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醫(yī)院 (北京 1023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析對肝硬化結節(jié)和小肝癌應用MRI、螺旋CT檢查方式的臨床診斷鑒別價值。方法: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肝硬化結節(jié)、小肝癌患者群體中各隨機抽取39例進行分析,并分別設為肝硬化組、小肝癌組。所有患者均同時接受MRI、螺旋CT影像學檢查,對檢查反饋圖像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歸納兩者對不同疾病的鑒別診斷作用。結果:對肝硬化結節(jié)、小肝癌患者用MRI診斷在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等數據均顯著優(yōu)于螺旋CT檢查,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肝硬化結節(jié)、小肝癌患者用MRI影像學檢查手段在診斷以及鑒別方面相對于螺旋CT更具推廣價值。
小肝癌病情發(fā)展具有隱匿性特點,在初期患者未感受到明顯自覺不適,這也導致患者就診時因病情惡化而錯過手術治療時機,不利于預后治療,因此對于小肝癌當前提倡普及篩查意識、積極預防為主。有相關研究[1-3]指出,肝硬化結節(jié)是誘發(fā)小肝癌病情的高危因素,因肝硬化結節(jié)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或者不規(guī)范治療而演變?yōu)樾「伟┣闆r并不少見,因此目前提倡對確診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應該盡早確診病情并采取干預措施,避免其演變惡化為小肝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4]。當前臨床對于收治小肝癌及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準確性最高的診斷方式為組織病理學檢查,但其屬于侵襲操作且得出結果時間較長,無論對于患者接受程度或者病情干預及時性而言都有局限性[5]。由于醫(yī)學技術發(fā)展,影像學手段成為對小肝癌、肝硬化結節(jié)的重要檢查措施,又以螺旋CT、MRI應用更為普遍[6,7],通過影像學檢查所得圖像為醫(yī)生鑒別疾病類型、評估病情提供信息,在制定治療方案時能夠更加具備針對性以及科學性,本文主旨在于探析對肝硬化結節(jié)和小肝癌應用MRI、螺旋CT檢查方式的臨床診斷鑒別價值,現將相關資料整理報道如下。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肝硬化結節(jié)、小肝癌患者群體中各隨機抽取39例進行分析?;颊咧心行?4例,女性34例;年齡27~74歲,平均(53.2±5.2)歲。該研究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①入院后接受組織病理學檢查并確診為肝硬化結節(jié)或者小肝癌疾病;②檢查后未發(fā)現有門靜脈血栓形成;③患者對本研究目的有所了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發(fā)現存在腦轉移;②發(fā)現純在肝轉移瘤;③發(fā)現存在干海綿狀血管瘤;④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類型;⑤發(fā)現有嚴重心腦血管病變。
1.2.1 螺旋CT檢查
所用儀器產自德國西門子,64層螺旋CT掃描儀,檢測對比劑選擇碘海醇。相關參數設置如下:管電流在200~300mA間,管電壓在100~120kV間,螺距為3,重建層厚在1.0~1.2mm間。所有受檢者首先接受常規(guī)平掃,囑咐患者在接受掃描前的0.5h先飲水,量為500m L,受檢時保持平臥姿勢且屏氣呼吸,在呼氣末狀態(tài)下進行CT平掃,對患者掃描范圍從膈頂開始,到肝部下緣。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對視窗進行調整,在整個過程中保證病灶能夠全面呈現出來,在大致掌握病灶的具體位置后給予100m L的碘海醇對比劑,給藥方式為肘靜脈注射,注射速度為每秒2.5~3.0m L。注射完成后調整到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模式,分別在注射碘海醇后的25~30s(動脈期)、65~70s(門靜脈期)、3~10m in(延遲期)對整個肝部進行掃描,讓病灶的相關特征能夠整體顯示出來,將所得圖像數據傳送到工作站,完成重建分析。
1.2.2 MRI檢查
所用儀器產自德國西門子,儀器型號為MZGNETOM Skyra 3.0T MRI掃描儀,對肝臟的冠狀位掃描參數設置為單次激發(fā)快速自旋回波T2W 1,橫軸位掃描參數設置為矢狀位3D快速小角度激發(fā)成像T1W 1以及3D快速自旋回波T2W 1。其中矢狀位3D快速小角度激發(fā)成像T1W 1各個具體參數無論同相位或者反相位均如下:收集時間設置為16s,1次激勵次數,矩陣規(guī)格為(256×224),層厚設置為6mm,層間隔設置為1.5mm,回波時間設置為1.23ms,重復時間設置為130ms。3D快速自旋回波T2W 1具體參數如下:收集時間設置為115s,1次激勵次數,矩陣規(guī)格為(320×320),層厚設置為1.5mm,層間隔設置為6mm,回波時間設置為79m s,重復時間設置為3000ms。單次激發(fā)快速自旋回波T2W 1具體參數如下:收集時間設置為14s,1次激勵次數,矩陣規(guī)格為(256×256),層厚設置為5mm,層間隔設置為1mm,回波時間設置為87ms,重復時間設置為800ms。選釓噴替酸葡甲胺進行增強掃描,劑量為0.1mmol/kg,造影劑在注射后分別在15~20s(動脈期)、50~70s(門靜脈期)、3~5m in(延遲期)進行橫軸位3D擾相容積序列掃描。
