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羅振玉與晚清農學的興起*

2021-12-14 03:53:25李尹蒂
農業(yè)考古 2021年4期
關鍵詞:農書羅振玉農會

李尹蒂

羅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縣永豐鄉(xiāng),出生于江蘇省淮安。羅振玉一生勤于治學,著述不輟,平生著書130余種,刊印書籍百余種,??瘯?42種。他在中國歷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漢晉木簡的研究,尤其是對甲骨文的搜集、收藏、考釋、傳播等方面,享有重要地位。他是“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學的奠基人。事實上,羅振玉還參與開拓了晚清科學農學的興起。晚清農學的形成,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新,其興起標志是農業(yè)科學化知識的傳播。羅振玉邀同道創(chuàng)設的務農會及會刊《農學報》,成為農業(yè)科學化知識傳播的重要渠道。晚近社會從傳統(tǒng)農政到近代農學轉變的歷史進程中,羅振玉的篳路藍縷開創(chuàng)之功,不應被忽略。

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五日(1903年1月13日),張之洞向朝廷舉薦候選光祿寺署正羅振玉,稱其“究心中外農學”,乃經濟特科人才[1](P111)。吊詭的是:讀圣賢書的羅振玉并沒有受過專門而系統(tǒng)的農學教育,反被時人及后世學者冠以“考究農學”的頭銜。海內外學界對羅振玉創(chuàng)辦農會農報的經過及其意義闡述研究,成果斐然,但對羅振玉“農學”形象塑造的來龍去脈與政治運作仍語焉不詳。換言之,在著眼回到歷史的立場,考察羅振玉的社會交往,探究其言行為實情抑或說辭,求其本意,努力接近歷史的真相,重建與貫通相關史事方面,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間。羅振玉與晚清農學興起的相互關聯(lián)為何,仍是一個有待解說的謎。晚清時羅振玉的經歷,因由起伏于外在環(huán)境的牽引推移。本文擬以更全面、更細膩地闡述羅振玉“農學”形象塑造的過程,從而深化對近代中國社會知識與制度轉型歷史的認識。

一、不仕則農的學稼之志

羅振玉16歲中秀才后,曾兩次應鄉(xiāng)試考舉人不第。此后,他便轉變方向,從朋友那借來江南制造局的西學譯書開始閱讀,在機緣巧合之下走向另一條道路。在翻閱西學書目的過程中,羅振玉得知:西方有農學新法,可提高農產量。因譯書語焉不詳,他和朋友蔣伯斧協(xié)商,創(chuàng)辦學農社,購買歐美日本農書,研讀農學。1896年8月,《時務報》創(chuàng)刊。身處浙江上虞的羅振玉,在與劉鶚的交談中,聽聞此事。同年11月他致函汪康年,就試辦農學之事詢問汪康年,希望能通過汪的幫助,聘得購買機器,延請農師,及仿行日本鐵棒打井之法之人選[2](P3152-3153)。經汪康年介紹,蔣、羅二君與志同道合的朱祖榮、徐樹蘭取得了聯(lián)系。12月5日,《時務報》刊登由羅振玉、徐樹蘭、朱祖榮和蔣伯斧四人聯(lián)名的“務農會公啟”10條[3],為近代中國第一個農學團體——“務農會”的興辦造勢宣傳①。

