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春
西溪古鎮(zhèn),聞名遐邇。屹立千年的海春軒塔,歷經風雨洗禮的八字橋,承載千年記憶的犁木古街,文化地標西溪古城……歷史的文明與滄桑,無不傳遞著傳統(tǒng)文化的古樸氣息。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作為曾在此任職的一代先賢,范仲淹折射出的“先憂后樂”的家國情懷,更是照耀著鹽城這方水土。
“范仲淹是宋天禧五年,也就是公元1021年到東臺任西溪鹽倉監(jiān),到今年剛好是1000年。范仲淹心系鹽民,多次到海堤巡查,重修海堤、整治鹽田,讓鹽民不再飽受水患之苦,得以安居樂業(yè)?!睎|臺市老區(qū)開發(fā)促進會理事長王業(yè)頻近日提及范仲淹和西溪的聯(lián)系時說,范仲淹在西溪任期雖然不太長,卻留下不少政績,得到當?shù)匕傩盏姆Q頌與后世的景仰。
范仲淹,字希文(989至1052年),北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幼小家庭孤苦,志向遠大,發(fā)憤讀書,27歲時考中進士。天禧五年(1021年),33歲的范仲淹調到興化所屬的泰州,任海陵西溪(今東臺西溪)鹽倉監(jiān),主要負責監(jiān)督淮鹽貯運、轉銷及鹽稅。北宋時期的海陵西溪是朝廷重要的鹽稅征集地,也曾是宋代晏殊、呂夷簡和范仲淹三位宰相下派基層的“福地”。
據(jù)西溪景區(qū)負責人介紹,范仲淹出任西溪鹽官時正當年富力強。初任時,曾有人勸他西溪地處偏僻,鹽官職位又不高,大材小用,不要赴任,但他認為,只要能為朝廷出力,不應計較官職大小,并寫下《至西溪感賦》詩一首:
誰道西溪???西溪出大才。
參知兩丞相,曾向此間來。
以詩來表心意,所以他是懷著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來到西溪。當時,西溪緊靠海邊,條件很艱苦。但范仲淹并不因此而無所作為,他在一首《詠蚊詩》中寫道:
飽似櫻桃重,饑如柳絮輕。
但知從此去,不要問前程。
詩既反映了海邊夏日多蚊的艱辛生活,也對不求前程之蜚進行了譏諷,同時也流露出自己的樂觀和抱負。他在西溪任職時間雖不長,卻為西溪辦了許多實事,美名至今流傳。
據(jù)史載:西溪鎮(zhèn)內的雄河(又稱魚行河)和晏溪河成丁字形穿鎮(zhèn)而過,多年來將古鎮(zhèn)割為三塊,為方便兩河三岸百姓往來,范仲淹與工匠一起精心設計,獨具匠心,主持建成了八字橋。八字橋整體構思十分奇巧,和周圍的環(huán)境十分吻合,“兩橋通三岸,一步兩頂橋?!卑俗謽虿焕槲覈糯鷺蛄航ㄖ飞系恼淦?。
范仲淹出任西溪鹽官后,取晏殊講學西溪之原意,大力倡導嚴謹讀書,講書之風,在西溪西南一處四周環(huán)水的地方(遺址今屬東臺鎮(zhèn)泰山寺居委會)筑亭一座,并在亭前上方親書“仰止亭”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亭旁翠竹環(huán)繞,流水潺潺。范仲淹在亭內博覽群書,并常常和西溪的讀書人一起講學、聚會、散步、談報國之愿。西溪百姓非常崇敬他,他離任后,人們把仰止亭稱為“范公讀書亭”。
此外,在古鎮(zhèn)西溪與范仲淹有關的古跡遺存和古遺址還有:三槐堂(相傳范公手植三棵槐樹于堂后,民思公德建堂以三槐命名),三賢祠(為紀念范仲淹、張綸、胡令儀三位主持修筑范公堤功績而建),栓馬樁(范公讀書亭西側,相傳范仲淹為教育后代立此樁),棠齋(在西溪鎮(zhèn)西南,相傳范仲淹建),忠孝祠(西溪百姓為紀念范仲淹與董永而建)。
范仲淹才華出眾,詩文并茂,屢在西溪吟詠?,F(xiàn)仍有《晏溪馴鷗》《西溪解嘲》《西溪見牡丹》《西溪書事》等詩篇流傳西溪?!短┲萃韴蟆犯笨髡呷巫骁O撰寫的《范仲淹任職泰州時的兩首詩》一文提及范仲淹記述西溪生活的詩《西溪書事》:
卑棲曾未托椅梧,敢議雄心萬里途。
蒙叟自當齊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響亮頻聞鶴,夜海曈曨每見珠。
