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抒穎
(本溪市金山醫(yī)院腫瘤內科,遼寧 本溪 117000)
腫瘤發(fā)生初期往往缺乏典型癥狀表現(xiàn),病變部位可有腫塊或阻塞情況出現(xiàn),病情嚴重程度受腫瘤所在部位影響較大,發(fā)展至晚期,可使得腫瘤細胞轉移,侵犯其他組織器官,使得患者出現(xiàn)疼痛感,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為此必須做好晚期腫瘤的醫(yī)療護理工作,注重疼痛管理工作的開展,以緩解患者疼痛感[1-2]。安寧療護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臨床照護和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對癥治療,使得患者在治療中保持良好狀態(tài)。本文以接受安寧療護的晚期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疼痛管理的作用進行如下探討。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研究對象為72例行安寧療護的晚期腫瘤患者,研究時間在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根據入院次序分成各為36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有20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年齡48~80歲,均值(62.12±1.54)歲,病程6~20個月,均值(11.12±1.23)個月;觀察組男女患者各為18例,年齡和發(fā)病時長在49~78歲和8~18個月,均值(62.51±1.44)歲和(11.24±1.42)個月。組間基線數據無差異(P>0.05),可予以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醫(yī)療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及時處理異常情況,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予以飲食與用藥方面的指導,根據患者疼痛程度選擇合適的鎮(zhèn)痛措施。
觀察組患者實施疼痛管理,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心理疏導:醫(yī)療護理人員可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時,使用心理痛苦溫度計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將患者痛苦程度分為0分(無痛苦)、1~3分(輕度痛苦)、4~6分(中度痛苦)、7~9分(重度痛苦)和10分(極度痛苦);若評估結果為中重度以上,可用專業(yè)性焦慮抑郁量表進一步評估心理狀態(tài),以評估結果和患者個體需求開展醫(yī)療護理服務;若患者為輕度心理障礙者,醫(yī)療護理人員應用親切的語言予以患者鼓勵、安慰與支持,對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予以分析,結合患者興趣愛好,用其他事物轉移其注意力,為患者說明與自身疾病有關的健康知識,使得患者從內心深處形成與疾病有關的正確觀念,從而堅定與疾病抗爭的信念,在醫(yī)護工作中主動配合;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以提高患者對疼痛感的耐受力,鼓勵患者主動向醫(yī)務人員表達個人感受,提高患者自我評估與管理疼痛的能力;若患者評估結果為中重度,應安排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予以疏導,對患者不良心態(tài)產生原因和嚴重性予以評估,合理運用暗示、移情、激勵與安慰等方式對存在負面情緒的患者予以疏導;也可由預后良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向患者分享緩解壓力的方式與途徑,為患者釋放壓力,減輕心理負擔提供新思路,必要時可遵從醫(yī)囑予以藥物治療。
第二,健康教育:醫(yī)療護理人員應準確評估患者身心狀態(tài),結合具體病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知識宣傳,若患者文化水平低,認知水平有限,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患者迅速了解晚期腫瘤發(fā)生原因、具體表現(xiàn)、治療護理措施和日常保健等相關知識,若患者為高文化水平者,或從事相關專業(yè)者,可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加入專業(yè)詞匯,以體現(xiàn)醫(yī)療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性,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通過“一對一”口頭講解、發(fā)放宣傳手冊、舉辦座談會和視頻滾動播放的方式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癌痛,從內心深處形成與癌痛有關的正確觀念;每周四下午為患者提問時間,鼓勵對自身疾病及其醫(yī)療服務存在疑問的患者提出問題,并由醫(yī)護人員予以解說,使得患者全面認識自身疾病。
第三,思想觀念轉變:醫(yī)療護理人員應將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到位,使得患者認識到疼痛在癌癥發(fā)生發(fā)展中的存在是正常的,從而在疼痛感產生時以良好的狀態(tài)與醫(yī)療護理人員配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說明及時控制癌痛在晚期腫瘤治療中的作用,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癌痛控制中,掌握正確評估病情的方式方法;努力發(fā)揮患者家屬和親朋好友的作用,幫助患者形成社會支持系統(tǒng)。
