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江西省貴溪市第一中學)
貴溪市委市政府斥資6億元在象山書院原址重建象山書院,以打造象山書院這張貴溪市的金字“名片”,江西省貴溪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貴溪一中)又是象山書院的直接繼承者,有責任、有義務去探究陸九淵思想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在新時代弘揚傳統(tǒng)陸九淵教育思想。
830多年前,號稱百世大儒的陸九淵受弟子彭世昌之邀登臨于貴溪應天山,創(chuàng)立了一座千年學府——象山精舍。應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其山形整體看起來像一頭趴伏在瀘溪河飲水的大象,陸九淵便把應天山改稱為“象山”,自號為“象山翁”,世稱為“象山先生或陸象山”。當年陸九淵在應天山上創(chuàng)建象山精舍,結廬講學,可謂盛況空前。清晨以鳴鼓為號,象山先生便“揖升講座”“音讀清響”,從容授學,終日不倦,學子“無不感動興起”“感激奮礪”,講授五年,“慕學者駢肩累跡,席不能容”,求學者超過數(shù)千人。
陸九淵一生的輝煌在于創(chuàng)立心學,從事教學與學術活動,以“志道”“明理”“做人”為象山精舍的辦學宗旨,要求門徒有“切已自反、改過遷善”的自我修養(yǎng),指導學生有“自立自重,不隨人腳跟、學人言語”的開創(chuàng)精神,教導學子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天地之性人為貴”,陸九淵把人放到了自然和社會的中心地位,強調人在天地宇宙間最為寶貴。在教育實踐中,陸九淵認為人之所以要不斷地學習就是為了“學而為人”,所以他教育學生通過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要保持住人性的尊嚴,堅守住道德的尊嚴。
陸九淵在長期的講學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來一套獨有的陸氏心學特色的教育教學思想,“音讀清響”的語言,富有啟發(fā)的講解,激勵無數(shù)學子感激奮礪。陸九淵在講學過程中要求弟子養(yǎng)成“切已自反改,過遷善”的自我反思的習慣;要求弟子“精專創(chuàng)新”,不要拘泥于書本的束縛,有所取舍。陸九淵經(jīng)常帶領弟子離開課堂,尋訪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在游學中陶冶弟子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能力。陸九淵認為學習是一個自我領悟、自省進步的過程,在學習中師友的幫助是極其重要的。他把師友的規(guī)勸和督誡看作是學習聞道的鏡子。正是因為師友的幫助,才能讓學習者改掉自身的不良習慣。
象山精舍(書院)作為陸九淵思想體系形成之所,在歷史上也成為傳播心學、交流思想、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場所,起到了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昔日象山書院的舊址,如今是貴溪一中的校園,貴溪一中從建校開始,就肩負著將陸九淵心學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挖掘并傳承下來的歷史責任。
“明理”“志道”“做人”是陸九淵教育思想的三個核心點,三者之間相輔相成,內核統(tǒng)一。在學校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把陸九淵的教育思想應用于教學當中,把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相融合,做到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陸九淵所謂的“明理”,就是要弟子從世界觀上確認世界的本源是什么,陸九淵心學認為世界都是由“理”產(chǎn)生的,萬物皆為理。所以陸九淵說:“塞宇宙一理耳,學者所以學,欲明此理耳?!标懢艤Y的哲學觀深受佛教禪宗的影響,認為“心即理也”。這既是陸九淵整個哲學思想的基礎,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來源。陸九淵認為為學之人必須明白“理”才能打牢學習的基礎。當然,現(xiàn)在我們知道陸九淵的思想是主觀唯心主義的產(chǎn)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明理”的內涵、教育的目標肯定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陸九淵“明理”教育思想中那些符合現(xiàn)在需要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還是值得借鑒的。在現(xiàn)代教育中,我們可以把陸九淵“明理”教育思想的合理成分融合現(xiàn)代教育的新內涵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從宏觀上來講,高中教學中的“明理”教育目標內涵就是要學生在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下明確學習的目標和方向,通俗一點講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為什么而讀書,為什么而學習。從微觀上來講,自然科學學科中的“明理”教育目標內涵應該是掌握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社會科學中的“明理”教育目標內涵應該是掌握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比如歷史學科的“明理”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人類歷史發(fā)展所遵循規(guī)律是從低級到高級的演進,在人類歷史從低級向高級演進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chǎn)力的進步和發(fā)展,在階級社會中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是階級斗爭等。學生從“理”的層面理解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后再去學習歷史知識那便是高屋建瓴、水到渠成的事了。
陸九淵所謂的“志道”,就是要求弟子立志于求道。陸九淵在當時所說的“道”,基本內涵應該忠君愛國的封建倫理道德,即 “三綱五?!?,在封建時代,“道”只能是儒家之道,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在新時代,筆者認為高中教育“志道”的內涵應該是以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包含一切人類精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高中時代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才能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新課程標準也把“立德樹人”放到特別突出的位置,成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在高中教育階段,無論哪個學科都承載著“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尤其是人文學科,更是承載著為學生鑄魂的重要使命。因此陸九淵時代“志道”教育的思想方法對現(xiàn)代高中的“志道”教育還是有一定的學習和借鑒意義的。
陸九淵提倡“明理”和“志道”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弟子學會“做人”,因此陸九淵提出了:“學者所以為學,學為人而已?!标懢艤Y的“做人”有三層含義:首先是做一位品德高尚、堂堂正正的人;其次是做一個能“備道”的圣人;最后是做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超人”。由此可知,就陸九淵所處的時代而言,其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忠君愛國之士。雖然時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做人”的內涵也不斷地改變,但是陸九淵“做人”教育思想依然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如教育部2020年頒布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再一次明確:“歷史課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先行,使歷史教育成為形成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發(fā)揮歷史課程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使學生能夠從歷史的角度關心國家命運,關注世界的發(fā)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彼怨P者認為高中學科教學中要把陸九淵關于“做人”的要求和時代緊密結合,教育學生首先做一個遵紀守法合格公民,其次做一個對社會發(fā)展有一定推動作用的人才,再次做一個能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高中教學實踐中要加強“立德樹人”的教育,發(fā)揮學科育人功能。
