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金 壁
(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鄙文《關(guān)于〈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的幾個問題》刊于《北方論叢》1982年第6期,后收入筆者《訓(xùn)詁散筆》(2005年1月,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今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xiàn)漢》)第七版(2016.9),并檢討鄙文,發(fā)現(xiàn)鄙文固有得失;而所評及的某些條目,《現(xiàn)漢》今版或已做了修改(當(dāng)然,修訂者是否依從筆者意見而改,則不得而知),或一仍其舊。今重新對讀之,凡發(fā)現(xiàn)筆者所評而修訂者改動的,則標(biāo)出,以與尚未改者對照;有必當(dāng)說明者,亦如之:以見筆者新的思考及所望于編者之意。
《現(xiàn)漢》(1978年第一版)在釋義方面取得的成績是大家公認(rèn)的??墒牵覀円舶l(fā)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diǎn)和錯誤??偟目磥?,成語、文言詞語釋義的問題稍多。按發(fā)生問題的原因,大致可分如下幾類。
【不動聲色】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tài)度很鎮(zhèn)靜。也說不露聲色。
“不動聲色”是不讓感情從語氣和表情上流露出來,不一定是不說話。歐陽修在《相州晝錦堂記》一文中稱贊丞相韓琦“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在“臨大事、決大議”時不可能不說話,只是語氣平靜,態(tài)度從容而已?,F(xiàn)代小說中也可見這樣的描寫:“證據(jù)呢?小姐!”佐佐木正雄坐在轉(zhuǎn)椅上,雙目直視墻壁,不動聲色地問。(楊沫《東方欲曉》)又:“我都知道了,張師傅?!眲⑷滩粍勇暽卣f:“你們本是熱熱和和一家子?!?《張鐵匠的羅曼史》——《新華文摘》1982年第3期)可見《現(xiàn)漢》的理解是片面的。
已改為“內(nèi)心活動不從語氣和神態(tài)上表現(xiàn)出來,形容態(tài)度鎮(zhèn)靜。也說不露聲色”。
【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飛快,像小白馬在細(xì)小的縫隙前跑過一般(見于《莊子·知北游》)。
《莊子·知北游》原句是:“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背尚⑹柙疲骸鞍遵x,駿馬也,亦言日也?!卑选鞍遵x”釋為”白色駿馬”是正確的。駒,常指幼馬,但也指少壯的駿馬,即“口小”而又善馳騁,可供騎乘的駿馬;把“白駒”釋為“小白馬”,則易使人理解為“馬崽子”,那就不符合莊子的本意了。莊子在另一篇文章《盜跖》中,表達(dá)同樣的意思,寫為“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可作證明。正如“千里駒”不能釋為“能跑千里的小馬”一樣,這里的“白駒”也不能釋為“小白馬”。
今按,筆者當(dāng)時未用訓(xùn)詁學(xué)所謂“析言則別,渾言則不別”的理論來說明這一現(xiàn)象:正如古漢語中“犢”指小牛,也指牛一樣;“駒”既可指小馬,也可指馬?!妒酚洝だ钏沽袀鳌吠瑯拥囊馑甲鳌胺蛉松邮篱g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
已改為“白馬在細(xì)小的縫隙前一閃而過,形容時間過得飛快(語本《莊子·知北游》)”。
【攻錯】《詩經(jīng)·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庇郑骸八街?,可以攻玉?!?(錯:磨刀石,攻:治。 )后來用“攻錯”比喻拿別人的長處補(bǔ)救自己的短處。
這樣解釋,讀者不清楚“攻錯”的本意。而且,由于釋“錯”為“磨刀石”,則與詩義(攻玉)不符,與“攻”也搭配不起來?!板e”是磨玉石用的礪石(《毛傳》在“他山之石,可以為錯”條下釋道:“錯,石也,可以琢玉”),“攻錯”是“琢磨”的意思,引申為取長補(bǔ)短。這樣解釋才符合《詩》義,也才能與《現(xiàn)漢》 對“錯3”的解釋(①打磨玉石的石頭。②打磨玉石;攻~)一致起來。
