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爽,雷家軍
(浙江農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311300)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是指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義或逝世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均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運動領袖,或為黨的創(chuàng)始人,或為工人、農民、青年、婦女等運動的杰出領導人。[1]中國共產黨的先驅領袖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用生命和鮮血去踐行,不僅在當時促進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而且也為現(xiàn)如今的共產黨人指明了努力前進的方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信念支撐。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作為共產黨人的先鋒戰(zhàn)士,堅定對馬列主義的信仰,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理論,認識到馬列主義是引領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思想武器。在中國積貧積弱的悲慘時代,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看到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對自由解放的迫切需要,也看到了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巨大力量,表現(xiàn)出強烈的民族自信和革命勇氣,相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2]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將馬列主義與群眾觀念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不僅是馬列主義內在本質的要求,而且是中國近代勞動群眾的需求,更是中國歷史的推動。
馬列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lián)系及發(fā)展規(guī)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盵3]共產黨先驅領袖堅信馬列主義是中國的光明出路,始終堅持對馬列主義信仰的理想信念。隨著十月革命的爆發(fā),李大釗在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看到了中國革命的方向,決定開始運用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中國革命。他堅信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通往革命勝利的光明之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正是李大釗等一批革命家的努力,使一大批先進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同時把馬克思主義同工農群眾結合起來,促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始終堅持群眾觀念的理想信念,為革命的勝利,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奠定了豐厚的群眾基礎。高君宇認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中國革命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他指出:“惟有親切于群眾利益的革命黨,才不會在革命的群眾前落伍!革命是要為了群眾利益的!”[4]不僅闡述出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主力軍,也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歷史使命,有助于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同時加強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基礎,為中國無產階級實現(xiàn)革命目標奠定了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將馬列主義與群眾觀念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以馬列主義為思想武器指導中國無產階級獲得解放與自由,就是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將馬列主義深入人民群眾心中。為了讓中國人民更好地理解和相信馬克思主義,李大釗通過《新青年》、開展講座等,不斷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民了解馬列主義拓寬了道路。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絕大功績,就是指明“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離開人民本身,是萬萬做不到的”。[5]李大釗堅持馬列主義與群眾觀念相結合,不僅反映了他對無產階級政黨性質的深刻認識,也體現(xiàn)了黨的歷史使命。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定信仰馬列主義與群眾觀念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以科學的態(tài)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讓馬列主義在中國大地落地生根,以馬列主義為指導,促進中國無產階級獲得自由與解放,從而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堅持馬列主義與群眾觀念相結合的理想信念,表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路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將馬列主義與群眾觀念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的覺醒,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指明了中國未來的方向,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重要動力,為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提出提供理論依據。群眾路線也是馬列主義與群眾觀念相結合的具體表現(xiàn),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了在新形勢下堅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的重要性。學習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的理想信念,堅持走群眾路線,為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供理論源泉,不僅增強了中國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提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為實現(xiàn)中國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自信心,實現(xiàn)文化自強,同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是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的使命,也是他們始終堅信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是掌握先進理論知識的一群人,他們堅定即使面對危難的情況,中華民族也絕不會滅亡,堅定民族復興的理想信念;堅信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堅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相信無產階級的先進性,相信中國共產黨終會帶領著中華各民族的人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救亡圖存的本質是振興中華,只有國家興盛,救亡圖存的目標才算真正實現(xiàn)。堅持將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不僅是國家、民族、人民不斷前進和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規(guī)定。
