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鳴
一
一場猝不及防的病變突然降臨到父親身上,緊急送往醫(yī)院后,父親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那天清晨,兩天滴水未進(jìn)的父親突然想吃水餃。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的他,對水餃有一種特別的“執(zhí)念”,逢年過節(jié)要吃餃子、大事喜事要吃餃子、出門遠(yuǎn)行要吃餃子、歸來還要吃餃子……仿佛所有重要的事情都離不開餃子。
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古老的漢族傳統(tǒng)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據(jù)記載,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xiàn)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jīng)變得和現(xiàn)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了。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說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國仍可見到。
翻閱許多典籍和介紹,東漢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冬至這天,張仲景卸任長沙太守,告老還鄉(xiāng),他走到家鄉(xiāng)白河岸邊,見許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他把羊肉、辣椒和驅(qū)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熬到火候時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患病的窮人,每人一大碗湯、兩個“嬌耳”,這藥就叫“祛寒嬌耳湯”。吃完之后,人們渾身發(fā)暖,凍耳也治好了。從此以后,每到冬至,人們想起張仲景為鄉(xiāng)親們治病的情景,也模仿著做嬌耳的辦法,做起了餃子,天長日久,便形成了習(xí)俗。
父親所在的醫(yī)院周邊餐館林立。我特意選了一家高檔餐廳,點了韭菜、香菇、鮮蝦口味的水餃,又叫了兩個像樣的菜,便急匆匆往回趕。
清晨的城市,沒有白天的車水馬龍,沒有夜晚的燈紅酒綠,一絲絲晨風(fēng)穿過樹影發(fā)出簌簌的聲響,這是城市中難得安靜的時刻。
父親這一生格外艱難。他一輩子都在與貧困抗?fàn)?,為了家人,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孩子。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年四季,父親天天忙碌不停,風(fēng)里來,雨里去??v使皺紋越來越深,白頭發(fā)越來越多,仍然堅定,義無反顧。就連每年的春節(jié),他也大都在單位度過,伴著爆竹聲聲,一個人、一瓶水、一塊咸菜、兩個火燒”,“他沒有更多的本事,除了上班,只能靠著體力掙點兒外快。打零工、發(fā)傳單、擺地攤、賣蔬菜……只要聽說哪里能多掙點兒錢,父親不管多苦多累,都要趕去。即使是雨天雪天,父親也總能為自己找一些零活兒來做,即使累得身體虛脫,也從不言悔?!边@都是真實的記錄。
從年輕到年老,父親對自己的節(jié)儉有時甚至到了吝嗇的程度。遇到非常重要的大事喜事,對自己最奢侈的獎勵也不過是多吃頓餃子。即便后來家中生活略有改善,他也舍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最多讓母親在水餃里多加點兒“硬貨”——純?nèi)怵W。
水餃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是最普通不過的美食。可在二十世紀(jì)八九十年代,物質(zhì)生活相對匱乏,能在尋常的日子里吃上一頓水餃,便是莫大的享受,吃頓純?nèi)怵W的餃子是過年才有的福利。過年過節(jié)、親朋來家,最富親情的待客之禮就是吃餃子。那時,吃餃子對于我家來說是一件很隆重的儀式。只要一說要吃餃子,全家人就立即操練起來:和面的、剁餡的、搟皮的,各司其職,各顯絕技,忙得不亦樂乎。不多會兒,一個個圓鼓鼓的餃子就整齊的排列開來,像列隊的士兵整裝待發(fā)。
