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煒 崔 璨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在國際冷戰(zhàn)格局與民族主義運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英帝國漸趨瓦解。從1946年至1983年間,先后有51個前殖民地獲得獨立地位[1]332-333,形成一股頗為壯觀的非殖民化浪潮,但是英國與前殖民地的聯(lián)系并非完全瓦解,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英聯(lián)邦”這種獨特體系。同時,在此過程中,英國因時因地采取措施,竭力保留了多個對其頗為重要的海外戰(zhàn)略據(jù)點,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和直布羅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上述兩地還有一個顯著的共同之處,即英國分別與阿根廷和西班牙對其主權歸屬長期存在尖銳對立,因此頗為引人注目。國外學術界從歷史和現(xiàn)實等多重角度,對英國與上述兩地的關系問題分別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1)關于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問題,近年來來的代表性著述為Klaus Dodds, “Stormy Waters: Britain, the Falkland Islands and UK-Argentine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88, No.4 (July 2012). 關于直布羅陀問題,代表性著述為G.Archer, Gibraltar, Identity and Empir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6.。近年來,國內學術界也對此問題有所關注,為后續(xù)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2)如劉明周將英國在直布羅陀、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等地表現(xiàn)出的執(zhí)拗與頑固,形容為“斯芬克斯的第二副面相”,錢乘旦主編:《英帝國史》第八卷《英帝國的終結》,第241、280—288頁;此外,還有多篇論文對此予以探討,如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歷史與現(xiàn)狀》,《國際資料信息》2012年第7期;慕亞平、林昊:《全民公決、民族自決與主權原則——從國際法角度談直布羅陀》,《政法學刊》2004年第1期等。。不過,相關研究對于英國(特別是二戰(zhàn)后)如何維護上述海外戰(zhàn)略據(jù)點的策略手法,尚缺少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梳理,對許多問題仍然語焉不詳。有鑒于此,本文擬將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與直布羅陀兩地的問題結合起來展開分析,以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觀察英國在這類主權爭議地區(qū)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方法,或可增加我們對英國殖民撤退問題的思考維度。
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位于南緯51度至53度、西經(jīng)57度30分至62度30分之間的大西洋南端,距離阿根廷陸地海岸最近約464公里,包括兩個主島大馬爾維納島(西??颂m島)和索萊達島(東??颂m島),以及周圍200多座小島,面積1.22萬平方公里,首府為阿根廷港(斯坦利港)。英國與阿根廷對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的爭奪由來已久,而關于最早發(fā)現(xiàn)該群島的敘述,也是眾說紛紜,不一而足??傮w來說,阿根廷歷史學家主張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是16世紀初期由葡萄牙和西班牙船隊最先發(fā)現(xiàn)的;而英國人則認為是英國航海家約翰·戴維斯(John Davis)于1592年最先發(fā)現(xiàn)的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在17—18世紀,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受到英國、西班牙和法國殖民者的密切關注,并幾經(jīng)易手。1774—1816年,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處于西班牙的實際管轄下。1816年,阿根廷脫離西班牙宣布獨立。1820年,阿根廷宣稱對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擁有主權(3)章葉:《馬爾維納斯群島史略》,《拉丁美洲叢刊》1982年第4期;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歷史與現(xiàn)狀》,《國際資料信息》2012年第7期。。