1897年1月10日,羅振玉、蔣伯斧二人聯(lián)名致函汪康年,擬于元宵后去上海會晤汪康年,當面商談《農學報》創(chuàng)刊一事。信中還咨詢了“前托代延東文翻譯”一事進展,提出增加西文翻譯人選的構想。就《農學報》擬創(chuàng)欄目,羅蔣二人計劃:“每期譯書四種,東西各半,每種四頁,共十六頁。又譯東西文報章約十余頁,統(tǒng)計三十頁上下”。提議“先出月報,如翻譯迅速,擬改為半月報,庶幾成書較疾”。并詢問所購西方農書詳況”。不久,二人再次致函汪康年提出構想:“先譯書報,即求代物色東文翻譯(擬明春即舉辦);先為月報,并譯農學各書”。估算“一歲之需,不過二千金左右”,并稱“書報既出,消息可通,我輩今日所咨詢于人而各執(zhí)一詞者,異日可自于所譯書中得之。旁觀者亦知會中人認真辦事,庶幾漸能相信。此事所費少,而見效遠”?!肮珕ⅰ笨龊?,汪康年致函羅振玉,讓他與蔣伯斧邀上朱祖榮,同來滬晤商務農會事宜。務農會創(chuàng)設之始,立愿至為宏大,但因早期“經費未集,同志未多”,擬先“捐集款項,創(chuàng)立報章。其他各事,俟創(chuàng)辦時酌訂章程,先期登報,以期集事”[4]。

在汪康年的幫助下,務農會已訂購泰西、日本的農書農報,聘請?zhí)偬镓S八為東文翻譯,英法文翻譯并已得人。1897年4月2日,《時務報》刊登由“農學會同人公啟”的“農會報館略例”,采納前述羅蔣致函汪康年的建議?!奥岳狈帧皥罂怖k事規(guī)條,籌款章程”三部分,對報刊內容、編纂體例以及農學報館的組織情形進行了說明。至1897年5月(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上),寓務農會事于報事的會刊《農學報》問世。

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羅振玉為附生,在士林中籍籍無名,其影響力自是微乎其微;而汪康年因《時務報》的興辦,早已聲名遠播。羅振玉和蔣伯斧曾請汪康年出任農會經理,總農會事,汪康年并未答應,“僅允經理銀錢”[5](P1524)。務農會早期“經費難酬”與“無以取信”的兩大難題,是在《時務報》館鼎力相助下得以解決的。會報《農學報》實乃一批志同道合的人通力協(xié)作的結果。初期主要借助《時務報》的聲望和銷售渠道,而羅振玉一直參與此事[6]。

1898年,對羅振玉力主的農報、農會而言,具有命運轉折的意義。這一年,戊戌政變發(fā)生,朝廷禁學會封報館,海上志士,一時雨散。時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認為農會考察物產,對農務大有裨益,故而請示朝廷:將上海之《農學報》館,改為農務總會,同時另籌款項,重訂章程,“藉收一樹百獲之益”[7](P1047)。故而《農學報》未被查封。然時局日艱,羅振玉考慮到當時館中還欠印書費,便托李智儔面陳劉坤一,建議將報館移交農工商局,改由官報。劉坤一沒有同意其歸并農商局的打算[8](P713-714), 而是命上海道撥款銀3000兩助之度過危局②。蔣伯斧用此款還了所欠印書費,不留存一錢。因感于時危,不久他便歸淮安奉母。農會在時局日艱的社會背景下,形同虛設。農報則在羅振玉的堅持下,繼續(xù)興辦。第二年,在給汪康年的信函中,羅振玉寄呈新的報館章程。

1899年末,務農會“因各寄售處報金多不清繳,致度支不給,幾至中輟”,重訂“農學會公啟”。該公啟署名為:徐樹蘭等公啟。呼吁“每人認捐一股,或數(shù)股數(shù)十股,每股墨銀十圓,一面集股為延續(xù)目前之謀,一面籌常年經費,及推廣銷報。俟籌款有著,即停股捐”。并列出已經認捐的人物4位,分別為:徐仲凡捐壹百圓;程少周捐伍百圓;汪穰卿捐伍拾圓;羅振玉捐五十圓[9]。公啟的重新修訂,昭示了務農會及《農學報》新階段的到來。此后,農報的維系,為農會唯一所辦之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前的《農學報》內容包括:“奏折錄要”“各省農事”“西報選譯”“東報選譯”欄,接著為“中西文合璧表”,最后為連載的中國農書、西方農書翻譯和“農會博議”,并無論說。雖如此,仍規(guī)定:海內同志,以撰述見教者(必有關農學者),當擇優(yōu)錄登“農會博議”,以備眾覽。光緒二十六年第94冊后的《農學報》(1900年2月),體例有明顯變化,分“文篇”“譯篇”和“連載農書翻譯”欄。