煮餃子是父親的活計。父親愛煮餃子,看到餃子聚在一起,在沸騰的鍋里沉浮,他就像吃了山珍海味般滿足舒暢。父親說,餃子如人生,不煮不會熟。只有經(jīng)歷過痛苦的磨礪和上下起伏,人生才能逐漸成長和成熟。以至于我曾一度以為,父親之所以這么喜歡水餃,好吃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人生如同翻滾起伏的餃子,在慘淡的生活泥沼中拼盡一生??筛赣H沒能像翻滾的餃子一樣,歷經(jīng)沉浮,然后迎來滾燙的幸福人生,而是要走到生命盡頭了。
回到病房,我把餐食一樣樣擺在父親面前。與前兩天相比,父親今天看上去精神很好。他執(zhí)意讓我扶他起來,也不讓我和母親幫忙喂飯,顫巍巍地用餐袋拿起一個水餃,一小口一小口吃了起來。由于病痛的折磨,父親臉色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眼窩深陷,空洞的眸子泛著灰色。他枯瘦如柴的雙手抖個不停,好幾次差點兒拿不住水餃,搖搖欲墜、弱不禁風(fēng)的樣子讓人心疼。小小的一個水餃,父親艱難地用了五分鐘才吃完,便再也吃不下任何東西。
“還是你媽包的餃子好吃!”一生苦苦拼爭的父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念念不忘的還是母親親手包的水餃,眼前浮現(xiàn)著那些吃水餃的幸福時光,他永遠(yuǎn)地離開了我們。
二
父親祭日那天,天色陰沉灰暗,沉悶得令人窒息。母親早早地起來,一根一根地洗凈韭菜,一遍一遍地剁碎豬肉,又一絲不茍地調(diào)餡、搟面皮、包餃子、煮熟裝盤,步履蹣跚地端到父親遺像前,喃喃地想說點兒什么,欲言又止的嘴唇顫抖著,終究什么也沒說出來。她的神情如同朝圣一般,神圣而隆重。我知道,母親用這種方式來完成父親臨終前想吃頓水餃的遺愿,彌補(bǔ)她生命中最大的遺憾。
母親生長在農(nóng)村,有著農(nóng)民的質(zhì)樸與善良。她和天下大多數(shù)母親一樣,一生沒有驚人之舉,也沒有說過感天動地的豪邁宣言。她只是一位普通且極其平凡的家庭婦女,普通到淹沒在人群中就很難找到。從我記事起,記憶里都是母親忙碌的身影,從清晨一直到夜晚,她好像總是有做不完的事。在母親的心里,孩子就是她的全部,是她的生命,是她的精神支柱。每當(dāng)眾人用羨慕的目光或欣賞或夸贊孩子時,母親總會異常興奮,露出欣慰的笑容。
對于水餃,母親并沒有特別的喜歡。之所以樂此不疲,就是因為父親和我愛吃。在我的記憶中,因為生活條件困難,母親為了讓我們吃上美味可口的水餃,可謂想盡了辦法。或用豬油渣,或用碎花生,或用鮮蝦皮,母親變著法兒把餃子包成韭菜雞蛋餡,包成白菜豆腐餡,包成蘿卜木耳餡,也把自己對丈夫的心疼和對孩子的祝福包進(jìn)餃子,讓家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
完成了神圣的儀式,母親又在廚房為我忙活開了。雖說各種口味的水餃我都不挑剔,但要給我喜歡的水餃口味做個排行榜的話,母親包的三鮮餡餃子和冬瓜豬肉餡餃子,絕對可上排行榜前列。因為我喜歡的原因,每次回家,母親都會為我包這兩種餡的餃子。這次也不例外,“母親牌”三鮮餡水餃。
母親包水餃?zhǔn)前押檬帧W笫滞衅?,右手抹餡,兩手把皮一對折,左手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一捏,一個個小巧玲瓏、鑲著漂亮花邊的水餃就從母親手里跳了出來,圓滾滾、胖乎乎的,如同快樂的音符在流淌。記得小時候,每逢過節(jié)或重要日子,母親還會在餃子里面包一枚硬幣,或包進(jìn)一顆紅棗,說誰吃到這樣的水餃,就會鴻運當(dāng)頭、財源滾滾。據(jù)說這是來自于農(nóng)耕文明時,勞動者在新年對財富的美好祈愿。結(jié)果總是我運氣好,回回吃到,整個院子都是我得意歡樂的笑聲。及至長大,我才發(fā)現(xiàn)運氣好的秘密,原來這種水餃?zhǔn)悄赣H專門設(shè)計的“餃子王”,明顯大一號,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母親一邊包著水餃,一邊又和我聊起了父親的一些往事。母親告訴我,父親直到去世還在自責(zé):怪自己身體不好,給孩子增添了負(fù)擔(dān);怪自己沒有能力,讓家人受了委屈;怪自己沒留下什么家底,在城里買房沒能幫上我多少忙……
這讓我寢食難安。為人父母,誰不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父親這一生,盡管和我溝通不多,沒有能力助我乘風(fēng)破浪,也沒能給孩子留下任何值錢的東西,可他愛的付出,從來沒有缺席過。他把自己所能給予的、所擁有的、最好的全都給予了孩子,毫無保留,毫無怨言,不求回報,真是拼盡了全力??!