今按,“攻錯”之意,筆者當(dāng)年未釋清楚,今詳說之:原詩“為錯”(做磨玉用的礪石)與“攻玉”(打磨玉石)合為“攻錯”,仍是“打磨玉石”之意(與磨刀無關(guān)),以比喻改善提高、取長補(bǔ)短。
【好整以暇】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
這個成語出典于《左傳·成公十六年》欒鍼的話:“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唬骸趾稳?’臣對曰:‘好以暇?!憋@然,來源于“好以眾整”和“好以暇”的“好整以暇”只能釋為“喜歡既整肅而又從容不迫”。
今改為“形容雖在繁忙之中,仍然嚴(yán)整有序,從容不迫”。
今按,如此等于未改?!蹲髠鳌吩牟o“在繁忙之中”之意,故此為蛇足。
【婢女】舊社會里被迫供有錢人家使用的女孩子。
“女孩子”指幼女或未婚的少女。“婢女”決不僅限于未婚的少女。舊社會凡是做奴仆的女子,都叫婢女。婢女當(dāng)然可少可老,古書中稱“老婢、老婢子”處甚多,皆指老年女仆。
今版改為“舊時有錢人家雇用的年輕女仆”。
今按,此實際延續(xù)了誤解。“女仆”何必“年輕”?今補(bǔ)充婢女(古徑稱“婢”)“不年輕”之?dāng)?shù)例:
唐道世《法苑珠林》第三十三:“佛與阿難空缽而出。見一老婢持破瓦器。盛臭潘淀出門棄之?!?/p>
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一·張文節(jié)》:“天圣中,張文節(jié)在政府。國封歲時入見,章獻(xiàn)母儀天下,見其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p>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章阿端》:“衛(wèi)輝戚生,……盛氣幞被,獨(dú)臥荒亭中,留燭以覘其異。久之無他,亦竟睡去。忽有人以手探被,反復(fù)捫搎。生醒視之,則一老大婢,攣耳蓬頭,臃腫無度。生知其鬼,捉臂推之,笑曰:‘尊范不堪承教!’婢慚,斂手蹀躞而去。少頃,一女郎自西北隅出……問:‘老婢何人?’曰:‘亦一故鬼,從妾服役。上有生人居,則鬼不安于夜室,適令驅(qū)君耳?!瘑枺骸畳袚q何為?’笑曰:‘此婢三十年未經(jīng)人道,其情可憫,然亦太不自量矣?!?/p>
清閑齋氏《夜譚隨錄·婁芳華》:“小婢外,……又有老婢,年約七旬,獨(dú)司庖廚,亦來窺婁,轉(zhuǎn)身即笑謂諸婢曰:‘阿堵貧兒,乃老身百十年前藥灶中物耳。’”
【掩殺】乘人不備而襲擊。
先看幾例:
《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袁尚……大敗而走,張遼乘勢掩殺。”
又第三十回:“曹操大喝曰:‘諸將只顧奮力向前,待賊至背后方可接戰(zhàn)!’于是眾軍無不爭先掩殺?!?/p>
又十九回:“陳宮軍和呂布軍在黑暗里自相掩殺?!?/p>
考察多例,“掩殺”都沒有“乘人不備而襲擊”的意思。“掩”確有“乘人不備而進(jìn)襲”的意思,那是在“掩捕、掩執(zhí)、掩襲、掩擊、掩其不備”等詞語中。但在“掩殺”中,“掩”的意義較虛?!把跉ⅰ笨呻S上下文釋為“沖殺”或“廝殺”。
今按,《漢語大詞典·手部》“掩殺”條釋為“乘其不備而進(jìn)攻;沖殺”(蓋亦受《現(xiàn)漢》之影響)。然觀其所舉諸例,亦皆無“乘其不備”之義:
宋范仲淹《奏馬懷德乞轉(zhuǎn)閣門祗候青澗城都監(jiān)》:“自后掩殺蕃賊,破蕩族帳,累度得功。”
宋岳飛《奏招曹成不服乞進(jìn)兵札子》:“臣今進(jìn)兵……即行措置,用兵掩殺,務(wù)速除蕩。”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秦兵乘勝掩殺,晉兵大潰。”
《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慌走,建陽率軍掩殺,卓兵大敗?!?/p>
尤其后二例,曰“乘勝掩殺”,曰“慌走”而“率軍掩殺”,則非“乘其不備”?!把跉ⅰ敝小把凇彼婆c“掩討”之情況相似,“掩討”猶討伐,亦無“乘其不備”之義。如《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jié),折沖四海?!?/p>
又觀他例:
宋李綱《梁溪集》卷七十五:“已措置遣發(fā)軍馬掩殺及招降過盜賊,本路管內(nèi)作過潰兵并已掩殺招降了?!?/p>
宋汪藻《浮溪集》卷三十二:“又緣諸縣村保防護(hù)嚴(yán)密,往往多被掩殺,緣此怨恨,臨行之日,焚燒屋宇城郭一空?!?/p>
