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梅 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2022年版)》)中提到的語文課程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和文化自信的綜合體現(xiàn),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其中,后三個方面都是以語言建構與運用為基礎,并在兒童個體語言經驗發(fā)展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由此可見,學生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對其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只有當其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不斷建構讀寫知識,并在真實的情境中反復運用,讀寫經驗才能不斷豐富。筆者現(xiàn)以部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為例,談談豐富學生讀寫經驗的一些思考和建議,和大家討論如何結合文本,設計出豐富的立體化的整合活動,從而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部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是綜合性學習單元。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語文要素為以下三個方面:1.初步了解現(xiàn)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2.根據(jù)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3.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綜合性學習不是部編版教材的輔助產品,而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存在著對綜合性學習的教材特點把握不準、綜合能力訓練不全面、探究過程不充分而導致學生依然被牽著鼻子走等問題。本單元開展綜合性學習教學時,必須在把握教材特點的基礎上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讀現(xiàn)代詩,編現(xiàn)代詩集,學習寫現(xiàn)代詩,舉辦詩歌朗誦會。只有當探究活動得以扎實地開展,才能助力學生豐富讀寫經驗。
一位教師在教授本單元時,按部就班地講解每首詩的意思,帶著學生分析每首詩的表達方法,然后讓學生模仿著寫一首小詩。最后,挑選幾個學生到講臺前朗誦自己寫的小詩,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
這樣的教學方法針對綜合性學習單元來說,未能體現(xiàn)綜合性的特點?!墩n標(2022年版)》中強調: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注重聽說讀寫的整合,促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將語文綜合性學習與一般意義上的課堂學習、課后練習有所區(qū)分,而要結合文本內容,從訓練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fā),開展有關學習活動。
本單元的特殊之處,不僅在于其是綜合性學習單元,而且還是詩歌單元。在詩歌教學中,低年段學生主要借助想象來獲得初步情感體驗。在中年段,學生能欣賞詩歌語言,并聯(lián)系生活體驗來深入感受詩歌中情感。到了高年段,學生會注意從細節(jié)、寫法來體會,總體上循序漸進。
部編版教材中,每一個綜合性學習單元均是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展開。教師可以對單元內的教學目標、資源、方法等進行統(tǒng)整,有效推進,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綜合性學習任務,從而順利實現(xiàn)單元的教學目標。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些學習現(xiàn)代詩的經驗,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不在于理解詩的意思,而是促使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受字里行間傳遞的情感,并結合實踐活動收集、創(chuàng)作詩歌,進一步感受詩歌的魅力。
當知識課堂向生命課堂轉變時,教學的含義就變得更為豐富,從單一傳遞教科書上的知識轉化為培養(yǎng)身心健康發(fā)展、積極主動探究的時代新人。課堂不是簡單訓練的場所,而是引領學生發(fā)展的場所,應該有生命火花的碰撞和展現(xiàn)。筆者和學生共學本單元時,精心設計,采取以下策略。
教學《繁星》時,學生多讀多誦,從短小的詩句中感受到了詩人的真摯情感,并由此產生共鳴。文中的三首小詩都是冰心“愛的哲學”的投射,她輕輕唱著愛的贊歌,贊頌童真、自然和母愛。讓學生摘抄幾篇冰心寫的其他小詩,和教材中的三首放在一起品讀,增強感受力。教學《綠》時,學生很是驚訝:自己以前怎么沒有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綠呢?甚至教室里就有那么多的綠?。」P者讓學生在家用不同的顏料調制出各種不同的綠,并逐一給這些綠起名字,拍圖發(fā)至班級QQ群,互相欣賞,綠的世界因此就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和綠有關的想象空間得以繼續(xù)拓展。
如果說艾青的《綠》是一幅寫意畫,那么葉賽寧的《白樺》就是注重細節(jié)的油畫了。教學《白樺》時,因當?shù)貙W生沒怎么見過白樺,僅靠書上那幅朦朧的背景圖以及文字的描寫,難以真切體會白樺的獨特之美,明顯感覺在互動過程中產生了瓶頸。因此,筆者找了一組白樺樹在春夏秋冬展現(xiàn)出不同魅力的圖片,配上動聽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邊想,邊讀,邊悟。
當教學略讀課文《在天晴了的時候》,筆者帶著學生體會詩人如此豐富的想象力,竟然將蝴蝶的翅膀想象成了智慧的書頁。于是讓學生在書頁上畫出一群外出踏青的小火柴人,學習帶來的快樂也隨之翻倍,接著再讀,感受自然不一般。詩中明快的節(jié)奏,活潑的形象,讓學生感覺如此暢快,身心都跟著詩歌的韻律活潑地躍動起來。