1829年,文內特被阿根廷政府任命為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總督,同年,英國致函阿根廷外交部,聲明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為英國領土。1833年,英國武裝占領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至1885年,島上已形成約1800人的英國社區(qū)。此后,阿根廷開始嚴肅地質疑英國對該群島所享有的主權。進入20世紀上半葉,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局勢總體平靜,但也曾在1928年和1933年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危機[2]37-58。二戰(zhàn)后,隨著胡安·多明戈·庇隆將軍主政阿根廷,在大力推行民族主義政策的背景下,“收回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成為阿根廷對該問題的宣傳主軸,并將其提交至聯(lián)合國。
1960年12月14日,聯(lián)合國通過了專門針對殖民地自決原則的法律決議,即第1514(XV)號決議,該項決議名為《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其目標是“迅速無條件終止各種形式的殖民主義”,并規(guī)定“在托管領土及非自治領土或其他尚未實現(xiàn)獨立之領土內立即采取步驟,不分種族、信仰或膚色,按照該領土內各民族表達之意愿,將一切權利無條件無保留地移交之,使能享受完全獨立及自由”(4)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1514(XV)(2019/3/2)。。
1964年,聯(lián)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就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歸屬問題進行了辯論。阿根廷的理由主要基于1493年的“教皇子午線”,以及繼承西班牙對該群島的權利、群島鄰近南美洲大陸和結束殖民地的需要等。英國則以最早發(fā)現(xiàn)該群島,1833年以來對群島“公開、持續(xù)、實際的擁有、占領和管理”以及島上居民主要為英國人為依據(jù)(5)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歷史與現(xiàn)狀》,《國際資料信息》2012年第7期。。
英國在面對于己不利的國際輿論,特別是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作為英帝國的歷史殘余,在聯(lián)合國會議上經(jīng)常被用來控訴英國未能履行其給予殖民地獨立的義務時,英國決定延長與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主權有關的檔案材料的封存期。在此政策下,很多材料都受到50年封存規(guī)定的約束,而某些材料在這一封存期結束時又受到75年封存規(guī)定的約束,另有一些材料甚至受到100年封存規(guī)定的約束。
雖然人們已經(jīng)預料到英國會對涉及領土主權問題的材料采取某些限制,但施加長達100年的過度限制,難免會被人理解為可能有什么東西要隱藏[2]37-58。正如英國外交部法律顧問菲茨莫里斯在一份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我們的情況有一定的弱點”,主要是由于對這些島嶼在1833年英國首次提出主權要求時是否為“無主地”的懷疑。盡管時間的流逝和持續(xù)占領似乎增強了英國據(jù)有該地的理由,但另一名英國外交部官員也表示,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我們對??颂m群島提交仲裁的成功沒有信心,尤其是仲裁機構可能會決定——就像外交部的一些成員(1911年)做的那樣——1833年英國占領了一塊阿根廷的領地”[2]37-58。
與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情況有所不同的是,英國對直布羅陀的占領是通過戰(zhàn)爭實現(xiàn)的,并具有專門的法律條文,即《烏特勒支條約》,但是條文本身并不嚴謹,特別是在直布羅陀的主權歸屬問題上語焉不詳,被認為“在長度上不尋常,在措辭上獨一無二”的條約[3]6,為此后英國與西班牙就直布羅陀問題發(fā)生摩擦埋下了伏筆。