現(xiàn)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陸九淵強調的“尊德、正心、立志”就是注重對學生道德的培養(yǎng),讀書先學會“做人”,即學為人的心學思想。由此可見,陸九淵的“做人”心學思想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他從明理、志道、做人的德育目標出發(fā)把道德教育看作是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基礎。陸九淵“簡易工夫、剝落、優(yōu)游讀書”的思想,對于教育者引導學生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鑄造和涵養(yǎng)學生的理想人格,具有很強的啟迪作用。只有把陸九淵的德育思想放到學校、教師、學生所組成的三維的、立體的坐標體系中,才能真正看到它對學校德育的現(xiàn)代價值。
在管理實踐中,貴溪一中近年來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引,吸收陸象山“學為人”心學思想的有益成分,堅持“道德育人,文化潤校”的德育發(fā)展方向,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體系,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有效整合德育力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貴溪一中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各級德育工作的職責;制定了《貴溪一中中長期德育工作規(guī)劃》,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和德育制度建設。一方面通過樹立典型,引導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另一方面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努力構建先進的校園文化。學生管理中心以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以活動為依托,從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做起,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抓好主題班會的主戰(zhàn)場,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培養(yǎng)全體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成立家長學校,建立以年級為單位的家長委員會、設立家長接待日、召開家長會、組織教師家訪。家長委員會的委員們可以經(jīng)常與學校領導和老師溝通,為學校的教育出謀劃策。學校也會采取座談、講座、印發(fā)材料等方式把學校的教育思路和大事向家長委員會報告,使家庭教育能與學校教育協(xié)調一致,達到最佳教育效果,共同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在校黨政聯(lián)席會的指導下,校團委、學生會、各班委、團支部等結合實際積極開展系列德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充分利用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各項主題教育活動,寓德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如每個月都有主題教育活動。與此同時,學校通過校報???、校園廣播、板報櫥窗、專題講座、文藝匯演、文明實踐、讀書活動、征文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美德、法制安全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并拓展德育陣地,積極組織廣大師生利用升國旗儀式、道德講堂、主題班會等開展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法制觀念、道德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此外,學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號召廣大師生以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校園和城市“雙創(chuàng)”為契機,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參加文明實踐活動,如:文明交通勸導、保護母親河等各種公益活動,把文明新風由校園帶入家庭,深入社區(qū),深受社會好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社會的真善美和責任感。
貴溪一中坐落在象山書院遺址上,是象山書院物質和精神文化衣缽的直接繼承者,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學校成立了“象山心學”研究小組,撰述并發(fā)表了一系列學術文章,尤其是將陸九淵的教育思想與學校教學管理相結合,推出了《貴溪一中校園文化設計理念》。從“心即理”的心學核心到“明心辨志”核心理念,從“尊德明志”的品格到“致明致知、自得自成”的校訓,從“學為人,尊德性”的訓誡到“自立自重、日新日固”的校風,從“自立、自得、自省、自克、自反”的自我修養(yǎng)到“學問思辨、切己自反”的學風,從“師友相輔”“窮究磨煉”的求學過程到“融愛于心、踐責于行”的教風,將陸九淵的教育思想與辦學理念有機結合,集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于一體,與時俱進,努力打造文化名校,培養(yǎng)質美志篤、全面發(fā)展的智慧人才,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名校。
貴溪一中努力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繼任者,把握時代發(fā)展機遇,將陸九淵的教育思想挖掘并傳承下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將文化遺址的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學校發(fā)展的文化優(yōu)勢,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功能,將文化理念融合到教育教學中,貫穿到思想道德建設中。根據(jù)現(xiàn)在高中教育教學的目標任務和特點,充分借鑒陸九淵的教育教學方法,包括:辨志立志、改過遷善、學當知本、優(yōu)游讀書、師友相輔等等。
學校近年來根據(jù)國家課程標準的調整和高考考試體系的變化,充分利用陸九淵“心學”中的教學思想,設立了“貴溪一中象山杯教師優(yōu)質課大賽”和“貴溪一中書院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大賽”,發(fā)揮了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創(chuàng)新優(yōu)勢,積極鼓勵教師和學生參加國家級和省市級的各類比賽,并取得了優(yōu)秀的競賽成績。將陸九淵“心學”教育思想與學校實際情況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陸九淵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明理”“志道”“做人”的教育思想也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作為陸九淵教育思想的直接繼承者,貴溪一中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陸九淵的教育思想與新時代教育需要相結合,并在陸九淵的教育思想中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新時代呼喚新的育人模式,需要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善于運用歷史的文化遺產(chǎn),在實際工作中推陳出新。未來,貴溪一中除了在教學和管理中進一步發(fā)掘陸九淵教育思想,還要與新復建的象山書院文化產(chǎn)業(yè)相結合,拓寬陸九淵思想的運用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