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育并舉”在于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整體把握與全面發(fā)展,這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與合理指導,而“激智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方式,其可以有效幫助實現(xiàn)“五育并舉”的教育目標,在初中教學活動中有著極強的適用性。文章擬結合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激智教育”模式的深化應用加以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激智教育;目標;合作;建構;評價
一、 引言
探究“激智教育”模式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可以從“激智教育”與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結合加以探討,需要大力強調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激智”的思想內核,通過使用分組合作的團隊學習方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各個重要節(jié)點,設定明確的目標,引導自主學習,展開深入的合作探究,努力實現(xiàn)知識建構,強化對學習效果的全面評價,從而有效提升整個學習活動的效率。
二、 “激智教育”模式的概念分析
所謂“激智教育”模式就是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之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發(fā)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一定的情景設定,將教學的目標融入教學情景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還可以發(fā)揮團隊的合作作用,幫助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對學習內容進行理解,并對知識架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從而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大力提升。
“激智教育”應當注重將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智慧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以分組合作的方式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開發(fā)出一整套的教學模式,做好教學目標的設定,努力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目標的達成,強化合作學習意識,完善教學活動的評價考核機制,從而保證這一教學模式的科學應用。
“激智教育”有其十分顯著的優(yōu)勢,這一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本身的思維把握,更加注重把握每個階段人的智力成長特點及對事物的認知程度,著力激發(fā)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熱情與興趣,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獨立思考,有步驟有規(guī)律地提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凹ぶ墙逃备幼⒅貙虒W活動的整體設計,更多地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徹底改變教師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習主線的把握與學生主體意識的激發(fā),講求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之中深化參與度,在自覺主動的學習之中獲得知識,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更具能動性,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另外,“激智教育”也具備極強的社會意義,可以有效地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學習活動的本來面貌,給予學生更高的自主權利,進一步明確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作用,通過對教學目標任務的追求,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為學習活動帶來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從五育并舉的教學理念來看,新時代的中國教育活動更加注重“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達成,更加注重完善人格培養(yǎng)、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這也對實踐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更加需要通過“激智教育”模式的應用提升整體的智育、勞育等的教學水平,用更加豐富、科學的實踐活動對教學任務加以推進,從而有效提升整體的教育水平。
三、 “激智教育”對于初中化學教學提升的路徑及策略分析
(一)高度重視對教學目標的設定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行動綱領,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指導,可以有效地為教學活動提供引導作用。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明晰,是否具備強大的執(zhí)行性,都將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為此,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自身教學目標的制訂,嚴格遵循目標制訂的原則。
第一,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充分考慮到學生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定位,充分考慮班級內學生之間的層次差別,根據(jù)整體的知識水平制訂更加可行的目標,這需要對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儲備、性格特點,學習技能掌握等進行全面分析,以此作為教學目標設定的標桿,確保教學目標可以適應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習的兩極分化,這是進行其他教學活動的基礎性原則,必須做到充分把握。
第二,要注重對教學效果的反饋與分析。一個教學目標的設計很難一次性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印證與改進,通過教學活動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來反映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合理。如果通過課后對學生學習的效果測評發(fā)現(xiàn)學習效果可以有效實現(xiàn),那么這一目標才能算是合理,如果學習反饋結果欠佳,則需要教師繼續(xù)完善教學目標,通過這種設計、實踐、反饋、改進的不斷循環(huán),大力提升教學目標設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激智教育”模式應用應當注重對教學目標的分解,做到層層推進,循序漸進地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二“水的凈化”一節(jié)時,其目的在于鞏固學生對于此前學習知識的鞏固,并通過實驗活動提升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從水的基本特性開始,逐步引導學生開展對混合物分離的相關知識,通過對過濾實驗中幾個關鍵操作點的解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本節(jié)實驗的目標與作用,層層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大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激智教育”模式的課堂教學活動不是單純地教授、學習與練習,而是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習、教導與練習的教學機構改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認知程度,幫助學生對學習知識內容的自我架構,牢固其自身的知識體系。著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是“激智教育”模式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獲取更多的學習自主性,而教師需要在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施加一定的指導,變單純直接的教授為協(xié)助式的指導,可以大力提升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熱情與投入度。教師還應當注重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監(jiān)督與自我評價,獨立完成學習活動,從而提升其自身的學習能力,為其應對更多的學習任務提供有力的支持。