直布羅陀(Gibraltar)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東南端,是一個半島,三面環(huán)水,面積約為6.5平方公里,既是目前英國14個海外領地之一,也是英國在歐洲大陸唯一的屬地。英國與西班牙在直布羅陀問題上的紛爭來源于1702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引起,其本質是一場歐洲大陸的爭霸戰(zhàn)爭。英國為了維持歐洲的勢力均衡,與奧地利、荷蘭等國組成“反法同盟”,而英法之間的海戰(zhàn)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海域。實際上,英國最初并沒有認識到直布羅陀的重要性。英國海軍認為,此地缺乏戰(zhàn)略意義,理由是直布羅陀的港口條件一般,維護和防御費用比較昂貴,但是隨著戰(zhàn)爭的進行,如國務大臣羅伯特·哈利等人認識到了直布羅陀的重要性。他在1704年寫道:“或許直布羅陀能變得重要,它可能變成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通行地區(qū)?!盵3]6最終,哈利的意見占了上風。1704年8月,雙方在直布羅陀海域發(fā)生海戰(zhàn),此戰(zhàn)后,英國占領直布羅陀,從而取得了對直布羅陀的實際控制權。
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結束,法國安茹公爵成功繼承西班牙王位,但與此相對應的,安茹公爵不僅放棄了法國王位繼承權,還與英國簽訂了《烏特勒支條約》。根據(jù)該條約第十條的相關規(guī)定,西班牙國王放棄直布羅陀的城鎮(zhèn)與城堡,連同港口、防御工事和堡壘的全部權利,讓與英國國王。這里的所謂“權利”,在條約中是用“propriety”一詞表述的,而沒有用“sovereignty”(主權)一詞[4]213。通常來說,“propriety”更多指代的是某種行為規(guī)范和禮儀,在表達權利時的語義是比較弱的,所以僅就該條約而言,關于直布羅陀主權的歸屬問題依然是較為模糊的。
不論怎樣,《烏特勒支條約》第十條作為英國與西班牙就直布羅陀簽署的唯一一份條約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讓英國在事實上獲得了直布羅陀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條約中規(guī)定的上述地方構成了現(xiàn)代意義上“直布羅陀”的大部分領土,這塊由英國占領的狹窄半島,在政治方面漸與周圍西班牙的廣大地區(qū)割裂開來。
自從《烏特勒支條約》簽訂后,英國與西班牙就直布羅陀主權歸屬問題的斗爭就從未間斷。特別是二戰(zhàn)后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與《美西共同防衛(wèi)援助協(xié)定》的簽訂,讓西班牙看到了收回直布羅陀的希望。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直布羅陀已然成為英國與西班牙外交議程上的一個重要問題。聯(lián)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于1964年10月16日確認英國和西班牙在直布羅陀領土的地位和所有權方面存在分歧和爭議。非殖民化委員會希望兩國對此爭議進行協(xié)商,并且強調直布羅陀問題適用《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的規(guī)定。面對非殖民化委員會的審議結果,英國的態(tài)度是不認可、不接受。與此同時,在面對來自國際組織和西班牙政府的壓力下,英國決定訴諸“民族自決權”予以回應。
在殖民撤退大潮下,英國開始逐漸賦予直布羅陀本地人民一定的政治權利和政治活動空間。1950年,英國在直布羅陀成立了一個擁有有限權力的立法理事會[1]281。1964年,英國與直布羅陀就直布羅陀憲法改革達成協(xié)議,提高了直布羅陀當?shù)卣淖灾纬潭?。這讓直布羅陀人意識到,若想保障已經(jīng)得到的自治權,其基礎就是維持與英國的聯(lián)系,如果直布羅陀回到西班牙,那么能否繼續(xù)維持一個由直布羅陀人主導的自治政府,就是一個未知數(shù)。同年11月,直布羅陀代表約瑟夫·哈桑和彼得·伊索拉訪問倫敦,英國政府向他們保證,“我們(英國政府)完全意識到有義務保護直布羅陀的福利和人民合法權益”[5]18。
英國與西班牙于1966年開始就直布羅陀歸屬問題展開談判。當年5月1日至20日的第一輪會談,在位于倫敦的英國外交部舉行。在這輪會談開始之前,直布羅陀代表約書亞·哈桑訪問倫敦并與英國官員進行了討論,他再次強調直布羅陀人希望留在英國,絕不會接受任何英國政府違背直布羅陀人的意愿而改變直布羅陀地位的舉動。直布羅陀—英國一體化運動主席羅伯特·佩利扎提請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先生注意英國向馬耳他和羅得西亞提供的解決方案,并補充說,“如果直布羅陀人在非殖民化問題上,通過公投選擇與英國不可分割地聯(lián)合起來,那么英國政府對直布羅陀的慷慨程度應與其對羅得西亞的慷慨程度相同”[5]27。這是直布羅陀方面首次提到希望使用公投手段解決直布羅陀非殖民化的問題。
