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祁 銳
幼兒語言匱乏,思想純凈,他們想訴說的話語,想表達的思想,往往都是通過其行為所呈現(xiàn)出來。因此,觀察是一名優(yōu)秀幼兒教師必備的專業(yè)能力,但教師往往對于“怎樣觀察、觀察什么”并不清晰。
當前,幼兒教育為了達到對幼兒“多元智能”的啟蒙作用,其授課理念愈發(fā)科學、課程結構逐漸多元、授課模式日益新穎,以往的學科制、過渡式的幼兒園教育,早已變成了當前綜合課程、多元整合的“育人”模式。教師要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具備多元能力,扮演多樣角色,觀察幼兒,了解幼兒,關注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興趣傾向、思想行為等,開展針對性、有效性、適宜性的教學活動。
教師細致地觀察幼兒,可以說是高質(zhì)量、高效率幼兒教育活動的基石,更是衡量幼兒教師教學水準的重要量尺,它能夠讓教師了解幼兒的興趣之需求、能力之情況、教育之影響,進而提供適宜性的教育。
當前,教師在觀察幼兒行為時,往往存在許多疑惑,教師不知道如何通過觀察來了解幼兒。究其因素,教師在觀察幼兒行為時,缺乏必要的理論依據(jù),進而造成教師有“觀察意識”卻沒有“觀察策略”;有“觀察時間”卻沒有“觀察目標”;有“觀察記錄”卻沒有“分析依據(jù)”,進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盲目性、隨意性的觀察?!吨改稀分?,既從“宏觀角度”分析了教師觀察幼兒行為的必要性,又從“微觀層面”指導教師如何對幼兒行為進行觀察、分析及教學應用,對于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而言,有著極大的幫助。
觀察,既是教師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又是教師通過后天訓練而得到的一種教學能力。教師結合《指南》中的指導思想,能夠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
例如,教師運用《指南》中的“目標內(nèi)容”,可以幫助他們明確需要觀察的目的,或滿足幼兒興趣之需,或針對幼兒能力不足,或達成幼兒教育要求;教師運用《指南》中的“典型行為”,可以幫助他們確定需要觀察的目標和內(nèi)容,或上課調(diào)皮搗蛋的幼兒,或性格沉悶寡言的幼兒,或日常大哭大鬧的幼兒;教師運用《指南》中的“年齡特征”,再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可以幫助他們抓住觀察的時間,或上課時,或午休時,或吃飯時等。
《指南》涉及“宏觀”五個發(fā)展領域,“微觀”十一個操作子領域及三十二個細化目標,為教師橫向全面、縱向深入觀察幼兒的行為舉止,提供了非常明確、清晰、系統(tǒng)的教育教學框架,有效解決了教師“觀察什么”的難題,糾正了教師“如何觀察”的不恰當“觀察點”。
與此同時,《指南》頒布十年來,從其本質(zhì)價值而言,它通過了時間的考驗、教育的革新,無論是“宏觀”分析,還是“微觀”指導,都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給予支持與幫助。
任何階段的教育,都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雙向活動,忽視任何一方的效能,都會導致其教育理念的缺失,進而造成課程內(nèi)容設置及教育活動開展的不完善。因此,教師要基于“兒童觀”與“教育觀”的雙向角度,遵循《指南》理念,觀察幼兒行為。
1.以兒童觀為理念指導的運用
教師總是以“理解兒童、尊重兒童”作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但是,一落實到實際的教學之中,往往就潛移默化地變成了讓幼兒服從、讓幼兒按照教師的意愿學習與游戲。
《指南》中的“社會領域”指明了幼兒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xiàn),他們會逐漸由理解規(guī)則、適應規(guī)則逐漸轉變成與同伴協(xié)商規(guī)則、制定規(guī)則。即使每一位教師的出發(fā)點都是“教幼兒做什么”,但并未轉換為“幼兒需要什么”的教育初衷,幼兒自主的機會、自由的空間,也逐漸被教師的要求所壓縮。
2.以教育觀為理念指導的運用
當前的教育模式都是普適性、集體制,但教師要根據(jù)個別幼兒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
《指南》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出,但在其“說明”部分,提出了普遍的教育期望,即幼兒教育相應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符合幼兒年齡規(guī)律與身心特點。當然,這并非讓教師、家長照搬、套用,以此作為幼兒教育的標桿量尺,而是以此結合實際,去了解3~6歲幼兒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與基本特點,進而實施針對性的幼兒教育活動。
教師在運用《指南》中,要反復學習,深浸其中,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逐步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筆者結合自身對《指南》的感悟及自身的教學實踐,將“觀察”分為“七段三層”(如圖所示)。
其一,初級觀察層次。筆者在沒用運用《指南》之前,往往處于這樣的觀察層次,雖然在日常教學中,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那些“異常”尤為突出的幼兒,并與其父母進行溝通,但選擇觀察的對象較為隨意或憑借自身的喜好,以此作為教師自身的觀察出發(fā)點。在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中,一般沉默寡言的幼兒問題較多。筆者在日常教學中,觀察他們的時間會不由自主地多一些,觀察他們對哪些內(nèi)容、游戲感興趣,對哪些小伙伴比較喜歡,進而在教學或組織游戲活動中,會“特殊”照顧他們。雖然這類觀察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目的性,但缺乏科學性與全面性的指導,屬于觀察初級層次;其二,中級觀察層次。筆者在初步了解《指南》的相關內(nèi)容及教育精神后,觀察逐步提升為“中級層次”,即在教育活動中,有了較為具體的觀察目的與觀察內(nèi)容,運用的觀察策略也更為多樣。這些觀察所關注的是“教育問題”“教學目標”,并非幼兒的“內(nèi)心聲音”,進而在教學之中,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現(xiàn)象。例如,調(diào)皮是幼兒的天性,很多調(diào)皮的幼兒讓教師很傷腦筋,而筆者在對這類幼兒觀察后,出于達成教學目標,常采取的手段往往以“師威”震懾,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預期效果,但也有極個別幼兒變本加厲,變得無法管教;其三,高級觀察層次?!爸屑墶钡淖蛱靹荼貫椤俺跫墶保爸屑墶钡拿魈煳幢厥恰案呒墶?。很多教師的觀察能力往往停留在“中級”層次,這是因為教師對“育人”的工作與《指南》的研讀缺乏一定的自身感悟。感悟是對多種“育人”理念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教師對“育人”工作有所感悟時,在觀察幼兒行為過程中,或許僅能夠運用到《指南》中的某個詞,或某段話,但教師對這部分內(nèi)容有更深的體會。
總而言之,觀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教學能力之一,而《指南》既是理念指導,也是科學手段,更是多樣工具,它讓幼兒教師學會了觀察,促進了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