初中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實驗活動較多,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有著較高的要求,當然,初中階段學習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教材上也都會對相關的實驗活動步驟做出詳細的描述。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在明確教學目標任務之后,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對照教材內容進行實驗。當然對于存在一定危險性的實驗活動還是需要教師的嚴密指導,對于重點需要注意的內容,可以由教師先行進行重點講授,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問題。如果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長期堅持這樣的模式,必然會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熱情,也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實驗活動5“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中,可以讓學生自主按照實驗活動的步驟要求,使用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等工具,自行量取6%、3%等質量分數(shù)不同的氯化鈉溶液,在實驗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
(三)強化學生之間的團隊協(xié)作,實現(xiàn)合作探究要求
初中化學學習需要接觸許多不同的化學制劑,也需要涉及眾多的實驗活動,這就需要學生之間能夠產生良好的合作關系,從而提升學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能力,這也是“五育并舉”教育理念的重要要求。為此,化學教學活動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分組。學生分組人數(shù)不宜過多,以不超過4人為宜,要盡量照顧到組內的全體成員,實現(xiàn)組內異質與同質的合理搭配與組合。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合作技巧的指導與培養(yǎng),在教學活動之前就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注意聽取隊友的意見,在團隊之中要多做自我反思,提升自控能力,注重團隊之間的互助以及內部的協(xié)調,這需要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不斷地加以強化。此外,在化學實驗活動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實驗任務進行更加細化的分解。
在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上,還需要教師利用合理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加以運用,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指導學習,小組競賽等方式提升學生對合作與競爭的認識。教師要切實分析實際教學活動需要,根據(jù)情況選擇更加合適的分組協(xié)作教學模式。另外,對于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還應當有一整套完整的學習評價機制,通過對個人與小組成績的綜合評價,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全面分析,激發(fā)學生更強的學習熱情。
(四)注重學生對知識結構的自我架構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簡練講解知識要點,將課堂講授的內容進行濃縮,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就做好課程內容的深度把握,精心提煉出本章節(jié)內容的要點與難點。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注重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聯(lián)動講解,對知識的要點進行深入的剖析與解讀,引導學生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幫助學生建立其更加穩(wěn)固的知識架構體系。教師一定要在這一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點撥與指導,而不是生硬地灌輸,幫助學生自主做好自身的知識體系架構。對于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反復的引導,協(xié)助學生做好操作與實驗,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鞏固知識要點,在學習知識、鞏固練習、研究總結的探索過程中,逐步牢固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智慧,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五)全力完善學習效果的測評考核
學習效果的好壞需要完善的測評考核機制,課內與課外的測評相結合才能有效地反映學習成果。課內及課外檢測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教師需要進一步完善學生學習效果的測評考核機制:第一,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測評的題目,包括學生的課后作業(yè)等內容,不求數(shù)量一定要求質量,做到測評項目的典型性,引導學生在測評中能夠觸類旁通,在測評活動之中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第二,測評的題目不可以偏離本節(jié)的學習內容,一定要緊緊圍繞本節(jié)的知識要點,重點做好學習要點與難點的考察,在幫助學生強化記憶的同時,還可以做到對學習效果的有效考察;第三,要將測評的難度進行一定的劃分,設定階梯式考核目標,引導更多的學生追求更高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做好測評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對測評結果的及時反饋與深入分析,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確保學習目標能夠有效達成。
四、 結語
對于初中化學這種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激智教育”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設定,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在協(xié)作中共同提升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知識體系架構,這是十分符合“五育并舉”教學理念要求的教學模式,應當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黃天星.以物喻理,以理探物,物理交融——立德樹人視域下融五育于物理教學之策略[J].福建教育,2020(10):57-59.
[2]陸康其.踐行磨煉教育理念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J].現(xiàn)代教學,2020(21):64-66.
[3]李政濤,文娟.“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20(3):7-16.
[4]榮蘭花.家校教育結合與“五育”并舉培育新時代人才[J].今日財富,2020(10):145-146.
[5]教育部考試中心.彰顯地理學科特色落實“五育并舉”要求——2019年高考地理試題評析[J].中國考試,2019(7):34-38.
作者簡介:
邢南鹍,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