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價值利導因子

2022-02-14 00:24
許昌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思政價值課堂

陳 小 華

(柳州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柳州 545616)

“思想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德法”)這門課,共有六章,六根主線貫穿其中,分別形成了“人生”價值區(qū)塊、“信仰”價值區(qū)塊、“愛國”價值區(qū)塊、“核心價值觀”價值區(qū)塊、“道德”價值區(qū)塊和“法律”價值區(qū)塊。無論是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還是理論知識講解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相結合,抑或是將教學過程與考核過程相融合,或者將思想道德部分與法律部分相融合,都離不開上述六個價值區(qū)塊的核心要義,離不開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和發(fā)展高度,離不開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和未來發(fā)展,離不開老師和學生課堂發(fā)言及辯論的適合程度與效果之好壞。

課程教學改革無論采取怎樣的方式和方法,都有與之相應的價值因子貫穿其中。正如馬克思所說:“個人怎樣表現(xiàn)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1]520可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上述六個方面的價值理念讓學生欣然接受,并在課堂上參與到討論發(fā)言過程之中,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是至關重要的?!叭藙?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盵1]545教師營造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氣氛又會感染許多學生,帶動幫助那些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的學生投入課堂學習討論之中。

所謂“價值利導因子”,就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激勵事物發(fā)展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事物自我完善的動力源,也是事物自我否定的內在動因,其具有巨大的價值利導作用,因而富有極高的價值利導性。大學課堂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價值利導因子”,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會思考,學會運用知識。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做到“閱讀與思考的統(tǒng)一,堅持讀書和運用相結合,鍥而不舍、持之以恒”[2]129。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圍繞教材的六根價值主線,著力從“人生”“信仰”“愛國”“核心價值觀”“道德”“法律”等方面下手,提高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拓展教師的知識范圍,增強教師的學術造詣,整合教材相關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圍繞教師、教材、教法推進改革,探索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3]350。切實保證“德法”課的教與學相得益彰,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自身素質、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師生課堂互動效果的價值利導性。

一、教師自身修養(yǎng)和學術造詣的價值利導性

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要講好思政課,老師必須發(fā)揮立德樹人的表率作用,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3]348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為打造生動活潑的“德法”課堂奠定扎實基礎。徹底改變重知識、輕素質的現(xiàn)狀,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讓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實到思政課教學評價過程之中,切實推進高校教學手段和工具的深刻變革。因此,思政課教師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切實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學術造詣:

第一,教師應當重視言行儀表,淡泊功名利祿?!鞍倌甏笥嫞逃秊楸?。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yǎng)年輕一代、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盵4]191在理論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與學生密切接觸,老師的一言一行,學生盡在眼里。尤其是在講授思想道德這部分內容時,老師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人格魅力對于學生人生目的的確定、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人生態(tài)度的端正都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示范力。老師上課時的儀表言行之好壞,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價值引導性。老師的這些功力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具備的,關鍵在于:教師長期的自我修煉,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老師具備積極向上的人格魅力,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時,才能感染學生、引領學生。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傳承人類文明,指引學生選擇追求美好生活的正確道路。

第二,教師的親和力源自于立德樹人的表率作用。思政課“首先要堅持姓‘馬’姓‘共’”[5]326的原則,堅持正確的教育辦學方向。教師對于社會主義的態(tài)度、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感情,都會影響到思政課教學的效果?!案咝K枷胝喂ぷ麝P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盵5]376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高校辦學的基本遵循。思政課教師必須發(fā)揮立德樹人的表率作用,因事制宜,因時制宜,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由此,教師在課堂與學生互動時,才具備親和力,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第三,講好“德法”課,教師要做學生終身學習的榜樣,提高學術造詣。思想道德與法律領域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表面通俗易懂,但講深講透卻不易。比如,在講授第二章的內容時,涉及共產(chǎn)主義原理的相關內容。這部分內容的講解,要求老師融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知識,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什么是共產(chǎn)主義。為什么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什么要確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案锩硐敫哂谔?。要把我國發(fā)展得更好,離不開理想信念的力量。”[5]4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才說:“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盵5]34講好第二章的內容必須以“信仰”價值作為本章的區(qū)塊鏈,融合教材不同章節(jié)內容于一體,補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增強信仰信念的價值利導性。為此,教師就要為學生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榜樣、追求真理的楷模,提高自身的理論功底,增強自身的學術造詣。只有這樣,老師才有可能在課堂與學生互動時,得到學生的信任,讓學生真實理解相關知識點,用“信仰”價值引領學生,使學生形成對共產(chǎn)主義的價值追求和命運共同體的認同感。