明熊過《春秋明志錄·襄公十年》:“‘冬,盜殺鄭公子騑、公子發(fā)、公孫輒。’越人季明德曰:‘如左氏說,則眾亂擅殺,當(dāng)書鄭人殺其大夫矣。書曰:盜殺于戍鄭虎牢之上。而戍鄭虎牢,又蒙上諸侯之文,則晉使人掩殺之矣。是刺客之事也,不稱大夫有罪見殺之辭也。’”《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鄂博什從右入,援兵驟合富兵,乘勢掩殺,賊始大奔?!?/p>
綜上諸例,唯明熊過“則晉使人掩殺之矣,是刺客之事也”之“掩殺”似有“乘人不備而襲擊”之意。然細(xì)思之,此“掩殺”亦只是“殺”,因“刺客之事”,“乘人不備”自不待言。
【亂兵】叛亂或潰散的兵。
“亂兵”強(qiáng)調(diào)的是“亂”,即混亂無秩序之兵。非指叛亂的,也往往不指潰散的。如《水滸傳》第一百回:“北軍無主,四面八方,亂竄逃生。范美人及姬妾等項,都被亂兵所殺。”第一百五回:“顧岑被卞祥搠死,寇猛被亂兵所殺。”第一百八回:“盧俊義大驅(qū)兵馬入城,龔端、奚勝都被亂兵殺死?!边@些被殺的人都各屬于潰敗的田虎、王慶一方。如果按《現(xiàn)漢》給“亂兵”下的定義,那他們就是被同伙的人殺死的,而不是被得勝的宋江軍所殺。這不符合情理,也違背了《水滸》作者的原意。這些人只能是被取攻勢而得勝的宋江軍殺的。只是因混戰(zhàn)中無秩序,以致殺了敵將,也鬧不清楚誰殺的,無法記功,只能說是“為亂兵所殺”。這樣看來,“亂兵”就既非叛軍,又非潰兵了。
今按,“亂兵”是可以指作亂、叛亂之軍的。但辭書義項設(shè)立、例句分屬往往訛亂。如《漢語大詞典》“亂兵”第一義項是“叛亂”,舉例為《國語·晉語八》:“自穆侯以至于今,亂兵不輟?!逼鋵嵈肆x當(dāng)為“戰(zhàn)亂、暴亂”?!蹲髠鳌ふ压拍辍罚骸爸V曰:‘無過亂門?!裼衼y兵,猶憚過之,而況敢知天之所亂?”《新唐書·王少玄列傳》:“王少玄,博州聊城人。父隋末死亂兵?!泵鲝堜摺鄂U照集題詞》:“鮑明遠(yuǎn)才秀人微,……后掌臨海書記,竟死亂兵?!庇址Q“兵亂”。王隱《晉書》卷九:“泛騰字無忌,燉煌人。舉孝廉,除郎中。天下兵亂,去官還家?!薄豆沤窈翔凳骂悅湟?別集卷十七:“自兵亂以來,蕪廢日久?!?/p>
《漢語大詞典》“亂兵”第二義項亦為“叛亂或潰散的士兵”,而“叛亂”與“潰散”非一義類,實難并列。指作亂、叛亂之軍的,例如《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唐明皇〕不知究奸相,責(zé)驕帥,斬亂兵,眼睜睜的看著人把個平日愛如性命的得寶子活活逼死?!?/p>
而其另一例為《后漢書·崔烈傳》:“及李傕入長安,為亂兵所殺?!贝耸钦f崔烈之子崔鈞,“為亂兵所殺”,強(qiáng)調(diào)的是不知為何人所殺,不能肯定是為李傕之兵所殺,而是為混亂無秩序之兵所殺。最有說服力的,是《漢語大詞典》所舉《南史·宋始興王浚傳》“潘淑妃遂為亂兵所害”之例。從字面看,此“亂兵”似指叛軍。然而據(jù)其傳,元兇劭與始興王浚皆宋文帝子,劭為太子,浚為其異母弟(其母即潘淑妃),兄弟二人合謀弒父文帝。劭因宋文帝寵愛潘淑妃,己母嫉恨而死,故劭亦嫉恨潘淑妃。當(dāng)劭弒文帝時,并殺潘淑妃,且命兇手視潘淑妃心邪正。事后劭謂浚曰:“潘淑妃遂為亂兵所害?!比纭皝y兵”作“叛軍”解,則劭豈能稱己方為“叛軍”,而劭又豈能承認(rèn)潘淑妃為己所害?實際劭是推卸責(zé)任,謂潘淑妃為混亂之兵所害。宋林之奇《尚書全解》:“方牧野之戰(zhàn),紂死于亂兵,而其一時逋逃之眾殺戮殆盡?!贝恕皝y兵”亦必武王一方之士兵,混亂之中,不知?dú)⒓q者其誰何而已。
則“亂兵”當(dāng)有三義項:戰(zhàn)亂、叛軍、混亂無秩序之兵眾,而以第三義為多。故《現(xiàn)漢》徑取第三義項可也。
【齋飯】和尚向人乞求的飯。
“齋飯”,也叫“齋食”或“齋”,指信奉佛教、道教的人吃的素食,不一定光是和尚吃的。也不一定是向人乞討的。寺廟中的和尚、庵中的尼姑、觀中的道士往往自辦伙食(且不管這米是化緣來的,還是廟田上出產(chǎn)的)。如《水滸傳》第六回:“清真長老讀罷來書,便道:‘遠(yuǎn)來僧人且去僧堂中安排吃些齋飯?!边@是信佛教的人吃的素食。又,第一回:“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zhí)尽粤怂佚S。”這是指信道教的人吃的素食。而上幾例,都是寺、觀中自備的飯食。向人化緣求食的,多見于行腳僧和游方道士。
今版改為:“①僧尼向人化緣得來的飯。②寺廟里素的飯食?!?/p>
今按,唐陸龜蒙《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詩的頷聯(lián)“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末句是說, 囑咐家人另煮施舍山僧的齋飯??芍糯罘鹦猩频娜思彝鲃哟吨笏佚S敬奉出家人。這樣看來,今版該條釋文仍顯得不能賅括。是否應(yīng)為“①僧尼、道眾向人化緣得來的或善眾主動施舍的素食。②寺廟、道觀里自備的素食”?