1966年12月21日在紐約舉行的第21屆聯(lián)合國大會,以101票贊成、14票棄權和7票缺席的結果通過了一項關于直布羅陀問題的聯(lián)合國大會第2231(XXI)號決議,敦促當事雙方“計及該領土人民之利益”繼續(xù)談判,加速消除直布羅陀的殖民地地位,并請秘書長對于本決議案之實施提供協(xié)助(6)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2231(XXI)(2019/3/6)。。西班牙政府和英國政府都投票贊成聯(lián)合國大會關于直布羅陀的決議,但雙方的理解卻存在偏差。西班牙代表認為,該決議包含一些建設性提議;而英國代表認為,這并不妨礙直布羅陀采取最適合其自身的非殖民化方案,尤其是應特別注意“計及該領土人民之利益”。在突出強調這一原則的基礎上,英國趕在新一輪英西會談之前,與直布羅陀達成一項《完全協(xié)議》,其中細節(jié)不得而知,但主旨應該是必須保證直布羅陀人的利益,無論英國與西班牙進行任何談判,除非這些協(xié)議的內容得到“直布羅陀人自身的充分、無條件和自由表示的贊同”[5]29,否則英國不會與西班牙達成任何協(xié)議。此舉無疑為英西新一輪會談設置了新的障礙,而西班牙隨后也采取了空中管制的反制措施。一系列舉動使得雙方的立場漸行漸遠,談判已經(jīng)無法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有效途徑。
1967年6月14日,英國下議院宣布將于9月在直布羅陀舉行全民公投,由直布羅陀人在繼續(xù)與英國聯(lián)合還是與西班牙主權聯(lián)合之間作出選擇[4]10。西班牙政府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但英國政府不為所動,緊接著在8月18日宣布,英聯(lián)邦國家的一個小型獨立觀察員小組將根據(jù)英聯(lián)邦事務大臣的要求監(jiān)督公投,并將其調查結果報告給英國政府。1967年9月1日,聯(lián)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作出決議,反對在直布羅陀舉行全民公投,并呼吁英國政府和西班牙政府恢復直布羅陀相關問題的直接談判,但英國仍然拿聯(lián)合國大會第2231(XXI)號決議“計及該領土人民之利益”的表述為擋箭牌,并強調公投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第十一章第七十三條的規(guī)定,即對于非自治國家要“承認以領土居民之福利為至上原則”(7)http://www.un.org/zh/sections/un-charter/chapter-xi/index.html(2019/3/6)。。而且,當非殖民化委員會作出決議的消息傳到直布羅陀時,直布羅陀代表約瑟夫·哈桑立刻進行了回應,向聯(lián)合國秘書長表示,這種做法“不可思議”,即“聯(lián)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決議,無視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并試圖剝奪他們通過公民投票表明自己利益的基本人權”[5]33。這表明,直布羅陀當?shù)卣賳T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發(fā)聲空間。正是在英國政府與直布羅陀當?shù)毓賳T的相互配合下,公投日程表按預定計劃繼續(xù)執(zhí)行。
公投于1967年9月10日在直布羅陀正式舉行。參加投票者可以選擇“根據(jù)1966年5月18日西班牙政府提出的條款,將(直布羅陀)置于西班牙主權之下”(passing under Spanish sovereign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proposed by the Spanish Government on May 18, 1966”),或者選擇“自愿保留與英國的聯(lián)系,與民主的地方機構和英國存續(xù)其目前的責任”(voluntarily retaining the link with UK, with democratic local institutions and with the UK retaining its present responsibilities)[5]34。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公投的兩個選項在表述上帶有明顯的引導性:關于西班牙的選項,使用了主權(sovereignty)這樣強硬的詞匯;而關于英國的選項,其措辭相對溫和,只是自愿地(voluntarily)保持與英國政府的聯(lián)系,而且強調了地方機構的“民主”(democratic)性質。
在這樣的操作之下,最終的公投結果不難想象[5]32(見下表)。
選項票數(shù)百分比(%)英國主權1213899.64西班牙主權440.36有效投票1218299.55無效投票或空白票550.45總票數(shù)12237100.00登記選民和投票率1276295.89
此次公投是英國應對當時聯(lián)合國與西班牙聯(lián)合施壓的應急措施,壓倒性的結果完全符合英國的設想。而英國之所以著力以所謂“民族自決原則”,快速力推在法理上存在諸多疑問的“公投”,其底氣是以當?shù)厝丝跇嫵杉霸诖嘶A上形成的共同體為基礎的。