“快,趁熱吃,把這些全吃完!”不知不覺中,母親已經(jīng)煮好了水餃。和我小時候一樣,母親怕我餓著,先給我盛了一碗,端到我面前,讓我先吃。
時間是治愈傷痛最好的良藥?,F(xiàn)在,母親只需個把小時,一攤、一合、一捏,像變魔術(shù)一樣,就能把水餃做好。猶記得父親剛過世時,母親整天唉聲嘆氣,以淚洗面,不吃飯也不睡覺。“閉上眼全是你爸的影子,他在的時候嫌他煩,不在了怎么光想著他呢?剛才我好像聽見門響了,你往門外看看是不是你爸回來了……”空蕩蕩的房間里,充斥著滿滿的悲傷和母親憂傷的嘆息。那時,母親患上了高血壓,好幾次病情嚴(yán)重住進(jìn)了醫(yī)院。無法想象,母親是怎樣經(jīng)受住了沉重的打擊,又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她,讓她熬過了那段歲月。
望著母親頭上的白發(fā)和臉上深深的皺紋,我夾起一只大餃子,就著裊裊熱氣,送入口中??次掖罂於漕U、酣暢淋漓的樣子,母親拍拍圍裙上的面,欣慰地笑了。
三
有些事情,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dāng)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父親在世時,我篤定地相信他一生一世都會在家里頂風(fēng)擋雨,看顧我這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生活白癡”, 什么也不會、連料理自己都困難的“大小孩”。父親不在了,我才發(fā)現(xiàn)天塌了,而人生已到中年,只剩歸途。
父親的離世,讓我一下感到像斷線的風(fēng)箏,空空的心靈不知飄向何處。我無法接受這一現(xiàn)實,總是假裝父親只是出了趟遠(yuǎn)門,平常在人前也裝作若無其事,表現(xiàn)的很自然,做事的時候也會故意忘記這個事實,可偶爾一晃神突然想起來,心情就特別的沉重,總想在沒人的時候大哭一場,告訴自己不要想,但又會在下一個時刻,又想起、又哀傷。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最怕看到別人一家人團(tuán)圓溫馨的畫面,最怕看到別人父子相依相偎的場景。因為,父親走了,我成了沒爸的孩子,回家時喊一句“爸爸”成為了人生的奢望。父親在世時,我沒覺得父子是一場緣分,也沒覺得做兒子是一種福分。父親不在了,我才知道“兒子”是一種最美稱號和榮耀,我與父親的緣分已盡,下輩子還不知道有沒有資格再輪到。
龍應(yīng)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备赣H就是這樣,父子一場,只留給兒子許多個不必追的背影,還有刻骨銘心的記憶。父親走了,他帶走了母親的靈魂,也逼著一個孩子瞬間長大成人。看到失魂落魄一天一天消瘦下去的母親,我想著各種辦法讓母親振作起來。逛公園、看電影、帶孩子,甚至插科打諢、故意搗亂。稍有點兒空閑時,也總會去她那兒轉(zhuǎn)轉(zhuǎn),并讓她包頓水餃,一是方便快捷,二是不會過于操勞。然后埋頭一餐,心滿意足地離去。每次母親有事需要幫忙或者想見見我,也總會打電話叫我“回家吃餃子”。久而久之,餃子成了我與母親溝通聯(lián)絡(luò)的橋梁,“回家吃餃子”也成了家中不成文的“規(guī)定”,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這些年,我苦苦地在城市生活,飽經(jīng)風(fēng)霜,滄桑滿面。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好像永遠(yuǎn)還不完的房貸,我不得不東奔西走,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不敢停,不敢病,更不敢躺平,甚至談及夢想都是奢侈。可好像怎么努力也達(dá)不到別人的起點,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yǎng)你”的無奈,體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人生的艱辛。