第四,教師要做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典范。正如英國數(shù)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懷特海所說:“教育是教人們掌握如何運用知識的藝術?!盵6]8“德法”課堂上的互動,要緊緊圍繞運用教材知識解答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來展開,突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角性。重要的是通過課堂討論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安还軐W生對你的主題有什么興趣,必須此刻就喚起它;不管你要加強學生什么樣的能力,必須即刻就進行;不管你的教學給予精神生活什么潛在價值,你必須現(xiàn)在就展現(xiàn)它。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6]11如果課堂討論互動背離了這一價值目標,這種課堂互動就是一種形式主義的互動,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是僵死的、呆板的,背離了教育的核心追求。“要使知識充滿活力,不能使知識僵化,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盵6]9在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教材知識理解現(xiàn)實生活的能力,讓學生真實感受到知識里包含的思想所具有的力量和邏輯之美?!敖逃獋魇诘氖菍λ枷氲牧α?、思想的美、思想的條理的一種深刻的認識,以及領會這些思想對理解生活的作用。”[6]21這體現(xiàn)了結合實際進行課堂教學的價值利導性,對于“德法”課教改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反映出教師的言行儀表、功名態(tài)度、立德樹人表率作用、親和力、職業(yè)道德、學術造詣以及運用知識的技能,對于學生的教育來說,具有巨大的價值利導性。

二、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的價值利導性

“德法”教材的第三、四章與第六章的內容可以部分整合。例如,第三章的部分內容可以與第六章的部分法律內容相融合。在講到愛國情懷的培養(yǎng)時,可以融入增強兩岸統(tǒng)一、內地與香港共同發(fā)展的法治觀念,結合憲法及憲法相關法的部分內容討論相關問題。介紹一些《反分裂國家法》《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領海及毗連區(qū)法》等法律知識。讓學生將“愛國”價值理念融入法治理念,更好地了解我國依法治國的政策。

同時,教材內容的部分整合也要結合學生成人成才的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擬好課堂討論問題,讓學生針對討論的問題,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盵7]515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至于選擇什么樣的教材內容最適合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則要看教師如何將教材內容化為教學內容,這要依靠老師長期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和教學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

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就是教師對于教材內容取舍的價值引領。學生的這種需求,不是即興的,也不是偶發(fā)的,而是符合社會需要的;不是自私的,而是面向人類共同未來的。這種需求對于課程教學活動具有強烈的價值利導性?!皞€人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fā)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時候,才不再是理想、職責?!盵7]330教師將“愛國”“道德”“法律”價值區(qū)塊予以融合,讓學生對現(xiàn)實世界的觀察和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對于學生個人發(fā)展的作用將不再停留在理想層面。正如美國教育學家喬爾·斯普林格所說:“教育應當由運用感官漸漸過渡到運用理性?!盵8]228思政課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從關心個人理想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轉向關心社會理想和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

美國哲學家布魯姆認為:“教育的核心應當是關于宏大問題的理性對話,比如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理想的社會、愛與美的本質?!盵8]135只有使教學內容適合學生的發(fā)展,才能達到教育的這種目標。恰如布魯姆認為的那樣,“教育是由黑暗向光明的運動”[8]136。因此,思政課教師通過價值引導,能夠幫助學生走出認識黑域,通達本真世界,更好地服務于現(xiàn)實社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德法”教材的第五章與第六章的部分內容融合,可以圍繞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的價值取向,將第六章部分的行政法、民法和社會法等實體法部分內容融在一起予以講授。課堂教學要注重發(fā)揮“法律”的價值利導作用,其作為社會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具有重要作用,都是人們所處時代的經(jīng)濟關系的反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法律”的價值利導性。這種價值利導性就是要讓學生了解,他們生活中的法律都是他們所處的社會經(jīng)濟時代的產(chǎn)物,正如馬克思所說:“法律只是市民社會利益關系的客觀表達和一般形式?!盵9]158