值得注意的是:1899年前,羅振玉的工作是對《農學報》中譯書進行潤色及排類,共4篇文章,題為《美國種棉述要》《植美棉簡法》《植漆法》和《種印度粟法》,分別見于1898年《農學報》第18—20冊,第23冊和第25—26冊。換言之,羅振玉筆削的工作集中在1898年的上半年。后苦于語言不通,以至譯介海外農書困難,羅振玉創(chuàng)辦東文學社,培養(yǎng)日文翻譯人才。因務農會事務繁忙,羅振玉將此事交由邱于蕃處理。需要說明的是,其后,東文學社學生沈纮、王國維等翻譯日文農書十六種,被刊發(fā)在《農學報》上。1900年羅振玉將歷年所譯農書編印叢書百部為《農學叢書》,售書所得為維系農館運營資金來源。不久張之洞電邀其總理湖北農務局,羅振玉將務農會館事務轉托沈纮。

羅振玉所作文論多見于《農學報》“文篇”部分。光緒二十六年(1900)冬,羅氏將發(fā)表的文論整合為22篇的《農事私議》一卷,附錄《墾荒裕國策》。是書卷首稱:“理國之經,先富后教;治生之道,不仕則農。”概而言之,羅振玉認為中國農事有退無進的原因,在于兩點:一為不立農學啟發(fā)之;二因不設專官以維持勸勵之故。在他看來,“農業(yè)之衰,由于農不通學,士不習農”,與其讓不識字的耕夫讀書,不如讓讀書人去考求農事[10](P1-7)?!胺舶偈聵I(yè),悉本于學。而中國農學,失之已久。宜多立學堂以造育之。立學之費,宜仿日本札幌農學校之例。墾荒地以為學堂產業(yè)。無論官立私立,皆得承領荒地”。并建議“卒業(yè)之學生,不分官私,概由政府給文憑,將來為教習及地方查考委見。尤優(yōu)者,資遣留學海外,歸來升之農部焉,如是則學堂可遍立,而人才出矣”。換言之,“立農學”即為“立學堂”。在強調立學堂重要性的同時,因“中國之戶部,雖承司農之舊,然不修其職久矣”。羅振玉還呼吁“領各道之道員兼攝勸農事務”,認為立官為興農之始,建議“今宜改戶部為農部,設長官一人,次官一人,屬若干人,以掌天下置農政。則于各省農政,則統(tǒng)于各督撫而分任于各地方官。農部主頒法令,掌冊籍;督撫主勸耕墾,課官吏,勵學術;地方官主任管內興農之百職事,如是則責有攸歸,而政可舉矣”,認為“農部既立,各省督撫宜立農務局,考求地產及勸業(yè)課吏等事”[11]。又設想“仿宋代以提點刑獄官兼勸農使之制,而令各道之道員兼攝勸農事務,管內之農事轄焉”。

從中可見,羅振玉對農事的關注點不出開墾荒地、興修水利與興農利(林利、牧利、海利、制造)的傳統(tǒng)農政范疇。雖然他的言語中極力主張農事立學,建立新式農務學堂,實行農業(yè)教育,但茲事體大,非一人之力所能為之。唯一具有可行性并得到貫徹落實的,就是對傳統(tǒng)中國社會古農書的整理,以及對西法農學的翻譯傳播,使得《農學報》持續(xù)刊發(fā)印行,農學知識漸獲推廣宣傳。