救亡圖存,是他們在面臨祖國危難時深信不疑的理想信念。張?zhí)壮錾谥腥A民族內憂外患,深受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兩座大山壓迫的年代。在武昌起義前一天,他帶頭剪掉辮子,和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宣傳革命,動員人民群眾,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1921年6月,張?zhí)自趨⒓庸伯a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時,宣讀了《致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的書面報告》。這份報告是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全面分析和總結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中國國情,系統(tǒng)地提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目標、力量、前途和戰(zhàn)略,為救亡圖存和革命的勝利提供理論支撐。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組織并參與救亡圖存運動,不僅延緩了中國成為殖民地的過程,而且促進了國人的覺醒,也加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振興中華,是孫中山在建立興中會時提出的挽救國家危亡的口號,是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長期革命的最終目的,也是他們一直堅信的理想信念。五四運動之后,鄧中夏專注于馬克思主義。當時,他仔細閱讀國內雜志刊登的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文章。1919年8月,鄧中夏圍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從自然科學、進化史、哲學、思想史和其他研究,制定了一個龐大的閱讀計劃。通過不懈的努力,對馬列主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堅信馬列主義是振興中華的康莊大道,堅持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運動相結合,為振興中華夯實理論基礎。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救亡圖存與振興中華相結合的理想信念,看到了救亡圖存的本質是振興中華,促進國家興盛、發(fā)達,而不僅僅是保證國家不滅亡。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建設強國,需要中國共產黨的團結,需要全國各民族的團結一致。1919年9月9日,惲代英在致王光祈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很相信要做事是少不了一種勢力的,我已往、現(xiàn)在、將來,便都是以養(yǎng)成一種善勢力為目的 …… 我的職業(yè)是最便于養(yǎng)成善勢力的事業(yè)。我很信靠我的朋友的力量,一定可以養(yǎng)成更大的善勢力。很信這善勢力是中國各方面歡迎的,很信中國一定可以靠他們得救。”[6]惲代英認識到發(fā)展組織力量對拯救中國的政治意義,他努力發(fā)展組織,培養(yǎng)善勢力,最終歸宿都是為了“救國”,期望以此來改造社會,振興國家。惲代英及其友人成立的這些小團體,為日后大團體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組織基礎。團結作為一種民族精神,一種凝聚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惲代英建立的互助社將有志之士團結起來,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提供了強大動力。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信救亡圖存與振興中華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他們心中系念著祖國的危亡,探索救國興國的道路,以便使中華民族走上自由解放、國家富強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對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相結合理想信念的堅定,促進了民族獨立和解放,使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煥然一新;他們對民族振興的堅信,吸引更多愛國的有志之士報效祖國,為祖國奉獻一生。中國夢就是振興中華理想信念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正如習近平所說,“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本質”[7],也是振興中華的最終目標。學習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的理想信念,學習他們在民族危亡時刻,仍相信祖國會更好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學習他們?yōu)檎衽d中華全力以赴的勇氣和信心,以他們?yōu)闀r代楷模,提高愛國意識,為實現(xiàn)中國夢奮斗終身。
實現(xiàn)全人類的解放和獨立,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中國無產階級事業(yè)的理想目標。然而,實現(xiàn)共產主義必須經歷過許多歷史階段,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其要實現(xiàn)的革命目標。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不僅看到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理想目標,還認識到每一個革命階段的具體目標,將具體目標與高遠志向相結合,為無產階級事業(yè)奮斗終身。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將具體目標與高遠志向相結合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國情決定的,也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取得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
目標是一切行動的指南,具體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從點滴做起,革命取得成功需要豐富的理論支撐且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羅亦農認為要使中國革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如何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羅亦農建議,“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必須專注其中一門,要求每個黨員都要選擇兩個專題去研究,并且將研究成果寄回國內進行發(fā)表”[8]。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為中國人民熟悉并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渠道,為大革命取得成功奠定了理論基礎和群眾基礎,最終實現(xiàn)中國革命的具體目標。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看到了中國無產階級運動的長遠目標,實現(xiàn)共產主義。瞿秋白提出,“1919 年 5 月 4 日發(fā)動的中國學生運動,多少喚起了中國的精神力量。現(xiàn)代中國青年知道,新思潮已經波及到中國,未來的時代將是社會主義時代。中國青年將盡一切力量幫助中國無產階級。”[9]瞿秋白曾經擔任過黨的重要領導人,也是多次聆聽過列寧教誨的中國先驅領袖。他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出路,看到了中國無產階級的高遠志向,看到了中國未來的時代是社會主義的時代。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將具體目標與高遠志向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他們不僅堅持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遠志向,又能堅持腳踏實地的去實現(xiàn)每一個革命階段的具體革命目標。1922年9月18日鄧中夏提出,終極的勝利是建設共產主義的新社會。他看到無產階級的終極勝利是把資本階級打倒,建設共產主義社會,也看到無產階級中工人運動的關鍵作用。經過五四運動,鄧中夏看到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工人階級所蘊藏的巨大力量,認識到工人階級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中堅力量,以及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最終目標,團結群眾,為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群眾基礎。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將高遠志向與具體目標相結合的理想信念,堅定每一革命階段目標終會實現(xiàn)的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終極目標奉獻自己的生命。