沿著父親的足跡,走過父親走過的路,我才真正理解父親直到去世為何一直念念不忘母親包的那碗餃子。因為那碗餃子不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是一種抹不去的情懷。最家常的食物,往往最得人心。母親包的餃子里有家的味道,家才是心中永遠(yuǎn)最溫暖的地方。這種情懷深深刻印在父親的記憶里,周而復(fù)始流淌在心底。
這讓我愈加懷念那些和父母在一起包水餃時的幸福時光,且隨著光陰流轉(zhuǎn),益發(fā)鮮明深刻和不可磨滅。那時,不管生活多么艱難無奈,不管遭遇多少失意坎坷,不管內(nèi)心多么痛苦壓抑,只要包起水餃來,全家人都興奮起來,其他一切好像都不是事了。擠在不到二十平米的房子里,全家老少齊動員,圍坐在一起,父親做餡,母親和面,包著餃子聊著天,山南海北,無拘無束,自在安詳,其樂融融,家中彌漫著濃濃的餃子餡香味和滿滿的幸福味道,回蕩著或神采飛揚或開心爽朗或悅耳動聽的笑聲。畢竟,悲凄困苦的日子,人生還有餃子可吃,還有什么想不開的,還有什么可在意的?一碗水餃雖平凡微小,卻充滿治愈人心的力量,勝卻世間任何美味。
當(dāng)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晶瑩剔透的青花瓷碗中,一個個印著父母親指紋、雪白的肚皮、透著韭菜綠的水餃,包裹著最簡單也最深奧的人生滋味,有幸福和安慰,有希望和憧憬,有溫情和詩意,吃在肚里暖在心里,齒頰留香,沁人心脾,勝過千言萬語,安撫著內(nèi)心的哀傷和委屈,賦予著重整行囊再出發(fā)的力量。
流浪漂泊在城市,披荊斬棘于職場之中,我后來吃過許多地方名目繁多的餃子,比如蝦餃、酸湯餃、蟹黃餃、鍋貼餃、墨魚餃、鲅魚餃、鮮蛤餃等等??煽偢杏X缺少點兒味道,不及母親包的餃子香。
我曾想,在過去物質(zhì)極度匱乏的年代,水餃盡管樣式單一、放的肉也很少,吃起來卻香到骨髓、暖心暖胃。長大之后的現(xiàn)在,餃子樣式不斷推陳出新,口味層次豐富,色彩也五彩斑斕,紅黃白綠黑都有,卻再也吃不出當(dāng)年的味道。
同樣的一碗水餃,為什么吃起來那么與眾不同?現(xiàn)在我才想到,世間美味千萬種,讓我們記憶深刻的往往不是美味本身,而是那烹飪美味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記憶浮現(xiàn)之時,味道也隨之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的漸行漸遠(yuǎn),父母的家成了遠(yuǎn)方,而曾經(jīng)的遠(yuǎn)方則成為了現(xiàn)在的家。那碗餃子之所以香,就在于那一顆顆水餃連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的過程中那種闔家團(tuán)圓、其樂融融的溫馨和幸福。
可是父親不在了,他再也不會回來了,這成了我最大的悲痛,也成了兒女永遠(yuǎn)的等待。
四
“爸爸,爺爺什么時候來看我?”
“等下雪了就來!”
“為什么下雪了才來?”
“下雪了,爺爺養(yǎng)的兔子、小雞、小鴨啊,就長大了。”
……?……
父親過世后,當(dāng)女兒向我問起爺爺情況時,我總是這樣回答。于是,“下雪”就成了女兒最大的期待,為的是能見到爺爺。就在這樣的期待中,女兒一天天、一年年地長大,直到現(xiàn)在。但我一直不忍心告訴女兒:她苦苦等待歸來的爺爺,早已長眠地下,再也回不來了。
女兒童年的時光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的。那時,和大多數(shù)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一樣,我和妻子整日為了生活奔波忙碌,孩子便留給了兩位老人照顧。也許是受爺爺影響,女兒從小也喜歡吃水餃。但女兒吃水餃格外挑剔,蔥花不吃、香菜不吃、姜不吃……磨磨蹭蹭好不容易坐下吃飯了,又只吃餃子里面的餡,飯碗邊上都是挑出來或是嘴巴里吐出來的面皮。父親見不得浪費糧食,就把面皮一點兒一點兒地?fù)炱饋?,放到嘴里吃掉??伤麉s舍不得責(zé)怪孩子挑食,還直夸孩子聰明,并樂此不疲,誰勸也不聽。