【撒手锏】舊小說中指廝殺時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擲敵手的招數(shù),比喻最關(guān)鍵的時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數(shù)。
據(jù)筆者所見,舊小說及現(xiàn)代作品作“殺手锏”,“撒手锏”不知何據(jù)。如《說岳全傳》第四十八回:“這個是楊家槍,只有殺手锏可以勝得。”用法也不是“投擲”,而是明用長武器(如槍),誘敵近身突然揮锏打擊,出其不意,致敵死命(名之為“殺手锏”,可能與“殺”有“收束”“斷絕”義有關(guān),即一下就可結(jié)束戰(zhàn)斗)。如《說唐》第二十七回:“叔寶左手把槍反在背后往上一架,扭回身一锏打去,把公義的頭都打得不見了,跌下馬來。這個名為‘殺手锏’”。又,第四十四回:“叔寶回馬便走。殷岳隨后趕來。叔寶左手執(zhí)槍,右手舉锏,見殷岳一棒打來,叔寶把槍折在后背一架,扭回身來,耍的一锏,把殷岳打下馬來。復(fù)一槍,嗚呼哀哉。羅成道:‘哥哥好殺手锏呵!’”據(jù)周緯的《中國兵器史稿》,“锏”(亦作“簡”)屬鞭類,是“揮擊”用的短兵,而不是用來投擲的暗器。
今按,《漢語大詞典·殳部》 “殺手锏”釋為“原指锏術(shù)中的絕招……后用以比喻最利害的一手”,例句為《說唐》第九回:“秦瓊把锏法一路路傳與羅成,看看傳到殺手锏,心中一想,‘不要吧,表弟勇猛,我若傳了他殺手锏,天下只有他,沒有我了。’”《漢語大詞典》“撒手锏”唯一用例,為現(xiàn)代作家茅盾《尚未成功》二,而茅盾《陌生人》亦用“殺手锏”。故筆者疑“撒手锏”為“殺手锏”之誤用?!冬F(xiàn)漢》舊版卻只列“撒手锏”而不列“殺手锏”,94年版雖補(bǔ)列“殺手锏”條,卻作為副條目,標(biāo)“見【撒手锏】”,又基本保留原釋(僅將后一“招數(shù)”改為“本領(lǐng)”),恐欠妥當(dāng)。
【弄瓦】生下女孩子(古人重男輕女,把瓦給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紡錘)。
【弄璋】生下男孩子(古人重男輕女,把璋給男孩子玩。璋:一種玉器)。
古人確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不過,“弄瓦、弄璋”,主要是為了表示大人對孩子的希望:希望女孩子將來能任女工,希望男孩子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鄭玄箋:“男子生而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古人的這一用意,詞典必須交代清楚。《現(xiàn)漢》雖然也注明“瓦,原始的紡錘”,但由于沒有揭示問題的實質(zhì),加上評論武斷,則迎合了現(xiàn)代人“玉值錢、瓦不值錢”的心理,造成誤解。希望的象征成了明貴賤的標(biāo)志,這就歪曲了古人的用意。
今按,94年版已將釋文括號中“古人重男輕女”等字刪除。
【合巹】成婚(巹是瓢,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新郎新娘各拿—個,用來飲酒,是舊時成婚時的一種儀式)。
據(jù)《禮記·昏義》,原文是“合巹而酳”。酳(yìn),用酒漱口,以潔口安食。后來演變?yōu)樾禄榉驄D喝交杯酒。舊《辭源》“合巹”條引《禮記》這一條時誤為“合巹而飲”,新《辭源》雖改正了引文錯誤,仍誤釋為“新夫婦各拿一瓢來飲酒”?!冬F(xiàn)漢》蓋受新《辭源》的影響而誤釋。