二、因農出仕的機緣

在羅振玉的主持下,延續(xù)近十年的《農學報》,雖“專譯學理”,收效無多,然該報所載中西農事,表明士林對農事之關注,打破士農分途的傳統(tǒng)。向來“政者,君相之事;學者,士大夫之事;業(yè)者,農工商之事”[12](P614)。農習其業(yè),但不能筆之于書;士鄙其事,遑論詳究其理。羅振玉將農納入學的范疇,欲“探各國富強之源,浚中土本有之利,化士人空虛之弊,辟農民愚暗之蒙,合士農于一途,融體用于一貫”[13](P184),具有變革傳統(tǒng)觀念的意義。

因務農會的興辦和《農學報》的問世,羅振玉為士人所知,與士林中人漸有往來。鄭孝胥在記述與羅振玉的第一次會面時,日記中這樣標注:羅,名振玉,農會報館董事也[14](P629)。孫寶瑄在日記中有與羅振玉談論農事的記載[15](P150-152)。更重要的是,羅振玉之名亦開始為晚清重臣所耳聞。1897年,羅振玉送《農學會章程》并英、日譯本給兩江總督劉坤一。劉稱:“該紳等設會售報,兼譯農書,于近今新理新法有益”,下發(fā)公文札飭江蘇安西各屬購閱《農學報》[18]。羅振玉因涉農而為人所識,進而有了入仕的機緣。

羅振玉出仕的第一個有利憑藉,是戊戌時期農政大興的時代背景。1898年6月20日(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初二),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曾宗彥上奏折,呈請“勵農學以盡地力”。因西法農學帶來的巨大農業(yè)利益的宣傳,建議朝廷“將上海農學會,亟予激勵,或飭地方官,力為保護,或恩賞銀兩,不諭多寡,以示特施,使天下曉然于朝廷之意向,首在明農?!睅滋旌?,光緒皇帝頒發(fā)上諭:命劉坤一查明該上海農學會,咨送總理衙門查核頒行,其外洋農學諸書,并著各省學堂廣為編譯,以資肄習。務農會及其會報《農學報》受到清廷當局的重視。在振興農政的時代潮變中,戊戌時期朝廷創(chuàng)設農工商總局??偫磙r務的端方就致函羅振玉詢問興農之法。羅振玉建議其“欲興全國農業(yè),當自畿輔始”,并寄送畿輔水利書。當朝旨舉經濟特科時,陳寶琛打算舉薦羅振玉。因羅振玉自感名實難副,加之戊戌政變發(fā)生,此事中止。

第二個有利憑藉,乃是與趨新大臣張之洞的相交。1897年《農學報》創(chuàng)辦之初,張之洞就下發(fā)公文,通飭各屬購閱。1898年9月,朝廷下旨令各省設農務局。張之洞遵旨設立湖北農務局,欲“派延華洋各教習,招集學生,講求種植畜牧之法”,強調“應即在農務局內設立湖北農學報”,因“講明農學,必先開辦農報,方足以開通見聞,廣為勸導,是農報又為農務之根”。為此,他還專門就農報事宜咨詢羅振玉。至1900年秋,張之洞更兩日三電邀羅振玉來鄂總理湖北農務局,辦理鄂省農政。羅振玉在湖北農務學堂一年,農事實踐集中體現(xiàn)在:一是蠶桑實驗室的設立;二是創(chuàng)辦持續(xù)半年的湖北農學報[17](P132-133)。到湖北一年后,因人事問題,羅振玉請辭。張之洞便委羅振玉辦江楚編譯局,實際并無一事,因閑暇時日較多,羅振玉開始“移譯東西教育規(guī)則學說,為《教育雜志》”,此乃教育有專門刊物之始。同年十一月,羅振玉奉劉坤一、張之洞之命,去日本視察學務。其間視察了日本的農科大學,稱日本農學分四部:“曰農學科,曰農藝化學科,曰獸醫(yī)科,曰林學科”。[18](P117)此次考察所聞被羅振玉記于《扶桑兩月記》中。至朝廷經濟特科復開,張之洞上保薦經濟特科人才折,稱“候選光祿寺署正羅振玉,浙江上虞縣人,學問優(yōu)長,近年究心中外農學及教育學,廣為蒐才,選輯流傳,深俾世用,確系有用之才”。無獨有偶,漕運總督陳夔龍亦推薦羅振玉,認為其“留心時務,為學切實不浮,考究農學及教育各事,皆可以坐言起行?,F(xiàn)在江鄂辦理新政,皆賴以厘定庶務”[19](P154)。此外,郵傳部尚書張百熙和法部侍郎沈家本均曾向朝廷保推過羅振玉。羅因丁憂,未果[20](P25)。