第四,藥物管理:評估患者癌痛程度,根據評估結果予以三階梯鎮(zhèn)痛藥物鎮(zhèn)痛,口服藥物為首選,嚴格把控藥物半衰期,根據患者疼痛程度和性質予以個性化用藥方案,為患者說明遵照醫(yī)囑、按時定量用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記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緩解情況;若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較為明顯,可對原有用藥方案予以調整,以滿足患者病情需要。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法進行兩組患者滿意程度的判定,滿分為100分,包括態(tài)度、技巧、安全和水平四個維度,各為25分?;颊叻謹翟礁?,表明對醫(yī)療護理滿意程度越高。
1.3.2 兩組管理前后疼痛感、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睡眠質量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ADL)為依據進行患者疼痛感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判定[3-4]。0為無痛,10為劇烈疼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強烈。ADL共計100分,得分越高證實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患者睡眠質量判定依據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該量表中含有8個項目,各個項目均按照0~3分4級評分法統(tǒng)計分數,最終得分介于0~21分,分數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差[5]。
1.3.3 兩組管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 患者管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分別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判定,兩個量表均有條目20個,經1~4分4級評分法計分[6]。其中SAS以50分為焦慮情緒界限,未達到此分值者表明患者不存在焦慮情緒,輕、中和重度焦慮分值范圍分別為50~59分、60~69分和70分及以上;SDS以53分為抑郁界限,未及此分者提示未產生抑郁情緒,53~62分、63~72分和72分以上三個得分范圍分別為輕、中、重度抑郁,以得分下降為患者負面情緒緩解依據。
1.3.4 兩組管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參照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進行患者生活質量的判定,該問卷由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四項內容組成,患者生活質量與最終得分呈正相關性[7]。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在軟件SPSS22.0中錄入數據,經()和t表示、檢驗計量資料(滿意程度、疼痛感、生活自理能力、睡眠質量、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P<0.05證實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滿意程度對比情況 對照組和觀察組滿意程度得分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產生(P<0.05)。見表1。
表1 兩組滿意程度比較結果(分,)
表1 兩組滿意程度比較結果(分,)
2.2 兩組管理前后疼痛感與生活自理能力比較 對照組患者接受管理前的疼痛程度評分為(6.82±0.75)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為(32.44±2.81)分,睡眠質量評分為(16.32±1.56)分,觀察組管理前疼痛程度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和睡眠質量評分分別為(6.93±0.78)分、(32.27±2.51)分和(16.54±1.78)分,組間對比未產生研究數據間的統(tǒng)計學差異(t=0.510,P=0.544;t=0.271,P=0.787;t=0.558,P=0.579)。觀察組接受疼痛管理后的疼痛評分為(3.52±0.44)分,生活自理能力得分為(50.82±3.67)分,睡眠質量為(10.16±1.24)分,同對照組的(5.14±0.62)分、(42.15±2.78)分和(13.12±1.45)分對比,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產生(t=12.785,P=0.000;t=11.299,P=0.000;t=9.309,P=0.000)。
2.3 兩組管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 對照組管理前焦慮情緒(63.12±2.45)分,抑郁情緒(65.18±2.24)分,觀察組管理前對應指標得分分別為(62.72±2.64)分和(65.06±2.32)分,組間對比無差異(t=0.666,P=0.507;t=0.223,P=0.824);觀察組管理后焦慮與抑郁評分分別為(53.12±2.72)分和(55.21±1.78)分,與對照組的(58.26±2.21)分和(60.44±1.56)分比較,數據對比有差異(t=8.880,P=0.000;t=13.258,P=0.000)。