1704年,在英荷艦隊占領直布羅陀后,在直布羅陀居住的5000名西班牙人中僅有70人留下,其他人皆遷往西班牙境內距直布羅陀幾英里外的圣羅克??梢哉f1704年的戰(zhàn)爭幾乎把直布羅陀變成了一座空城,后來的直布羅陀人主要由移民構成。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從各地移居直布羅陀的民族逐漸融合在一起,民族間差異性越來越小,從而在直布羅陀形成了新的共同體,現(xiàn)在冠以“直布羅陀人”這一統(tǒng)稱。這些直布羅陀人通常會說英語與西班牙語兩種語言,大部分人采用英式生活方式,比如酒吧、英國學校和穿著英式制服的警察都是直布羅陀典型的英國特征。根據(jù)人口普查和選民登記冊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世紀90年代中期直布羅陀的民族分布情況如下:英國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居多,英國人約占27%,西班牙人約占24%,意大利人約占19%,此外還有一些人數(shù)不多的少數(shù)民族[6]36。實際上,在舉行公投的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來自英國與意大利的移民人口數(shù)量占據(jù)多數(shù),即便是來自西班牙的移民,也都融入了直布羅陀本地文化中,并與英國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在這種人口結構和共同體基礎上,再加之英國為直布羅陀當?shù)卣谓M織提供的政治空間逐漸加大,促使英國政府決定啟動公投,而公投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轉移了主權歸屬矛盾的視線,成為英國反對聯(lián)合國決議,并繼續(xù)與西班牙政府周旋的有力工具。從長遠來看,此舉還為英國面對其他爭議地區(qū)的主權歸屬問題積累了經(jīng)驗。
與直布羅陀問題類似,從1965年起,聯(lián)合國認為英國對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的控制屬于殖民主義統(tǒng)治的類型,并注意到了英國和阿根廷之間存在主權爭端,遂敦促兩國進行談判,“以期在考慮聯(lián)合國大會第1514 (XV)號決議的各項目標和??颂m群島人民權益的情況下,找到問題的和平解決辦法”[7]473-482。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英阿關系逐漸從對抗向加強合作轉變,然而,這一局面也不時受到干擾, 處于一種“既合作又對抗”的狀態(tài)[2]37-58。
1976年,英國工黨政府上臺后,為了卸下殖民主義的包袱,較之前更積極地希望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并且派遣沙克爾頓勛爵前往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開展一項經(jīng)濟調查。這項調查的動機也許是為了找到這些島嶼對英國造成損失(負擔)的證據(jù),從而加強移交主權的理由[3]307-321。到撒切爾政府當政之初,英國外交大臣尼古拉斯·里德利(Nicholas Ridley) 曾于1980年11月提出了解決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爭端的多種可能辦法,甚至公開表示愿意考慮一個涉及使阿根廷取得島嶼主權的解決方案,這標志著英國態(tài)度的重大轉變[2]37-58。
這種緩和的態(tài)勢遭到具有“強烈英國血統(tǒng)意識”的島民的激烈反對。實際上,早在英阿關系漸趨改善的1968年,一位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立法委員會委員(Legislative Councillor)阿瑟·巴頓在當年3月訪問倫敦后,便發(fā)起了游說團。 另外,一個名為??颂m群島緊急委員會(FIEC)的組織也開始積極活動,宣揚對英帝國的懷舊情感與英國對該群島所負的責任。在英阿諒解備忘錄簽署后不久,游說團成功說服了威爾遜政府,使其保證不會違背島民“意愿”而將其移交給阿根廷。進入20世紀70年代,英國—??颂m群島委員會(UK-Falkland Islands Committee,簡稱UKFIC)一直致力于將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留在英國。委員們游說議員,并試圖通過各種宣傳活動提高公眾意識[8]777-806。他們強調,盡管(英國)政府一直在改變方針,但島民自己仍決心留在英國的海外領地體系內。所以,當里德利在1980年年底抵達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試圖與島民交換意見時,遭到了島民對其政策的公開反對。1981年1月,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立法委員會(Falkland Islands Legislative Council)投票贊成維持現(xiàn)狀。1981年2月在紐約舉行的會談中,島民所采取的強硬路線也沒有任何軟化的跡象[2]37-58。