中國式家庭,長輩們表達(dá)愛意的方式往往就是吃。為了讓挑食的孫女多吃點兒,父母可謂煞費苦心。我至今對那次回家見到的父母喂孩子飯的場景歷歷在目。那時,母親端著飯碗,父親拿著勺子,滿屋子追著孫女,連哄帶騙地讓孩子張嘴,一口一口輕輕喂下。女兒說吃飽了,爺爺還不放心,把各種好吃的夾一起壓實在勺子上,直到孫女吃下、完成這最后的儀式,一頓飯才算結(jié)束。
隔輩親不光是親,更多的是百依百順的溺愛。女兒在老人面前可謂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很少有達(dá)不成的愿望。想玩兒什么、想做什么,他們總會千方百計去滿足。我常想,若是天上的星星月亮能摘下來,估計他們也會去攀摘下來給孫女玩兒。
父親沒有多少積蓄,買不起那些昂貴的玩具。為了哄孫女高興,便常和孩子玩起肩膀上的游戲。每天從早到晚,讓孫女騎在他肩膀上,一會兒模仿飛機(jī)起飛,一會兒模仿馬兒踢腿,滿世界不停地奔跑。我知道后勸父親不要這么慣著她,父親笑呵呵地回答:“只要孩子開心就好。”父親說,他小時候也是在他父親的肩膀上度過了最幸福的時光。家里沒什么值錢的東西傳下來,只有這肩膀上的童年能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看著大汗淋漓的父親和坐在父親肩膀上手舞足蹈的孫女,我想,也許中國父親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的父親,無怨無悔地用自己的肩膀,托舉起了孩子顫抖的腳尖。這樣能讓孩子看得更高更遠(yuǎn),卻也讓他們輕易就忽略了墊腳的人。
誰也沒想到父親走得那么早。一場猝不及防的病變,讓父親永遠(yuǎn)地離開了人世。父親過世時,女兒剛跟我來到城市上小學(xué)。擔(dān)心孩子太小接受不了,父親堅決不讓孫女過來看望最后一眼,還專門叮囑我,不要告訴她,就說爺爺回老家建廠,給她養(yǎng)兔子、養(yǎng)小雞、小鴨去了。“她從小就喜歡這些小動物。”父親說。
時光流逝,女兒一天天長大,吃飯不再用人喂,但挑食的毛病一直沒改掉。很多美味的食物她都不愛吃,唯獨母親包的餃子,永遠(yuǎn)也吃不厭。每次回母親家,我問女兒想吃什么,她總是讓奶奶給包一頓餃子吃。皮薄餡兒大的餃子出鍋了,女兒總是舉箸捧碗,鉚足了勁往嘴里塞,生怕晚了一步就吃不到一般。不過一會兒,她就能狼吞虎咽地吃完滿滿一大碗,嘴里還直喊:“奶奶包的餃子就是好吃!”看著孫女大口大口吃得香甜,一臉滿足幸福的樣子,母親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地說:“喜歡吃就常來,我巴不得你每天都過來吃呢!”
上月末,母親打來電話,讓我?guī)畠哼^去吃水餃。熱氣彌漫的廚房里,包裹著對孩子濃濃愛意的餃子,在沸騰的鍋里上下浮沉,猶如清水里的芙蓉花。
看著廚房外安靜讀書的孫女,也許是又回憶起過去的時光,母親感慨道:“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間連你的孩子都這么大了,也懂事多了!”
“那時候天天眼巴巴地盼著你們長大,想看看你們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三十年后的樣子?!?母親告訴我,我小時候,她和父親最盼望的事就是看著我快點兒長大。等我有了孩子,他們最盼望的事又變成了看著孫女快點兒長大。
我愣了片刻,說:“媽,你的愿望早就實現(xiàn)了,我已經(jīng)快四十了!”
“我怎么沒看出來?這么大的人了,天天不是忘這就是忘那的……”
母親慣常地一通數(shù)落,數(shù)落中夾雜著疼愛。
看我不耐煩的樣子,母親停止了嘮叨,輕輕地?fù)荛_我的頭發(fā)拔去一根白發(fā),嘆了口氣說:“現(xiàn)在想想,那時候我們真傻,居然盼著你們長大。你們一個個都長大了,我們就老了,死了……”
一瞬間,我潸然淚下。
木 鳴:本名李志勇。從事宣傳、文化工作近20年,在多家報刊發(fā)表散文、評論、新聞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