一醉一吟疏懶甚,溪人能信解嘲無。
任祖鏞詳釋道,首聯(lián)“卑棲曾未托椅梧,敢議雄心萬里途”中的“椅梧”,指椅樹和梧桐樹,用作比喻,是說范仲淹到西溪擔任卑微之鹽官,并未依托權勢;而自己位卑未敢忘憂國,在“卑棲”之地仍有干一番事業(yè)的雄心壯志。頷聯(lián)的“蒙叟”是莊周的別名;“子牟”是戰(zhàn)國時中山國的公子,范仲淹曾說:“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保ā秴问洗呵铩彏椤罚缓笕擞米餍拇娉?、為國分憂的典故。這一聯(lián)是說,自己要像莊子那樣,對黑白、善惡、是非等都能分辨;要像公子牟那樣,處江湖之遠,也要為朝廷分憂,強烈地顯示了“詩言志”的傳統(tǒng)精神,也是范仲淹后來主動提出修捍海堰的思想基礎。
鹽城地方歷史文化獨立學者,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許正和說,普天下的讀書人有誰不知道偉大的范仲淹和他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呢?又有誰不知道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呢?而對于“范公堤”,鹽城以外的人了解的則可能不多。它是縱貫蘇北沿海的一道捍海長堤,唐代李承始筑,北宋范仲淹等組織修筑。后人感念范仲淹的恩德,將其統(tǒng)稱為“范公堤”。
許正和介紹,唐代李承始筑的捍海堰(常豐堰)為范公堤的前身?!缎绿茣份d:“李承,趙郡高邑人……為淮南道黜陟使,奏于楚州置常豐堰以御海潮,屯田瘠鹵,歲收十倍,至今受其利。”
至范仲淹到西溪任鹽倉監(jiān)時,唐代修筑的捍海堰已經經歷了二百五十多年的風雨,因年久失修而坍圮,已逐漸失去防潮的能力。
看到海陵一帶的海堤年久失修,每年秋季海潮泛濫,阡陌洗蕩,屋毀人亡,百姓流離失所,給鹽業(yè)生產也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范仲淹不由得憂心如焚。他不顧別人說他越職言事的非議,慨然上書,力請速修捍海堰,以救萬民之災。宋仁宗采納了范仲淹的建議并任命他為興化縣令,且“總其役”,由時任泰州軍事推官的滕子京協(xié)助之。前后經過3年多的努力,在早年常豐堰的基礎上修建起捍海堰——“范公堤”,成為海陸之間一道興盛鹽業(yè)、農業(yè)和守護百姓的堅實屏障。清·光緒《鹽城縣志》對此評價:“農事鹽課兩受其利?!?/p>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币粋€人的過往口碑,其實都是自己用行動書寫的。如果說西溪是范仲淹步入仕途的重要起點,而“范公堤”則是他為政擔當?shù)牡谝蛔S碑。范仲淹在西溪勤勉敬業(yè),為民辦了不少實事,得到當時廣大百姓的稱頌和后世景仰。
范仲淹后官至參知政事,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岳陽樓記》表達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成為古今不朽的名言。
許正和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边@是一個政治家對文人操守和為官理念的深刻思考,也是一個政治家超越時空的浩然正氣,光爍古今,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寶貴財富。許正和通過研究認為,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與鹽城也有關聯(lián)?!坝腥嘶蛟S會心生疑惑:岳陽樓矗立在湖南洞庭湖畔,范公堤則雄踞于江蘇東部海疆,兩者相距達一千公里上下,似風馬牛不相及?!痹S正和說,事實上,《岳陽樓記》是范仲淹寫的,范公堤也是范仲淹首倡修筑,兩者之間是有關聯(lián)的。范仲淹在少年期、任官后,和在寫作《岳陽樓記》時去沒去過洞庭湖,以及洞庭湖上是否會發(fā)生惡劣天氣導致的“檣傾楫摧”的景象且不論,可以明確的是:這些景象,與他在《泰州張侯祠堂頌》所描述的“驚波薦至,鹽其稼穡”相合,與他在《宋故衛(wèi)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碑》所描述的“會雨雪大至,潮洶洶驚人”相合。
