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重視教學的質量,給予學生高質量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既能夠吸收更多的學科知識,同時也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滿足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本篇文章主要針對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展開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
引言:在初中教學領域當中,作為教師應當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整合教學的策略,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課堂。法律知識對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以此更好的達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在未來的就業(yè)和發(fā)展當中更好的完善自己。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情感,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師應當巧妙的借助信息多媒體教學工具展開教學,設置相對應的問題情景,拋出一些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當中結合知識點,形成重要的知識網絡。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設置教學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的增強課堂的活躍性,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在課堂當中相互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社會生活講道德》,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應當巧妙地借助案例展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對案例分析,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道德的重要意義[1]。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此部分可以一小組展示,另一小組負責評價,并給予補充完善。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未來的就業(yè)當中,學生只有講道德講文明,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巧妙地構建教學情境展開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點,比如在過馬路的時候如何正確地過馬路,而不是橫沖直撞的過馬路,更不是低頭看手機過馬路。
二、倡導案例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
在初中教學領域當中,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的目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明確重要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重要的成長階段當中形成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體系,為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良好的教學策略,教師選擇合適的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案例展開教學,然后再講解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分析案例當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感受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意義。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社會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明確教學的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社會生活當中規(guī)則是十分重要的[2]。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搜索一些有關于道德規(guī)則的相關新聞,通過信息整合的方式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當中不斷的開闊視野,認識到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教師借助情景教學法的方式,為學生播放一些真實的案例,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如果不自覺遵守規(guī)則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惡性結果?教師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的達到教學的效果。規(guī)則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巧妙的借助一些時政熱點的真實案例展開教學,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深刻的消化知識點,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都放到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自覺遵守規(guī)則,適當?shù)募s束自身的言行舉止。
三、滲透生活化元素,提升學生應用素養(yǎng)
道德與法治知識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教師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當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當中滲透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讓學生在學習階段當中慢慢的形成應用素養(yǎng),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形成自身的理念,將自身的價值觀念投放到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達到學習的效果。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國家利益至上》,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巧妙的滲透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元素,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導入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為學生播放教學視頻,教師讓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并積極思考問題“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最近又有哪些天下事發(fā)生?下面讓我們走進國際社會去瞧一瞧、看一看[3]。教師以熱點時政拉開序幕,引導學生關注國際社會,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借助生活化元素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這樣的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國際社會的了解程度,提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反思自身學習的不足點,整理所獲得的知識點,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國家意識以及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重要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當中,教師應當明確教師的目標,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讓學生在重要的成長階段當中不僅僅能夠學習到重要的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形成自身的學習思維,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明確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
參考文獻
[1]劉海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新媒體應用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8.
[2]王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現(xiàn)狀和對策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
[3]劉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美育滲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