“德法”課教改,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共通感,即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人的五種普通感覺”。這是一種學生利用個人稟賦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敖逃蚺囵B(yǎng)一般指一種潛在的自然素質或天賦的能力的培養(yǎng),它是一種人類發(fā)展自己本有的天賦和能力的特有方式。”[10]22這是作為一個共同體成員所具有的共同感覺,能夠使學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共同理想的價值追求,增進學生對社會共同體的自然情感和熱愛?!肮餐w使我們在忘我地追求所謂客觀知識和客觀真理中認識那種關懷我們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另一種更為重要的知識和真理,人的存在和價值是我們的根本目的?!盵10]32

“德法”課教改,不應當脫離學生的人生需求,“與人生脫節(jié)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違背人生理想及目標的教育,則是不好的教育,乃至于是一種反教育”[11]93。當今世界變化萬千,一方面是高科技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新冠病毒又久居不離并不斷變異,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深刻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思政課堂必須考慮學生因時代變化引起的思維和思想方面的變化,考慮學生因這些變化引發(fā)的新需求。比如,關心家人健康的需求,應對巨大競爭挑戰(zhàn)的需求,職業(yè)規(guī)劃符合社會和個人現(xiàn)狀的需求,思想觀念適應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需求,個性多樣化發(fā)展的需求,個人情感方面的需求,等等。要滿足學生這些多元化的需求,就必須將教材的“人生”“信仰”“愛國”“核心價值觀”“道德”“法律”等價值鏈與學生需求緊密結合,用教材的區(qū)塊價值因子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出課堂教學內容的主旨思想理念之價值利導性,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霸⒔逃谇?,強調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人文情感的滲透方式,合情合理,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盵12]181

“德法”課教改的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要改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規(guī)則,將課堂教學過程與課堂學習效果評價過程有機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及時地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加拿大教育學家邁克·富蘭深刻認識到,要“改變評估方法,了解學生已掌握的內容,以便進行下一步教學”[13]76。只有切實改變考核學生的方式,才能及時調整授課方法,才能及時調整授課進度,這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改,即如邁克·富蘭所說的,是“具體的、在課程和教學法方面以學生為中心的變革”[13]77。

這些都啟示我們,在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時,首先要明確課程教改的基本問題是什么。“什么知識最有教育價值?如何學習這些知識才有價值?如何評價這些知識的學習?”[14]4課程教改要重實效、輕形式。無論采取課堂學生演講還是采取課堂問題討論方式,重要的是考察這些教學方式的有效性。在一邊教學一邊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過程中,要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式?!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提高和增強理論說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15]410

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出:教材的不同章節(jié)內容是可以部分融合講解的,無論是教學內容的取舍還是教學方式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發(fā)揮課程區(qū)塊價值鏈的引導作用,挖掘其價值利導性,才能真正講好“德法”課。

三、學生實踐活動和師生課堂互動的價值利導性

學生實踐活動教學與師生課堂互動式教學,一方面要有“熱度”,即課堂討論要有一定的熱烈程度;另一方面又要有“溫度”,即在課堂討論中老師和學生的發(fā)言與辯論都要保持分寸,適可而止,保持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友好交流。

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要與時代特征和社會需要相結合。思政課不僅要重視理論教學,也要注重實踐、關注時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5]62教師對于課堂討論問題的設計,一定要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見到的現(xiàn)象和事例,融合教材內容精心打造,可以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起來。例如,每周上完四節(jié)課后,利用周末時間安排學生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到學校德育活動中心開展小組學習交流、討論或辯論。

這樣,可以及時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之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或自然班級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校園文化自信?!耙幼⒅匾晕幕艘晕挠?,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盵5]378讓學生在參與德育實踐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學以致用,提高學生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把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盵5]68這種實踐教學活動充分彰顯了學生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價值利導性。

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都把學生當作接收器,教學主體只有老師,而沒有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被當作客體對待就是被當成了沒有生命的東西,進而也培養(yǎng)學生把別人看成客體”。[8]251這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人文精神,總是習慣于把他人看成客體,作為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詬病重重,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的學校推行思政實踐、專業(yè)實踐、社會實踐的“三合一”實踐教學模式,“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潛在目的是將外在社會要求積極轉化成在校大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在要求?!盵16]34這既能發(fā)揮學生實踐的價值利導性,又能增強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的價值利導性,但該種教學模式很難做到與專業(yè)實踐的真正融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可能走過場。