“我以為,他在寫作《岳陽樓記》時,頭腦中一定會想起和滕子京奮戰(zhàn)在重修捍海堰一線的場景,而《岳陽樓記》一文中,也自然會回蕩著他們曾經眼見的東中國黃海驚濤的景象?!痹S正和表示,凡一種重要的思想,必有一個萌發(fā)、升華的過程,范仲淹的“先憂后樂”思想亦當如此——早年當重修捍海堰時萌發(fā)、踐行,后期當著作《岳陽樓記》時總結、升華。他研究提出“鹽城,范仲淹的‘憂樂’思想萌發(fā)地”一說。他表示,這只是他的個人觀點,也許其他研究者有不同看法?!爱斎?,學術研究,百家爭鳴是好事。”
范仲淹率眾修大堤,造福一方百姓,用一道范公堤為鹽城人民書寫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豐碑。
范仲淹“先憂后樂”的品行留名史冊。而今漫步范公堤上,恍若走進歷史深處,串場河碧波微漾,兩旁楊柳翠綠蔥郁,千載時光在此悠悠徜徉,承載著范仲淹的“憂與樂”,雋永流芳。
“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居其一就可以名傳后世之說,而范仲淹‘三者’皆有。他在西溪任職期間,修筑了范公堤,為整個鹽城留下了不可或缺的物質財富。同時他的憂樂思想和家國情懷,更成為鹽城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丙}城師范學院文學院院長李堯在談及范仲淹文化和傳承時表示,范仲淹的憂樂思想包含了當今社會所倡導的擔當精神、進取精神、革新精神,內涵深邃極具現(xiàn)實意義。
藝術激蕩心靈,歷史啟迪未來。9月23日晚,大型新編歷史淮劇《范公堤》在市文化藝術中心精彩上演,出席市第八次黨代會的代表觀看了演出。這部由江蘇省淮劇團精心打造的《范公堤》,根據(jù)加拿大華僑作家姞文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范仲淹任職西溪鹽倉監(jiān)、興化縣令期間,與滕子京、張綸等人體察民間疾苦、矢志不渝修筑攔海堤壩的故事。該作品通過淮劇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演繹發(fā)生在鹽城本地的歷史故事,彰顯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民情懷,體現(xiàn)了一代文人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擔當,展現(xiàn)了他們面對困難挫折始終勇往直前的堅韌意志。現(xiàn)場觀眾看后深受觸動、倍感振奮,紛紛表示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厚植為民情懷,增強責任擔當,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奮斗目標,以實實在在的業(yè)績回應群眾期盼。
在鹽阜大地,一提到范公堤,一講起“先憂后樂”精神,人皆肅然起敬。鹽城人民一直以各種方式表示著對偉大的范仲淹的追懷,如幾次修筑范公祠、建景范亭,以及“鹽城古八景”中有“范堤煙雨”等。而今,值范仲淹到任西溪1000周年之際,我們更要弘揚范仲淹“先憂后樂”的精神,擦亮這一傳統(tǒng)文化中散發(fā)著熠熠光彩的精神瑰寶,從歷史中砥礪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
千年范公堤延綿至今,“先憂后樂”精神將永遠激勵著鹽城人不懈前進,攜手共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