此外,根據(jù)議會主權原則,英國的新政策還需要議會的批準。而下議院議員往往能夠超越黨派分歧,對島民的“意愿”,即“把福克蘭群島據(jù)為英國人所有”表示支持[2]37-58。這樣就造成政府政策的回旋余地非常狹小,里德利的主張未收到任何實際效果。
1982年4月至6月,由于阿根廷出兵占領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撒切爾政府不惜動用大規(guī)模軍事力量以成功奪回對該群島的控制權,顯示了英國維護其海外戰(zhàn)略據(jù)點的決心。以軍事勝利為基礎,英國政府從1982年開始,徹底改變了原先較為靈活的立場,強調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主權問題不予討論。
1982年,聯(lián)合國大會要求雙方在敵對行動停止后,“恢復談判,以便盡快找到有關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問題的和平解決辦法”。這一呼吁在隨后數(shù)年里皆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多次提出,但這些決議均遭到英國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一方面,這些決議沒有提到??颂m群島居民的意愿;另一方面,決議中“關于??颂m群島未來的所有方面”這句話暗指主權問題,而這是不容談判的,并要求“以切實可行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7]473-482。
與此同時,在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鼓勵下,游說團在英國繼續(xù)保有強大的勢力。而且,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一些來自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的組織,如??颂m群島協(xié)會(FIA)和??颂m群島當?shù)卣?FIG)紛紛在倫敦設立辦事處。在撒切爾夫人和梅杰政府的軍事保護下,??颂m群島協(xié)會在倫敦自信地宣稱,在主權問題上不會與阿根廷進行任何談判;而??颂m群島當?shù)卣畡t致力于擴大其知名度,不僅資助英國議會議員訪問該群島,還參加英國主要政黨的會議[8]777-806,以深度介入與自身前途相關的政策討論。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來自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的政治活動家開始更加頻繁地利用國際場合為島民的“自決權利”辯護。1994年,一位當?shù)卣位顒蛹以诼?lián)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上發(fā)言:“??颂m群島屬于??颂m群島居民,我們所要求的是……準許讓福克蘭群島人民在不受阻礙地情況下決定他們自己的未來。” 同年,英國外交大臣赫德在訪問這些島嶼時表示,英國政府會繼續(xù)維護英國對??颂m群島的主權,并說“這樣做是安全的”[9]307-321。
1997年5月,布萊爾領導的工黨政府上臺后,表示將繼續(xù)支持英國對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主權的主張,并承諾英國政府尊重島嶼居民的自主“意愿”。 不僅如此,工黨政府還采取積極措施,對英國統(tǒng)治下的海外領地進行了“重新包裝”。 1998年,英國外交大臣羅賓·庫克宣布,政府將為余下的每個海外領地設計“定制”解決方案。1999年3月,他在下議院指出:“(‘殖民地’一詞)是對今天充滿活力、自治且并無依賴性的領土的錯誤稱呼。它也不符合我們希望建立伙伴關系的概念。我們要立法將這些領土重新命名為‘聯(lián)合王國海外領地’( United Kingdom Overseas Territories),同時將在所有政府文件中采用這一名稱。”[8]777-806
英國政府希望通過這種名稱上的變化,以擺脫長期受人詬病的“殖民主義”枷鎖,而其《英國與海外領地》(Britain and the Overseas Territories)白皮書的發(fā)表,則標志著工黨對前殖民地進行政治重建的總體思路,其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對所謂自決原則的承諾。受到這一政策的鼓舞,來自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的政治活動家繼續(xù)在各種外交場合顯示其存在感,為其本土權力機構營造政治空間。因為有兩位來自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立法委員會的委員目睹了1999年7月14日《英阿聯(lián)合聲明》的簽署過程,所以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地方政府將他們出席簽署儀式視為其合法性的重要證明,并圍繞這一點大做文章。2000年7月在紐約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上,來自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的一位人士辯稱,當時的阿根廷政府已承認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政府的合法性[8]777-806。