堅持將高遠志向與具體目標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不僅表現(xiàn)在對中國無產階級終會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自信,還表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腳踏實地實現(xiàn)每一個革命階段的具體目標的自信。學習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的理想信念,提高中華各民族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增強中國共產黨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提高對共產主義事業(yè)必勝的信心。新時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堅守信念,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守本心,既要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的穩(wěn)重,又要有長遠目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眼光,抓住主要矛盾,為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努力奮斗。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不可能獨立于世界之林之外。近代以來,世界歷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和運動的本質是具有國際性的,無產階級的事業(yè)本身就是國際性的事業(yè),而中國無產階級事業(yè)具有特殊性,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較早的認識到這一點,堅持將心系祖國和胸懷世界相結合的理想信念,自覺承擔起世界無產階級和中國無產階級所應承擔的歷史任務和共同使命,在努力完成中國無產階級的目標的同時兼顧世界無產階級的任務和目標。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將心系祖國和胸懷世界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不僅是中國歷史和國情所決定的,而且是中華民族興盛發(fā)達的需求,也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心系祖國,關心祖國未來的發(fā)展與走向,努力完成中國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陳潭秋一直在思考建設什么樣的新社會,如何建設新社會。在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他就渴望成為一個能澄清混濁世界的人。當他在讀中學的時候,他對如何改變中國社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他認為“拯救國家是一個政治問題”,拯救中國,他認為必須用先進的思想改造社會。陳潭秋曾從黨的基礎、民族壓迫、社會壓迫、十月革命的影響四個方面概括了黨產生的條件,對黨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陳潭秋心系祖國,努力學習先進思想,為無產階級事業(yè)取得成功提供理論基礎。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胸懷世界,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國的發(fā)展,努力將中國納入到世界之林之中。蔡和森是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之一,在法國求學期間,他閱讀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很快的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和堅定的共產主義者。1922年9月,蔡和森擔任《向導》的主編,這是中共中央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公共機構報紙,為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提供了平臺。在革命實踐中,蔡和森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從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這為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定心系祖國與胸懷世界相結合的理想信念,認識到中國無產階級運動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認識到中國無產階級事業(yè)與國際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共通之處。蔡和森出國去各地進行社會調查,在法國,他考察了工人運動的基本情況,以及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了解了資本主義社會。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中國的國情,探索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出路,深刻認識到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問題不能依靠資本主義制度來解決。帝國主義者希望中國成為他們的原材料生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他們不希望中國獨立于解放之外。中國資本家具有階級局限性,看不到革命的長遠目標,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承擔不起革命的歷史使命。因此,蔡和森認為中國要想獲得獨立與解放必須依靠無產階級。對于中國如何革命,蔡和森認為,中國革命的出發(fā)點是歷史唯物主義。根本方法是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他始終把歷史唯物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實現(xiàn)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目標提供理論依據。
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持心系祖國與胸懷世界相結合的理想信念,堅信相信祖國,相信世界的理想信念,將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任務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任務相結合,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解放與獨立的基礎上融入世界,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學習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的理想信念,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的將中華民族與世界的無產階級運動任務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客觀理性地面對世界,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客觀公正地對待歷史,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納古今中外的進步因素,不斷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學習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不斷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中國共產黨先驅領袖堅定將馬列主義與群眾觀念相結合的理想信念,堅持將救亡圖存與振興中華相結合的理想信念,確信將具體目標與高遠志向相結合的理想信念,相信將心系祖國與胸懷世界相結合的理想信念。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堅持,將馬列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他們在中國危難時刻,堅定對祖國的信心,促進民族意識的覺醒;他們不僅能看到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最終目標,又能做到穩(wěn)中求進的去實現(xiàn)每一個革命階段的具體目標;他們將中國無產階級事業(yè)與國際共產主義事業(yè)相結合,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國的發(fā)展,中華民族才得以解放和獨立,中國共產黨的面貌才能煥然一新,促進新中國成立的進程。對他們的理想信念的歷史風范進行分析與學習,喚起新時代新青年對理想信仰的虔誠執(zhí)著,激發(fā)起新青年使命擔當的思想自覺,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實現(xiàn)文化自強,為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