羅振玉出仕的第三個有利憑藉,是被端方所賞識。1904年,江蘇巡撫端方向朝廷呈送羅振玉所譯印的《農學叢書》時,對他不吝贊美之詞,稱羅振玉究心農學,“創(chuàng)辦農學會業(yè)已有年,家本寒畯,雖經改為江南總農會,公家并未助給經費,而所譯農書裒然成帙,皆系該員獨立支持,未嘗中輟。且以實業(yè)提倡天下,較之妄出報章有害人心,希圖漁利者, 其用心相去不啻霄壤”[21](P407-408)。兩年后,在端方的勸說下,41歲的羅振玉前往北京,就任學部二等咨議官。1908年羅振玉任考試留學生考官,閱農科試卷。一年后,張之洞奏補羅振玉為學部參事官,此為其致仕之始。不久,在張之洞的提議下,羅振玉出任農科大學監(jiān)督。

羅振玉并非慣習的科考入仕,而是因其一直參與創(chuàng)辦《農學報》,并撰寫相關農學文章的緣故,而為人所識。因緣際會下,得到張之洞與端方的賞識,加之朝廷修農政興農學施行新政的契機,終有了入朝為官的機會與經歷。

三、羅振玉與晚清農學

作為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首任監(jiān)督的羅振玉,任期為1909年4月至1912年2月,為期甚短[22](P10)。其所作為者有二,一為歷時兩個多月,考察日本農學教育,成《扶桑再游記》一書;二是興建了農業(yè)大學的校舍及試驗場[23](P8)。此后,他并沒有繼續(xù)關注農事的舉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晚近中國由傳統(tǒng)農政走向近代農學的歷史進程中,羅振玉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1900年前,他借助汪康年及《時務報》館威望,使得《農學報》在辦報不易的晚清社會得以創(chuàng)辦立足,同時對農館中翻譯的西法農書進行潤色,刊載見報。至戊戌危局,羅振玉的農學事務得到劉坤一幫助,農報仍存。1900年后,《農學報》體例煥然一新,且羅振玉的相關文章開始占較大比例。

細觀羅振玉《農學報》中文論整理而成的《農事私議》共22篇,其大旨多是強調“荒地之開墾、水利之興修、學堂之建立、制造之規(guī)創(chuàng)”。該書下卷三篇介紹“日本農政維新記”,“德意志農會記”和“記法國大博覽會農產館”的情況。然而意味深長的是,《日本農政維新記》乃羅振玉據(jù)日本《今世農史》記載整理所得,且此時的羅振玉并未親歷德意志、法國,目睹文字中的現(xiàn)象,只能從當時可見的報章中轉述而來。更耐人尋味的是,即便羅振玉建議“取今日已譯之東西各國農書,分門講肄”,但內心卻認為:“一切學術,求之古人記述已足,固無待旁求也”。

