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文頂,黃志敏,唐 宇,江旖旎,邱少彬,邱 菲,陸良喜,吳金玉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0;2.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3;3.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仁愛分院,廣西 南寧 530023)
慢性腎衰竭(chronic renal falure,CRF)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其特征是腎功能逐漸下降。CRF是各種慢性腎臟病持續(xù)發(fā)展的結局,患者的腎臟功能受到不可逆性的損傷,并引起多系統(tǒng)受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胃腸道癥狀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臨床表現(xiàn),在病程的初期即可發(fā)生[1],且眾多實驗驗證了CRF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這一觀點[2-4]。Meijers等[5]在2011年首次提出腸腎軸理論,指明了腸道功能在腎臟疾病的發(fā)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為腎臟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F(xiàn)代研究表明,腸道可分泌尿毒素,并影響其代謝[6]。在腎臟疾病發(fā)展過程中,腎臟功能減弱,代謝毒素功能障礙,毒素在腸道蓄積,腸道原有的菌群結構被打破,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而有益菌群被抑制,各類毒素大量產(chǎn)生,甚至通過腸道屏障進入血液,流向全身各系統(tǒng),增加CRF患者死亡的風險。中醫(yī)學認為“脾腎虧虛、濁毒瘀阻”為CRF基本病機,“瘀”貫穿于CRF始終[7],CRF引起的腎“瘀”是引起脾胃、腸道功能失調(diào)的根本,腸腎軸理論與其不謀而合。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三七注射液有減輕微炎癥狀態(tài)、改善腎功能、延緩腎纖維化進程的作用[8-10],但其基于腸腎軸理論的作用機制和靶點尚未明確。本研究主要探討三七注射液對CRF大鼠腸道菌群多樣性結構的影響,進一步明確三七注射液基于腸腎軸理論在治療CRF過程中的作用靶點和機制,為三七治療CRF提供依據(jù)。
1.1實驗動物 SD(Sprasue-Dawley)雄性大鼠120只,購自長沙天勤公司,鼠齡10~12周,體重(200±36)g,實驗動物批號:00098611。大鼠在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飼養(yǎng),飼養(yǎng)室內(nèi)溫度為18~25 ℃、濕度為50%~60%,分籠飼養(yǎng),常規(guī)大鼠維持型顆粒飼料喂養(yǎng),正常飲水、攝食,燈光按自然日常照明、12 h明暗交替,定時清洗籠舍,打掃動物房。
1.2藥物 三七注射液,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100 mL/瓶,含生藥20 g,桂衛(wèi)藥制號(1998)005121;鹽酸貝那普利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92。
1.3實驗方法 將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三七低劑量組、三七中劑量組、三七高劑量組、貝那普利組,每組20只。正常組無處理,其余5組大鼠均采用國際通用的5/6腎臟切除法建立CRF模型[11]。 造模成功后,正常組與模型組大鼠給予生理鹽水10 mL/(kg·d)腹腔注射,三七低、中、高劑量組大鼠分別給予三七注射液1 g生藥/(kg·d)、2 g生藥/(kg·d)、3 g生藥/(kg·d)腹腔注射,貝那普利組給予鹽酸貝那普利5 mg/(kg·d)灌胃,均1次/d,共8周。
1.4檢測指標及方法
1.4.1腎功能指標 干預8周實驗結束24 h后,對各組大鼠腹主動脈采血約4 mL,采用生化法檢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
