為善的零度。菲爾德作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并沒有參與對格林先生的尋找,但他在精神上引導(dǎo)格里比對格林先生的尋找,所以他依然是與作為善的零度相關(guān)的人物。一方面,他在格里比尋找格林先生的途中給予格里比信心,這是他善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他造就黑人百萬富翁的計劃流于空想,不去實踐,這是對善的一種偏離。猶太倫理認為對于人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們‘信’什么,而是他們‘做’什么”[19]。人能踐行自己所信仰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從小說來看,菲爾德對自我的關(guān)注遠遠超越對他人的關(guān)注。當(dāng)格里比要把救濟支票給他時,他不斷出示各種證件以證明其存在的價值。同時,他對錢的認知也偏離了善的軌道。德國哲學(xué)家康德認為:“善的意志并不因它造成或達成的東西而善,并不因為它適宜于到達任何一個預(yù)定的目的而善,而是僅僅因意欲而善,也就是說,它就自身而言是善的?!盵20]9事實上,善并不以金錢為基礎(chǔ),也不以財富的達成為目的。一個人如果有善良的意志并且為之努力,而這種意志“盡了最大努力之后依然一事無成,所剩下的只是善的意志,……它也像一顆寶石那樣,作為在自身就具有全部價值的東西,獨自就閃耀光芒”[20]9。菲爾德老人以金錢為基礎(chǔ)的理論和以自我為中心使他在更大的程度上偏離作為善的零度。
最后,斯泰卡女士對善的追求體現(xiàn)在超人主義的生活方式上。她是四個人物中對作為善的零度偏離最大的。斯泰卡女士是格里比的精神導(dǎo)師,她的勇氣和力量影響格里比對格林先生的尋找,是她善的方面。但她以大吵大鬧的暴力方式來達成目標(biāo),使她極大地偏離了善的零度。格里比把她的行為稱之為“有血有肉的戰(zhàn)爭”[11]195。格里比欣賞她的勇氣的同時,認為她的極端主義做法并不符合善的要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窮人們面臨的問題。事實上,斯泰卡類似于尼采式超人的對社會的個人主義反抗,并沒有讓她接近善的本質(zhì)。對尼采式超人而言,并不尋求與人的關(guān)聯(lián),“他的善只存在于對自己的超越之中,只存在于他為自己頒布的新法則和他自己新的德目表里。那么,他在自己身外就不可能發(fā)現(xiàn)任何的善。這樣的‘超人’必將導(dǎo)致道德上的唯我論”[21]。斯泰卡的問題也是如此,她缺乏對其他窮人的關(guān)心,不尋求和其他窮人的聯(lián)合,表現(xiàn)出極強的以自我為中心和唯我論的傾向,她的言行只強調(diào)自我和對自我的超越,沒有向身外和在別人身上去尋求善的動機,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惜擾亂公共秩序和謾罵同她一樣處于困境中的黑人。這些因素使她極大地偏離了作為善的零度。
從小說中四個主要人物對善的追求,我們逐漸認識到,小說中作為善的零度強調(diào)的是對責(zé)任的默默堅守和在生活實踐中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妄言、以自我為中心和超人式的個人主義,只會使人偏離善的零度。
零度與偏離作為一種修辭學(xué)方面的新興方法,促進我們對小說《尋找格林先生》的理解。本文分析格林先生、格里比、雷納、菲爾德和斯泰卡之間的零度與偏離關(guān)系,解讀格里比、雷納、菲爾德、斯泰卡對作為善的零度的不同偏離表征,可以看出貝婁在《尋找格林先生》中綜合使用了顯性和隱性的手法。從顯性和人物刻畫來看,格林先生是具有零度特征的人物,其他人物是對其形象的偏離;從隱性和主題而言,小說暗藏一個作為善的零度,不同人物對這個零度的追求體現(xiàn)了人物不同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在所有與格林先生相關(guān)的人物中,格里比是最具有人性,對格林先生偏離最少的,在道德上最接近作為善的零度。正是通過這些人物關(guān)系的刻畫,貝婁表達了對善的追求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