今按,今《漢語大詞典·口部》“合巹”條亦釋為“新婚夫婦各執(zhí)一瓢,斟酒以飲”,蓋亦沿新《辭源》而誤釋?!稄V韻·震韻》:“酳,酒漱口也。”清李調(diào)元《通詁·雋永篇》:“酳,少飲酒以潔口也?!薄抖Y記·樂記》:“天子袒而割牲,執(zhí)醬而饋,執(zhí)爵而酳?!笨追f達(dá)疏:“執(zhí)爵而酳者,謂食訖天子執(zhí)爵而酳口也?!薄稘h書·賈山傳》:“親執(zhí)醬而饋,執(zhí)爵而酳?!鳖亷煿抛ⅲ骸搬S者,少少飲酒,謂食已而蕩口也?!薄顿Y治通鑒·陳文帝天嘉四年》:“謹(jǐn)食畢,帝親跪授爵以酳?!焙∽ⅲ骸搬S,以酒漱口也?!彪m《禮記·昏義》孔穎達(dá)疏亦曰“謂食畢飲酒演安其氣”,但“飲酒”指入口而非入腹,即顏師古注所謂“少少飲酒,謂食已而蕩口也”,也即李調(diào)元所謂“少飲酒以潔口也”。這與后代人所謂“飲酒”是兩事。則《現(xiàn)漢》所謂“是舊時成婚時的一種儀式”,顯系誤解。當(dāng)然,后人漸不知“合巹而酳”這一古禮,“酳”與“飲”又音近,人多知“飲”而少知“酳”,于是“合巹而酳”遂漸變?yōu)椤昂蠋劧嫛币印?/p>
【惟2】助詞,用在年、月、日之前:~二月既望。
“惟”在古漢語中可以是句首助詞。因敘事時往往先說時間,故用于年、月、日之前的機(jī)會多些,但決非只能用于年、月、日之前。如《左傳·哀公六年》引《夏書》:“惟彼陶唐,帥彼天常”,又《孟子·告子上》:“惟耳亦然……惟目亦然”,就是不用在年、月、日之前的例子。
今版已增補(bǔ)為“用在句首或年、月、日之前,有加強(qiáng)語氣的作用:~人之初、~二月既望”。
【酦醅】釀酒。
應(yīng)為“未濾過的重釀酒”。
今版已刪去“酦醅”條,釋“酦”為“重釀(酒)”。
【債主】借給別人錢財收取利息的人。
應(yīng)為“債權(quán)人或討債的人”。
94年版補(bǔ)釋文“放債的人”。
今按,“借給別人錢財收取利息的人”不就是“放債的人”么?二者實無區(qū)別。而某些借給別人錢財?shù)娜耸遣灰⒌模床皇恰胺艂娜恕保欢彩莻鶛?quán)人;對于借債人來說,也是“債主”?!稘h語大詞典》該條釋義就較為合理:“泛指借給別人錢財?shù)娜恕R话愣嗍杖±??!迸e例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宣武少家貧,戲大輸,債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薄都t樓夢》第五十回:“這會子老祖宗的債主兒已去了,不用躲著了?!北摹斗帧罚骸靶∨笥训母赣H卻因為除夕自己出去躲債,怕他母親回去被債主包圍,也不叫她離院。”三例皆可泛指借給別人錢財?shù)娜?。所以還是“債權(quán)人或討債的人”比較合理。
方言的釋義,也有可商榷的,如:
【打饑荒】比喻經(jīng)濟(jì)困難或借債。
這里不知是指何地的方言(按,此詞原標(biāo)為方言,故筆者原文如此。今版已去掉方言標(biāo)識)。北方人所謂“打饑荒”應(yīng)是“發(fā)生麻煩”(如爭吵、矛盾、困難等)。如《紅樓夢》第十回:“這一年來光景他為了香菱兒不能到手,和姨媽打了多少饑荒?!庇值谌兀骸跋葧r在外頭關(guān),那個月不打饑荒,何曾順順溜溜得過一遭兒!”都是鬧矛盾,發(fā)生爭吵,出現(xiàn)麻煩。有時不說“打”,單說“饑荒”,也是“麻煩、困難”的意思。如《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劉老老的話:“天好早晚了,我們也去罷,別出不去城,才是饑荒呢!”北方管“借債”叫“拉饑荒”而不叫“打饑荒”。
今按,筆者當(dāng)年的認(rèn)識有片面性。今重新認(rèn)識、整理“饑荒”“打饑荒”及其詞義系統(tǒng):“饑荒”本義是挨餓,引申為困難、借債或吵架。“打饑荒”一詞亦有多種相關(guān)含義:
1.充饑。二月河《雍正皇帝》第二十二回 “弘歷一笑,說道:“李衛(wèi),你不回來,這里成了沒王蜂,連翠兒也忙上了。我可是饑腸轆轆了,先在翠兒那吃點(diǎn)點(diǎn)心打打饑荒吧。”
2.發(fā)生困難。清李伯元《活地獄》 第一回:“刁占桂一手接過,上馬褂里一放,說:‘舍下這兩天正在那里打饑荒,沒有錢買米,剛要向你大先生通融通融。’”《紅樓夢》第一百八回:“二太太的娘家大舅太爺一死,鳳丫頭的哥哥也不成人;那二舅太爺是個小氣的,又是官項不清,也是打饑荒?!?民國陸士諤《新水滸》第四回:“他娘舅冷笑道:‘銀子這么容易?一開口就四五兩。我自己日子也難得緊。昨天執(zhí)了房單,央人去向沈老板抵借紋銀二百兩,許二分起息,他尚未允,如今兀自打饑荒哩,那里有錢來放債?”