羅振玉與朝內樞臣直接建立聯(lián)系,亦是因緣于此份報刊。清廷最重翰林出身,若在平時,羅振玉會沿襲科考路線,或可得朝廷賞識。然晚清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學西學者漸多”,風氣漸開。就個人而言,科考失利與社會大變局的時代趨勢,“不仕則農”的初衷,使得羅振玉轉向農學。因其無農學實踐的經驗,羅振玉“農科大學監(jiān)督”的頭銜曾一再被御史參劾,并引發(fā)日人方面“以金石家充任農科大學監(jiān)督”的驚愕。羅振玉此后并未致力于農事的實踐,亦在情理之中了。但他堅持辦報十余載,使得西法農學知識不斷傳播,“農之有學”的觀念逐漸在近代中國廣為宣傳。在羅振玉的堅持下,晚清趨新大臣注意到農學的知識體系,以傳統(tǒng)社會《周禮》內容相比附,而接納農學。朝臣奏議亦別于強調種植之利的慣習,開始建言效法西方,求審土宜、講培壅的種植之法,終仰動宸聽,推動近代社會農學知識與農業(yè)政策的轉變。

從歷史演進過程來看,羅振玉農會農報的舉措,發(fā)生在中國傳統(tǒng)農政漸興的時代背景下,對整個近代中國農學歷史發(fā)展進程的推進頗具影響。農業(yè)種植,必須“參用西法,購買機器,聘訂西師”的觀念逐漸成為時人共識[24](P393)。晚清農務從重視天時地利的經驗農學,到有意識地運用農務化學之法和實驗農學之法,走向了新式農學。在西學東漸過程中,以科學原理說明農桑狀況的農學開始為人所知。1906年,清廷以正式章程舉行的第一屆游學畢業(yè)生考試中,其中一題為“中國農業(yè)應如何改良”,從一個側面說明區(qū)別于傳統(tǒng)科考知識的農學,進入新式教育的知識體系[25](P786)。農學逐漸制度化,農業(yè)教育由此出現(xiàn)。經由農業(yè)教育的普及,農學則進一步系統(tǒng)化和學科化。上海務農會和《農學報》開社會興農學風氣之先,加之處于晚近中國力圖革新的知識與制度轉型的重要時期,塑造了羅振玉“究心農學”的形象。

時代性思潮演進的歷史進程中,羅振玉對《農學報》的十年堅持,吻合了當局興農的呼吁,功莫大焉。潤色農書的羅振玉出任農科監(jiān)督,加深了我們對二十世紀中國社會:“雖欲變法自強,無人、無財、無主持者,奈何”[26](P625)的歷史意涵的認知與體悟?!掇r學報》的被認可,對羅振玉而言實是極其重大的機緣。與其說給了羅振玉農學的標簽,毋寧說其標志著晚清農學的興起,切合近代中國知識與制度轉型的時代特征,促進了晚近社會從傳統(tǒng)農政到近代農學的轉變。

注釋:

①有時亦被稱為“農學會”“務農會”“務農總會”“農會”等。本文取此會第一次公啟中“務農會”名。

②關于此筆助款的具體數(shù)額,據(jù)事后羅振玉回憶,為2000元。但當時《農學報》記載為3000兩,換銀4110元。

猜你喜歡
農書羅振玉農會
日本關西大學藏羅振玉致內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釋
邱志誠著《宋代農書研究》出版
王國維、羅振玉晚年交惡考論
唐代農書“稀見”現(xiàn)象探析
月令體農書中獸醫(yī)知識書寫特點探析
如何重評羅振玉的學術成就
新民周刊(2020年40期)2020-11-09 03:36:27
羅振玉致西園寺公望手札解讀
藝術品(2020年9期)2020-10-29 02:46:54
論古農書的目錄
細數(shù)臺農印象
鄂尔多斯市| 潮安县| 嵩明县| 武乡县| 屯留县| 高碑店市| 商南县| 浏阳市| 淮北市| 云林县| 桐梓县| 大余县| 西吉县| 启东市| 吴川市| 岫岩| 上栗县| 舞钢市| 德令哈市| 体育| 澜沧| 平安县| 嘉义县| 应城市| 阆中市| 田阳县| 高邮市| 曲沃县| 花莲县| 南丰县| 台州市| 清涧县| 开化县| 四会市| 呼图壁县| 乌兰浩特市| 绥滨县| 南宁市| 商丘市| 洪泽县|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