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亞斌
當前“問題青少年”群體的教育與矯正得到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重視,雙重預防機制也以其強大的理論性成為預防和干預青少年犯罪問題的基礎(chǔ)。雙重預防機制的內(nèi)在主旨為預防和干預,一方面是要注重預防教育的超前性和普適性,另一方面是注重矯正干預的及時性和針對性。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從雙重預防機制的角度入手,對“問題青少年”以科學性、人性化的手段展開教育矯正。
沈華(化名)是山東省日照市一名酒店員工,時年16歲,因不滿足收入于是伙同朋友王某(另案處理)于2006年3月6日18時許對日照市某職業(yè)學校的學生陳某、安某以毆打、搜身等手段實施搶劫。期間,二人從被害人身上搜出8毛錢,被害人最終趁其不備得以逃脫。事后,沈華于2006年3月16日被受害人認出,隨后報警將其抓獲歸案。
事件發(fā)生后,由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庭對檢察機關(guān)的指控予以采納,認定沈某的行為構(gòu)成搶劫罪,鑒于其系未成年、初犯、認罪態(tài)度好等情節(jié),依法減輕處罰。最終,沈華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八千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 【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gòu)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shù)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在“問題青少年”教育矯正的過程中,選擇科學的方法、合理設計和細化工作內(nèi)容的實施過程、引進先進的管理制度是“問題青少年”教育矯正的科學性原則。以雙重預防機制為指向性方針,針對不同個體的不同特點設立相關(guān)課程。就上述案例來看,可以為案例中的沈華展開普法課程,以先進的教育矯正模式與干預手段,科學、合理地對“問題青少年”展開多角度干預。
以“問題青少年”的需求為根本,以其思想意愿為指向,在尊重其人格的基礎(chǔ)上展開教育矯正就是人性化原則的核心。要及時展開干預工作。比如,針對前文案例中的青少年沈華,可以選擇以柔性勸導等溫和的方式對其予以矯正,針對其體現(xiàn)出來的差異性予以尊重,使其在矯正期間獲得認同感。
深入展開對“問題青少年”的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是對其進行教育矯正的良好路徑。以雙重預防機制中的早預防、多普及為指導方針,加強對青少年的仁愛教育、培養(yǎng)其愛國情懷,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chǔ)提升青少年的內(nèi)涵、建立文化自信是當前對“問題青少年”進行預防教育和干預矯正的重中之重。
幫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和價值觀是預防、干預“問題青少年”產(chǎn)生的根本路徑。從雙重預防機制的角度對青少年展開道德教育是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的核心。更具針對性地建立多元、有效的教育平臺,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在現(xiàn)實中融入思想道德意識,使青少年在活動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問題青少年”的教育矯正在我國青少年群體乃至社會發(fā)展的道路中始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只有不斷對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展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夠在青少年問題的產(chǎn)生與解決上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