3.借債。清佚名《婆羅岸全傳》 第二十回:“這原告你說是那個?就是縣里有名的錢百萬。他有個同胞的兄弟叫錢灼,分居在城南,時常的來和哥子打饑荒。陸陸續(xù)續(xù)也弄了有好幾千銀子去。刻下又光了,來借五百銀子去做生意,哥子那里肯,一文也不舍?!?/p>
4.鬧糾紛,吵架。如前所舉《紅樓夢》例,又李伯元《官場現(xiàn)形記》:“原來陶子堯昨天同太太打饑荒,從一品香溜了出來,……到了此時也就不同他吵鬧了?!?/p>
5.抵債,還債。清歸鋤子《紅樓夢補(bǔ)》第十三回:“一時轉(zhuǎn)了出來,迤邐走近瀟湘館,只見許多挑夫絡(luò)繹不絕,挑的都是銀鞘,前后左右亂堆在地。寶釵驚異道:‘聽見璉二嫂子只嚷著饑荒打不開,現(xiàn)放著的這些東西做什么呢?’秦氏笑道:‘銀子可不少,這會兒不能叫璉二嬸子拿去打饑荒。’”
6.應(yīng)付困難,解決問題。《紅樓夢》第九七回:“若真明白了,將來不是林姑娘,打破了這個燈虎兒,那饑荒才難打呢!”《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莫如趁天氣還早,躲了他。等他晚上果然來的時候,我們店里就好合他打饑荒了?!?/p>
《現(xiàn)漢》今版為“指經(jīng)濟(jì)困難或借債”。筆者以為,至少應(yīng)該再加上“鬧糾紛,吵架”之義項。
涉及現(xiàn)代生活的詞語,解釋得欠推敲的,如:
【水磨石】一種人造石料,制作過程是用水泥、石屑等加水拌和,抹在建筑的表面,相當(dāng)凝固后,潑水并用金剛石打磨光滑。
根據(jù)常識可知,不可能直接用金剛石去打磨水磨石。水磨石是用硬質(zhì)磨石打磨的。這種硬質(zhì)磨石一般由金剛砂制成,但金剛砂并不等于金剛石。
今版已去掉“用金剛石”四字。
【拳擊】體育運(yùn)動項目之一,比賽時兩個人戴著特制的皮手套搏斗,以擊倒對方為勝。
這是對拳擊比賽規(guī)則的曲解。實際是將對手擊倒達(dá)十秒鐘站不起,或?qū)κ植恢墮?quán),算勝利。否則以全局得分多者為勝。
94年版已補(bǔ)釋“或擊中對方有效部位次數(shù)多為勝”。
今按,當(dāng)把“將對手擊倒達(dá)十秒鐘站不起,或?qū)κ植恢墮?quán)算勝利”補(bǔ)入,也最好增補(bǔ)“若某方遭重?fù)艉笕詧猿直荣?,而裁判員判定其實際已不能繼續(xù)比賽;或兩方實力過于懸殊,繼續(xù)比賽會對弱方造成嚴(yán)重傷害,則裁判員有權(quán)終止比賽,而判實力較強(qiáng)的一方獲勝”的內(nèi)容,以期更符合拳擊比賽規(guī)則。
某些詞語的釋義中出現(xiàn)蛇足(加點(diǎn)部分):
【相形見絀】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yuǎn)遠(yuǎn)不如(絀:不足)。
應(yīng)為“……就顯出了不足”。
【漫談】開會時不拘形式地就某問題談自己的體會和意見。
94年版已刪除“開會時”三字。
【積習(xí)】長期形成的舊習(xí)慣。
94年版已刪除“舊”字。
【刺撓】〈口〉很癢:有好多天沒有洗澡,身上~得很。
94年版已刪除“很”字。
【八面威風(fēng)】形容神氣十足。
“神氣”和“威風(fēng)”是兩回事?!吧駳馐恪笔切稳菽欠N自負(fù)而得意的神情,“八面威風(fēng)”則渲染那種凌人的盛氣和威勢。
今版改為“形容威風(fēng)凜凜,神氣十足”。但我們覺得“神氣”與“威風(fēng)”畢竟是兩事,故“神氣十足”亦屬蛇足。
【紙上談兵】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lián)系實際情況,發(fā)空議論。
釋為“空談用兵策略”較好?!霸谖淖稚险劇币资谷苏`解為“筆談”。
