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洋
1925年10月,蔡和森受中共中央委派,赴蘇聯出任駐共產國際代表,他與夫人向警予抵達莫斯科后,受到中國共產黨旅居莫斯科支部(以下簡稱“旅莫支部”)的熱烈歡迎。
旅莫支部1923年4月在莫斯科東方大學成立時有黨員23人,羅亦農任支部書記,黨員們除學習東方大學的課程,每周聚會兩次,研討馬克思主義理論,探索中國的未來和革命斗爭方法等。
蔡和森與毛澤東是湖南第一師范的同學,兩人曾共同組建新民學會,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他曾與李大釗、張?zhí)椎热艘黄饌鞑ヱR克思主義理論,組織反抗封建統治活動。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蔡和森多次致信毛澤東、陳獨秀等人,提出只有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才能消滅剝削壓迫,拯救中國,改造世界;1921年底回國后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輿論宣傳等項工作,熟知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和方針路線等。
在東方大學餐廳舉辦的簡單歡迎晚宴上,羅亦農請蔡和森為旅莫支部做一次關于黨的歷史與發(fā)展、形勢和任務的報告,滿足同志們因旅居國外,極需豐富黨史知識和了解黨的發(fā)展壯大、斗爭情況等的訴求。
蔡和森欣然應允,連續(xù)幾個不眠之夜,擬定報告大綱。從1926年底開始,用10多個晚自習時間為支部的全體黨員做報告,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傳入中國講到1921年的南湖紅船;從五四運動爆發(fā)講到領導工農、學生運動;從黨的二大、三大、四大講到黨的責任使命、發(fā)展方向……同志們聽得如久旱逢甘霖,每次都要求延長報告時間,從開始每講1.5小時,到后來一講長達3個多小時。
每次報告過后,向警予都把記錄重新謄寫,待全部講完,已整理出厚厚一摞,夫婦二人又幾經刪修、充實,最后完稿5萬多字,定名《中國共產黨史的發(fā)展》,在莫斯科油印成冊,發(fā)給支部黨員人手一冊,后被帶回國內,開始在黨內流傳,從那時開始直至今天,《中國共產黨史的發(fā)展》被公認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黨史。
《中國共產黨史的發(fā)展》開宗明義地講道:“中國革命的發(fā)展道路如何?只研究俄國黨的歷史是遠遠不夠的,我黨雖成立不過幾年,但已有了很多復雜的事實,值得我們研究。要做一個好黨員,忠實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必須明白自己的責任,必須深刻地知道黨的歷史?!蓖瑫r也指出:“研究黨史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jié),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
書中,蔡和森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不單單就史說史,以事論事,而是將黨史放置在全中國的大框架上考量、論證。他首次提出“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等論斷,充分肯定“黨引導無產階級由經濟罷工直到政治斗爭”“領導一般群眾進行民族斗爭”的功績,全面總結中國共產黨在喚起大眾覺醒、領導人民運動、建立聯合戰(zhàn)線、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為引領黨的正確方向,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發(fā)揮重要作用,也為黨史學習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對今天學習、研究黨史具有無可替代的借鑒、指導意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