1.4.2糞便生物多樣性分析 干預8周實驗結束24 h后,在滅菌超凈臺上操作,收集大鼠糞便:預先使用紫外線對操作所需材料和操作室進行滅菌,隨后將濾紙放入籠具,每籠放入大鼠1只。在大鼠肛門和下腹部,用鑷子進行輕度刺激,促進大鼠排便,排便后立刻收集糞便,放入凍存管中并做好標記放入液氮中,0.5 h后移入-80 ℃冰箱保存。共收集到33個糞便標本,其中正常組、模型組、貝那普利組各5個,三七低、中、高劑量組各6個。將糞便標本提取樣品總DNA后,基于Illumina HiSeq測序平臺,采用雙末端測序(Paired-End)法獲得測序序列,進行拼接質(zhì)控、優(yōu)化數(shù)據(jù),OTU聚類分析,在門、屬水平上統(tǒng)計各樣品群落組成;使用α多樣性分析、β多樣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在多層面上對腸道菌群進行分析,挖掘樣品之間的差異(委托北京百邁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2.1各組大鼠血清BUN、SCr水平比較 正常組與各藥物干預組BUN、SCr水平均明顯低于模型組(P均<0.05),且三七高劑量組均明顯低于三七低劑量組、三七中劑量組和貝那普利組(P均<0.05),三七中劑量組和貝那普利組均明顯低于三七低劑量組(P均<0.05),貝那普利組均明顯低于三七中劑量組(P均<0.05)。見表1。
表1 正常組及慢性腎衰竭各組大鼠血清BUN、SCr水平比較
2.2各組大鼠腸道菌群多樣性分析 α多樣性分析顯示,模型組Shannon、ACE、Chao指數(shù)均明顯低于正常組(P均<0.05);三七低、中劑量組ACE、Chao指數(shù)均明顯高于模型組(P均<0.05),且三七中劑量組ACE、Chao指數(shù)均明顯高于三七低劑量組(P均<0.05);三七高劑量組與貝那普利組Shannon、ACE、Chao指數(shù)均明顯高于模型組、三七低劑量組、三七中劑量組(P均<0.05),但三七高劑量組Shannon、ACE、Chao指數(shù)均明顯低于貝那普利組(P均<0.05)。見表2。根據(jù)樣本在不同測序深度時的OTU數(shù)和Shannon指數(shù),分別繪制稀釋性曲線和香農(nóng)曲線(見圖1及圖2),可見樣本在15000 Reads左右時曲線逐漸進入平臺期,代表測序數(shù)據(jù)量足夠。
表2 正常組及慢性腎衰竭各組大鼠腸道菌群Shannon指數(shù)、ACE指數(shù)、Chao指數(shù)比較
2.3各組大鼠腸道菌群相似度比較分析 使用QIIME軟件進行β多樣性分析,通過主坐標分析法(PCoA)來評估菌群的β多樣性,并據(jù)此繪制PCoA分析圖,顯示正常組與三七低劑量組、三七中劑量組、貝那普利組樣本間距離較為接近(相似性高),三七高劑量組與其余各組樣本間距離差距較大。見圖3。
2.4各組大鼠腸道菌群物種組成分析 將OTU的代表序列與微生物參考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得到每個OTU對應的物種分類信息,進而在門、屬水平統(tǒng)計各樣品群落組成。
測序序列數(shù)C代表正常組;L代表三七低劑量組;M代表三七中劑量組;H代表三七高劑量組;Mo代表模型組;P代表貝那普利組;數(shù)字為組內(nèi)樣本編號
測序序列數(shù)C代表正常組;L代表三七低劑量組;M代表三七中劑量組;H代表三七高劑量組;Mo代表模型組;P代表貝那普利組;數(shù)字為組內(nèi)樣本編號
橫、縱坐標分別為兩個特征值,百分數(shù)代表其對樣品間差異的影響程度
2.4.1門水平組成分析 樣本細菌在門水平的分布以及各組樣本平均豐度組成中,厚壁菌門(Firmicutes)相對豐度百分比最高,平均超過75%,見圖4。貝那普利組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相對豐度百分比次之,其余各組樣本中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相對豐度百分比次之,其他菌門相對豐度百分比均不到1%,見圖5。
C代表正常組;L代表三七低劑量組;M代表三七中劑量組;H代表三七高劑量組;Mo代表模型組;P代表貝那普利組;數(shù)字為組內(nèi)樣本編號
圖5 正常組及慢性腎衰竭各組大鼠糞便樣本菌群門水平組成情況
2.4.2屬水平組成分析 各樣本在屬水平上共檢測到51種豐度大于0.1%的細菌,細菌組成和豐度之間的差異隨著細菌分類的細化而越發(fā)明顯,見圖6。相對于模型組和三七低劑量組,貝那普利組、三七高劑量組和三七中劑量組中大腸桿菌-志賀菌屬(Escherichia-Shigella)豐度下降顯著,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毛螺菌屬(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未培養(yǎng)的細菌(uncultured_bacterium_f_ Muribaculaceae)、瘤胃菌屬(Ruminococcaceae_UCG-014)、瘤胃球菌屬(Ruminococcus_1)等豐度顯著上升,且以三七高劑量組最為顯著,見圖7。
圖7 正常組及慢性腎衰竭各組大鼠糞便樣本菌群屬水平組成情況