今按,此典故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自少時學(xué)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dāng)。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笔敲撾x戰(zhàn)爭實際而“言兵事”,故“在文字上”似非恰切。
【顑頷】形容饑餓。
應(yīng)為“(因饑餓而)面容憔悴”?!峨x騷》:“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洪興祖補(bǔ)注:“顑頷,食不飽,面黃貌?!?/p>
今版改為“形容因饑餓而面黃肌瘦”。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時代臣下給君主奏章中的客套話。
《現(xiàn)漢》不區(qū)別“套話”和“客套話”,如釋“套語”為“客套話”。實際上,“套話”是泛指已成固定格局的語言;而“客套話”則是客氣話,或?qū)榭蜌夂阉玫奶自挕3枷聦鳠o所謂“客氣”,故只能說成是“套話”,而不能說是“客套話”。
94年版已將“客套話”改為“套語”。
【雉堞】古代在城墻上面修筑的矮而短的墻,守城的人可借以掩護(hù)自己。
應(yīng)為“城上齒狀的矮墻”。用了“短”字倒使人莫名其妙了。
今按,當(dāng)為“城墻上外緣齒狀的矮墻, 守城的人可借以掩護(hù)自己,窺伺敵方,并進(jìn)行防守”。
【物議】群眾的批評:免遭~。
“群眾”這個詞嫌大,且?guī)в邢喈?dāng)?shù)慕紊?。而“物議”一詞卻由來已久。另外,“批評”用得也不十分準(zhǔn)確。在現(xiàn)代漢語中,“批評”一般是指公開、正式地指出缺點(diǎn)和錯誤,而“物議”的“議”往往是私下的,隨便的。又,用“群眾的批評”釋“物議”,“物議”就似乎一定正確,遭到“物議”的人一定是有了錯。實則不然。一個廉潔剛直的人,置他人的譏評非議于不顧,也可以稱贊他“不屑物議”。綜上,“物議”應(yīng)釋為“眾人的議論(多指非議)”?!稘h語大詞典》“物議”釋為“眾人的議論”。
94年版已將“群眾”改為“眾人”。
【布菜】把菜肴分給座上的客人。
“分”是“使成為幾分”的意思。“布菜”不同于“分菜”。只為一個客人夾點(diǎn)菜,也可以叫“布菜”(又叫“布讓”)。如《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劉老老雙手捧著喝……薛姨媽又命鳳姐布個菜兒?!绷硗猓词篂樽纤械目腿瞬疾?,也絕不是把桌上的菜分給他們。中國沒有那樣待客的?!安疾恕睉?yīng)是“在席間用匙或筷子為客人拈菜”。
【嗟來之食】春秋時齊國發(fā)生饑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飲食,對一個饑餓的人說“嗟,來食”,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才到這個地步的。……今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這一條釋義,產(chǎn)生毛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字頭“嗟”只釋為“嘆息:~嘆”,沒有指出“嗟”也是一個感嘆詞(在這里表呼喝聲);二是引用黔敖的話時,用了逗號,這就沒有表現(xiàn)出黔敖粗魯?shù)奈耆杩跉?,而黔敖的話正是釋文中的重要部分。所以,?yīng)在“嗟”的字頭釋義部分增添“感嘆詞”的義項,黔放的話應(yīng)加感嘆號:“嗟!來食!”
今按,筆者當(dāng)初的意見亦有誤。友人告之: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來》:“嗟來猶嗟乎也?!庇衢小抖Y記平議》:“來,乃語助詞。《莊子·大宗師篇》:‘嗟來桑戶乎!’此云‘嗟來食’,文法正同。下文‘予惟不食嗟來之食’,是‘嗟來’二字連文之證。《正義》解為‘嗟乎來食’,誤以‘來食’連讀,失之?!惫示洚?dāng)斷為“嗟來!食!”
