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嘉懿
重慶,有火鍋;新疆,有羊肉串;四川,有麻婆豆腐;浙江,有東坡肉……而我的家鄉(xiāng)陜西,有肉夾饃。
肉夾饃為什么不叫“饃夾肉”呢?這問題我也想過。于是,我上網查了資料,原來古代時肉夾饃叫“肉夾于饃”,陜西人直爽性急,省去“于”字,喊起來更順當。另外,“肉”字放在前面還能起到強調作用,引人垂涎。
做肉夾饃的饃可不是一般的饃,它是白吉餅。做這種饃可是有講究的,餅要搟得周邊翹起,烤餅的爐子也是特制的,這樣烤出的饃才外焦里嫩,吃起來有酥脆的口感。肉夾饃中的肉選用帶著骨頭的肋條肉,在幾十種調料調制而成的老湯中,慢慢地煨上十幾個小時,這樣肥肉肥而不膩,瘦肉被燉得酥爛入味,肉香四溢。然后用刀把肉剁碎,將白吉餅從中間切開,把剁好的肉末放進去,再澆上一些肉湯汁,就大功告成了。
咬上一口,滿口留香,酥脆的皮再加上濃郁的肉,簡直絕配。這樣的肉夾饃總讓人難以抵擋誘惑!
你知道嗎?我奶奶也很擅長做這道美食。每當奶奶快要做好時,我總是聞著香味跑到廚房。吃的時候,我常常把油汁弄一身——誰讓肉夾饃這么好吃呢?
指導老師/雷瀏鴻
發(fā)稿/沙群
@燈光如晝:我越看越餓,越看越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