2.4 兩組管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結果 觀察組管理前物質生活得分為(42.42±1.24)分,軀體功能得分為(42.84±1.62)分,社會功能得分為(42.68±1.44)分,心理功能得分為(42.02±1.28)分,生活質量得分為(169.96±5.58)分;對照組管理前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質量得分分別為(42.04±1.42)分、(42.46±1.48)分、(42.22±1.88)分、(41.82±1.64)分和(168.54±6.42)分,組間對比一致性明顯,無數據差異產生(t=1.209,P=0.231;t=1.039,P=0.302;t=1.165,P=0.248;t=0.677,P=0.566;t=1.002,P=0.320)。兩組管理后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得分和總分上升,具體得分情況為觀察組管理后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質量得分依次為(50.24±1.22)分、(50.62±1.84)分、(49.86±1.68)分、(49.28±1.46)分、(200.00±6.20)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4.82±1.68)分、(45.48±1.26)分、(45.02±1.04)分、(44.64±0.82)分和(179.96±4.80)分,存在數據差異(t=15.663,P=0.000;t=13.829,P=0.000;t=14.697,P=0.000;t=16.626,P=0.000;t=15.335,P=0.000)。
腫瘤疼痛即癌痛,指的是腫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如血管、神經或實質性臟器被腫瘤侵犯壓迫時可能導致疼痛感的產生,治療腫瘤時產生的疼痛感同樣屬于腫瘤疼痛范疇[8]。腫瘤疼痛的產生與醫(yī)務人員和患者兩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有關,前者體現(xiàn)在疼痛程度評估和藥物使用方面,后者與患者自身認知水平有關,很少有患者主訴疼痛感,對鎮(zhèn)痛藥的作用信心不足。有學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9],晚期腫瘤患者的疼痛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會對患者食欲、睡眠質量產生影響,降低患者抵抗力,導致原有疾病進一步發(fā)展。為此,必須準確評估患者疼痛感,予以科學規(guī)范的疼痛管理,以緩解疼痛感。
疼痛指的是與組織損傷密切相關的不愉快感覺和體驗,它與呼吸、血壓、脈搏、體溫被并稱為五大生命體征[10]。腫瘤疼痛屬于慢性疼痛范疇,若疼痛持續(xù)時間不少于1個月,提示人體可能存在某些部位的健康隱患,可對患者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產生負面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晚期腫瘤患者的疼痛感主要分為軀體痛、內臟痛、神經病理性疼痛和心理性疼痛,與病變部位、侵犯范圍、腫瘤與神經主干的關系和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情況有關,也受患者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11]。
疼痛管理指的是評估、記錄、護理與治療以控制疼痛感這一流程,其目的是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在減少不良反應的基礎上對患者疼痛感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12-13]。文中通過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和思想觀念轉變的方式對晚期腫瘤患者進行疼痛管理,使得患者在安寧療護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熟知晚期腫瘤疼痛的相關知識,形成與腫瘤疼痛有關的正確觀念。黑子明等學者認為[14],予以晚期腫瘤患者疼痛管理,可使得患者VAS評分下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上升,充分體現(xiàn)了疼痛管理在緩解疼痛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上的作用。文中對比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可見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更低(P<0.05),可見疼痛管理可減少癌痛發(fā)作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使得患者夜間順利入睡,也能在日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文中對比患者心理狀態(tài),結果顯示觀察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是醫(yī)療護理人員根據晚期腫瘤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估結果實施心理疏導措施,患者心理障礙嚴重程度不同,接受的干預措施也存在差別,充分滿足了患者的個性化特征,在緩解負面情緒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此外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可幫助患者形成與疾病有關的正確認知,從而在醫(yī)療護理工作中積極配合,對醫(yī)療服務充滿信心。學者陳瑞霞認為[15],疼痛管理對晚期腫瘤安寧療護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了改善,本文研究成果再次證明了該觀點,主要是因為疼痛管理通過心理疏導、健康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和藥物管理等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可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與心理狀態(tài),主動參與各項護理、治療與檢查工作,逐漸恢復與他人的交往能力,正常參與社會生活,繼而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疼痛管理在晚期腫瘤安寧療護患者中應用價值明顯,值得在深入探討的基礎上展開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