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民
(無錫市兒童醫(yī)院消化科,江蘇 無錫 214000)
消化性潰瘍是指人體消化道發(fā)生的一種慢性潰瘍,由于其常常發(fā)生于胃和十二指腸這兩個部位,因此臨床上一般將其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原因主要是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減弱及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過多,對胃黏膜造成損傷(主要為胃黏膜缺血、壞死和脫落,病變嚴重者可累及胃黏膜深層),從而引起潰瘍表現(xiàn)[1-2]。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以上腹痛、反酸、腹脹等為主,部分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出現(xiàn)嘔血、黑便等癥狀。近年來,兒童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3]。其中胃潰瘍患兒的發(fā)病年齡較小,一般多為應激性因素所致;十二指腸潰瘍患兒的發(fā)病年齡較胃潰瘍患兒稍大一些,主要發(fā)生于10 ~12 歲的兒童群體中,且兒童十二指腸潰瘍的發(fā)病率遠遠高于兒童胃潰瘍的發(fā)病率。有研究報道,兒童十二指腸潰瘍的發(fā)病率是兒童胃潰瘍的5 倍以上[4-5]。由于消化性潰瘍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沒有成年人明顯,因此常會導致漏診、誤診情況的發(fā)生,造成延誤治療。近年來隨著胃鏡技術的發(fā)展及在兒科的廣泛應用,兒童消化性潰瘍的檢出率得到了明顯提升。本文主要是分析兒童消化性潰瘍的類型、癥狀及臨床治療效果,以期為本病的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
選 擇2019 年1 月1 日 至2020 年12 月31 日 在我院就診的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病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制定的《小兒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鏡診斷標準》中關于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臨床胃鏡檢查得到確診;病歷資料完整;其家長知曉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在這些患兒中,有男性92 例,女性51 例(男、女比例約為1.8:1);其年齡在1 ~1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84±2.63)歲;其中1 ~5 歲的患兒有13 例(占9.09%),6 ~10 歲的患兒有36 例(占25.17%),11 ~15 歲的患兒有94 例(占65.73%)。這些患兒的病程在1 ~24 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5.15±2.08)個月;其中病程為1 ~2 個月的患兒有55 例(占38.46%),為3 ~6 個月的患兒有48例(占33.57%),為7 ~12 個月的患兒有19 例(占13.29%),為13 ~18 個月的患兒有7 例(占4.90%),為19 ~24 個月的患兒有14 例(占9.79%)。
1.2.1 檢查方法 對所有患兒均進行無痛胃鏡檢查,常規(guī)靜脈麻醉后經(jīng)口置入胃鏡,在胃鏡下觀察從食管、胃至十二指腸降部一段消化道的情況。若胃鏡下可見胃腸道黏膜缺損,缺損部位呈線狀、不規(guī)則狀、橢圓形或圓形,底部較平坦,邊緣較整齊,覆蓋白苔或灰白苔,并在充血的消化道黏膜上有小白苔散在分布,形似霜斑狀潰瘍病灶,則可診斷患兒患有胃潰瘍或
十二指腸潰瘍。此外,檢查過程中在距離胃幽門部3 cm處的胃竇附近取2 塊黏膜組織進行快速尿素酶(BUT)試驗,以檢測患兒有無幽門螺桿菌(Hp)感染。進行胃鏡檢查時需讓患兒保持空腹,通常自檢查前一晚開始禁食,自檢查前6 h 開始禁水。
1.2.2 治療方法 采用藥物療法+ 飲食干預對本研究中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進行治療。藥物療法:克拉霉素+ 奧美拉唑+ 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三聯(lián)療法,或阿莫西林+ 奧美拉唑+ 甲硝唑+ 膠體次枸櫞酸鉍劑四聯(lián)療法,所有藥物的給藥方式均為口服,療程為7 ~14 d。飲食干預:日常飲食以米粥、面食、豆?jié){、蔬菜、魚肉等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進食辛辣、粗糙等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觀察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的臨床癥狀,通過胃鏡檢查明確其消化性潰瘍的類型,通過BUT 試驗明確其感染Hp 的情況。觀察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的臨床療效。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本研究獲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的計數(shù)資料均用%表示,行χ2 檢驗,當P<0.05 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中,存在上腹痛癥狀的患兒有87 例(占60.84%),存在臍周痛癥狀的患兒有34 例(占23.78%),存在嘔吐癥狀的患兒有46 例(占32.17%),存在嘔血癥狀的患兒有31例(占21.68%),存在黑便癥狀的患兒有35 例(占24.48%),存在反酸和噯氣癥狀的患兒有101 例(占70.63%)。上述癥狀多同時出現(xiàn)。詳見表1。
表1 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的臨床癥狀[例(%)]