觀察兩種影像診斷方式對肝硬化結節(jié)、小肝癌兩種疾病的靈敏度(真陽性/總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總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
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轉化后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肝硬化結節(jié)、小肝癌患者用MRI診斷在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等數據均顯著優(yōu)于螺旋CT檢查,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MRI、螺旋CT診斷數據情況
表2. MRI、螺旋CT診斷效能情況
對小肝癌、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在CT、MRI診斷下圖像均有明顯特征,見表3。
表3. 兩種檢查方式下小肝癌、肝硬化結節(jié)影像學特征表現
肝硬化結節(jié)是誘發(fā)小肝癌的高危獨立因素,小肝癌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肝硬化結節(jié)始終擔任著一個重要角色,對于兩者進行有效鑒別并積極干預對于避免病情惡化有積極價值[8]。小肝癌患者在早期階段無存在典型的自覺臨床表現,因明顯不適而到院就診時大部分患者病情已進入中晚期階段,錯過了手術根治的最佳時期,此時采取干預措施無論是對患者生存預期或者生活質量改善均未能達到理想效果[9-11]。
小肝癌患者早期并無典型臨床癥狀,患者到院就診時部分已經進入到中晚期階段,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而在臨床診斷方面小肝癌與肝硬化結節(jié)兩者經常因為混淆而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因此尋求有效的診斷手段對于患者的健康以及后續(xù)治療方案有著直接影響,影像學檢查中CT及MRI是針對小肝癌、肝硬化結節(jié)的主要方式。
在本文研究中,MRI及螺旋CT對肝硬化結節(jié)、小肝癌兩者的鑒別診斷中,MRI在各方面所得數據均顯著優(yōu)于螺旋CT。螺旋CT雖然配置有出色的工作站后處理技術,能夠通過多種圖像重建手段來多個角度以及層次呈現病灶狀態(tài),以便醫(yī)生詳細觀察[12],但針對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其隨著病灶和結締組織不斷發(fā)展而逐漸代替了正常的肝小葉組織結構,導致肝硬化結節(jié)血供不足,而CT掃描診斷的局限性在于針對軟組織時分辨率有限,對于部分肝硬化患者進行病灶增強掃描時依然存在強化不典型的情況,難以與正常的肝臟組織相區(qū)分[13]。
MRI是影像學檢查手段中相對新型的診斷技術,掃描后針對病灶所得圖像本身具備高分辨率以及良好的對比度,可為醫(yī)生在觀察病灶時提供直觀、全面的相關數據,在檢查期間患者不會產生不適,也不會對其機體造成傷害,在多種序列與參數選擇中所得到成像對于軟組織也能夠有足以評估病情的分辨率,以此了解病灶的性質如邊緣結構以及肝硬化纖維條索狀態(tài)。MRI動態(tài)增強掃描是該檢查方式的顯著優(yōu)勢,也是其所得圖像由于螺旋CT掃描的重要因素[14]。增強掃描后可觀察病灶的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讓病情評估更為全面,同時對于不同直徑病灶也能調整對應的序列及參數,另一方面MRI診斷針對小肝癌也具備有典型表現,如T2W I呈現高信號,T1W I呈現低信號,在掃描直徑少于2cm的病灶時無論是T1W I或者T2W I都呈現出等信號特征,還能夠在動態(tài)增強掃描輔助下確認病灶性質。而螺旋CT在鑒別診斷小肝癌、肝硬化結節(jié)中主要依據在于正常的肝實質和病灶兩者的密度差,特別是在CT增強雙期或者多期掃描下,對于反映肝實質和病灶兩者在攝取對比劑的時候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特點使得在CT增強掃描時典型小肝癌表現為“快進快出”的特點,正是因此其所得圖像準確性會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且典型改變持續(xù)時間偏短,如果不能排除多種因素則其所得準確性低于MRI[15]。在本研究相關數據的整理當中還能夠發(fā)現,MRI檢查方式對于肝硬化結節(jié)和小肝癌兩者之間的影像學表現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增生結節(jié)自身含有一定量的脂肪,這就使得在MRI檢查時無論是T1W I或者T2W I序列都表現出高信號或者等信號,脂肪抑制則會使得掃描下整體呈現為低信號或者等信號,對于不含有脂肪的即使經過脂肪抑制的影響,信號強度也不會產生明顯變化。
綜上所述,對肝硬化結節(jié)、小肝癌患者用MRI影像學檢查手段在診斷以及鑒別方面相對于螺旋CT影像學特征更加明確,同時也具備令人滿意的準確度,極大程度降低發(fā)生誤診漏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