CRF的進展伴隨各種并發(fā)癥,其中厭食、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胃腸道癥狀最常見,主要是由腎臟疾病惡性發(fā)展使毒素堆積及排泄障礙所致[12]。腸腎軸理論提出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CRF與腸道之間存在明顯關系,并且這種影響是雙向的、多方面的[13-15]:①CRF患者腎臟排泄功能減弱,大量毒素堆積造成腸道微生態(tài)系統(tǒng)紊亂,首先是益生菌減少,其次腐生菌過度生長,腸道菌群結構的改變使體內(nèi)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態(tài)平衡被打破;②體內(nèi)炎癥反應增強,破壞黏膜屏障,增加腸道黏膜屏障的通透性,進而損害腸道屏障功能;③腸道內(nèi)有害代謝產(chǎn)物生成增多,毒素排泄障礙而不斷蓄積,腸源性毒素、條件致病菌及致病菌移位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又加劇了組織損害,同時也加快了CRF的發(fā)展。
C代表正常組;L代表三七低劑量組;M代表三七中劑量組;H代表三七高劑量組;Mo代表模型組;P代表貝那普利組;數(shù)字為組內(nèi)樣本編號
腸道具有消化、排泄等功能,寄生有大約1 100種微生物,其總數(shù)約為1 014個,在其組成結構中細菌占主要部分,因其相互間會產(chǎn)生各種反應,如免疫應答等,因此腸道被認為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16]。根據(jù)腸道菌群與宿主的關系,可將其大致分為3種:①有益菌群,如雙歧桿菌等具有營養(yǎng)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②條件致病菌群,如腸球菌等,在健康機體的腸道中無害,特定條件下具備侵襲性,危害宿主身體健康;③寄生的病原菌群,如致病性大腸桿菌、彎曲桿菌及部分真菌等,在健康機體腸道生態(tài)平衡時數(shù)量較少,其數(shù)量增加會消耗能量產(chǎn)生對宿主有害的代謝產(chǎn)物[13]。謝珊[2]報道,人體腸道菌群主要由7門組成,其中擬桿菌門與厚壁菌門在腸道菌群中約占90%,而CRF患者普遍具有腸道菌群結構失調(diào)的現(xiàn)象,并提出這種失調(diào)的特征是低豐度類群最先受到影響,并且對腸道健康有益的菌群數(shù)量顯著減少。本研究顯示,CRF大鼠血清BUN和SCr水平明顯升高,三七注射液干預各組血清BUN和SCr水平且呈劑量依賴性降低。提示三七注射液具有改善腎功能作用,以中、高劑量作用顯著。
本實驗對6組33個糞便樣本進行了測序分析,根據(jù)稀釋性曲線和香農(nóng)曲線分析證明測序數(shù)量及樣本數(shù)足夠滿足實驗要求。33個糞便樣本共獲得有效序列1 111 126條,序列有效長度350~500 bp,雙端序列拼接、過濾后共產(chǎn)生1 017 408條Clean tags,每個樣品至少產(chǎn)生11 164條Clean tags,平均產(chǎn)生30 831條Clean tags。將優(yōu)化序列進行聚類,劃分OTU,在97%的相似水平下獲得2 477類OTU,基于OTU分析結果,通過α多樣性分析研究樣品內(nèi)部的物種多樣性,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計算各樣品在97%相似度水平下的Shannon、ACE及Chao共3個指數(shù)。Shannon指數(shù)的大小取決于樣品群落中的物種豐度和物種均勻度,是衡量物種多樣性的指標。當樣品的物種豐度相同,群落中各物種均勻度越大,則群落多樣性越大。Shannon指數(shù)的大小反映了樣品物種多樣性的高低;ACE和Chao指數(shù)則主要受菌落豐度水平影響,用于衡量物種豐度即物種數(shù)量的多少。腸道菌群相似度是反映腸道功能和生理狀態(tài)的典型表現(xiàn)之一,證候、環(huán)境以及體型的不同都會導致腸道菌群相似性出現(xiàn)差異[17-19]。本實驗結果顯示,模型組大鼠Shannon、ACE、Chao指數(shù)明顯低于正常組,各藥物干預組均明顯高于模型組,提示三七注射液和貝那普利均可改善CRF大鼠腸道菌群多樣性。近年來研究顯示,CRF患者存在致病菌增多、益生菌減少的情況[20]。溫珍亮[21]研究報道,大腸桿菌-志賀菌屬僅在腸道損傷時出現(xiàn)并大量增加,在穩(wěn)態(tài)及腸道損傷好轉時不能被檢出。本實驗結果顯示,三七注射液干預后在屬水平上CRF大鼠的腸道細菌分布比例有較大改變,中、高劑量組中乳桿菌屬、毛螺菌屬、瘤胃菌屬、瘤胃球菌屬豐度顯著上升,大腸桿菌-志賀菌屬豐度明顯下降,提示中、高劑量的三七注射液更有助于改善菌群結構。
綜上所述,CRF大鼠體內(nèi)腸道菌群多樣性減少,菌群結構被破壞,代謝毒素增多,符合腸腎軸理論內(nèi)涵;三七注射液干預可改善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菌群結構,保護腎臟功能,減少代謝毒素產(chǎn)生,以中、高劑量作用明顯。提示三七注射液延緩CRF大鼠病程進展的機制可能與其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菌群結構有關。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