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芳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城關初級中學
教育信息化給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路,所以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轉變目前的英語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更好地參與英語學科的學習,提升英語學習效果。目前,雖然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地探索新的教學手段,以全面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和強化教學效果。
新課標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且教師也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性。在目前的很多英語信息化課堂中,課件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單一地為學生播放課件,學生也只是被動地看課件,導致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缺乏主動性。在這樣的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采用了新的教學手段,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教學方式仍然比較陳舊,采用的還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無法真正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真正地讓學生參與課堂,并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近些年來,網(wǎng)絡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網(wǎng)絡上面可以使用的英語教學資源也變得更加豐富,所以部分教師就對課件產(chǎn)生了過度依賴,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習慣于將一些課件原封不動地搬到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考量,缺乏自身的教學風格,導致整個課堂變得生硬和死板,教師無法突出自己教學的個性和特點,學生也缺少一定的主動性。此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大多會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來選擇教學資源,雖然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變得更加豐富了,但是教師并不能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這些資源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不到根本的提升和發(fā)展,這也是目前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大多會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樣性和交互性,在課堂教學中將文字、圖像、音頻、動畫等元素進行整合,試圖從視覺角度和聽覺角度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所以很多教師就更傾向于將多媒體應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過度追求課堂的信息量,在教學中增加了一些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無關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認知負荷,從而容易產(chǎn)生反作用。
英語本身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在語言課堂中更需要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然而,部分教師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只是單純地為了給學生播放教學課件和視頻,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真正的交流機會,教師不能借助表情和手勢傳遞自己的思想,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課堂授課的感染力。此外,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就會較少借助粉筆進行板書,課堂教學過多地局限于對知識點的陳述,缺少情感的交流,從而導致課堂生硬、呆板,無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視覺,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這樣才能加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量。教師應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信息化課堂使英語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聲音、圖像等進行整合,還原真實的教學情境,如此一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信息技術還可以將原本枯燥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圖像和逼真的動畫,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英語學科涉及的內(nèi)容較多,所以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僅依靠教材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有效的教學資源,將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整合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在信息化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幻燈片、錄音等手段將靜態(tài)的知識通過聲音和圖像等方式動態(tài)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將事物的形象和教學情境具體地呈現(xiàn)出來,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平臺。
課堂教學互動包含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語言知識和涉及的文化背景呈現(xiàn)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啟發(fā)學生思考。同時,學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加強與其他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下,教師和學生處于一個平等的狀態(tài),能夠更好地進行互動,使課堂變得更加活躍,不僅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而且更有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大多在課堂中學習各種知識,而課堂時間比較有限,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廣闊的學習平臺,使學生能夠借助網(wǎng)絡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既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況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意愿和需求來制定信息化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和英語課程的有效銜接,避免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中各種問題的產(chǎn)生,并不斷提升英語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果[1]。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確保所應用的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課堂互動有利于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在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堅持動態(tài)化原則,確保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以此來提升信息化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2]。
微課是信息技術下的產(chǎn)物,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英語課堂教學的發(fā)展,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教師在落實微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微課貫徹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英語教學的開展。第一,預習是整個學習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預習,學生能夠提前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并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將微課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預習的質量。第二,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將一些單詞和短語以微課的形式展示出來,使枯燥的單詞教學變得更加生動,使學生快速地吸收這些基礎知識。第三,教師在微課中可以穿插一些預習小測試,學生通過測試能夠了解到自己的預習效果,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測試結果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有利于提升教學的針對性[3]。第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將微課教學穿插其中,這樣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在講授冀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中的“How Do You Travel?”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英語來表達自己比較喜歡的交通工具,并利用微課來呈現(xiàn)重要的句型和單詞短語,以對話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交流的語境,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第五,教師也可以將微課分享給學生,使學生在課下借助微課進行復習,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
課前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快速地投入課堂知識的學習中,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前導入時,要注意課前導入的多樣化和趣味性,這樣才能真正地吸引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冀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中的“Amazing Animals”這一內(nèi)容時,可以為學生準備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觀看各種神奇的動物,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后面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知識的學習提供條件。因此,多媒體技術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教師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所以教師更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境,通過語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提升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是借助課本知識開展教學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逼真的語言課堂,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知識的學習中[4]。比如冀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中的“Danny's Favourite Colour”,該部分內(nèi)容要求學生掌握“How about”的用法,并掌握具體的句型,鞏固系動詞be 的用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學習該句型的具體使用語境,訓練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能夠進入一個真實的語境中,不斷地鍛煉和提升語言應用能力。
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的聽力。為了提高英語聽力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師可以積極地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讓學生借助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聽力訓練。此外,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設計各種英語聽力材料,讓學生借助聽力材料來進行聽力訓練,以有效的訓練來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
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的空間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學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完成英語學習,打破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專門的英語學習網(wǎng)站,將教學內(nèi)容等相關資料上傳到網(wǎng)站,使學生完成在線學習,實現(xiàn)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的混合,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而且還能使學生靈活地安排自己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英語學習效果[5]。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拓展課堂的空間和范圍。此外,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要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中與學生進行更有效的互動和交流,通過信息技術打造出生動、逼真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不斷地說英語和用英語,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