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頤
一
第一次登臨太姥山巔,是25年前的盛夏季節(jié),與遠方朋友投宿摩霄峰電視轉播臺。當晚月明星稀,俯瞰54峰如剪影,崔嵬空山,萬籟俱寂,令人肅穆無語。黎明即起,佇立新月峰,極目山海大觀,關山千萬重,海天蒼蒼溟溟,待到一輪紅日跳出海面,山海草木盡在一片光明之中,便是令人胸襟舒張,仰天一嘯了。
后來閱讀福鼎地方文史專家周瑞光先生《摩霄浪語》一書,讀到對摩尼宮如此描述:“太姥山面朝東海,摩霄峰旁有新月峰,五鼓可望扶桑初度,夜間又可觀月兒初上,日月經天,光明普照,恰與明教徒眾信念相符,故依此峰選建摩尼宮,供奉光明之神是十分適宜的。”不禁拍案稱絕,這不就是吾輩當年在太姥山巔所經歷的情景嗎?
摩尼教源自古代波斯,為西元(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chuàng)立,故名。其教義核心認為,世界之初就有光明與黑暗兩個王國并存,最終光明必將戰(zhàn)勝黑暗,建立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潔凈的統(tǒng)一王國。摩尼教于武則天時期傳入中國,唐武宗會昌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至宋代改稱明教。
太姥山巔的摩尼宮,最早記載是唐代林嵩寫于唐乾符六年(879年)的《太姥山記》:“潭之西曰曝龍石,峰上有白云寺,又上曰摩尼宮?!?10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摩尼宮只殘留三四平方米的石室遺址,又被人稱之為“夢臺”,倒是白云寺歷代均有修葺,如今依然頗具規(guī)模。白云寺也是唐代就有記載,而且又稱“摩霄庵”,便讓人以為與摩尼宮應該同為摩尼教殿堂。
這些著名的宗教建筑讓太姥山巔增添神秘色彩,就如山巔一方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相傳是漢武帝命大臣東方朔給天下名山授名,太姥山被冊封為天下36名山之首,東方朔便將這5個大字題刻于離天最近的地方。
二
據新刻《重興太姥山白云寺碑記》所云“:唐開元元年(713年)白云禪師游方至此于合掌巖內,潛修月余,破魔開悟。開元十三年(725年),慧性禪師開山始建伽藍,追記前賢,故名白云寺,仰慕景行,又稱摩霄庵(諧音魔消庵)?!鼻敢凰悖自扑乱延?300年歷史,至明代,遂成臨濟宗太姥山系之祖庭。清代最為興盛,統(tǒng)轄全山22寺,僧眾達300余人。到了近代后,煌煌大寺趨于式微,但有兩次中興值得一書。
1929年春,年已古稀的薩鎮(zhèn)冰蒞臨秦嶼視察,這位清末參加過甲午海戰(zhàn),民國特任海軍總長和福建省省長的老人,晚年致力于慈善事業(yè),他與秦嶼名士周夢虞等人游覽太姥山,一路深感山道崎嶇,險阻難登,又見梵宇破舊不堪,唏噓不已,毅然以籌資鋪設山道修繕古寺為己任,委托白云寺住持步德法師負責。如今近一個世紀過去,國興寺前的700余級石階山道,世人稱之為“薩公嶺”,已成為太姥山一道著名人文景觀,而中興白云寺一事卻鮮為人知。所幸,薩公遺跡今猶在,那就是白云寺太姥娘娘殿前的西式門樓,保存尚好,使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成為白云寺顯著特色。
光陰荏苒,到了2010年,長凈法師接任白云寺住持,因常年海霧侵蝕,冰雪臺風等自然災害,殿宇僧寮腐朽不堪,雖歷年小修小補,但若無巨資投入,斷不能讓古剎重光。正當長凈法師壓力山大之時,佛緣來了,秦嶼企業(yè)家吳姓檀越朝山覲佛,目睹古剎破陋不堪,心生護法安僧之志,決定捐資修復。據說吳先生的慷慨解囊,緣于一夢,但如何修復,他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請來高工精心設計,保留薩公當年建筑風格,使用紅木等高級材料,于2012年春動工,投資3000多萬元,歷五載苦心營造,終使梵宮巍巍,古剎中興。
今登臨白云寺,也只能徒步,有3條路徑可選擇。最近的一條為烏龍崗蹬道,于本世紀初新辟,險象環(huán)生,如登黃山天都峰,是適合青年人的探險之旅,約40分鐘到達。最為舒緩的路徑為古道,一路可觀山中經典景物,約2小時登臨。遙想當年,71歲的薩公,步履如風,不減軍人氣度,為太姥山留下寶貴遺產;今有秦嶼吳先生,以先輩為楷模,重修伽藍,一脈相承,皆可載入太姥山志矣。
三
長凈法師為太姥山下的店下鎮(zhèn)人,17歲上白云寺為僧,20多年守候太姥山巔,是名副其實的太姥山人。前些年,他重任在肩,與吳先生一起重修古剎,殫精竭慮,成績斐然。此外,還身懷兩門高超技藝,聲名鵲起,尤為遠近“驢友”所贊嘆。
一門技藝是種茶制茶。白云寺周遭,隨處可見茶樹,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小菜茶等等,此處海拔900多米,一年有200多天云霧繚繞,生長著實至名歸的高山云霧茶。長凈一入寺院就跟著師傅種茶和制茶,特別是學得一手制作白茶的技藝,制作出的白茶有一種特殊韻味,大概就是白茶中的禪茶韻味吧。他對茶有自己的見解,認為茶與人一樣,是有心的,關鍵在于心心相通,茶味和人生的味道一樣,與禪的味道也一樣,坐禪的時候用這顆心,喝茶的時候也要用這顆心。
聽說在重修古剎的幾年,他每天為工匠們煮一大鍋白茶,喝了解渴、袪病、養(yǎng)生,工匠們都喝上癮了。
長凈法師為我們執(zhí)壺,將貯藏3年的白茶用文火煮開后一起品飲。奇特的是,看似濃郁的茶湯,入口卻是淡淡的清香。法師說,淡淡清香最好,生活還是回歸平淡最快樂,品茶也是這樣的。
另一門技藝是攝影。長凈久居太姥山巔,晨觀東海日出,夕望煙霞滿天,與奇峰異石終日相伴,常置身云霧繚繞之中,面對四季奇景,便萌生了攝影愛好。他用一架普通的單反相機,以一個僧人獨特視角與領悟,記錄下太姥山變幻莫測的每一個光影瞬間。2011年國慶期間,太姥山地質博物館展廳為他專門舉辦攝影作品展,冠名“一個僧人眼中的太姥山”。
在微信朋友圈里,長凈微信號冠名“閑云”,恰似一朵游蕩天際的白云。我很喜歡他寫的旁白的雋永文字:
山居廿四年,還如初相見。
托神云天外,浪跡人世間。
二十四年還如初相見,如太姥山與長凈,該是一對怎樣相投相契的楷模!這樣想著,我開始羨慕他們了。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