有的學校推行網(wǎng)絡虛擬實踐,推進實踐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的融合,讓學生的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在網(wǎng)絡平臺上整合在一起?!耙跃W(wǎng)絡為平臺開展的模擬現(xiàn)實,覆蓋了大學生學習、交往、求職、創(chuàng)業(yè)等各個生活領域?!盵17]120該種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實踐教學成本,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在網(wǎng)絡平臺上應有盡有,具有很強的實操性。但該種模式的“實踐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踐活動還是有差距的,仍然是一種“觀念”上的實踐,對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還有的學校推行“慕課”“微課”教學模式,建立大數(shù)據(jù)教學平臺,構建思政課智慧教育系統(tǒng)。“智慧教育環(huán)境將學生直接帶入了復雜的理論知識場景之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智慧課堂活動,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高階思維、發(fā)散思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18]186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融合多元化技術和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有更多選擇,充滿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從而確保思政課教學始終生動有趣。但學生在多場景多視域的氛圍中容易迷失方向,選擇的學習界面有可能與“德法”教材內容相差甚遠,掛一漏萬,達不到教材教學大綱的學習要求,難以完美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師生課堂互動還可以運用應答式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富有互動、啟發(fā)和探究趣味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要求教師通過問題設計、案例搜集、教學工具和原則的選擇,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課堂互動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以便于學生更好更快更多地學到知識。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想學什么、是否學好了、如何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并不斷進步?“應答式教學是改進教學的途徑”。[19]36“德法”課堂上教學問題的設置和案例搜集,要圍繞著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真實事例,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相關道德和法律問題,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和辯論,明了是非,充分發(fā)揮“道德”和“法律”價值的引領和利導作用。這種教學模式輔以教學督導,效果更佳。教學督導員每周一次去聽某位采取應答式教學方法的老師授課,“在聽課的過程中,督導盡力發(fā)現(xiàn)能夠帶來最大影響的某種改革方法?!盵19]271反饋給該位教師,就能讓這位教師不斷改進課堂問題的設置,通過把握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來了解學生對教材相關內容的掌握情況。

總之,為了增強學生實踐活動和課堂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教學模式可以從單一模式向混合模式轉向,線上線下結合,教與學融合,教學過程與考核評價過程整合,技能驅動、態(tài)度驅動、能力驅動,多管齊下,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傲己玫慕虒W模式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這些教學模式以新型的學習理念為指導,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盵20]327思政課教師要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更好發(fā)揮貫穿“德法”課程的“人生”“信仰”“愛國”“核心價值觀”“道德”“法律”等價值的利導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德法”課教改,效果之好壞取決于教師自身修養(yǎng)、人格魅力、終身學習理念、學術造詣、教材不同章節(jié)內容融合、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學生實踐活動和課堂師生互動等環(huán)節(jié)的變革。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改革效果,關系到整門課程教學改革之成敗,關系到貫穿該門課程主線的區(qū)塊價值是否能夠發(fā)揮其利導作用。

思政課教師使命重大、任務艱巨。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就對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全面素養(yǎng)殷殷期盼,明確指出思政課教師應當“強政治信仰、深家國情懷、新教學思維、廣學術視野、嚴黨紀自律、正學識人格”[21]11。老師是上好思政課的關鍵,“教師的人格魅力、知識信息、價值觀念等對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21]31。無論是混合式教學,還是線上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

學生既是教學活動的客體,也是主體。思政課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沉浸于課堂師生互動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興趣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情境性和多維度的”[22]67。所以,在“德法”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必須不斷根據(jù)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思政課教師應當明了“對于師生關系,需要理解建立和維持關系的重要性,擁有感知這些關系在什么時候對學習者最有幫助的社會敏感性”[22]78。因此,思政課教師不能只重視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只關注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的師生關系,喪失了在最佳時間教育學生的敏感性。這樣的課堂互動必然是沒有生氣和靈氣的,其氛圍也不是友好的。教師會逐漸失去學生的信任,當然也就難以充分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利導作用。

誠然,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固然是正確的,但是,過于頻繁地改變教學方法,也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失去學生的信任。所以,“德法”課教改,也要堅持適度原則,千萬不能過猶不及?!坝幸恍┳兓呛檬拢3诌B貫一致也是好事?!盵22]110可見,做到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辯證統(tǒng)一,才是正道。

猜你喜歡
思政價值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美在課堂花開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