【蒂】瓜果等跟莖枝相連的部分;把兒(bàr):并~蓮∣瓜熟~落∣根深~固。
這里的“等”不如改成“花”。因為花的柄也叫“蒂”,而且第一個例子“并蒂蓮”的“蒂”,正是花柄。
【兩小無猜】男女小的時候在一起玩耍,沒有猜疑。
這個成語是從一句唐詩簡縮而來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既不注明出處(李白《長干行》:“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又不考慮“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幾句詩反映的意趣,以從整體上去揭示成語的意義,而是孤立地釋其中的詞(以“猜疑”釋“猜”,也欠斟酌),初學(xué)者就很難理解成語的真正含義。應(yīng)注明出處,再釋為“指男女孩感情融洽,天真無邪”。
94年版在原釋文兩句間增補(bǔ)“天真爛漫”四字。
【左券】古代稱契約為券,用竹做成,分左右兩片,立約的各拿一片。后來說有把握叫操左券。
為什么有把握叫“操左券”呢?只要加一句“左券常用為索債的憑證”就清楚了。
94年版已在原釋文最后句前增補(bǔ)“左券常用作索償?shù)膽{證”一句。
【裳】古代指裙子。
因現(xiàn)代女人才穿裙子,所以這樣釋,初學(xué)者容易誤以為古代女人才穿“裳”。實際上“裳”是下衣,也就是“裙”,古代男女都穿?!对姟で仫L(fēng)·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裳?!?/p>
94年之后版已改成“古代指下身穿的衣服,類似現(xiàn)在的裙子(男女都能穿)”。
【不旋踵】來不及轉(zhuǎn)身,比喻時間極短(踵:腳跟)。
應(yīng)增添“不轉(zhuǎn)身,即不退卻”的義項。含有這個意義的“計不旋踵、戰(zhàn)不旋踵”,都是很常見的文言詞語。
94年版已刪除此條目。
【珠聯(lián)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塊兒,比喻美好的事物湊在一起。
“事物”后應(yīng)加入“或人才”的字樣。
今版已在“事物”前增加“人或”二字。
【照臨】(日、月、星的光)照射到:曙光~大地。
應(yīng)加上“引申為感謝別人親來看顧的敬辭”。
【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北方?jīng)]有“在伏天停工休息”的習(xí)慣或說法,倒是把家禽在伏天停止生蛋叫“歇伏”。許多南方人也是這樣理解“歇伏”的,不知南方是否確有人“歇伏”的習(xí)慣。如有,就應(yīng)增添“家禽在伏天停止生蛋”的義項。
今按,筆者如今得知,南方確有人“歇伏”的習(xí)慣。清范祖述《杭俗遺風(fēng)》:“每年五月十三關(guān)帝戲后,均須散班,名曰歇伏。八月中再聚,行頭藉此修理一新?!鼻遑痘浄朔负霞o(jì)略》:“時大氣炎熱,賊遂全股據(jù)道州歇伏養(yǎng)兵?!钡仪菰诜焱V股暗拇_也叫“歇伏”。如暑熱時老人常說:“母雞不下蛋了,歇伏了。”
【鏹】古代稱成串的錢。
應(yīng)添上后起的義項:銀子或銀錠。如:《聊齋志異·老饕》篇:“于革囊中探出鏹物,堆累幾上,稱秤握算?!?/p>
今按,此例甚多。又如清趙田恩《江南通志》卷一百九十五:“夜半見所砌花臺上有光,撥土視之,則白鏹一巨缸也?!?/p>
【老等】①堅持等候不去:他半天不來,我在那里~。②〈口〉蒼鷺。
第一義項的“老等”,“老”是副詞,“等”是動詞,“老等”只是個臨時性詞組,根本沒有設(shè)置義項的必要。正如“馬腳”不設(shè)“馬的腳”、“小鞋”不設(shè)“小的鞋”這類“義項”一樣?!掇o書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準(zhǔn)確釋義漫談》批評《現(xiàn)漢》沒有把表距離的“最近”列為義項(舉例為“從這里到她家最近”)。其實,這個“最近”是一個副詞和一個形容詞組成的臨時性詞組,《現(xiàn)漢》不設(shè)義項是正確的。
94年版已刪除此條目。
【有點(diǎn)兒】①表示數(shù)量不大或程度不深:鍋里還~剩飯∣看來~希望。②副詞:表示略微,稍微。
第一義項多余,原因同上例?!坝悬c(diǎn)兒”①也是個臨時性詞組?!坝小笔莿釉~?!包c(diǎn)兒”是量詞。
今版該條修改為:副○表示程度不高;稍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今天他~不高興 這句話說得~叫人摸不著頭腦。注意 ○“有點(diǎn)兒”有時是動詞和量詞的組合,如“鍋里還有點(diǎn)兒剩飯”、“看來有點(diǎn)兒希望”。
因為篇幅所限,以上所述,只是舉例性質(zhì)。其他由于政治歷史條件,由于技術(shù)問題造成的錯誤和疏漏,本文就不能談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