對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進行胃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中患胃潰瘍的患兒有35 例(占24.48%),患十二指腸潰瘍的患兒有96 例(占67.13%),患胃-十二指腸復合型潰瘍的患兒有12 例(占8.39%)。其中十二指腸潰瘍的患病率最高。對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進行BUT 試驗的結果顯示,其中Hp 呈陽性的患兒有102 例(占71.33%)。在35 例胃潰瘍患兒中,Hp 呈陽性的患兒有20 例(占57.14%);在96例十二指腸潰瘍患兒中,Hp 呈陽性的患兒有77 例(占80.21%);在12 例胃- 十二指腸復合型潰瘍患兒中,Hp 呈陽性的患兒有5 例(占41.67%)。其中十二指腸潰瘍患兒Hp 感染的發(fā)生率高于胃潰瘍患兒與胃-十二指腸復合型潰瘍患兒。詳見表2。
表2 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的疾病類型及Hp 感染情況
經(jīng)藥物治療和飲食干預,143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中治愈的患兒有94 例(占65.73%),治療有效的患兒有45 例(占31.47%),治療后病情復發(fā)的患兒有3例(占2.10%),治療無效的患兒有1 例(占0.70%),其整體療效較好。見圖1。
兒童消化性潰瘍是近年來臨床上的一種高發(fā)疾病,主要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中,各個年齡段的兒童均可發(fā)病,尤其是以學齡兒童最常見[3]。有數(shù)據(jù)顯示,兒童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每10萬兒童中就有13.7 人患病,且男性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一般男女比例在1.5:1 ~2:1 之間。本研究收集的143例消化性潰瘍患兒,也是男童數(shù)量多于女童,二者的比例約為1.8:1。關于兒童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機制和致病因素,國內外很多學者都進行了大量研究[6-8],但至今尚無明確結論。一般認為引起兒童消化性潰瘍的病因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過多,導致胃腸道黏膜受損。除此之外,感染Hp、胃泌素分泌異常、藥物因素、精神創(chuàng)傷、飲食因素、環(huán)境氣候因素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等也會誘發(fā)兒童消化性潰瘍。據(jù)報道,兒童消化性潰瘍具有家族遺傳性,有25% ~60% 的消化性潰瘍患兒有家族病史;在消化性潰瘍患兒中,母親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患兒占8%,父親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患兒占32%[8]。目前,臨床上主要將兒童消化性潰瘍分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 十二指腸復合型潰瘍三種類型。其中兒童胃潰瘍主要發(fā)生在胃竇和胃角,潰瘍灶大小不一,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形、線形、圓形或橢圓形,底部有灰白苔,周圍黏膜組織發(fā)生充血和水腫,嚴重時病變可累及黏膜肌層,誘發(fā)消化道穿孔、出血等。兒童十二指腸潰瘍常發(fā)生于十二指腸球部及球后下段,臨床表現(xiàn)為黏膜組織充血、水腫及纖維組織增生變形。兒童胃- 十二指腸復合型潰瘍主要是指胃和十二指腸同時出現(xiàn)潰瘍的情況。消化性潰瘍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嘔吐、嘔血、反酸、噯氣等,部分患兒還可表現(xiàn)為貧血、無痛性黑便、幽門梗阻、消化道穿孔、暈厥等,嚴重危害其健康。近年來隨著胃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兒童消化性潰瘍的診治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經(jīng)藥物治療和飲食干預,絕大多數(shù)患兒均可痊愈。臨床上治療兒童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有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中和胃酸藥(如氫氧化鋁凝膠、鋁碳酸鎂)、抗Hp 藥(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和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膠體次枸櫞酸鉍劑)等?,F(xiàn)階段,臨床上通常選擇三聯(lián)或四聯(lián)用藥方案治療兒童消化性潰瘍。陳子彥[9]通過對56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進行臨床診斷和治療發(fā)現(xiàn),此病患兒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黑便、嘔吐、貧血等,經(jīng)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奧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后,絕大部分患兒的病情徹底治愈。高玲等[10]通過對61 例消化性潰瘍患兒的臨床特征及診治經(jīng)過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本病的臨床類型以十二指腸潰瘍?yōu)橹鳎掖嬖诟雇?、嘔吐癥狀者居多,Hp 感染情況較嚴重,Hp 陽性比例高達82.5%。李九英[11]、商麗紅等[12]通過對上百例消化性潰瘍患兒進行比較分析,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以上報道與本研究結果相近。
通過本研究可知,兒童消化性潰瘍的類型以十二指腸潰瘍?yōu)橹?,此病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有上腹痛、臍周痛、嘔吐、嘔血、黑便、反酸、噯氣等。經(jīng)藥物治療和飲食干預,消化性潰瘍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良好。本研究的開展為今后臨床上及時有效地治療兒童消化性潰瘍提供了依據(jù)。