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學(510640) 陳漢橋
數(shù)學家波利亞曾說:“沒有任何一道題目是可以解決得十全十美的,總剩下些工作要做,經(jīng)過充分的探討總結(jié),總會有點滴的發(fā)現(xiàn),總能改進這個解答;而且在任何情況下,我們總能提高對這個解答的理解水平[1].”多年的教研活動實踐中,與老師們交流的常見觀點之一,就是大學所學知識在中學教學中少有用得上的,果真其然嗎,非也! 這些層面都要求老師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提高解題能力,而借助于“高觀點”解題不失為一種救急的解決辦法,本文擬從幾個小問題出發(fā),小議課堂教學中學生們提出的幾道疑難題的“新”解法,與同仁分享.
問題1:運用中線或角平分線長公式解題
多年前,在奧校上課時,經(jīng)常碰到學生問一些難題,而這些“難題”其實并不很難;說它不難,其實是在理解了較多奧數(shù)里出現(xiàn)的公式前提下,有的難題是可以實現(xiàn)“秒解”的,比如下例1:
例1如圖,圓O的半徑為3,點A,B都在圓O上,已知AB= 4,且C為AB延長線上一點,BC=4,點D為圓O上一點,求AD2+DC2的最大值.
顯然,若熟知中線長公式ta=即可推出DA2+DC2= 4DB2+AC2= 4DB2+64,∴當DB=6 時(DB為直徑),AD2+DC2=最大.
練習:已知⊙O是ΔABC的內(nèi)切圓,AB= 4,∠C=60°,試求⊙O的面積的最大值;
問題2:例2(英國1995)已知a、b、c為滿足下列條件的實數(shù),a <b <c,a+b+c= 6 且ab+bc+ac= 9,證明:0<a <1<b <3<c <4[2].
解法分析一:只證明0<a <1,顯然a <2,c >3;當a=0 時,b=c=3 矛盾;由
知道b、c是方程x2-(6-a)x+9-6a+a2=0 的兩個不等實數(shù)根,于是Δ = (6-a)2-4(9-6a+a2)>0,解得,0<a <4,即0<a <2,由b >a,>3a-6,3a-6<0,解得a <1,其余略;
解法分析二:根據(jù)多項式零點和系數(shù)的關(guān)系,可設(shè)首一多項式:P(x) =x3-6x2+9x - k,其中,k=abc,下面只需要找出多項式P(x)的零點,因a、b、c的符號沒有確定,從而多項式的系數(shù)的符號也沒有確定,故沒能畫出y軸,但是能確定:當x足夠大時,函數(shù)值將是正的,當x足夠小時,函數(shù)值將是負的,由于三個零點之間滿足關(guān)系a <b <c,所以,P(x)在a、b之間應(yīng)該取正值,而在b、c之間應(yīng)該取負值,同時,存在u ∈(a,b),f(u)取極大值;存在v ∈(b,c),f(v)取極小值;
通過對P(x) 求一階導數(shù),P′(x) = 3x2-12x+9 =3(x-1)(x-3),所以,u= 1,v= 3.同時,有f(1)>0,f(3)<0,所以,a <1<b <3<c,
下面再證明另外兩個不等式a >0 和c <4,為此,只需要證明P(0)<0,P(4)>0,這個是很容易的,由P(1) = 4-k >0,P(3) =-k <0,0<k <4,因此,得到P(0)=-k <0,P(4)=4-k >0,證畢.
問題3,如何求S1=1+2+3+···+n?
例3S2=12+22+33+···+n2,S3=13+23+33+···+n3,···,求這些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顯然利用(n+1)2-n2=2n+1,可以求S1,其余依此類推,這種方法基礎(chǔ)簡單,學生容易接受,但是,對于求例4S4=1×2+2×3+3×4+···+n(n+1),可能就有難度;而且所求表達式還可以升級難度;這里就要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定理來解決,基本就是秒殺的.具體如下:
記f(n) =S2,由f(1) = 1,f(2) = 5,f(3) = 14,f(4)=30,于是,得到:
問題4:例5已知(a+c)(a+d)=(b+c)(b+d)=1,且a/=b,求證:(d+a)(d+b)=-1,(c+a)(c+b)=-1.
解法分析:本題可由初等變形方法直接推得,顯然,下面的方法來得更簡單快捷,a和b可以看做一元二次方程(x+c)(x+d)=1 的兩個實數(shù)根,即有,(x+c)(x+d)-1=0,且有(x+c)(x+d)-1=(x-a)(x-b)再分別令x=-c,x=-d,即可得證.
問題5:例6絕對值不超過100 的全體有理數(shù)之和是多少?
這題來自北京海淀區(qū)出的教學資料.原題是:絕對值不超過100 的全體整數(shù)之和是多少? 答案是0,第二年該書再版時,原作者把這道題目改成上面的例6,答案仍然是0! 殊不知,這一改就成了一道錯題了! 文[3]中,有詳細分析講解,這里只抽出介紹點滴條理,具體如下:
由S=1++…,知道無窮數(shù)列S收斂到2,而T=1++…發(fā)散到∞,再看
可知0<L <1,數(shù)列收斂L=ln 2.
如果運用加法交換律,經(jīng)過變形,可以得到:
于是比較①②,立即可以發(fā)現(xiàn),右邊相等,但是左邊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
數(shù)學上有一個“黎曼定理”,這個定理意思是講絕對值收斂的無窮和,無論按怎樣的順序做加法,其和不變,而條件收斂的無窮和,可以通過交換它的項,讓它收斂到任一指定的數(shù),也可以讓它發(fā)散到+∞或-∞.
以上僅僅從幾例的解答分析中,感受利用牽涉到了的高等數(shù)學知識或超綱的理論公式,來解題的便利、快捷和高效;事實上,不論小學或中學的奧數(shù)問題中,有許多這樣的案例,只要略加思考,提出變式,比如加元、改變維數(shù)、數(shù)形互換,等等,題目的難度就立即提升很多,甚至可達到運用對應(yīng)所學知識都解答不了的地步,如例,試寫出數(shù)列-1,-2,-3,4,-5,-6,-7,8,…(三負一正)的通項公式,答案竟然是作為一名普通的數(shù)學老師,還是應(yīng)該不忘初心,牢記教育責任,堅持教學研究,去努力提高對新的解答的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