值得強調的是,綜合性學習雖然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但是仍不可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恰當高效的引導將直接影響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成效,因此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讓自己“導”有所值,“導”有所獲。
詩是情感和審美的雙重產物,多讀好詩,學生更有可能遇見與天性契合的靈性表達——他們的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都能得到呵護和培養(yǎng),表達的創(chuàng)造力會得到激發(fā)。單元拓展課上,筆者繪聲繪色地朗讀金子美鈴所寫的《積雪》,詩人對處于不同層的雪,竟有著如此細致入微的體察和愛憐,也深深打動了學生。順其自然,再向學生推薦兩本優(yōu)秀的課外詩集,一本是金波的《讓太陽長上翅膀》,另一本是金子美鈴的《向著明亮那方》。這兩本詩集是對教材文本的有益補充,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性別的著名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格不一樣,帶給學生的啟發(fā)自然也不一樣。
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之間的關系,永遠是相互促進的。好的課外閱讀,能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教材中的文本,打開思想和心靈間的通道,拓寬眼界,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成為獨立的閱讀者和表達者,從而才有可能慢慢達到不需要教也能主動思考、主動表達、主動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在綜合性學習單元,部編版教材注意給學生搭建綜合性學習支架,從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果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課外好詩同時也是一種共享支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提高審美能力。學生在閱讀金波和金子美玲的詩時,會在不經意間將在課堂上習得的方法融進對新詩的閱讀和理解。筆者再鼓勵學生課后去互相交流自己最喜歡的詩,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聽聽別人的感受,收獲更為厚實。
對本單元而言,教詩歌,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放學生自己去想象、感悟、品味、體會,不要條分縷析,不能要求學生對詞句做概念化的解釋,應鼓勵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相互啟發(fā),豐富體驗,并聯(lián)系生活,結合自己的經驗把感受說清楚。學詩歌單元,就應該用詩一般的方式,給兒童重新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機會,還給了他們在心里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的機會。
《課標(2022年版)》在總目標中指出,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發(fā)展聯(lián)想和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豐富語言經驗,培養(yǎng)語言直覺,提高語言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在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設計富有挑戰(zhàn)的趣味性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和想象力,學生便更樂于感受、理解、欣賞詩意的文字,獲得一定的審美經驗,愿意走近詩,親近詩,就能在心靈的田野上,到達更美的遠方,流淌出來的文字也會因此而更閃亮。
筆者自創(chuàng)幾首小詩,比如以白樺樹的口吻寫給森林里的花、寫給天空,學生讀著教師創(chuàng)作的詩歌,不由得感受到教師被詩歌打動的誠意,自己內心的詩情也再次被激發(fā),迫不及待地拿起筆來學著創(chuàng)作小詩,有的還為小詩配上一幅畫。讀詩想畫面,美圖配小詩,學生的心靈離詩更近了,讀詩賞詩的勁頭也就更足了。這樣整合式的教學活動,就是在真實、完整且有意義的情境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共同完成由目標驅動的、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高效過程。
在該綜合性學習單元的教學尾聲,學生可以合作編小詩集,可以是收集的詩,也可以是自己的詩,從詩人、內容、形式等角度給詩歌分類,再給詩集起一個好聽的名字,最后展示。另外,班級可舉辦一場詩歌朗誦會,所有細節(jié)都可由學生分工合作完成。
綜合性學習活動貫穿于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導語頁提出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目標和任務;“活動提示”穿插在課后練習中,對活動進行具體指導;“綜合性學習”這一板塊,是學習成果的總結和展示。教師只有解決學生在讀寫教學中主動輸出的問題,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讀寫教學的主體。在綜合性學習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可使學生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還能使他們的詩情在想象中得到升華,從而促進思維的發(fā)展,收獲表達的滿足和欣喜。
綜上所述,在部編版教材中,綜合性學習單元的編排強調的是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教師從整合的視角出發(fā),設計有新意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興趣,尊重學生思考的個性,從而提高其理解力和構思力,促使其在原有讀寫能力的基礎上,能圍繞某一主題的實踐活動拓展思路,對表達內容進行再認識、再創(chuàng)造,進而豐富他們的讀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