這樣的說法當然遭到阿根廷政府的強烈反對,但是在英國政府與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當?shù)卣南嗷ヅ浜舷拢懊褡遄詻Q權”已經(jīng)在近三十年里逐漸成為英國維護其主權的主要依據(jù)。 英國對所謂“民族自決權”在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的運用如此自信,同樣也是建立在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居民的人口構成基礎上的。相比直布羅陀,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的人口更加純粹,皆是英國人后裔,歷史上的主要來源地為蘇格蘭,總人口長年保持在3000人左右[10]62。島上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完全是英國式的。毫無疑問,他們對未來的選擇是繼續(xù)作為英國的附屬領土。1993年,有學者在當?shù)匦W生中進行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只有5%的學生要求某種形式的獨立,其余95%的人都希望維持現(xiàn)狀,而沒有一個人會考慮與阿根廷合并[9]307-321。
這樣無疑使得問題的解決更加復雜。就連梅內姆總統(tǒng)時期的阿根廷外長迪特拉也認識到,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居民“是問題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任何解決方案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承認,這些島嶼不是一個抽象和空洞的空間,而只是等待英國和阿根廷解決主權爭端[8]777-806。英阿雙方之間的矛盾逐漸在向三方問題轉化。
在突出“民族自決權”原則的同時,英國還采用不斷擴大領地(海)面積、投資發(fā)展當?shù)亟?jīng)濟、修改國籍法等其他多種手段鞏固其與海外戰(zhàn)略據(jù)點的聯(lián)系。
1.英國利用各種機會不斷擴大其領地(海)面積,以進一步鞏固主權。在直布羅陀,當《烏特勒支條約》簽訂后沒多久,英西之間圍繞該條約第十條關于領土問題的爭端就爆發(fā)了。按照英方的理解,《烏特勒支條約》中提到的割讓防御工事應包括建造防御工事所必需的陣地,而且,英國堅持條約允許其軍隊占領防御工事城墻大炮射程之內的地區(qū)[11]10-11。在這樣的理解下,英國軍隊多次借機向直布羅陀與西班牙接壤的地峽擴展土地。
至于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英國在1982年沖突之前,只聲稱對周圍3海里領海擁有主權。1986年10月,英國宣布劃設200海里大陸架區(qū)域,由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當局采取立法措施加以實施。此外,英國在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周圍海域不斷進行探索,1974年,英國海軍遠征隊在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以東約600英里處發(fā)現(xiàn)“迷你巖丘”(mini-Rockalls),便在當中的亂石(Shag Rocks)上刻上了銘牌,以宣示英國對這些亂石的主權[12]265。
2.英國適時加強與海外戰(zhàn)略據(jù)點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并大力發(fā)展當?shù)亟?jīng)濟,使政治變革更加遙遙無期。例如,在1967年英國與直布羅陀簽署的《完全協(xié)議》就指出,在英國看來,直布羅陀主權屬于英國,英國將在直布羅陀目前的困境中維持其正常運轉,并提供必要的財政援助,以確保直布羅陀人的權益[5]29。在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英國政府自沙克爾頓第二次調查(1982年)后,對該地給予高達3100萬英鎊的經(jīng)濟援助[8]777-806。
同時,英國政府默許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當?shù)卣_展大規(guī)模經(jīng)濟開發(fā)活動。從1986年起,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當局便開始通過設立捕魚區(qū),以使當?shù)卣軌驈牟遏~許可證中籌集新的資金,每年可獲得大約2000萬英鎊的收入[8]777-806。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這些島嶼通過此類途徑,已經(jīng)能夠為當?shù)匕l(fā)展提供較為充足的資金,其中包括建造社區(qū)學院、空軍基地等。1991年,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立法機構通過《大陸架條例》(Continental Shelf Ordinance),1994年又通過《近海礦物條例》(Offshore Minerals Ordinance)[13]301-308,旨在為頒發(fā)能源開采許可證奠定基礎。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的收入水平,到1993年,當局用于島嶼防衛(wèi)的花費已經(jīng)達到30億美元;人口比1980年增加了9%;經(jīng)濟也更加強大和多樣化,土地持有制度發(fā)生轉變,通信和交通設施大大改善。在首府阿根廷港(斯坦利港),新建了街道、醫(yī)院、博物館、銀行和社區(qū)學院(學校、圖書館和休閑中心)[9]307-321。隨著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在捕魚業(yè)和能源開發(fā)產(chǎn)業(yè)方面的快速發(fā)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成為西半球人均收入較高的地區(qū),使島民對任何政治變革更加不感興趣。
此外,隨著1999年英阿聯(lián)合聲明而執(zhí)行的聯(lián)合漁業(yè)管理方案也有隱患。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當局在1999年決定,將為漁船多拉達號配備武器,以阻止非法捕魚??紤]到阿根廷當局對英國軍事存在的敏感性,武裝這艘船肯定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舉動,但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當?shù)卣J為,南大西洋的非法捕撈規(guī)模需要采取這樣的應對措施[8]777-806。不管怎樣,或許正如阿根廷前外交部長迪特拉所稱的,這類舉動無疑是一種潛在的危險。
3.英國不斷放寬海外領地居民獲取英國國籍的限制,加速身份認同一體化。1981年,英國修改了《國籍法》,使生活在直布羅陀等海外領地的絕大多數(shù)居民可以獲得完全的英國國籍[7]473-482。1983年,針對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的國籍法案允許所有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居民取得根據(jù)1981年《國籍法》尚未取得的公民資格。而1999年的《英國與海外領地》白皮書,在公民身份方面作出更加徹底的調整,宣布其海外領地的所有居民都有資格成為英國公民。這實際上取消了1981年《國籍法》對英國居留權的限制[8]777-806。此舉使得英國與海外領地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在身份上完全消除了過去橫亙在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障礙,加速推進了英國本土與其海外領地居民在身份認同上的一體化,使得海外領地的主權問題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約,而不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事物。
直布羅陀作為英國在西地中海的重要門戶,是英國有效連接地中海及其周邊地區(qū)的重要節(jié)點;而馬爾維納斯(??颂m)群島則扮演著英國在南大西洋發(fā)揮影響、在南極大陸進行開發(fā)活動的橋頭堡角色。作為重要的海外戰(zhàn)略據(jù)點,兩地在20世紀下半葉殖民撤退的大潮中,承受著來自鄰近國家西班牙和阿根廷索求主權的強大壓力。同時,聯(lián)合國相關決議也對英國在上述兩地繼續(xù)維護其主權形成不利影響。而英國政府對兩地主權的維護,除了立足于條約規(guī)定、最早發(fā)現(xiàn)、長期實際占領等理由以外,還著力通過片面訴諸所謂“民族自決權”原則,單方面采取全民公投,扶持當?shù)卣谓M織等策略,以彰顯“該領土人民之利益”訴求。為配合上述主要策略,英國還通過不斷擴大領地(海)面積、投資發(fā)展當?shù)亟?jīng)濟、修改《國籍法》等多種手段鞏固其與海外戰(zhàn)略據(jù)點的聯(lián)系。在某些極端時期,英國政府甚至不惜采用武力以奪取對其領地的所有權。上述這些策略手法,為英西、英阿政府之間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制造了新的障礙。從長遠來看,英國的做法使得這些富有主權爭議的海外領地逐漸獲得了新的政治發(fā)展空間,再加上本地經(jīng)濟發(fā)展能力的增強,勢必會不斷提升其對自治權利的訴求,使雙方爭端向三方爭端轉化,從而使問題更加復雜化。在此意義上,學術界需對英國在戰(zhàn)后殖民撤退過程中采取的諸種策略手法予以更大的關注,以利于我們思考相關問題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